普通高校非专业钢琴课程教学过程探究.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2400600 上传时间:2019-05-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校非专业钢琴课程教学过程探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普通高校非专业钢琴课程教学过程探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普通高校非专业钢琴课程教学过程探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普通高校非专业钢琴课程教学过程探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普通高校非专业钢琴课程教学过程探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普通高校非专业钢琴课程教学过程探究 摘要:随着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专业化与普及化,音乐课堂已然跳跃出其作为传统专业音乐学院体制下的培养,而进入到综合性大学,成为融合音乐学院的“专业性”的同时更具“实用性”与“社会性”的专业。在现今各类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学前教育、数字媒体艺术等院系或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大多都已包含了钢琴(基础)课程。相对于音乐学院学生所具有的“专业素养”,普通高校学生通常只有很浅显,甚至不具备任何的钢琴演奏基础。 因此如何提起这类学生对于钢琴这一学科的兴趣,并通过钢琴学习真正实 现素质教育,而不是作为其完成课业的负担。本文立足于笔者自身的演奏与教学实践,对此提出了若干经验和

2、建议。 关键词:音乐教育 钢琴 非钢琴专业 现代音乐教育中,钢琴在教学中的地位和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作为拥有最大音域的乐器,钢琴媲美交响乐的震撼力让其被誉为“乐器之王”。据笔者了解,几乎所有的专业音乐学院或是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皆要求除钢琴专业外的其他专业(弦乐、管乐、民乐等)均需要学习基本钢琴课程。而在近几年,包括学前教育、数字媒体艺术等在内的诸多艺术类及教育类专业也开始逐步将钢琴课程设置为了必修课程 。掌握钢琴演奏对这些学生而言不仅意味着其作为艺术类或教育类学生所应具备的能力与全面的知识,亦为将来的实际工作选择打开更为广泛的视野。笔者作为普通高2 校钢琴教师的一员,在日常教学中对于非钢琴专业

3、的学生有着最为直接与深入的了解。与专业教育有着较大的不同,教师首先需直面学生基础各不相同的情况,在教学中细致考虑每位学生的学习、掌握能力而因材施教,在有限的时间中使学生得到最大收获。总体而言,普通高校各专业的钢琴教育尚在需要教师引导的阶段。因此,笔者就自身在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总结了以下几个阶段,望能对非钢琴专业教育下的钢琴 课程教学有所帮助: 一、准备期:走进钢琴 对于非钢琴专业学生而言,通常可将其分为两类:第一类即具备一定的钢琴基础(但不精通),第二类则为零基础学生。尤其对于后者,如何帮助其走进钢琴,在笔者看来是学习准备期间首当其冲的任务。此时,面对入学新生,教师作为引导者首先需对教学目标、课

4、程内容做简单易懂的介绍,使学生在第一时间能接受并适应即将到来的学习任务,减少其因害怕无法完成课业要求而产生的心理压力及恐惧感。而在此之后则应尽快让学生能够“触摸”到乐器,引发其对新鲜事物感到迫不及待的心情,如此获得“求知欲” 对今后的学习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呈上文所述,非钢琴专业学生在学习准备期间需首先从“硬件”上对乐器取得初步而广泛的了解。尽可能化解学习期间可能遇到的因客观原因而产生的困难,例如对音符的识别,对音乐表情记号的理解,对节奏节拍概念的强化等等。而这些概念性问题则更多依靠音乐理论教学,即在注重钢琴“实践”的同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相辅相成。 但由于相关音乐理论课程(基本乐理、视唱练

5、耳等)在一些非音乐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尚未匹配或得到完善,因此在准备期,钢琴教师对学生必3 须同样重视相关理论知识的灌输和培养。对于读 谱、节奏、和声等能力的掌握,不仅是音乐素养中最基本的内容,更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钢琴课程的兴趣和动力。对于五线谱的熟知、调性及和声的理解等,也都将有助于学生在学琴初期树立信心,并减少其在演奏过程中的紧张感就好比在初学识字的阶段,当我们认识文中所有的文字并理解其内容含义,在朗读时便不会害怕。 二、初涉期:激发主动 在笔者看来,入门初期便首先接触枯燥乏味的基本功练习是抹杀大批成人钢琴初学者学习兴趣的“罪魁祸首”。成人与儿童在接受能力上有着相当大的区别,即儿童时期多接受

6、“填入式”教学,对待新事物的 接受度较高,无论手指灵活度亦或思维转换度都较为直接且得到迅速反应。相反,成人虽在思维与肢体的协调上较为迟缓,需要更大量练习来弥补机能不足,但其对于“正确”(识谱、手型、坐姿等)的认识较之儿童要自觉的多。并且,由于成人已经具备的社会经验及情感经历造成其对音乐或多少有自己的审美理念。 同样,考虑到本科学生因年龄、心态等生理与心理的独特状态而赋予的实际状况,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即注重学习兴趣的发展)成为教育中尤为重要、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爱因斯坦曾指出:“学习最重要的动机是获得结果时的乐趣,以及对 这个结果的社会价值的认识。启发并加强青年人的这些心理力量是学校

7、最重要的任务。只有这样的心理基础,才能导致一种愉快的原理,去追求人的最高财富知识与艺术技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一心理特点,加以引导,从各种可获4 得的渠道通过兴趣作用把学习活动变成学生自己的需要,培养学生强烈的内在学习动机,使其从中感受到乐趣。 在笔者自身的教学过程中,有一招屡试不爽的方法可以和大家分享:那就是用自己的示范演奏去打动学生,激起学生内心对于音乐的“美”的感受。在示范过后常有学生问道:“老师你刚刚弹的和我之前弹的真 的是同一首曲子吗?”看似玩笑的话语,感叹的背后其实却蕴含着学生潜意识里对音乐的感悟和思考:原来在弹好以后,钢琴(音乐)是可以这么美的!给与学生这种最直观的感官

8、感受,无形中也激励着他们想要去学好弹好钢琴的渴望。 20 世纪美国音乐美学家苏珊 ?朗格曾说:“音乐比任何其他表现形式都更抽象”。由此,对于音乐兴趣的培养相比任何其他学科都具备“不可言传性”。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应对学生多加引导,例如通过历史事件、人物故事、道德与情感等方面,来从旁辅佐培养其自身“音乐观”和“求知欲”的形成。而作为学校,又可通过一定 的竞赛、考试与评比措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用以增加其客服困难的毅力,提高学习效率。 三、深入期:提高审美 在具备一定的理论与技术质素并形成自身的“音乐观”后,对于音乐的认识从最初客观、公知的认识在无形中上升成为独特的、完全个人化的“审美”。“一

9、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即说明审美是一种纯主观性的批判方式。然而,纯主观的方式就无法定义“美”与“丑”吗?不尽然。对于音乐而言,人类所共有的普遍情感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审美”的大致方向,或者说是“丑”的行进范围。就如同我们将钢琴演奏中混淆的旋5 律线条、 混乱的组织构架、错误的和声进行、不悦耳的错音等等定义为“不合格”的演奏一样。与其相反的“美”却是我们难以为其下以定义的。 因而,在钢琴学习期间,对于审美的学习通常有两类情况。第一类产生于学习初期及中期,另一类则发展于中期以后。学习初期至中期,由于涉猎作品较少且视野狭窄,对于“美”的认识常受周边人或事的影响,例如流行音乐、朋友的爱好等等,同

10、时受教师影响也颇多,所谓耳濡目染的模仿现象。在笔者自身所受的教育与教学生涯中发现,多数学生对于教师的模仿不仅体现在表面的技巧层次上,例如音色、触键、踏板、读谱能力、音乐处理等。亦深层次地潜移默化地决定了其对于未来音乐道路上曲目的选择、对音乐类型的喜好上(例如在学习生涯中接触一类作品较多,则未来对这类作品的接受度更强)。音乐初学者在这点上表现的尤为显著。 因此,教师本身除了尽可能提高自身专业水准给予正确的示范与教学外,还应在教学中注重对教材、曲目的尽可能系统、规范、全面的选择。首先,在教材的选用上使用规范且权威的版本,尤其如巴赫、贝多芬、肖邦等作曲家的作品,在各类错综复杂的版本中挑选最为原始的版

11、本,以培养学生正确的谱面认识与演奏风格。其次,在给学生布置的练习曲目中做到“技术”与“音乐”的兼具,“类型”与“风格”的全面。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钢琴艺术有全面而深入的了解,曲目可涉及各个时期、各个风格、各个题材。由此,在教师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尽量做到不偏不倚,不以教师的个人喜好决定学生的未来审美。 学习中期及以后,随着逐渐丰满的学习体系并对各类作品有着初步的尝试及感受后,自然而然诞生的选择喜好决定了对某一类型的偏爱,也就6 是上升为个人化“审美”的开始。从笔者以往的教学经验中发现,此时的学生在课堂中对音乐开始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表现在诸如对旋律走向的安排,对音色控制的把握 ,对乐曲风格的定

12、义,对练习曲目的挑选等等。一些学生在此阶段的演奏中开始有画面感浮现在脑海中,不同情绪的音乐内容亦能感染他们引起其内心的共鸣。从多方面看来,随着学生在音乐上展露出自己的理解,对于音乐的欣赏能力也从最初直观的感官感受逐步上升到了具有情感层面的理解。作为教师在此时更适合以建议的、朋友般的方式,鼓励而不禁锢、扩散而不限制地来引导学生的思维。并且,此时可引入探讨研究,培养学生对音乐内容的思考能力,更广泛地打开学生的视野,例如欣赏多个著名音乐家的演奏视频从中获取需要的信息与值得借鉴的乐曲处理方式。又或在 多个学生中定期举办交流演出的方式,从他人角度来直面自身缺陷,以此促进彼此成长。 笔者分类了三个时期“准

13、备期”、“初涉期”、“深入期”,试图将非钢琴专业教育的钢琴课程理想教学过程通过引入、激发与深入研究的方式进行了基本的阐述。在笔者看来,在非钢琴专业的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关键点在于,需要教师以更多的耐心和专业素质来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对于钢琴的了解并循序渐进地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达到预期课业目标,并在将来的社会工作中拥有一技之长。 在我国现有的音乐教育事业中,对于所学知识的“实用性”一 直强调于各类实际教学中,音乐学科相比其他学科在应用上要更“理想化”,由于艺术本身乃是一种精神需求,其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并不能直接转化为生活必需品。但在我国日益重视的城市软文化建设中,音乐作为诸多艺术里7 的一种,更是软文化的直接映照。因此,培养合格出色、对国家有所贡献且兼备美育素养的综合型人才是教师们的目标,更是高校的期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