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转 教育学原理考试复习重点 。(数教班老师划的) 2012-6-22 08:55 教育功能 :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教育的要素 (一)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人 (二)学习者不同与 “受教育者 ”、 “学生 ” (三)教育影响 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教育方针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简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结论: 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 出发点和归宿 . 教育目的的 精神实质 1.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 根本所在 2.使受教育者 德、智、体、美 等方面全面发展
2、 3.注重提高 全民族素质 4.为 经济建设 和 社会全面发展进步 培养 各级各类人才 我国教育目的的 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填空) 教育目的实现的 理性把握 .(如何实现教育目的?) (一) .要以素质发展为核心 (二)要确立和体现全面发展的教育观 1.确立全面发展教育观的必要性 2.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发展 3.正确认识和处理各育关系 4.防止教育目的的实践性缺失 教师 的 专业权利 :教育权;专业发展权;参与管理权。 教师的 职业形象 1.教师的道德形象 教师的 最基本形象(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奉献、公正、公平、合理 2.教师的文化形象 教师 形象的核心 3.教师
3、的人格形象:对学生的态度、教师的性格、气质、兴趣 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 :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 师生关系 的概念 :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 、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 理想师生关系的建立 1.教师方面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 教师领导方式 教师的智慧 教师的人格因素 2.学生方面 学生对教师的认识、情感 3.环境方面 学校的人际关系环境 课堂的组织环境 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的基本策略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学生有
4、巨大发展潜力,有成长价值;有主体性和创造性; 是责权主体;是整体的人。 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5.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课程 :是对育人目标、教学内容、教 学活动方式的规划和设计,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全部内容及其实施过程的总和。(名词解释) 课程类型 (填空) (一)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按课程的内容结构来划分) (二)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按课程的存在方式来划分) (三)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 (按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划分) (四) 综合课程与核心课程 学科课程 :我国主要的课程形式 活动课程 : 杜威和克伯屈 校本课程 :(名词解释)
5、以学校为课程编制主体,自主开发与实施的一种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一种课程。 课程标准 :是各学科的纲领性指导文件,可以 确保不同的教师有效地、连贯地、目标一致地开展教学工作。 影响课程变革的重要因素 :政治因素与课程变革 经济因素与课程变革 文化因素与课程变革 科技因素与课程变革 学生发展与课程变革 教学的 基本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课堂教学) 上课(中心环节) ; 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 讲授法 :是用教师讲、学生听作为传递信息的基本活动,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运用 讲授法 的 基本要求 A 讲授的内容应有科学性和思想性 B 语言要准确生动、富有感染力 C 注意组织学生积
6、极听讲,培养学生的听讲能力 D 根据教学的需要配合其他 方法选择讲授方式 E讲授时应恰当运用板书 运用 谈话法 的 基本要求: A 教师必须做好充分准备 B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具体准确、难易适度、有启发性 C 提问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应给学生思考的余地 D 谈话结束后,应做好小结 教学方法的 指导思想 注入式 ; 启发式 . 教学的任务 (德智体美) (一)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和技巧 : “双基 ” (二)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 (三)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 质 。 教学过程的
7、本质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一 )激发学习动机 (二 )感知教材:基础 (三 )理解教材:中心 (四 )巩固知识 (五 )运用知识 教学过程的规律 (一 )教与学相互依存、对立统一的规律 (二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三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四 )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直观性原则 的贯彻要求: 1、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的选用要符合教学和学生的特点 2、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 3、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启发性原则 的贯彻要求: 1、教师要善于把握启发学生的关键 2、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愿望 3、应善于组织
8、全班学生积极投入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 4、建立新型的尊师爱生的关系 运用 说服教育法 的基本要求: 1、要有针对性 2、要有感染力 3、把握教育时机 4、注意教育民主,以诚待人 德育途径 一、思想品德课 (政治课 ) 二、其他各科教学 三、课外校外活动 四、社会实践活动 五、团队学生会活动 六、班主任工作 七、校园环境建设 当代教学的 新概念: 1.从重视教师向重视学生转变 2. 从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 3. 从重视教法向重视学法转变 4.从重视认知向重视发张转变 5.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 6.从重视继承向重视创新转变 说服教育法 :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启发自觉,以
9、理服人,使学生明辨是非,提高思想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是德育的 基本 方法) 德育过程的 基本规律 (一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二 )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矛盾转化的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 (三 )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接受教育影响的过程 (四 )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 提高的过程 尊重热爱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1.是指在德育工作中,既要热爱、尊重和信任学生,又要向提出合理的、严格的要求。 2.尊重热爱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是辩证统一的 A 对学生的爱和尊重是进行德育的前提、基础和动力。 B 严格要求本身包含着对学生力量和能力的信任,对学
10、生的尊重和热爱。热爱、尊重学生就必须对他们提出严格的要求,这样才能获得学生的尊敬,建立自己的威信,才能为有效地进行品德教育创造条件。 C 必须将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结合起来。 3.贯彻要求 A、要热爱、尊重和信任学生面向全体、平等态度、充满 信心 . B、教师善于向学生提出正确、明确、有序的要求 . 同辈群体 :指因年龄、地域、观念、兴趣、活动类型、发展水平等相近或相同,而较自发地形成的群体。主要指非正式群体。特点:民主平等、互助合作、自由表达。 家庭教育 : 是指在家庭环境范围内,父母或年长者通过言传身教方式对子女施加一定教育影响的育人活动。 教育合力: 是指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在方向
11、上统一要求,时空上密切衔接,作用上形成互补,步调上协调一致、形成合力,发挥教育的整体效应。 班级制度管理 (一)成文的制度 实施常规管理 基础性、强制性、实际操作性(中小学生的养成教育)(二)非成文的制度 指班级的传统、舆论、风气、习惯等,非常规管理。 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 是教育者代表社会所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受教育者现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班主任建设和管理班级组织的策略: (简答) 1. 创造性的规划班级发展目标 2. 合理的确定学生在班级中的角色地位 3. 协调好班内外各种关系 4. 建构“开放,多维,有序”的班级活动体系 5. 营造健康向上,丰富活跃的班级文化环境 教学原则 :教育原则是根
12、据一定的 教学目的的任务、遵循教学过程的规律而提出的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 3 班有的 2 班没有的: 班主任的 角色作用 : 1.是学生全面成长的关护者 2.是对学生产生全面影响的教育因素 3.是班级的领导者 教育的 形态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教育合力) 教育的 起源 : 心理起源说 学记:人类最早教育专著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普通教育学 教育 :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教育功能的 类型 : A 从作用的对象看:个体功能(教育 的本体功能或固有功能)和社会功能 B 从作用的方向看: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C 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全面发展教育 有各方面素质培养功能的整体教育的一种概括,是对为使受教育者多方面得到发展而实施多素质培养的教育活动的总称。 学生 的本质特点 (一 )以系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二 )是具有主体性的人 (三 )具有明显的发展特征 人的发展 :是指作为整体的个人在从生命的起点状态到生命的终点的全部的人生中,在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身心两个方面的整体的积极变化过程。(名词解释) 教育与教学的关系: A 教学是教育的 基本途径 (此外: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 B 教学是教育的中心工作 (此外,德育、体育、后勤工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