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学分制下高校教学管理改革路径探索 摘 要: 为了全面深化教学改革,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全面推行学分制,这是一项涉及面较广、难度较大、复杂性较高的系统工程。因此,必须构建全方位、同步配套的联动机制,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优化保障措施,这样才能切实促进学分制下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全面改革。鉴于此,本文依据学分制的概念与特征,结合学分制下高校教学管理现状,对高校教学管理改革路径进行探索,以期促进学分制下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改革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 学分制 高校 教学改革 改革 学分制是社会、经济及科技发展的产物,是反映学生日常学习量的一种管理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使用较为广泛。
2、当前,我国高校基于学分制的教学管理改革正在逐步推进,但短期内仍难以实现。因此,要求高校不断转变思路,以更好地促进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工作的持续、稳定发展。 一、学分制概述 学分是学分制的基本单位,度量学生的学习量,在毕业前必须修够一定学分,但不限制修业年限。学分制对学习过程的控制比较宽松,但对目标的管理比较严格,实行学分绩点相结合的制度,从质量和数量两个纬度对教学过程进行控制,确保教学质量和数量 。 与传统教学管理方式不同,学分制具有如下特征:( 1)选课制。学生根据教学要求和计划自由选择教师、课程、上课地点及时间,与传统的学2 年制不同,学分制坚持以学生为核心的理念,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主动权,
3、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乐趣性,提高学生的选择能力和决策能力。此外,学分制能激励教师更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和培养目标,进而为学生提供更多课程选择。( 2)弹性制。在过去的学年制中,学生必须在规定年限内完成规定学业,是一种刚性的要求,这种制度已经深入人心,也是反映不同学历的一个标准,例如专科为三年,本科为四年。学分 制中最低学分是学生完成规定学业的标准,与年限无关,学生只要完成规定学分,毕业将不再受到年限束缚。学生获得了更多自由权和选择权,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学分制下高校教学管理现状分析 当前,各大院校正在积极探索、全面推行学分制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缺乏规范化的制
4、度,缺乏统一的学分制办法,导致高校教学学分制管理出现一系列问题。 1.教学观念落后。部分教育工作者仍然保持着传统教学观念,承续着考、考、考的教学“法宝”,不少教师利用考试作为学生课堂纪律、出勤率的保障,不注重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缺乏“以人为本”的教学服务观念,导致一些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差,更别提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了。不仅如此,多数教师由于缺乏现代化教学观念的指导,导致教学方法落后,缺乏不断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的动力和能力,致使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2.教学体系不完善。学分制下要求高校学生毕业时修够足够的学分,这样才能顺利毕业,但由于学分要求固定,因此,一旦增加某类选修课,3 就势
5、必需要减少一定的必修课,这无疑不利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加之大学生选课过程中通常较为盲目,缺乏科学指导,导致学生学科知识体系 不完整与不系统。 3.师生管理亟待加强。与学年制相比,学分制下教师的压力更大,因为课程的热度是由选课的学生数量决定的,教师会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选择自己的课程,其中教学质量较低的教师可能会选择降低考核标准吸引学生,形成恶性竞争,从而降低高校的整理教学质量。学生在学分制里拥有更多的自由权和选择权,导致制约机制和教师指导缺乏,学生在选课时会避开难度高的课程,选择易获得学分、非本专业且难度相对较低的课程,而基础学科却成为被冷落的课程,报名人数少之又少,上述缺失规划、随意性过强的课程
6、,一方面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 另一方面降低学生的学习质量。实行学分制,学生虽然拥有了较多的自由时间,学习氛围也较为轻松,但会出现学生思想松懈、随意逃课、课程注意力不集中、课堂纪律较差,甚至有的学生在课堂接打电话、吃喝聊天等,这就违背了学分制的初衷,使学生浪费大好光阴,不能合理分配时间,学习积极性降低,最终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上述此类问题,导致学分制下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困难重重,因此,必须加快高校教学管理改革,充分调动高校各个职能部门,统一进行协调、配合、管理,全面建立完善、规范化的学分制教学管理体系。 三、学分制下高校教学管理 的改革路径 (一)转变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实现高校教学管理改革
7、的前提和先导。在当前高校4 中,仍有不少教育工作者在全面推进学分制的进程中,仍然难以摆脱传统“学年制”的教学观念,这也是导致高校学分制改革困难重重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要求高校上下全面认识到学分制下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更新传统教育观念,全面促进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可以通过教学思想观念大讨论等途径,使教育工作者明确认识到基于学分制的教学管理的重要性,树立同学分制改革相适应的新型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 个人发展”的价值观及“全面培养”的人才观等,成功地利用新观念指导实践工作。 (二)优化教学过程管理 教学过程是完成教学任务及目标的具体实践过程,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
8、必由之路。作为高校各项工作的核心,教学工作情况关乎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就教学管理这一职能而言,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高效开展,是保障人才培养目标顺利实现的基础,也是教学管理的总任务。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必须对教学过程管理进行全面规范,加快优化教学过程管理,保障教学管理的高效性。具体而言,应从如下方面着手。 1.制订完善的教学计划, 注重严格贯彻落实。教学计划能够为人才培养提供指导,也是推行学分制的关键。制订完善的教学计划,也是教学管理的首要环节,为了保障教学质量,要求学分制下的教学计划紧密把握因材施教、教书育人、人才尽快成长等基本原则,突出人才培养的多样化、课程的丰富化、进度的灵活化、学生选择的高
9、度自由化等要求。 2.加强选修课程的管理。推行学分制,关键在于选修课的开设,这也是学分制的优越性之所在。在实践中,由于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目标、5 动机等不尽相同,因此选修课程分散性较强,加之选修课量、质情况不尽相同,导致教学资源分配 、教学组织工作困难。因此,必须提高选修课的质量,对其进行全面规划、设计,加强选修课教学各环节管理,并对自由选课比例加以科学设定,确保公共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等的比例合理,以促进大学生知识结构的合理发展。 3.加强师生管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负责制定教学任务、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方法等,发挥主导作用,因此,其授课质量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为此,
10、要求学校必须加强对教师授课质量的监督,严格依据质量要求,对教师授课过程进行检查、评价。例如,开学之初,需要对教师教案、准备等情况进行检查,期中需要对 教学教学进度、课堂授课情况、实验指导情况等进行全面检查,期末还需要对试卷制定、批阅等情况进行检查。就学生而言,必须加强其学习过程的管理。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显而易见,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主体。学生跟随教师的指导完成学习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进行自我控制和调整,而不是一个被动的过程。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原因,决定了教学内容内化的程度和可能,故应重点控制学生的学习质量。 (三)建立健全高校学分制运行系统 学分制运行系统健全与否,直接关乎其实施的成
11、败。为了促进教学管理改革,必须结合学分制构成,对学 分制运行系统进行完善。尽快出台学分制的实施方案、细则、弹性教学计划、选课办法、学籍管理条例、课程重修规定、学分收费管理办法等制度,要求此类制度必须满足国家的法律法规要求,同时,符合高校具体情况,确保其可行性,促进选课制度、导6 师制度、学分绩点制度、收费制度等日趋完善,促进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全面推进。 总之,学分制作为高等教学管理制度,其核心是学分累计和选课,打破了传统教学制度中学业年限的统一与课程设置的僵化,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助于为社会培养大批极具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 考文献: 1张洪珍,颜冰,毕开颖 .我国高校学分制实施现状与改革策略研究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23( 02): 339-340. 2马飞峰 .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由学年制向学分制的过渡 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学报), 2011, 39( 06): 311-314. 3宴群,汪涧江 .构建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4( 05): 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