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节 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平和早期创作,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俄国19世纪后期著名作家,世界文学天才,在20世纪文学中受到极大的推崇,被西方现代派奉为鼻祖。西方现代作家如英国的王尔德,奥地利的茨威格、卡夫卡,德国的托马斯曼,美国的德莱塞,甚至著名的心理分析学家弗洛伊德都承认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他们的影响。,病态的天才,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个病态的天才,患有癫痫病。陀氏生于莫斯科,父亲是贫民医院的医生,暴躁、多疑、忧郁,带有病态,陀氏继承了父亲的脾性,胸襟狭窄、暴虐和易于冲动是他们父子俩的共同特征。母亲随和、善良、温柔,同时又十分干练、机敏,她身体虚弱,留给陀氏的印象总是在病中。,发表
2、穷人,19世纪40年代,正值别林斯基倡导的以果戈理为代表的“自然派”在俄国文坛产生重大影响之际,1846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发表了处女作、中篇书信体小说穷人,别林斯基、涅克拉索夫等人十分兴奋,欢呼“新的果戈理诞生了”。小说使普希金、果戈理开创的“小人物”主题又有了新的发展。 主人公杰符式金是彼得堡一名从事抄写工作的小公务员,深爱着一个身世不幸、几乎堕落风尘的姑娘瓦莲卡。小说受果戈理外套影响很大,陀思妥耶夫斯基自己也曾说过:“我们都是从外套里出来的”。 小说用书信体形式,杰符式金内心世界丰富,有精神追求,他不仅关心自己,更关心别人,关心比他弱小的人。,发表双重人格,紧接着这部作品,陀思妥耶夫斯基发
3、表了第二部小说双重人格(或名二重人格高略德金先生的奇遇)。小说写一个彼得堡小公务员高略德金的内心世界。 这部作品已经显露出陀思妥耶夫斯基后来逐步定型的艺术风格:探索心灵的奥秘。他精雕细刻人物内在本性和精神状态的矛盾变化,而把性格形成的社会环境置于次要地位。浓重的幻觉想象和对病态心理和性格分裂的描绘,显示出作家有侧重主观表现的艺术能力。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转向不能见容于别林斯基和涅克拉索夫等进步批评家,双方在文学观念上发生分歧。为此,他退出了“自然派”,加入了贵族进步组织彼特拉舍夫斯基小组。,判处死刑,这期间他发表了中篇小说女房东(1847)、白夜(1848)、脆弱的心(1848)等,后来创作的一
4、系列重大主题,如“小人物”、“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双重人格”以及“幻想家”等主题在这些作品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1849年4月,陀氏因在小组集会上朗诵了别林斯基致果戈理的反农奴制的信而被捕,因此被判处死刑。他在预审中说:“我不喜欢各种各样的饶舌,讨厌和人高声说话。我每天的时间的一半,给了为得到面包的工作,其他给了不断的病和三年来在这儿发觉的怀疑病的发作。” 行刑那天,他和其他21名死囚站在处刑台上,陀氏后来回忆,称它是“可怕的、无限恐怖的、等待死刑降临的时刻” 。就在执行处决的前一刻,传来了沙皇的赦免令,陀氏的死刑改为四年苦役,流放西伯利亚。,苦役犯,苦役犯的生活十分艰苦,他生活在杀人犯、
5、盗窃犯、暴徒和疯子中间,要时时刻刻和他们打交道,这些人都对他抱怀疑和敌对的态度,因为他是他们中间唯一的一个贵族。四年之后,他在边防营里做列兵,最使他难以忍受的是军队的体罚。受罚的士兵被牵过排成两排的士兵中间,由士兵施以乱棍,谁打得不狠,就被叫出来挨同样的乱棍。陀氏第一次把手中的棍子打在受罚人身上,当晚就发了癫痫病。在一次体罚之后,他竟跌倒在地,抽搐起来。陀氏在西伯利亚待了十年,才回到彼得堡,重返文坛。 他主张容忍、宽容,他的名言是“生活就是苦难”,“顺从吧,高傲的人!”,二、小说艺术,重返彼得堡文坛后,陀氏先后发表了舅舅的梦(1859)、斯捷潘奇科沃村及其居民(1859)、长篇小说被欺凌与被侮
6、辱的(1861)、死屋手记(1861-1862),游历欧洲后写的散文作品冬天记的夏天印象(1863)、中篇地下室手记(1864)、赌徒(1866)等。 1866年,他创作出给他带来世界声誉的罪与罚;1868年,他创作了长篇小说白痴;1871年,他创作了长篇小说群魔,1880年他创作长篇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未完成)。,二、小说艺术,近10年的流放生涯既摧残了他的肉体,又动摇了他的革命信念,使他的思想开始了根本性的转变,逐渐形成了一种“土壤派”理论(又名“根基论”)。这是和当时俄国斯拉夫主义相类似的主张,即认为人民是社会的土壤,主张贵族知识分子不该脱离人民的“土壤”,而应该从这个土壤里吸取滋养,吸
7、取道德理想。而人民自古以来就是信仰基督和沙皇的,所以要解决俄国的社会对立,不能像西欧那样采用斗争和革命的方式,而应是贵族和人民的和解,笃信宗教。这种思想后来一直影响着他的创作,并且陀思妥耶夫斯基本人也皈依了宗教。这种观点实际上就是号召人民和现实妥协,其结果必然是维护了俄国的专制制度。,二、小说艺术,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作品是作者以亲身经历为基础写成的长篇小说死屋手记。这是一部见闻录式的作品,假托犯杀妻罪的流放犯亚历山大彼得罗维奇戈里杨契科夫的口吻,述说了在狱中十年的见闻。由于作品采用笔记的形式,不受结构限制,走笔恣肆淋漓,指涉左右逢源。无论是抨击沙皇牢狱制度,揭示狱吏的惨无人道,还是探讨社会犯罪根
8、源、挖掘人性的奥秘,在冷冷的叙述中都制造出一种出乎意表的惊讶和震动。 死屋手记是一部真实再现监狱生活的大型作品,社会最黑暗的角落在这部作品中曝了光。,二、小说艺术,1861年发表的长篇小说被侮辱与被损害的讲述了带有资产阶级冒险家色彩的贵族瓦尔科夫斯基公爵和两个家庭之间的故事。一个家庭是工厂主史密斯,瓦尔科夫斯基年轻时引诱史密斯的女儿继而又抛弃了她,并侵吞史密斯的财产。女儿含恨而死,留下外孙女涅莉跟着外祖父流落街头,在贫苦中相继死去。另一个家庭是小地主伊赫美涅夫,他同时也是瓦尔科夫斯基庄园管理人。可是瓦尔科夫斯基侵吞了他仅有的财产,又拆散了儿子阿辽沙和伊赫美涅夫女儿娜塔莎的爱情,毁灭了这个家庭的
9、幸福。 小说揭露了社会的黑暗,贵族阶层的骄横野蛮和小人物被凌辱的不幸命运。杜勃罗留波夫就此作品撰文逆来顺受的人们,批评人物的软弱性,不知为自己寻找出路。,1.罪与罚(1866),(1)基本情节 这是第一部给作者带来世界声誉的作品。 小说的素材来自当时时代杂志长篇小说连载的关于法国青年拉谢尼耶夫的犯罪材料。 穷大学生拉斯科尔尼科夫在彼得堡读书,因交不起学费失学了。他看到贫穷对自己一家和退职文官马尔美拉多夫一家的威胁,便想改变他们的境况。为此他杀死了放高利贷的老太婆,并在慌乱中还杀死她的妹妹,另一个心地善良的老太婆。杀人后他良心不安,向马尔美拉多夫的女儿、妓女索尼娅坦白了杀人的事。索尼娅劝他自首。
10、他被判了8年苦役,索尼娅自愿跟他到了西伯利亚。,(2)犯罪主题和病态主题,小说以社会犯罪及由此引起的道德后果为题,描绘了当时俄国可怕的城市贫困和社会生活的无出路现状,显示了金钱对各类人物性格的毁灭性影响。这是作者最富于社会历史涵义的一部社会心理小说。 19世纪俄国作家大都直接揭露和批判专制主义和农奴制,而陀氏却着力表现城市的病态,城市贫困带给人们的心理变态和世纪末的惶恐。为此,他的小说主题都是城市贫困和病态在各个方面的表现,形成独特一帜的病态主题。包括:虐待狂、年龄悬殊的性爱、失败的爱情、奸污幼女、思辨中的反叛、偶合家庭。,这部小说中首先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19世纪中叶俄国社会的可怕景象,是很有
11、色彩的场景。表面繁荣的彼得堡其实是藏垢纳污、暗无天日之地:街道上受尽欺凌的妓女、小酒馆里借酒消愁的失业的小公务员、污浊的河水里投河自尽的女工在挣扎、生活无着的疯女人带着孩子沿街乞讨。 这幅图画的中心是两条线索结构起来的两个家庭的悲剧:马尔美拉多夫一家的悲惨遭遇和拉斯科尔尼柯夫的凶杀案件。 作者将其交织在一起,成为一个社会心理故事。,(3)对社会现实的反映,(4)病态人物形象,陀氏描写的人物几乎都是病态,与所表现的内容具有一致性。他的人物多是酒鬼、赌徒、虐待狂、杀人犯、淫棍、强奸幼女犯、诲淫者、妓女、放荡的女人、苦役犯、精神病患者等,这些人物都是些精神变态的人物,具有某种病态的激情。根据不同的病
12、态激情,我们可以把陀氏病态人物分为三类。,自虐性小人物(被凌辱的小人物),城市底层小人物,处于被侮辱与被欺凌的社会地位,处境艰辛,命运悲惨,作者对他们寄予了满腔的同情,对他们表现出切肤之痛。 这类人物有索尼娅、杜尼娅(罪与罚),娜斯塔西娅(白痴),卡杰琳娜、格鲁申卡、斯涅基列夫父子(卡拉马佐夫兄弟),瓦尔瓦娜、杰符什金(穷人),娜塔莎、尼丽、彼得罗维奇(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地下人”(地下室手记)等。 这类小人物的共同特征是热爱苦难,自我牺牲,既谦卑又高傲,表现出一种病态的顺从,残酷地折磨自己,在自虐中得到一种辛酸的满足和痛苦的享受。,小人物的文学传统,从文学传统看,陀氏的小人物直接继承了普希
13、金开创的写小人物的传统,与普希金和果戈理的小人物所不同的是,他更加突出了小人物自虐、病态的特点,并且大量描写被欺凌的妇女与儿童形象,宣扬宽恕和解、忍耐顺从的理想,主张用基督的爱来拯救社会。 陀氏描写小人物,还受到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影响。陀氏十分崇拜狄更斯,喜欢他的作品。,陀氏与狄更斯比较,共同点都是描写城市小人物,城市贫困和城市畸形,宣扬基督的爱。 狄更斯的小人物王国充满行善和爱,洋溢着小人物的欢乐情绪和友爱精神,他的人物畸形主要是性格的怪癖,行为古怪,有习惯性的口头语和形体动作,但大都具有正常人的情感。 陀氏的小人物王国充满罪恶、污秽,表现出小人物的猥琐和悲苦,互相隔膜,孤苦无告,他的人物畸形
14、主要是心理的变态,精神分裂,大都具有病态的情感。,陀氏小人物与20世纪小人物比较,陀氏自虐型小人物有现代人的畸形变态的特点,具有现代性。20世纪卡夫卡的小人物,福克纳的小人物都和陀氏的小人物有亲缘关系,属于同一类型的人物。 陀氏小人物强调的是心理的病态,善与恶的统一,双重人格。 20世纪的小人物强调的是人性的分裂,人畜混和,既有生理的畸形,又有心理的变态。 陀氏是承上启下的大家,成为连接19世纪传统小人物和20世纪现代小人物的桥梁。,心理实验英雄,一组知识分子形象,他们具有心理的实验性,拿自己做实验,在心理实验中认识世界和自身,把自己看做英雄。当他们的理论在现实生活面前遭到破产,导致心理实验的
15、失败,他们也就由实验中的英雄强者变为现实中的懦夫与弱者。为此,我们称这类人物为心理实验的英雄。 这类人物有拉斯柯尔尼科夫(罪与罚),伊凡、德米特里(卡拉马佐夫兄弟),韦尔西洛夫(少年),斯塔夫罗金、彼得韦尔霍文斯基、沙托夫、基里洛夫(群魔)。,双重人格,心理实验英雄的共同特征是具有双重人格,内心世界分裂,充满精神变态的激情,大都是虚无主义者,创立自己的行动理论,并根据自己的理论拿自己做实验,最终在现实面前遭到失败,理论破产。,超人理论,拉斯柯尔尼科夫是心理实验英雄的代表。他的姓拉斯柯尔尼科夫原意就是“分裂”的意思。他是一个具有双重人格的大学生。他正直善良,不愿妹妹为自己的求学牺牲个人的幸福,同
16、情下层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和不幸。同时他又受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影响,不愿做逆来顺受的普通人,希望改变自己,超越自己的善良,做一个拿破仑式的英雄和世界天才。,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人理论,拉斯柯尔尼科夫提出了“平凡的人”和“不平凡的人”的理论,一心要做为所欲为的强者、超人。根据自己的理论,他杀死了放高利贷的老太婆,企图以她的钱来救济穷人。然而在杀人后,他的良心受到谴责,精神崩溃,甘心情愿去流放,皈依宗教。以此洗涤自己的罪孽。,西方英雄的没落,比较西欧个人主义英雄和俄国心理实验英雄,我们可以看到个人主义的恶性膨胀与发展,它已逐步走向了自己的反面。 心理实验的英雄已经显示出20世纪反英雄的特点。陀氏的心理
17、实验英雄是连接前期个人奋斗英雄和二十世纪反英雄的桥梁和中介。 西方个人英雄模式历程:个人奋斗英雄心理实验英雄现代反英雄。它表明了西方个人主义的破产。,高尚的幻想家,作家正面的美好的人物,他们胸怀磊落,大公无私,没有贪欲。热爱人类的苦难,同情一切孤苦伶仃的人,以情感和心灵为生活的指南,摈弃物质享受,抑制肉欲,号召宽恕,顺从和忍耐,认为受苦受难是人生的最高品德。他们充满幻想,幻想拯救人类,然而又无能为力,救不了生活在黑暗中的任何人,并且自己的理想也在现实生活面前幻灭。 这组人物是梅什金(白痴)、阿辽沙(卡拉马佐夫兄弟)、恩纳波罗齐勃(白夜)、奥尔登诺夫(女房东)、阿尔卡季(脆弱的心)等。,他们共同
18、特征是具有博爱精神和堂吉诃德式的性格特征。一心想拯救人类出苦难,生活在幻想中,最终的努力都是徒劳的。他们勇于自我牺牲,但作出的努力没有价值。他们贫穷而病态,因理想破灭而精神分裂。,(4)病态人物形象,主人公拉斯科尔尼柯夫是个有一套模糊理论、动机复杂的杀人犯。他的理论课分为“超人理论”和“权力真理”。他把世界上的人分为“平凡的人”和“不平凡的人”。 平凡的人是繁衍同类的材料,他们大地都是天生保守、循规蹈矩、活着必须服从而且乐意听命于人。这芸芸众生只能充当不平凡的人的工具,任人宰割。另一类人是不平凡的人,他们不受一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约束,犯法而不受惩罚,他们都是破坏者,为着美好的未来而破坏现状
19、,为了实现理想,他们可以踏过无数人的尸体,是真正的刽子手,但人们却称他们是伟大的。 他的理论破产了,他本来要证明自己是一个强者,一头狮子,但结果却成了远离人群的孤独的人。,(4)病态人物形象,索尼娅是人类不幸的化身。索尼娅绝非一个,而是一支看不见首尾的大军。 这个形象是和拉斯科尔尼柯夫相对照的人。如果说拉斯科尔尼柯夫代表理性和理智,那么索尼娅就代表心灵和感情,拉斯科尔尼柯夫依照理性引导走向了犯罪道路,索尼娅则靠心灵的指引走向了博爱。从道德角度而言,她也犯了罪,但她是为自己所爱的人做出了牺牲。索尼娅作为全心装着人类苦难和爱的人,在生活把她抛进泥泞时,仍然保持不朽的纯洁。拉斯科尔尼柯夫接近索尼娅,
20、就是走进心灵拒斥理性。,(4)病态人物形象,卢仁是个极端利己主义者,“吃人”的蜘蛛的形象,他有一套利己主义的理论:“大家对我说:去爱人吧。而我爱上了。结果怎样呢?结果是我把一件长褂撕成两半,跟亲人分而穿之,于是我们俩都变得衣不蔽体科学却告诉我们:首先只爱你自己,因为世上一切都是以个人利益为根据的。”正因为如此,为了他一己私欲,可以不择手段,损害他人的利益。他对于婚姻、对于杜妮雅和拉斯科尔尼柯夫一家的态度是他的人品的最形象的说明。,(5)标题的双重含义,1. 法律上的罪与罚 拉斯柯尔尼科夫杀人犯罪行为,以及受到法律惩罚。 2. 理性上的罪与罚 拉斯柯尔尼科夫的杀人理论和犯罪动机,是一种理性误导和
21、理性专横的罪;拉斯柯尔尼科夫的杀人理论在实践中失败,杀人后内心不安,精神崩溃,“超人”哲学的理论破产,这是精神上的负罪感的惩罚。3.宗教道德的罪与罚基督宣扬爱一切人,包括爱仇敌,打右脸,伸出左脸,拉斯柯尔尼科夫杀人违背宗教道德,博爱,是有罪,受到良心的谴责,痛苦万分,是良心道德的惩罚,皈依宗教。,陀氏的观点,1. 探讨社会犯罪根源及由此引起的道德后果,穷人走投无路时的铤而走险。 2. 谴责理性的专横,反对西方的极端个人主义,作家本人是主张俄国的群体主义的,但又有思想矛盾。人不应该靠理性而生,而应该靠心灵和宗教信仰而生。 3. 反对暴力革命,因为暴力革命根据正当的杀人理论而实践。 4. 宣扬基督
22、博爱,忍耐顺从。,(6)复调小说,所谓“复调”,是音乐中的术语,是多声部的一种。曲调中若干支旋律同时进行,组成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而各声部在节奏、重音、力度等方面都有独立性。总括一句话,复调音乐中各声部都具有独立性又彼此和谐。 巴赫金论述陀氏小说的复调性:“有着众多的各自独立而不相融合的声音和意识,由具有充分价值的不同声音组成的真正的复调,这确是陀思妥耶夫斯基长篇小说的特点。”“在他的作品里,不是众多性格和命运构成一个统一的客观世界,在作者统一的意识支配下层层展开;这里恰是众多的、地位平等的意识连同它们各自的世界,结合在某个统一的事件之中,而相互间不发生融合。”巴赫金 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
23、多声部小说,这里的复调性指的是“多声部性”小说、“全面对话”的小说。同时,巴赫金还认为陀氏的主人公与过去人物不同,这些“主人公的议论,在这里绝不只局限于普通的刻画性格和展开情节的实际功能;与此同时,主人公的议论在这里也非作者本人的思想立场的表现”。(巴赫金 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 也就是说,主人公的意识是他独立存在的意识,不代表作者意识,主人公是直抒己见的主体。,陀氏小说复调结构的含义,巴赫金对陀氏小说复调结构的理解含义: 一是复调小说的主人公不仅是作家描写的对象和客体,也是存在独立意识,表现自己观念的主体。 二是复调小说的主旨不在表现情节、刻画人物性格,描写命运,而是展示具有同等价值的各种
24、不同的独立意识,是各种不同的声音(观念)在进行全面对话。 三是复调小说的主人公与作家关系是平等的,对话的关系,各有其独立意识,不可替代。 概括起来,理解陀氏小说复调结构的关键有三点:平等关系、独立意识、全面对话性。,罪与罚的复调,在罪与罚里,几乎所有的重要主人公都有他自己的声音,拉斯科尔尼柯夫的哲学,女主人公索尼娅的“东正教观念”,预审员波尔菲里的“生活求实和法律的观念”,卢仁的极端个人主义和同样极端的“边沁主义”以及地主斯维德里加伊洛夫的无耻哲学等等在小说里如果从说话人的角度来考察他们的议论,几乎每一种声音都是振振有词的。显得好像是众多的地位平等的意识,连同它们各自的世界,结合在某个统一的事
25、件中,而互相之间并不发生融合。每一个人物都成了直抒己见的主体,作品主人公的意识成了一种可以称之为“他人意识”的东西。,罪与罚的复调,罪与罚的复调结构主要表现为拉斯柯尔尼科夫和索尼娅的对比,一个代表反抗、个人主义,一个代表顺从、集体主义,二人各按各的独立意识行动,作家不介入任何一方,不对任何一方的行为方式、道德标准表态。,复调小说形成的心理原因,陀氏赞同俄国文化中的群体主义,反对西欧文明,但他又看到俄国文化精神并非一切皆好,他的内心是分裂的,在两种文化选择中犹豫和困惑。 表现在创作中,他描写了反抗与顺从,个人主义与宗教爱的对立与冲突。他感到茫然,不知该赞同哪一方。为此,形成他的小说的独特的复调艺
26、术,一种“多声部性”的小说,“全面对话”的小说,即复调小说。,(7)潜意识描写,陀氏被人们称为现代心理小说家,他的心理描写主要表现人的潜意识层中的东西,即人的本能冲动、隐秘的恶和病态的思想。 陀氏潜意识的描写,主要表现为两方面的心理分析。 一是描写双重人格的负面,也即表现正派人内心深处隐藏的各种原始欲望,展示其恶的本相。 二是描写人的意识活动中突然涌现出的无意识层的思维活动。这些思维活动常常是人物事先没有想到的,一旦出现,人物的意志便失去了控制,不知不觉地按下意识的思维活动行为,成为不自觉的罪犯。,梦的反映,例如拉斯柯尔尼科夫在杀人前,梦见一个乡下人用铁棍打死马。这实际上是他潜意识中想杀死放高
27、利贷老太婆的想法的明朗化。按弗洛伊德理论,被压抑在无意识层中的本能不能随便进入意识层,它往往通过梦来曲折反映人内心深处的隐秘和真正愿望。拉斯柯尔尼科夫已有模糊的杀人动机,总想干一件事,因此成天神不守舍,精神恍惚,这个梦把他内心隐秘明朗化。,2、白痴(1868),(1)情节框架 全部情节都围绕女主人公娜斯塔西娅菲利波夫娜而来。孤女娜斯塔西娅被庄园主托茨基收养,长成了一个美貌绝伦、多才多艺、情趣高雅的女子。在她16岁那年,托茨基占有了她,过后又想另娶门当户对的叶潘钦将军的长女为妻,而欲将她嫁给将军的秘书甘尼亚为妻,这样一来,叶潘钦可以凭借上司的权利占娜斯塔西娅为情妇,同时又得托茨基这个阔女婿。但富
28、商之子罗果仁也在觊觎娜斯塔西娅的美貌。在这群人中间,只有叶潘钦将军的远房亲戚梅什金公爵是个正直善良的人,真诚地爱上了她。可他却是个癫痫症患者。在娜斯塔西娅生日会上,梅什金劝说娜斯塔西娅留在自己身边,娜斯塔西娅却不愿毁了梅什金的前途,跟罗果仁走了。梅什金和叶潘钦的小女儿订了婚,娜斯塔西娅出于自尊,又向梅什金表示好感,梅什金决定退婚娶她,娜斯塔西娅又痛感这一冲动是错误的而逃到彼得堡。梅什金追去时,却发现罗果仁已把无视自己尊严的娜斯塔西娅杀了。梅什金受此打击,变成真正意义上的白痴。,(2)主题和中心人物分析,这是一个美遭到摧残和毁灭的悲剧。 娜斯塔西娅是美的化身。梅什金公爵觉得她的美能够拯救世界。然
29、而,娜斯塔西娅的美非但没有拯救世界,反而把自己毁灭了。 梅什金公爵试图拯救她。作者在他身上鲜明地突出了理性和心灵的对立。他是一个不谙事故、患病沉重、甚至长期失去知觉的人,却比一切有教养、文明、傲慢的人都更为聪明。梅什金没有任何自私欲念,胸怀磊落,把全人类的苦难都放在心里。他是精神健康的化身,而那些神经健康的人,却害着利己主义的毛病。他的出现,令人想起基督的降临人间。但他不仅救不了娜斯塔西娅,甚至连自己也一同毁灭了,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白痴”。作者在探讨社会出路问题上显示出悲观主义倾向。 二者的结局,说明理想在强大现实面前的彻底破灭。,3、卡拉马佐夫兄弟(1879-1880),这是陀思妥耶夫斯
30、基最成熟的作品,弗洛伊德认为这是“迄今为止最壮丽的长篇小说”。它几乎将作家曾经开拓过的所有主题,诸如“幻想家”、“两重人格”、“被侮辱与被欺凌的”、“超人”、“强权”、“偶合家庭”,以至东正教的“赎罪观念”都作了一番探索。小说把社会现实生活的揭示、人物类型的刻划和人类命运的思考等一系列问题结合在一起,探讨了政治、哲学、伦理、道德等各方面的问题。 卡拉马佐夫一家是一个典型的“偶合家庭”。父亲费奥道尔巴甫洛维奇卡拉马佐夫是俄罗斯一种病态而又恶毒的灵魂的代表。 长子德米特里既有老卡拉马佐夫自然欲望的一面,又不失灵性。次子伊凡推崇理智,是个冷静的无神论者。最小的弟弟阿辽沙是作者笔下理想的人物,是作者“
31、东正教观念”的体现。这是一个“要为全人类受苦”的正面人物。 私生子斯麦尔佳柯夫是恶的典型,没有信仰,没有原则,完全听命于自己欲望的支配,是实际上的弑父罪人。,“宗教大法官”的寓言,弗洛伊德认为:“小说里关于宗教大法官的描写是世界文学中的经典之一,其价值之高是难以估量的”。 寓言说的是16世纪西班牙的维塞尔,有个年近90的红衣主教,他认为要建立人间天国,必须以“无比壮观的烈焰,烧死凶恶的邪教徒”,因为人是软弱与低贱的,一旦获得自由就会无所适从,因此必须用凯撒的剑(奇迹、神我与权威)去制服他们,而且要在基督的名义下进行。正当他架起火堆,烧死了上百个异端的时候,基督降临了。人们把他围住,他向人群伸手
32、,为他们祝福,并帮助瞎子治好眼睛,让瘸子起来走路,让入殓的小女孩复活。这位红衣主教大法官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最终带了卫队把基督抓起来,关在牢里。半夜,他提着灯,独自走进牢房,久久打量犯人的脸,然后对基督说:“真是你吗?是你吗?”他没有听到回答,但把自己的苦衷和理念告诉基督,吐出了憋在心里数十年的话。申述之后,他请求基督不要妨碍他们的事业,并请他自行离开,否则明天基督的信徒们就会拼命在基督的火刑架上加柴。他对耶稣说,你没有必要来,至少暂时没有必要来。,“宗教大法官”的寓言,宗教大法官以最神圣的名义干着镇压异端的荒唐专制,却又标榜自由。这就是荒诞:用暴力和奴役来谋求极限上的自由。人间只是权力者为所
33、欲为的场所。 20世纪的荒诞文学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这一故事的再创造。所以到处是打着基督旗号又把基督推开的荒诞,也到处是在基督缺席的语境下人与世界的关系发生的变形变态。 伊凡编撰的宗教大法官的寓言比尼采更早地宣布基督是多余的,把神圣价值推向“碍事”的多余地位,荒诞意识就开始了。李欧梵说他在人生之旅中有三本书给了他深刻影响,其中有一本就是卡拉马佐夫兄弟,而伊凡的心灵使他大开眼界。,阿辽沙拥抱大地,他在门廊上也没有停步,就迅速走下台阶。他那充满喜悦的心灵渴求着自由、空旷和广阔。天空布满寂静地闪烁着光芒的繁星,宽阔而望不到边地罩在他头上。从天顶到地平线,还不很清晰的银河幻成两道。清新而万籁俱静的黑夜
34、覆盖在大地上,教堂的白色尖塔和金黄色圆顶在青玉色的夜空中闪光。屋旁花坛里美丽的秋花沉睡着等待天明。大地的寂静似乎和天上的寂静互相融合,地上的秘密同群星的秘密彼此相通。阿辽沙站在那里,看着,忽然直挺挺地仆倒在地上。 他不知道为什么要拥抱大地,他自己也弄不清楚为什么他这样抑制不住地想吻它,永远地爱它。“向大地洒下你快乐的泪,并且爱你的眼泪”这句话在他的心灵里回响。他哭什么呢?哦,他是在欢乐中哭泣,甚至就为了在无边的天空中向他闪耀光芒的繁星而哭,而且“对自己的疯狂并不害羞”。,所有从上帝的大千世界里来的一切线索仿佛全在他心灵里汇合在一起,这心灵为“与另一个世界相沟通”而战栗不已。他渴望着宽恕一切人,
35、宽恕一切,并且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一切人,为世上的万事万物请求宽恕,而“别人也同样会为了我请求宽恕的”,他的心灵里又回响起了这句话。他时时刻刻明显而具体地感到有某种坚定的、无可摇撼的东西,就像穹苍一般深深印入了他的心灵。似乎有某种思想主宰了他的头脑,而且将会终身地、永生永世地主宰着。他倒地时是软弱的少年,站起来时却成了一生坚定的战士,在这欢欣的时刻里,他忽然意识到而且感觉到了这一点。阿辽沙以后一辈子永远、永远也不能忘却这个时刻。“有什么人在这时候走进我的心灵里去了。”他以后常常坚信不疑地这样说。,阿辽沙拥抱大地,拯救主题,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名言是:“为了爱,我甘愿忍受苦难。” 刘小枫强调:“所谓拯
36、救,并不是乞求一个来世的天国,而是怀着深挚的爱心在世界上受苦受难。无辜者的苦痛,就是我的苦痛,世界想使爱毁灭,就让我与爱一起受难。” 刘再复把梅什金、阿辽沙和贾宝玉放在一起比较,认为他们都有救世情怀,前两者是拥抱苦难,而后者是超越苦难。贾宝玉撒手悬崖、弃绝尘世,就是对苦难的超越。,三、创作总结,1、“残酷的天才”。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基础是人的痛苦,他在描写人类所受的苦难方面是无与伦比的。 2、“虚幻的现实主义”。陀氏通常被认为是批判现实主义,但他的现实主义是十分独特的。陀氏则认为“现实主义”不在于对现实生活形式的真实描绘,而在于反映生活本质的真实。他往往采用夸张、怪诞、象征、幻想等形式反映生
37、活中那些极端的、绝无仅有的、病态的、畸形的乃至令人难以置信的现象,从而达到本质的真实。,三、创作总结,3、独特的社会哲理小说。陀氏的长篇小说就其体裁而言属于一种独特的社会哲理小说,他的优秀作品如罪与罚、白痴、卡拉马佐夫兄弟等,不仅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的胜利所引起的尖锐矛盾,而且也反映了这个时代激烈的思想冲突。作家把这些矛盾和冲突提到哲学的高度加以解释和进行艺术描写,作品具有极大的思想容量。作家还试图找到拯救社会的方法、途径,批判虚无主义、个人主义,宣扬基督教的顺从、忍耐等思想。,三、创作总结,4、“复调结构”。巴赫金用复调结构解释陀氏的小说,是说明他的小说中的人物似乎是独立的、自成一体的,不受作者支配。人物和作者地位平等。陀氏的小说是对白型的,各种思想为各个人物所独有,人物自己的思想有完整的价值,其中不掺进作者的观点。作者有时也把自己的声音加进作品中,和人物一同争论,但仅仅是作为一个声部,而不是主旋律。人物被自己的思想牵着走,完全忽视了作者,甚至摆脱了作者,作者被缩小到最小程度,人物自己挖掘自己的灵魂深处。“在人本身发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