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素质不仅仅是一个时髦词,更多地折射出一个人内涵,更准确地反映着某人在行业舞台上的角色和价值。作为书业一员的编辑,也要具有一定的素质。 硬本事一:你拥有 “硬 ”作者资源吗? 作者是书刊产品原材料的富足拥有者。抛开作者,生产加工书刊的编辑,是一个十足的傻媳妇。手巧固然重要,但下锅的粮米更重要。 任何一个编辑,对待稿源,头脑中绝对不能固有自力更生的思想意识,这种观念迂腐至极,典型的封建小农意识与时代格格不入。今天的社会姹紫嫣红,读者的需求五彩缤纷,五谷杂粮,瓜果蔬菜,没有哪位编辑能技艺超群,样样稿件手到擒来。 今天的编辑,得到稿源重要的不是手中的笔或键盘,而是秘不外传的作者联络图。 身为编辑: 你
2、有多少作者的联络方式? 你是否了解作者的写作习性? 哪些作者已经落伍? 什么样的作者必须淘汰出局? 你的作者通信录多久更新一次? 用什么样的手段来维护你的作者群? 手里的作者是否加以分类? 哪一些是优秀高水平的写手? 怎样对待你不喜欢的作者? 男性与女性作者有什么不同? 硬本事二:你有慧眼识稿件的本领吗 过去,走进书刊编辑的办公室,满眼都是一堆一堆的稿件。现在不同了,电脑释放了也美化了编辑的工作空间,网络加速了也方便了稿件的来来往往,但稿件的优劣仍尽在不言之中。 千百年来,象征古老文明的汉字实用数目在剧减,而常被搬弄的汉字更多的被赋予了多彩的含义,被组成全新的词汇,组建成让人们眼花缭乱的文章。
3、 今天的稿件前无古人: 落笔出神入化,文风轻盈飘逸,题材百花怒放。 从哪个稿件动手?编辑必须作出抉择。 一般来讲,稿件的属性多种多样,有新闻稿件、专业稿件、商业稿件、文学稿件、理论稿件等等,但每位编辑都不可能接触到所有类型的文稿,需要处理的稿件更多的是在有限的几个领域或范围内进行筛选。 如何从众多的稿件中慧眼识珠,只有一条路可行:深入了解稿件的主题和进行独到的反思,别无他途。 硬本事三:你会做有效的市场调研吗? 无论是什么类型的稿件,无论文稿谈论的是什么话题,作者写作的初衷多是与时代息息相关的内容,或是能够引起今天反思的事与物。 你真的做了编辑的本质工作? 做编辑的书人都有这样的棘手感受:对决
4、定发排的稿件从哪里下手? 在实务操作中,由于责任制不到位、竞争意识淡漠和激励机制不完善,编辑更多的日常工作停留在比校对稍高一些水平的文稿处理方面,内容核准,标点校对。编辑有意无意使自己的工作内容和职能扭曲了很多,变形了很多。 编辑的首要职能是选题,其次是组织选题写作,再后是稿件的编辑、排版、交付印刷。其中文稿的编辑水平是编辑素质的充分体现,也是衡量一个编辑技能最关键、最大的变数。 一份稿件你需要考虑很多事情: 什么样的文风? 稿件最理想的名字是什么? 写作手法是否能够充分闪亮主题? 是否需要配些增强视觉冲击力的精美图片? 配图能否补充文章讲不明白的文字语言? 数据在商业文章中占有什么样的分量?
5、 制作图表是否规范准确? 什么情况下文章要长 一些? 短文章要注意什么问题? 文章亮点周边的杂草是否已彻底根除? 编辑必须走出一个误区:同一篇文章的成稿和在成品书刊里读起来是不一样的。 要明白一个道理:编辑和读者不同,编辑能看到编辑之前的稿件,也能看到成稿和成品书刊里的同稿文章,而读者只能看到成品书刊里的同稿文章。 对读者来说,看成稿和成品书刊里的同稿文章是不一样的,主要是由于读者的阅读心理习惯造成的。而对编辑来说,必须打破读成稿和成品书刊里的同稿文章,有可能存在侥幸心理,勉强上稿。 硬本事四:你会倾听读者的声音吗? 时下,国人最流行语句之一的是 “你听谁说? ” 身为编辑,你听谁说?不用思索
6、:听读者说。 编书辑刊不是给自己读 的,而是呈现给读者看的。一个不倾听读者声音的编辑,不可能了解读者的真实所求,搞出惊世杰作更是无稽之谈。 读者的声音多种多样,但基调永远只有一个:读者有自己的思想和看法。 一部成稿闪烁着作者思想内涵的一个层面,隐含着编辑提升作者思维的某种手腕,但这些都应该也不可能强加给读者。 高明的编辑往往善用作者的思想和处理手法,几分生,几分熟,让读者津津乐道。 硬本事五:你会深度挖掘选题吗? 从事书业稍久的编辑都有这样的感受:做选题很难,特别是适合自己范围或能力的选题更难。但由于种种原因,有时一个好的选题,简单编辑后便出版或发表了。事后,你是否考虑过对这个不错的选题进行深度挖掘呢? 选题挖掘可做方方面面的工作: 把短的稿件变成长的稿件; 一个主题人物的文章扩充成一组主题人物的文章; 把一篇短文章变成一篇专 题; 把一个报道变成一本厚书; 把一本书变成一部电视剧、电影; 把一个虚拟事物变成一条产业链 硬本事六:你有明确的职业定位和规划吗? 2012 年市场化气息紧逼国内书业,编辑是书人里的一种,已置身于书业市场化洪流,罗列几个编与辑的变数,权 衡一下自身,充实一些底气,免得被洪水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