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东莞传统节日 调查研究 (一) 研究题目:东莞传统节日 (二)研究背景 : 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河中涌现出大量的优秀文化,比如传统节日文化, 它不仅在中华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而且是中华文化的特色之一。东莞有哪些传统文化呢?在生活信息万变的今天,它们惨遭淘汰还是继续传承下去呢?这些问题都是我们要了解的问题。因此,我们小组进行了一次关于 东莞传统节日的探究。 (三)研究目的 : 1 同学们通过了解东莞的传统节日文化拓展课外知识。 2 通过 实地访问和查阅 资料,提高整理分析资料的综合能力。 3 全面发挥个性特长,学会与人交流,学会与人合作,增强团对合作的精神。 (四)
2、研究过程: 1 确定调查项目:留心观察周围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确定调查项目和研究方向。 2确定调查项目后,我们通过网络查找资料 并询问东莞市各镇区的同学,以聊天方式进行交流,了解当地传统节日。 3整理资料,将资料进行整理并分析。 4最后将数据资料汇总,完成报告。 (五)研究成果展示: 1调研内容我们小组利用 课余假日时间进行调查和研究,专访了几位同学,先后做了专访调查 ,和通过网络查找资料并分析 ,完成报告,得出结论 2分项展示 一 东坑 “卖身节 ” 访谈记录: 访谈时间: 2007.11.25 被访者:卢同学 访问人:调查小组 问:可以谈谈你所属乡镇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答:说到传统节日,
3、我们 东坑 当然是 “卖身节 ”拉。 相关资料 2 东坑二月初二 “卖身节 ”,传说是中国华南民间流传最早的劳务市场,起源于明末清初。美丽的传说和历史足以说明,东坑之所以形成 “二月初二去卖身 ”这个奇特的节日,是因为东坑有着 “农耕年代 ”的辉煌。 在旧时的东坑,早有 “卢家地好,谢家田多 ”的著称。特定的运输环境,特定的 农耕需求,谱写成了一曲 “二月初二劳力与农具墟市交易日 ”的风俗史歌。相传,之所以形成一年一度 “卖身节 ”,是出自东坑卢家的塘唇村,有一姓卢的大户,因赶着清明之前开耕,选定了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日,总会在塘唇村前,贴出雇请农耕长短工启事。此举奏效,很快就四散相传开去。东坑
4、远近的大户争着仿效,周边邻里自家没有田地的青壮年,总在 “二月初二 ”这天,大早就来到塘唇村前,坐在水塘围篱上等着雇主雇请。他们都是头戴斗笠、身披粗布巾,以一副农家壮汉的打扮显示 “卖身 ”。 自此之后,相沿成习,这就是 “卖身节 ”。几经朝代更换和历史文化 的积淀,东坑这快人杰地灵的宝地于是传出了众多的 “遇仙 ”故事,传说天上仙人下凡,到东坑观看 “卖身 ”,并行善事、普救众生云云。所以, “卖身节 ”,也有人叫 “遇仙节 ”,尤是民初以来,越传越神奇, “卖身节 ”不再是单纯的劳力市场了,演变成 “遇仙逢好运之日 ”的代名词。 东坑 “ 二月初二 ” 历经沧桑,名为 “ 卖身节 ” ,后
5、又名 “ 遇仙节 ” ,解放初期因政治需求又改为 “ 翻身节 ” 。该节一直与 “ 雨水 ” 有关,水者财也,人皆向往。故近年来,每到那天游人总爱在大街上用玩具水枪射水作乐,对射成趣,故又名 “ 射水节 ” 、 “ 欢乐节 ” 。无论如何,在 “ 二月初二 ” 来东坑 趁乐的人们,都希望在这一天,让东坑之水给自己洒一身吉 让自己带回一生好运。 二 横沥 镇“ 红荔风情节” 访谈记录: 访谈时间 : 2007.11.25 被访者:黄同学 访问人:调查小组 问:可以谈谈你所属乡镇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答:我们 横沥 出名的节日是红荔风情节。 相关资料 “ 红荔风情节 ” 是横沥镇人民政府创办的文化活
6、动,由 2002 年起每年举办一届。由于精心组织, 节目丰富多彩,演出倾情奉献,因而越办越热烈,越办越精彩,引起海3 内外的广泛关注, “ 红荔风情节 ” 已成为横沥镇地方性的传统性节日,打造文化新城的亮丽名片。 “ 红荔风情节 ” 以荔枝为媒、推介横沥、吸引投资、拉动发展为目的,充分利用岭南佳果之王 荔枝的成熟季节,以 “ 生态之镇 ” 的 5000 多亩优质荔枝林,喜迎海内外嘉宾,颗颗红荔任您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缤纷节目任你玩;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风情等旅游资源,生态果园任你游 . 。 “ 红荔风情节 ” 充分展示了横沥的城市新貌、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提高了横沥的知名度 ,吸
7、引更多的外商前来投资, “ 文化搭台,经贸唱戏 ” ,推动了横沥镇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 红荔风情节 ” 举办以来,收到较好的效果 。 提高了横沥的文化品位,提高了人的素质,激发了全镇人民 “ 爱我横沥、建我横沥 ” 的热情,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举办期间,横沥镇彩旗飘扬,锣鼓喧天,万人空巷,欢声笑语比比皆是,一派欣欣向荣的盛世繁华景象。 “ 红荔风情节 ” 引起了海内外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 如 香港的文汇报、晨报 、广州日报、深圳特区报、东莞日报 等。 由于节目精彩纷纭,地方特色浓厚,加上媒体的大力宣传,使 “ 红荔风情节 ” 广为人 知,美名远传。凡是亲临过 “ 红荔风情节 ” 的人,都纷
8、纷赞不绝口,大赞有气派、有特色,大叹文化享受、不枉此行。 “ 红荔风情节 ” ,年年再见! 三 望牛墩七月七民俗风情节 访谈记录: 访谈时间: 2007.11.26 被访谈者:伦同学 访 问人 :调查小组 问: 可以谈谈你所属乡镇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答:说到统节日,不得不提的是 七月七风情节 拉。 相关资料 “七月七 ”(乞巧节、又名拜七姐、七娘会 )是中国最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纪念活动在规模和特色上历来为人们所称誉。望牛墩七月七民俗风情节是望牛墩镇政府在 20044 年推的首个文艺品牌。意在发掘文化潜力、提升地方文化品味,以文化带出商机和品牌效应的重要举措。 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民间民俗传统
9、节日之一。某些地方称 “七月七 天河配 ”,某些地方称 “乞巧节 ”,而莞城人则称 “七姐诞 ”(俗称拜七姐 )。 关于这个节令,有着天河 (银河 )相会的传说:七月七日之夜,民间称为 “ 七夕 ” ,传说每年这一天,牛郎和织女要走过鹊桥渡天河而相会。只要看到银河白气奕奕光焰耀目,那就是织女东渡河 农历七月初七,东莞人称之为 “七姐诞 ”,又俗称 “拜七姐 ”。其意之一是思念敬仰牛 郎 (董永 )、织女 (七姐 )之坚贞爱情;之二是青年男女拜董永和七姐,企望通过虔诚祭拜,感动牛郎和织女为自己牵来称心如意的心上人;之三是那些正在读书的少年儿童,拜祭董永和七姐后,其父母则敬请董永和七姐给自己的儿女
10、聪明智慧,心有灵犀,勤奋读书,考取功名。解放前,此民间民俗传统节日,在莞城是七月初六夜举行的,甚是流行且隆重热闹。初六晚,各家须将已备好的祭品、红丝线、七姐粉 (形状、大小与荠相似的白色扁圆的粉饼,称 “田脐粉 ”)等摆上神桌对着银河方向,等到天上牛郎织女双星开始出现在银河鹊桥两头之时,即开 始梦香点烛烧元宝酹 洒虔诚拜之。拜时,常以四十九拜为真诚之心。看着天上董永与七姐渐渐靠近相会了,才算拜七姐仪式完毕。到初七大清早,人们都可在自家屋墙边脚地上,见到有白色的微粒粉末。青年男女及小孩若拾之往脸上抹,据说会使皮肤嫩滑。还有一件令人难的解释得清楚的事,初六夜五更时分,到河里汲水贮藏之,数年不变质。
11、若浸冬瓜或雪梨于一年之后,其水给 “大热症 ”(发高烧数日不退 )者饮服,常会有效退烧。解放后,此日俗渐淡,如今却没流行了。 七夕这一民间民俗传统习俗,虽带着某些封建迷信色彩,但却是一个美丽动人的神话。这个神话也拴住了数代人的精神, 并带入追求美好的意境,让人们努力去实现。 四 桥头镇“桥头日” 访谈记录: 访谈时间: 2007.11.27 被访者:邓同学 访问人:调查小组 问: 可以谈谈你所属乡镇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5 答:有我们最热闹的日子“桥头日” 相关资料 “桥头日 ”是东莞市桥头镇一年一度的镇庆日,已成为桥头镇的传统节日。其起源于1987 年 7 月,镇人大九届一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
12、6 月 28 日定为 “桥头日 ”。其意义是: “桥头日 ”为桥头镇人民的欢庆节日,通过邀请本镇的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投资设厂的外商宾客,各地的嘉宾、乡亲和有关领导,与全镇人民共聚一堂。欢庆桥头镇一年各项事业的日益进步,检阅两个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亲身感受政通人和的盛世丰年,携手共商开拓进取的宏图大计。 “桥头日 ”是联络乡情,广交朋友,增进友谊,招商引资的盛会。 1977 年 6 月 28 日的第一个 “桥头日 ”,举行了桥头首届龙舟竞渡、文德中学落成庆典、文艺演唱会、烟花晚会、迎宾宴会等一系列活动。以后每年的 “桥头日 ”除了对上述活动有所保留外,还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如学校、医院 、敬老
13、院、公园等公益设施的奠基或落成庆典、工业园区的开工和投产庆典、书画摄影展、革命歌曲比赛、外来工卡拉 OK大赛、文艺汇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桥头日 ”当天全镇彩旗招展,花团锦簇,万人空巷,欢声笑语,盛况空前,呈现一派团结奋进,欢乐祥和的热烈气氛。 “桥头日 ”举办十几年来,每年都极具特色,热烈圆满,为桥头镇的经济腾飞和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香港文汇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东莞日报、珠江经济电台等国内外新闻媒体也作了专题报道, “桥头日 ”远近闻名,已成为东莞地区新的 “民俗风情 ”亮点。 其他 五 东莞龙舟风俗 龙舟是龙文化的一分支,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有很多独特的风俗,一直流传下来。龙
14、舟节 (和端午节联系在一起 )是和春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民间节日一样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原先是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一种行为方式,现在已演变为一种群众性的体育运动项目,甚至超载国界,流传到外国了,可见其影响范围之广,影响力之深远。屈原泉下有知,也含笑九泉了。进入农历五月,莞邑大地龙舟锣鼓之声已不绝于耳,此起彼伏。因为此时各地都举办龙舟赛。这时万众欢腾,万人空巷,任何的文化娱乐活动6 的规模在她的面前都显得逊色了。不论男女老少,本地 外地,倾巢而出,一睹赛龙舟的盛况,连学校也调整课时,让孩子们有时间到现场观看。欢乐的儿童唱着 “扒龙舟,跳龙头,买斤猪肉煲莲藕,大只麻虾点油 ”的儿歌,街头巷尾,一片欢
15、腾。新龙船下水这天,最为热闹。凌晨天未亮,村里的青壮年就划着龙船,燃响鞭炮,敲起锣鼓,去庙头南海神庙拜神去了,祈求太平盛世,风调雨顺,老少平安。全村人都去聚餐。村前的地头里,架起炉灶,生起柴火,大家自动出人出力,忙这忙那,劏鸡杀鸭,拔毛洗菜,大鱼大肉搞出丰盛的九碗头。大家围坐在一起大快颐朵,热闹非凡。任何一个民间节日,都没有这个排场。规模之大,涉 及人数之多,令人叹为观止,新龙船下水,还有烧猪分,凡是有捐款的人的都可以分到。虽然烧猪肉每天都可买到,但这种烧猪有着特殊的意义,神圣无比,手捧烧猪肉,无比自豪高兴,皆大欢喜。还有邻村友好世谊送来的金猪饼食,以示祝贺。 附近的村子,各有各的龙舟节 (乡
16、人叫 “龙船景 ”)时间互相错开,避免日期相同。有的龙船景 “扒标 ”即竞赛,有的 “趁景 ”即不竞赛龙舟游龙嬉戏,庆贺节目。如果是扒标的话,那可热闹了,龙船上的健儿,个个象座铁塔,腰圆背粗,力大无比。一声令下,赛龙如离弦之箭,水花飞溅,力争上游。沿岸观众呼声震天,喊声雷动。 现在的赛程较短,只几千米。听老人讲,以前的赛龙船要转几大圈,划上几个小时,拼体力,拼速度,拼智慧。一场龙舟下来,虎背熊腰的青壮年人,都像散了架似的,手脚麻痹。跳龙船头的人是全船的指挥,要灵活机动,多谋善变,指挥得当。打锣鼓的人要节奏明快,铿锵有力,鼓舞士气。最关键的部位是划头位的人,人称: “扒头桡 ”他们是全船力气最大
17、的人,指挥着全船的节奏去划,能够当上扒头桡的人是很光荣的,船尾掌舵的人也丝毫不能怠慢,他掌握着龙船的方向,稍有疏忽,变铸成大错。所以赛龙船是集体运动,一定互相配合,齐心协力,方能取胜。 乡亲们把 赛龙船看成是和生命一样重要,训练时挑选全村最健壮的村民,冒着酷暑烈日,不怕日晒雨淋,都想争取个好名次。倘若旗开得胜,飞龙第一,划手们便受到凯旋英雄式的待遇。犒赏三军,大排筵席,一醉方休。大家吐气扬眉,滔滔不绝,共庆凯旋。 划龙船有些禁忌,就是不准妇女登船,更谈不上划龙船了。有时龙船从桥下划过,桥上也是不准妇女走过,否则视为不吉利。这纯粹是封建思想作祟,重男轻女。所幸的是,这种风气近年来有所改变,还组织
18、女子龙船队,妇女们飒爽英姿,和男人一样赛起龙舟,男女平等,吐气扬眉。 7 源远流长的龙舟文化,以其博大精深, 独具魅力,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千百年来,时代相传,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其特有的风俗习惯十分有趣。今天,划龙船已成为一项强身健体的群众性体育运动。冲出国门,为国争光。喜看东邑大地,龙舟鼓声,催人振奋,水上蛟龙,奋勇争光,齐心协力,共绘美好宏 。 六 莞邑醒狮 醒狮民间艺术在莞邑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每逢新春及喜庆日子,人们喜舞狮以示吉庆,深受群众喜爱,流传至今。醒狮活动在东莞城乡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1987 东莞市武术醒狮协会,全市群众性的醒狮活动蓬勃发展,醒狮艺术不断提高。涌现出一批高
19、水平的醒狮队,参加国内外 的醒狮大赛,取得优异成绩,向中外观众展现了“南狮 “的新风采。 1996 年 9 月 29 日,石排中坑明德醒狮队代表广东省参加第六届全国 “群星奖 “广场舞蹈大赛,一曲醒狮 踩高桩勇夺大赛唯一的特别大奖。从而声誉鹊起, 并多次在文化部、公安部、中央电视台以及省、市、 深圳和香港等地举办的大型庆典活动上登台亮相,一 展风采。中坑村于 2000 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 “中国 民间艺术之乡 “。 1999 年 12 月 18-20 日在长安镇举行了第四届中国国际舞狮邀请 赛。来自泰国、马来西亚,比利时、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北及中国大陆的深 圳、南海、番禺等地的 16
20、支代表队参加了比赛,其中长安镇也派出了锦厦龙狮团和街口醒狮队两支代表队参加角逐。马来西亚队获得冠军,长安锦厦队和街口队分别获得第五名和第七名。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国龙狮协会向长安镇赠送了 “舞狮之乡,再创辉煌 “的锦旗。 2000 年 4 月,大朗镇巷头村醒狮队代表我国参加加拿大多伦多汇艺节国际醒狮邀请赛,荣获冠军。东莞醒狮艺术闻名中外,受到海外民众的热烈欢迎。 七 麒麟 450 多年前,麒麟艺术随着客家先民们的脚步,从中原大地辗转扎根于樟木头这快热土。几百年来,成为独具风格和魅力的一道 文化风景线。 8 麒麟,是客家文化的图腾,也是传说中的神兽,它生性活泼、聪慧、祥和。他与龙、凤、龟并称为 “四
21、灵 “,而麒麟居于 “四灵 “之首。传统的麒麟舞分为头套和尾套,统称麒麟套。舞麒麟与舞龙舞狮相比,步法更刚猛,体现麒麟的威武好斗性情。 随着时代的进步,麒麟舞又展现了勃勃生机,既保留了客家传统麒麟风采,又融入了新的艺术内涵。麒麟舞从小天地走上了大舞台,尤其是近几年来,樟木头麒麟艺术舞出了家门,舞出了国门,舞向了世界,表演了近千场次,在国内外掀起了一道客家麒麟舞雄风。樟木头麒麟舞还荣获广东省首届麒麟舞大赛 金牌。樟木头被广东省命名为 “麒麟艺术之乡 “。 麒麟艺术舞出时代的风采,舞出明天的太阳。 1, 对于东莞传统节日,作为本地人我们应该大力支持 2, 除此而外,传统节日在保留其风 俗 时,也应该融入更多的元素,这样才更加受其他人的欢迎 (六)探究“东莞传统节日”这一课题是从我们自身的兴趣出发的。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获益良多,小组成员之间协调合作,取长补短,共同发挥团队合作精神。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