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学微生物控制.ppt

上传人:h**** 文档编号:241162 上传时间:2018-07-27 格式:PPT 页数:127 大小:9.7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动物学微生物控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7页
实验动物学微生物控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7页
实验动物学微生物控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7页
实验动物学微生物控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7页
实验动物学微生物控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四 章实验动物微生物和寄生虫质量控制,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安学芳电话:027-87198353,13797098651 Email:,1、遗传学控制2、环境控制3、微生物学控制4、营养控制,实验动物标准化质量控制,为什么要进行微生物和寄生虫控制?,威胁人的健康和生命 对动物生产有影响 使实验被迫中断 实验的准确性、重复性可疑,1、威胁人的健康和生命(人兽共患病) (1)病毒:流行性出血热、淋巴细胞脉络丛脑炎、B病毒、狂犬病 (2)细菌:沙门氏菌、结核分枝杆菌、志贺氏杆菌 (3)寄生虫:卡氏肺孢子虫、弓形虫 在很多情况下,这些病原体动物仅呈隐性感染,对饲养和动物实验人员存在着巨大的潜在危害

2、,很可能造成人员的感染甚至烈性传染病流行。 危及人类健康甚至生命。,2、烈性传染病对实验动物生产、实验造成严重危害(1) 种子群死亡不能生产。(2) 正在进行的实验死亡实验被迫中断。 例如:鼠痘、兔流行性出血症、犬瘟热、犬细小病毒性肠炎鼠痘、犬细小病毒出血性肠炎、兔球虫病、兔流行性出血热、犬瘟热等烈性传染病,虽不是人畜共患病,但其传播速度快,会导致实验动物大批量的死亡,或动物群体的健康素质下降,从而造成动物繁殖能力下降,导致正在进行的科学实验被迫中止,造成难以计算的经济损失。,3、影响动物生产和生物学特性的改变获得免疫或隐性感染的动物,会给人假像造成错误的结果隐性感染的病毒和细菌,如:小鼠肝炎

3、病毒,仙台病毒、绿脓杆菌、巴氏杆菌以及囊尾蚴、肠道寄生虫等等。常常隐性感染而不发病,给人以假象,看似正常的动物,进行动物实验后由于应激而出现亚健康状态,影响实验结果,使得科研结果的不真实可靠,没有重复性,严重的甚至发病死亡。,4、污染 某些病毒造成细胞培养物、肿瘤移植物或者以动物组织作为生产基质的生物制品的污染,不仅干扰试验,还将病毒扩散,造成病原传播,以至于危害人类。,必须对实验动物进行微生物和寄生虫控制,根据国家标准GB 14922.1-2-2011 对实验动物进行等级分类控制,第一节 实验动物分级第二节 普通级动物 第三节 清洁级动物与无特定病原体动物第四节 悉生动物第五节无菌动物第六节

4、 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监测,主 要 内 容,第一节 实验动物分级,依照对微生物学质量的控制,或根据微生物净化程度,对实验动物进行分级 国际:实验动物分为三个等级 国内:实验动物分为四个等级,3级,4级,第二节 普通动物(Conventional animal, CV),一、基本概念 二、普通动物的管理与用途 三、实验动物常见人兽共患病四、动物间烈性传染病,一、基本概念普通级动物又称一级动物,是微生物分级控制标准中要求最低的动物。要求不携带人兽共患病和自身的烈性传染病的病原及寄生虫,动物体内外所携带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很难控制。饲养条件:普通环境。,微生物分级中级别最低 生活的环境要求低 微生物

5、控制标准低 质量较低 在实验研究中敏感性低,普通级动物特点(5个低),具体表现,1、微生物学特点: 要求不携带所规定的人兽共患病病原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2、饲养管理: 饲养于开放环境,但仍然对温度,湿度,饲料,垫料,饮水,卫生等有一定控制。3、生理学特点: 外观健康,饮食排泄正常,无异常分泌物,无临床症状,脏器无眼观病灶。,目前还承认的普通级动物,大鼠、小鼠没有普通级,!,(一 )管理具有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的单位去购买动物通风、干燥、清洁清洁饮用水、干净饲料,符合国家标准物品不要求灭菌,空气无需净化对温度、湿度、光照、噪音、氨浓度有要求防虫、鼠害、大动物接种必要的疫苗饲养管理中采取一系列相

6、应的措施,如:建立消毒防疫制度、建立并遵守动物室操作规程等。,二、普通动物的管理与用途,实验动物原则上是不能用疫苗接种和使用药物等手段来预防和控制传染病 但是大型实验动物可选择使用对实验干扰不大的疫苗或药物。(兔出血热症、狂犬病),1、教学示教之用。2、某些科学研究为探索方法而从事的预试 验之用。3、没有培养出高级别的动物,不得以用之。,(二)普通级动物的用途,三、实验动物常见人兽共患病,俗称疯狗病或恐水症,由狂犬病病毒(Rhabdovirus,RV)感染犬引起的,以极度兴奋、狂躁不安、流涎、攻击人兽为特征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人兽共患病。,1、狂犬病 (Rabies),(一)流行病学资料: 全球

7、均有发生,以亚洲和非洲为主。我国是高发地区之一。 过去3个月来,病毒性疾病狂犬病已夺走中国西南省份云南省5人的生命,中国已经发起与狂犬病作斗争的运动,将近五千条狗已被宰杀。,(二)易感动物: 所有的温血动物都对RV易感。 犬、猫、蝙蝠、狐狸、狼、猫鼬、浣熊、臭鼬等为高危动物。人也易感,我国引发狂犬病的主要为犬,其次为猫。 (三)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唾液):咬伤、带毒唾液溅入眼结膜。(四)潜伏期:十几天至几年,几十年。,潜伏期与伤口距神经中枢的距离、侵入病毒的毒力和数量有关。,咬伤,带病毒的唾液溅入眼结膜,临床症状:潜伏期、前驱期、急性神经症状期和麻 痹期即昏迷死亡期 。诊断:1.狂犬病特异性

8、抗原。 2.在脑组织中存在Negri体(狂犬病病毒包 涵体)。 3.在脑组织或唾液中用细胞培养分离到病毒预防和控制:禁止野犬进入动物房周围,对实验犬 和实验人员接种狂犬病疫苗。,电镜下的狂犬病病毒,狂犬病病毒的结构模式图,1.主要存在于中枢神经组织、唾液腺和唾液内。2.人感染狂犬病病毒,且患狂犬病后的死亡率为100%。 3.主要通过动物咬伤或带病毒的唾液溅入眼结膜后致病。4.人被动物咬伤后,伤口应立即彻底清洗,不包扎,并立即(24小时内)到防疫部门进行预防注射。,动物实验工作者切记:,!,主要通过动物咬伤或带病毒的唾液溅入眼结膜后致病。,人也可感染狂犬病病毒,且患狂犬病后的死亡率为100%,在

9、购入犬做实验时,从具有生产许可证的标准化犬场购入合格实验犬* 做犬类实验前,应给所有犬注射狂犬疫苗,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Bunyaviridae, Hantavirus汉坦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也是很危险的人兽共患病。病原体: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HV)有近30种血清型/基因型,在我国流行的主要是野鼠型和家鼠型。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在野鼠中流行,隐性感染为主。人、大鼠、小鼠、豚鼠、兔、猪和猴均易感。 黑线姬鼠、长爪沙鼠对本病特别敏感。,2、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EHF),感染途径: 呼吸道传播:污染尘埃,尘埃飞扬形成气溶胶吸入感染 接触传

10、播:病毒污染血、尿破损皮肤接触传播 虫媒传播:革螨等昆虫叮咬完整皮肤。 消化道和垂直传播主要症状:大小鼠无明显临床症状。人感染后,潜伏期14天,主要表现发热、皮肤有出血点、肾功能衰竭和循环衰竭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死亡,死亡率较高。,2015年5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2015年5月(5月1日零时至5月31日24时),全国(不含港澳台)共报告法定传染病727388例,死亡1363人。-国家卫计委,实验动物设施感染案例,刘艳、武桂珍报道(中国CDC,2011):,防止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的最主要措施是 灭野鼠、防止野鼠进入实验室,实验人员感染的示意途径,在中国、日本、韩国、比利时、英国有实验室感染人

11、,是由LCMV引起的人和多种动物的病毒性疾病,主要侵害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脉络丛和脑膜,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野鼠是LCM病毒的天然宿主。动物多呈隐性感染,少数发病,出现急性症状,死亡率低。,3、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 lymphocytic choriomeningitis LCM),皮肤(完、破),结膜,吸入,经口,唾液鼻分泌物尿液,肿瘤,可带病毒,流行病学: 传染源:野鼠是天然宿主。 传播途径:接触传播,垂直传播。 易感动物:所有的啮齿类动物以及犬、猴、马、兔、人均易感。临床症状:动物多呈隐性感染。少数发病,出现急性症状,死亡率甚低。人感染后大多呈流感样、脑膜炎症状,预后良好,仅有极

12、少数病例死亡。预防控制:严格控制和防止野鼠、感染动物或被污染的移植物等引入动物室,是防止发生本病的关键。,又称B病毒病(B virus disease),是由与人的单纯性疱疹病毒相近的B病毒引起的猴良性疱疹性口炎,可自愈。但人感染B病毒后则产生致死性脑炎或脑脊髓炎。,4、猴疱疹病毒(Simian herpesvirus),病原:Cercopithecine Herpesvirus Type 1流行病学:传染源:感染B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 传播途径:接触传播(咬伤、抓伤)。 易感动物:猴、人。临床症状:发热、头痛、器官坏死、出血性休克、 严重致死。诊断:血清学检查。预防和控制:对进入实验室的猴

13、做彻底的检疫,避 免接触野生猴类,B病毒可自然感染猕猴、红面猴、食蟹猴。猴疱疹或溃疡渗出物中含有病毒,在猴群内通过直接接触污染物传播,可能还通过空气传播。人感染病毒主要是被猴咬伤所致,当人被猴咬伤后应立即用肥皂水清洗伤口, 用碘酊消毒,并隔离3周, 出现症状,及时对症治疗。,购入猴做实验,注意隔离、检疫和检测,5、沙门氏菌(salmonella) 沙门氏菌是革兰氏阴性杆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是较常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引起消化系统的疾病。主要是由鼠伤寒沙门氏菌(S.typhimurium)和肠炎沙门氏菌(S.enterititis)引起(普通级动物排除的),易感动物:小鼠和豚鼠最易感,灵长类

14、易感,大鼠较弱,兔具有一定的抗感染能力,对灵长类动物致病性较强。感染途径:消化道(吃食、饮水、乳汁),苍蝇、野鼠为传播媒介,发病特点:发病迅速,死亡率高,豚鼠的脾脏病变,急性发病动物,以急性败血症死亡而不表现临床症状,亚急性感染,随粪便排出病菌,感染同类和人,使其在运输、寒冷和实验处置等应激发病,引起动物腹泻、结膜炎,隐性感染动物,临床表现,对干燥、腐败、日光等因素具有一定抵抗力。对化学消毒剂的抵抗力不强。,预防和控制,(1)从预防作手,坚持日常消毒,一般常用消毒剂和方法均能达到消毒目的。(2)发现患病动物和可疑动物及时隔离,尽早处理。(3)对动物的食物和饮水进行严格消毒,一旦发现有动物染病,

15、立即扑杀并对环境彻底消毒。,革兰氏阴性杆菌,急性、慢性和带菌三种表现形式灵长类动物带菌率较高。引起人和灵长类动物细菌性痢疾。急性:高热、呕吐、排脓血便、剧烈腹痛、 导致死亡。 慢性:糊状或水样大便,间歇发作,自然缓解, 部分长期隐性带菌,干扰实验。,6、志贺菌(Shigella)感染,7、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结核分枝杆菌主要有三型,即牛型、人型和 禽型。 人和多种动物易感。 实验动物中,猕猴最敏 感,是影响其健康的 主要疾病之一。,结核杆菌为严格需氧菌,在外界环境中生存力较强,水中存活5个月,土壤中可存活7个月。潜伏期十几天至数年。(因健康、营养、管理、品种、年龄等而异)。

16、,购入猴做实验,注意隔离、检疫和检测,由刚第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引起世界范围分布的人畜共患原虫病。A.寄生部位:卵囊、假包囊、包囊寄生在人的除红细胞以外的有核细胞内。B.终末宿主:猫和猫科动物。,8、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病,我误食含弓浆虫成熟卵囊的食物,或含弓浆虫包囊的肉类和乳类,C.中间宿主:人、小鼠、大鼠、豚鼠、地鼠、犬和其他家畜、灵长类等,小鼠是主要的中间宿主。D.感染阶段:成熟卵囊,假包囊,包囊 卵囊在潮湿的环境中可长期存活,并可抵抗酸碱和大多数消毒药。,弓形体病多发于幼犬,临床上类似犬瘟热和犬传染性肝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厌食

17、、精神萎顿,严重犬有出血性腹泻、呕吐,眼和鼻有分泌物,呼吸困难。成年犬呈隐性感染,怀孕母犬发生早产或流产。,禁止猫进入动物房周围,防止实验动物的饲料、饮水被猫粪便污染,一旦感染扑杀整个感染群。,四、动物间烈性传染病,1、鼠痘(mouse pox)2、兔出血症(rabbit epidermic hemorrhagic fever),1、鼠痘(mouse pox) 又称脱脚病(ectromelia),是由鼠痘病毒感染引起的小鼠急性烈性传染病。本病全身感染,传播快,死亡率高,是危害实验小鼠最为严重的病毒之一。 主要传染源:病鼠及无症状带毒鼠,易感动物:主要在实验小鼠中流行,不同品系小鼠对鼠痘的易感性

18、不同,A、DBA、CBA、KM等小鼠易感。传播途径:皮肤伤口、呼吸道、消化道、节肢动物。传播特点:传播快、死亡率高。急性病例小鼠可突然发生死亡。慢性型病例:脚、尾和鼻部出现皮疹和溃疡,严重者可见脚、尾坏死脱落(痘斑、脱脚、断尾),隐性感染的实验小鼠无临床症状,但在许多因素作用时,如运输、X射线照射、人工感染结核菌、组织移植等,都可激活鼠痘病毒而使鼠痘流行。,实验处理,C57BL/6 小鼠对鼠痘病毒抵抗力较强,2、兔出血症(rabbit epidermic hemorrhagic fever) 又称兔瘟,是家兔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具有传播快、病程短,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特点。分为急性和慢性。 主

19、要感染青壮年兔,且病情严重,多呈急性经过。三月龄以内的幼兔较少患病,发病多呈慢性经过。乳兔不发病。,接种疫苗,急性发病开始时多无症状,常突然倒地,抽搐,尖叫后死亡。病程稍慢的亚急性型,体温可升高到41以上,食欲减退,精神沉郁,被毛粗乱,结膜潮红。临死前呼吸困难,挣扎,角弓反张。慢性发病时,体温升高,精神不振,消瘦,最终衰竭死亡。,为了保持普通级动物的健康必须到有具有动物生产许可证的单位去购买动物。在具有动物实验许可证的环境下实验。加强饲养管理和环境卫生消毒,新引进兔检疫,定期进行检测。定期接种疫苗,接种疫苗后,3-4天后即可产生较强的免疫力,免疫效果可持续6个月以上。,一、基本概念 二、潜在感

20、染的病毒 三、条件致病菌四、对实验干扰大的寄生虫,第三节 清洁级动物与无特定病原体级动物,(一)、概念(二)、相同点(三)、不同点,一、两个级别动物的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 1、 清洁级动物(Clean animals,CL) 除普通级动物应排除的病原体 外,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的实验动物,不带有人兽共患病、动物烈性传染病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1)是根据我国国情而设立的等级动物。(2)除普通动物应该排除的病原外,还不携带对科 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3)来源于SPF动物或剖腹产动物。(4)饲养在屏障系统中。(5)目前我们国家使用量比较大的实验动物。,清洁级动物:

21、,2、无特定病原体级动物(Specific pathogen free animals,SPF)除清洁级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菌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的实验动物,简称SPF动物。目前国际上公认SPF动物适用于所有科研实验,是国际标准级别的实验动物。,(1)国际通用。 (2)SPF动物来源于无菌动物。(3)饲养在屏障系统中。(4)目前我们国家使用广泛的实验动物。,SPF动物:,(二)清洁级动物和SPF动物的共同特点: 生活在屏障环境 内环境中没有烈性致病微生物及寄生虫。 生产、实验的效果比普通动物好。 一旦遭到污染后,病原体的传播强烈。,(三)不同点,清洁级动物:(1

22、)是根据我国国情而设立的等级动物。(2)除普通级动物应该排除的病原外,还不携带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3)来源于SPF动物或剖腹产动物。,SPF级动物:(1)国际通用。 (2)除清洁级动物应排除的病原体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病原或条件致病病原和对研究实验干扰大的病原。(3)来源于无菌动物。,!,1鼠肝炎病毒2仙台病毒3呼肠病毒III型4啮齿类动物细小病毒,二、潜在感染的病毒 (动物无症状),1鼠肝炎病毒(mouse hepatitis virus MHV),病毒特性:冠状病毒科, 56加热能使病毒感染 性丧失,正常情况下为非致病性,呈 隐性感染。呼吸道繁殖和肠道繁殖2种 毒株。传染源:病鼠和

23、无症状带毒鼠。感染途径:消化道、呼吸道、垂直传播。易感动物:只感染小鼠,人不感染。致病性:可引起小鼠致死性肝炎、脑炎和肠 炎,感染的裸小鼠常呈暴发性发病, 改变小鼠机体的各种免疫应答参数。,严重干扰实验研究,1、在应激条件下,引起小鼠致死性肝炎、脑炎、肠炎。临床上嗜肝型、嗜神经型和嗜肠型,表现抑郁倦怠,营养不良,体重减轻,嗜神经型可见惊厥、旋转和结膜炎。均具有肝坏死、肝出血。2、改变机体各种免疫应答参数:降低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影响吞噬细胞数目。3、改变酶系统:增高或降低一些肝脏的酶活性。,感染鼠肝炎的裸鼠waste syndrome,裸鼠的肝脏病变出血和坏死,鼠肝炎是影响科学研究主要病原之一

24、,也是实验鼠群中难以清除的病毒之一。裸鼠感染MHV,肝脏均可见大量不规则的坏死灶,消瘦,作为该病的“哨兵鼠”。血清学阳性鼠,全群淘汰,封闭,消毒,停止生产和实验活动。珍贵品系动物,剖腹产和胚胎移植生物净化处理,并严格消毒措施。,病毒:副粘病毒科,条件致病、潜在感染。易感动物:感染大小鼠引起呼吸道疾病,多见于断 乳小鼠,也可感染仓鼠和豚鼠传播途径:空气传播,隐性感染发病特点:急性爆发,造成呼吸道疾病的流行易感小鼠:NIH、129/J、裸鼠、DBA/2较强抵抗力:C57BL/6、AKR/J、BALB/CJ,2仙台病毒(Sendai Virus),仙台病毒,对免疫系统的干扰:可严重影响动物体液和细胞

25、介导的免疫应答,对致瘤作用研究的干扰: 误诊和不能复制白血病,对小鼠生殖系统的影响:影响胎儿的发育,乳鼠死亡率增高,对麻醉实验和吸入毒理学研究等产生严重干扰,临床症状极轻或不显症状,少数弓背竖毛,呼吸困难。最难控制的病毒性疾病之一引入基因工程小鼠繁殖,隔离检疫4-6周,血清学检测阴性方可进入设施剖腹产和胚胎移植净化,3、呼肠病毒III型(Reovirus type 3 Reo-3),小鼠感染呼肠病毒III型多为呈隐性感染。乳小鼠可见脂肪性下痢,肝炎、脑炎、胰腺炎等症状。,4、啮齿类动物细小病毒,小鼠细小病毒(Minute virus of mice MVM)和大鼠细小病毒(Rat parvov

26、irus)。迄今所知的唯一抗癌谱广、具有高度抗癌特异性的微生物,对肝癌、胃癌、肉瘤等多种肿瘤均有明显杀伤作用,故其感染将会给肿瘤的研究造成严重的干扰。,1.支气管败血性波氏杆菌(B.brochiseptica)2.巴氏杆菌(Pasteurella)3.绿脓杆菌(P.aeruginosa)4.鼠棒状杆菌(C.kutscheri)5.泰泽氏菌(Tyzzers organism)6.支原体(Mycoplasma)7.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aureus),三、条件致病菌, 家兔和豚鼠尤为敏感,侵害部位是呼吸器官(鼻腔炎、支气管肺炎)本菌对环境抵抗力较强,可在异种动物间互相传染

27、,传播性强 隐性感染,在不良情况下可使动物发病,1.支气管败血性波氏杆菌(B.brochiseptica),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无芽孢。有致病作用的是多杀巴斯德菌和嗜肺巴斯德菌。 多杀巴斯德菌(Pmultocida) 对兔和小鼠有较强的致病作用,主要侵袭部位呼吸系统。 嗜肺巴斯德菌(Ppneumotropica)在动物的呼吸道、生殖道带菌率较高,但致病性不强。(清洁级大鼠),2.巴氏杆菌(Pasteurella),G-小杆菌,端生单鞭毛,产生绿黄色荧光色素,本菌在 自然界广泛存在,并可正常寄居在动物皮肤、口腔、鼻 腔及胃肠道。易感动物:小鼠、大鼠、豚、兔。感染方式:隐形感染,诱发、继发或混合感染

28、引起慢性炎症。实验刺激:如放射性照射、实验烧伤、外科处理、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抗生素时,可诱发动物致命的绿脓杆菌菌血症,引起内脏器官广泛的灶性坏死。,3、绿脓杆菌(P.aeruginosa),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的NIH小鼠绿脓杆菌阳性率10/10,处理意见是降级或净化使用。(实验动物信息8(89)2008,4,能独立生活的最小的微生物,无细胞壁。危害实验动物的支原体,主要有肺支原体(M.pulmonis)、溶神经支原体(M.neurolyticum)和关节炎支原体(M.arthrilidis)。易感动物:大鼠和小鼠。大鼠较小鼠症状明显,可引起鼠呼吸道支原体病和鼠生殖器支原体病,有时并发中

29、耳炎形成动物“歪头”病。,4.支原体(Mycoplasma),特性:G+杆菌,呈小棒槌状,无芽孢和荚膜。致病性:只对小鼠和大鼠致病,多为隐性感染。寄居在呼吸道和肠道,诱因作用下引起致死性脓毒血症。,5.鼠棒状杆菌(C.Kutscheri),特性:G+毛发状芽孢杆菌致病性:多种动物致病,沙鼠和地鼠易感。动物多以隐性感染状态存在,靶细胞主要是回盲肠及结肠粘膜上皮细胞。出血性肠炎和弥漫性肝灶性坏死。,6.泰泽氏菌(Tyzzers organism),G+球菌,自然界中无处不在,空气、水、灰尘及人和动物的排泄物金葡菌肠毒素引起食物中毒大小鼠易感,感染可引起雄鼠化脓性睾丸炎、雌鼠子宫内膜炎,通过胎盘垂直

30、传递给子鼠SPF级大小鼠携带检测出,7.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aureus),四、寄生虫感染对动物和动物实验的干扰,1、掠夺宿主的营养因种类、数量、寄生部位不同,对动物影响不同。蛔虫寄生小肠,以半消化物质为食,导致动物发 育缓慢、体重下降营养不良。螨皮下吸血,钩虫移位吸血导致动物慢性贫血。2、体表寄生虫对宿主的干扰 虱、螨吸血的同时分泌有毒素的唾液,刺激宿主神经末梢产生骚痒。,3、对宿主产生机械损伤 虫体移行可对组织、脏器造成损伤。 蛔虫幼虫移行,损伤肠壁、肺毛细血管和肺泡壁。 肠道中,与粘液混合形成栓塞,引起肠梗阻或破裂。4、产生毒性作用 即寄生虫分泌物、排泄物的毒

31、性。如肝片吸虫导 致胆管纤维变性,肝脏萎缩硬化。5、对生理、生化、免疫的影响,1、兔球虫(Coccidiosis) 家兔的球虫病可分为肠型、肝型和混合型三种。混合型在临床最为常见家兔病初食欲减退 ,精神沉郁,伏卧不动,生长发育停滞,眼、鼻分泌物增多,体温略高,贫血、下痢,尿频,腹围增大有的兔可突然侧身倒下,头向后仰,四肢抽搐甚至死亡,2、短膜壳绦虫(Hvmenolepis nana) 常寄生于大、小鼠、仓鼠和猴的小肠内 感染人,且致病性较强 短膜壳绦虫不需要中间宿主,一、概念二、特征三、培育四、饲养和管理五、应用,第四节 无菌动物(germ free animals ,GF ),一、概念无可检

32、出的一切生命体的实验动物(现有的检验技术),是国际通用动物。饲养条件:无菌隔离器内。来源:第一代通过无菌剖腹产术,人工哺乳获得。 以后通过无菌动物雌雄交配繁殖或无菌剖腹 产术,保姆鼠代奶扩群 (无菌卵的孵化)。定期检查:无一切微生物 和寄生虫。,无菌动物在自然界并不存在,必须人为的建成。无菌动物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在于胎盘屏障和屏障观念。1895年有了这个设想开始,到1969年,已经育成了小鼠、家兔、豚鼠、鸡、猫、羊、狗、猫、猴、猪等无菌动物。,二、特征 外观和普通动物相同,但是其机能、形态结构与普通动物有很大不同。除查不到微生物以外,还有许多特征区别于其它动物。,消化系统:肠道肌层薄,盲肠肥

33、大(普通动物5-6倍)。易发生盲肠扭转导致肠壁破裂死亡。肠粘膜绒毛增多,肝脏重量相对下降 血液循环系统:心脏相对缩小,白细胞减少,波动范围小或值恒定(无病原侵入),免疫系统:不发达。胸腺、淋巴结、脾脏小。产生丙种球蛋白的能力很弱,血清中IgG、IgM水平低下,血液中无抗体,对微生物感染异常敏感。,生殖:无菌条件对动物生殖影响不大,无菌大小鼠繁殖率高于普通大小鼠;但是兔与豚鼠因为盲肠膨大,影响产仔。切除盲肠可增加繁殖率。,代谢:无菌动物血液中含氮量少,肠管对 水的吸收率低,代谢周期长。 营养:无菌动物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B 和K, 导致维生素缺乏证 抗辐射能力:强 寿命:长,三、无菌动物的培育,来

34、源:用剖腹取胎法获得幼子,使其生来无菌培育原理:胎盘屏障作用方法:子宫切开术(大动物)、子宫切除术(小动物)无菌隔离器中人工喂乳或奶妈代养定期检测,注意,确定预产期无菌剖腹产必须在分娩前数小时完成手术时间提前过早,早产,幼仔太小,先天不足,不易存活。离正常分娩时间太近,容易出现手术感染预产期和临产期有一定误差,但可以作为很重要的参考依据,做好临产判断手术技术熟练,时间短,严格无菌操作大、小鼠一般不能超过10min,豚鼠应短于5min,四、无菌动物的饲养管理,饲养于隔离环境无菌饲养定期检测(粪便)补充维生素,无菌动物在因为有以下特征,所以对微生物感染敏感免疫器官相对小血液中无抗体白细胞数目相对少

35、,且恒定产生丙种球蛋白的能力很弱无菌动物在消化与代谢方面中有以下特征肠道肌层薄,盲肠肥大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B和K代谢周期长,对无菌动物的培育的正确描述无菌动物在自然界并不存在,必须用人为的方法培育而成。生活在隔离系统中。所用一切物品经过消毒灭菌处理。定期对环境和动物进行检测。,五、无菌动物的应用,微生物研究老年病研究心血管疾病研究免疫学研究临床肿瘤研究药理与毒理研究,(1)微生物的研究 无菌动物可用于建立具有人正常菌丛或致病菌丛的动物模型,变成悉生动物,用来研究某些疾病的病原、微生物之间的拮抗、病毒、真菌。,说明大肠杆菌对痢疾杆菌有拮抗作用,(2)、衰老机理研究 无菌动物的寿命比同种普通动物的

36、寿命长(无菌大鼠较普通大鼠寿命长1-2年),对23年龄无菌大鼠的研究证明,其心、肾、肺、脑等部位没有检出与年龄相关的病变,而作为对照组的普通大鼠则有这种变化。 提示微生物的存在与机体衰老有关。,(3)、免疫学研究 无菌动物血液中无特异性抗体,很适合做各种免疫现象的研究。免疫抑制剂常以无菌动物作研究。这是因为在普通动物中应用免疫抑制剂可降低其抵抗力,从而引起继发感染而死亡。 例如:无菌大鼠足底皮下注射球蛋白,12天杀死动物,观察肠系膜淋巴结等,其重量明显增加。,(4)、临床上的研究,人们很早就认为,龋齿的形成与乳酸杆菌有关。但是没有实验证实。无菌动物的出现才使人类研究龋齿变成了可能。无菌动物不发

37、生龋齿。没有细菌的参与龋齿不可能形成,细菌是此病的元凶。引起龋齿的细菌链球菌。,(5)、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小鼠肿瘤常由病毒引起,有些病毒还可以通过胎盘传播,用无菌小鼠有研究肿瘤的价值。研究发现苏铁素在普通动物体内,可被细菌分解产生致癌物质而引发肿瘤,但在无菌体内则不会。无菌动物可在肿瘤发生与微生物的关系以及致癌物质的致癌作用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6)、药理与毒理研究 观察发现普通级豚鼠对青霉素的敏感性高于无菌豚鼠,这是因为青霉素过敏与肠道菌群代谢有关。普通级动物进食大豆易于中毒,而无菌动物则不会。提示某些物质的毒理作用常与肠道微生物代谢有关。无菌动物适用于慢性毒性实验。,第五节 实验动物的

38、微生物和寄生虫监测,1、监测的意义2、监测标准3、目的,保证实验动物质量及标准化的必要手段,GB 14922.2-2011,微生物检测目的掌握实验动物群体中微生物和寄生虫的感染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有效控制保证实验动物的的微生物等级质量,4. 检测频率 普通动物 清洁动物 SPF动物 无菌动物,每三个月至少检测动物一次,每年检测动物一次,每2-4周检查一次动物的生活环境标本和粪便标本,5.取样要求 取成年动物,6. 检测项目分类 必须检测项目:每次都要必须检测 必要时检测项目:是指从国外引进实验动物时;怀疑有本病流行时;申请实验许可证时必须检测。,表2 豚鼠、地鼠、兔病原菌检测项目,表3 犬、

39、猴病原菌项目,表3 犬、猴病原菌项目,表4 小鼠、大鼠病毒检测项目,表5 豚鼠、地鼠、兔病毒检测项目,表5 豚鼠、地鼠、兔病毒检测项目,表6 犬、猴病毒检测项目,表6 犬、猴病毒检测项目,表7 小鼠和大鼠寄生虫学检测指标,表8 豚鼠、地鼠和兔寄生虫学检测指标,表9 犬和猴寄生虫学检测指标,表3 犬和猴寄生虫学检测指标,思考题:1.为什么要对实验动物进行微生物学质量控制?2.我国对实验动物是如何进行分级的?不同等级的实验动物各有哪些特点?在饲养管理方面的主要管理技术要点有哪些?3.无菌动物有哪些特殊用途?4.实验动物常见的人畜共患病有哪些?主要危害是什么?5.实验动物烈性传染病有哪些?造成哪些危害?6.对实验危害较大的潜在感染的病毒和细菌有哪些?其危害表现在哪些方面?7.不同等级的实验动物微生物检测周期各是多少?取样比例?,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