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如何让科学课堂更人文些广平县教育体育局教研室 耿树辉科学是智慧的结晶,在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科技知识急剧增加的今天,我们应该让我们的科学教育既充满教育合理性,又充满人文的关怀,这就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需要体贴和关怀学生的身心感受,关怀学生的终身发展,使他们在探索科学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学会关心科技的新动态和社会的发展,从而达到启迪心智、张扬个性的目的。一、 巧妙导入,唤起求知欲 一个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能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是关键。民主、宽松的学习气氛,开放自主的学习内容,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敢想、敢做,在知识掌握和技
2、能形成过程中充分展示自我。 老师在教学三年级上册认识空气一课时,课件演示的是动画片小狐狸卖空气 ,一只深山里的小狐狸来到大城市,由于城市里空气被污染了,小狐狸不适应,得了病住进了医院,病好以后,他开始从深山背新鲜空气到城市里去卖,生意很兴隆,他就开了一家“新鲜空气专卖店” ,可是到后来,来买新鲜空气的人越来越少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本课教学一开始,首先创设情境,用喜闻乐见的、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的动画演示,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兴趣盎然的基础上,再进2行质疑情境,生成问题,有利于后面的继续研究。老师随后组织学生做“找空气”的实验。从空气的介绍引申到保护环境,保护自然,多植树造林,净化空气,人
3、们才能生活的更美好也就顺理成章了。孩子们在老师创设的人性化的教学环境中感受到学习科学的快乐。在这样的环境下,课堂不再是枯燥的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场所,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索知识、探索人生真谛、实现人生价值的乐园。二、 巧用形式,活动多样化 1、 让学生充分活动,亲历体验科学探究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明确告诉我们“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亲身经历以科学探究为主的科学课程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是形成科学素养的源泉。科学探究性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例如,老师在教学六年级科学电铃响叮当时,有“制作电磁铁”这一活动,制作电磁铁对于学生而言,有一定
4、的难度。老师让学生分组制作,把课堂交给了学生。面对实际困难,学生没有被定位在一个“安静的观众”或者是一个“简单的接受者”的角色,而是让“心” 、 “脑” 、 “手”动起来,扮演起一个积极的、有责任感的“主人 ”,从而主动走进科学课堂。“体验” 是每个学生成长过程所必需的 ,学生只有在参与中深刻体验成功、体验挫折、体验挑战才能健康成长,只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条件,学生的表现会让我们喝彩!在教学神经系统时,通过“打手游戏”使学生的兴趣高涨,虽然有的学生反应比较慢挨打的次数3多,但使他们更深刻地体会到各种感官协调工作的重要性,让学生收获科学课的喜悦和兴奋。2、 科学评价促进发展小学科学评价是一种激励
5、性评价,通过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使学生对科学学习始终保持愉悦的情感体验,小学学生学习能力由于不同的年龄阶段,生理心理的成熟程度不一样,所以表现出来的积极性也不一样,评价内容适应小学生的实际水平才是有效的,要求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学生的回答无论恰当与否教师都应该及时的做出评价。如上课时,老师用不同的激励性评价语 “*同学坐的真端正!注意力真集中!”“你的想法真有创意,这非常可贵,请再做一遍!”“你知道的真多!知识真丰富!”“你真像位小科学家,有这么多重大发现”一句句鼓励的话语能使学生心潮澎湃,甚至对他们一生都会有影响,同时也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课
6、堂变得更有人情味。学生心里始终涌动着一股精神力量,谁也不会自甘落后,整个教学过程是温馨的,快乐的,有效的。3、 把握利用偶然,让教学更精彩让看起来只是意外的细节变得富有灵性,充满着人文的关怀。在教学能量转换一课中有一个意外事件,让我记忆犹新。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让一组同学上讲台演示 “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实验时,一个男生不小心把酒精灯打碎了,小男生神态有点紧张,整个教室非常安静,接着有的同学叫起来“赔!要赔!”怎样让这堂课继续进行,又让小男生有面子呢?老师接着学生的话茬说:“当然要赔!这是老师让他4来做实验的,应该由老师来赔!这样这位学生探究的天性就不会被压抑、被泯灭,同时也让人感受着人文的关怀
7、” 。三、 让科学教育回归生活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关注小学生对周围世界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倡科学课程贴近小学生生活,使科学课堂变得更有人文气息。联系学生生活,既可以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以致用,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处处离不开科学,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久而久之,学生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现象提出问题,并自己想办法解决,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四、 让科学在与人文融合中获得升华科学课堂基于知识,发展潜能,更应该在知识、能力的基础上,将科学与人文相融合,使二者在融合中获得升华。在学习三年级上册沉与浮时,老师用易拉罐制成的小船,它能在水中随意的沉浮,并且暗示学生这是一艘自制的简易的潜水艇。老师声情并茂地讲述潜水艇的发展历程:“潜水艇发展到今天最先进的是核潜艇同学们,科学技术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带来幸福生活,又可能带来战争与灾难。 ”讲课中向学生传递“抵制战争、珍爱和平”的科学理想,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总之, 如何使科学课拥有很浓的“人文味” ,是我们科学教育工作者应该追求的目标,积极的人文课堂情境不仅影响的是学生,同时对老师本人也是一个很好的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