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码头文化.doc

上传人:ng****60 文档编号:2415800 上传时间:2019-05-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码头文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重庆码头文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重庆码头文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重庆码头文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重庆码头文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重庆码头文化 1 重庆码头文化 赵以 (同济大学 外国语学院,上海 093924) 摘要 重庆不是没文化,是文化的理性思考不够。在现代社会,没有理性是行不通的。重庆应该有一个理性的定位,要把码头文化等原生态文化好好梳理一下,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关键词 重庆;码头;文化 重庆是一个山城,但更是一个水城。 长江、嘉陵江、乌江、涪江、綦江、大宁河等江河纵横交错于整个重庆市。长江干流自西向东横贯全境,流程长达 665 公里,横穿巫山三个背斜,形成著名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即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嘉陵江自西北而来,三折入长江,有沥鼻 峡、温塘峡、观音峡,即嘉陵江小三峡。整个重庆中心城区为长江、嘉陵江所

2、环抱。 有江便就有港口,有港口便就有码头。 独特的自然环境以及千百年的风雨历程,重庆人塑造了属于自己的“ 码头文化 ” 。 一、码头文化的内涵和特征 (一)码头文化的内涵 什么是码头文化? 这还要从码头说起。 一般人在理解码头的时候,往往将其狭义地理解为水码头。其实,广义的码头有水码头和旱码头之分。只因我国的码头以水码头为主,所以我们常以渡口、港口等为码头。 中国有商品流通以来,凡可以通航的内河流,都有大大小小的码头,大一点的,去的人多了;地方文化在 参与码头活动的人的独特的生活中反映出来,就成为了码头文化。 码头文化可以分为两种:一般来说指中下层围绕河岸货运为中心的一群人的文化,以 “ 利

3、” 字当头;而以 “ 义 ” 字为口号的,带有浓厚的江湖气。形 “ 义 ” 实 “ 利 ” 的人往往成为赢家。这些人 “ 五湖四海 ” ,看似开放,其实很保守。常常限于一地一己、一时一事的当下利益,而难有更宽大的眼光。 “ 借钱吃海货,不算不会过 ” 是典型的码头文化之一。它重视现实生重庆码头文化 2 活、重视消费,与传统中国文化的消费观全然不同,也忽视更高的精神追求。不重道德和观念性的东西,这些都是带有江湖文化的特点。 码头 文化的另一层来自列强租界码头,它的本质是靠枪炮强权实施的经济掠夺,也是 “ 利 ” 字当头。他们抢占码头、明夺暗抢的行为,他们的消费方式,也是码头文化形成的重要因素。从

4、另一角度讲,这是东西文化交汇时产生的必然结果。 1 (二)码头文化的特征 码头文化有何特征?这在不同地区有不同体现,但又存在共性。 武汉就以长江黄金水道的中枢的区位优势创造出了“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人”的武汉特色的码头文化 。重庆码头文化也有自己的特点。 仔细分析一下不难看出,码头文化有两个最值得注意的地方,一个是吸纳意识,另一个则是过客心态。 吸纳意 识,更多的体现为积极的层面。古今中外有很多这样的码头,因为得水利之便人来客往,各种信息、资源相互融汇,往往让它们有了吸收外来优势资源、优秀文化的先天条件,学习、吸纳也就成了码头城市惯有的风气。许多好的东西,能够很便利、很及时的为其所用。比如上海

5、,一些国际上很时髦的东西、很优势的文化因素,能够比较快捷而便利地被她吸纳,从而形成特色鲜明的 “ 海派文化 ” 内核 。 有人说与重庆的码头文化相对应的是成都的盆地意识。重庆是一个大码头,码头上人来人往,船把人和货物运来,又把人和货物运走,码头上确实热闹,但存不住东西,更存不住 文化。文化需要积淀,只有盆地才容易把文化积淀下来。 但令人遗憾的是,近现代以来,作为码头文化的拥有者, 码头人 却更多的滋长了其文化因素中的另一种特质:过客心态。因为是码头,因为是过客,很多不负责任的短期行为便随之滋生。对待外地来客,能蒙则蒙,能骗则骗,宰一把就得;面对利益,精打细算,只看眼前蝇头小利而置长远利益于不顾

6、;即便是看着自己所居住的城市,也无所谓爱惜与否,不顾公共秩序、不讲公共卫生、破坏公共设施的现象时有发生。到头来,不得不让人给戴上一顶 “ 精明而不聪明 ” 大帽子。 不过现在这一特征正不断消亡,而吸纳意识随 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不断增强。 2 二、重庆码头文化的历史回顾 (一)重庆码头文化的起源 关于重庆码头文化的起源,还要从重庆建城说起。 重庆码头文化 3 在重庆渝中半岛上建城的历史可推至三国时期。华阳国志 记 载:“刘先主初以江夏费为太守,领江州都督。后都护李严更城大城,周回十六里;与穿城后山,自汶江通入巴江,使城为州,求以五郡置巴州。丞相诸葛亮不许。亮将北征,召严汉中,故穿城不逮。然造苍龙白

7、虎门,别郡县,仓皆有城。” 3( P61) 但 形成后来九宫八卦十七门的定制却是在明初戴鼎筑城之时。 重庆连接外界的古道有六条陆路、三条水路 。陆路是正东路(去下川东和湖广)、正南路(到川南、云贵)、正西路(通成都)、正北路(可达陕西、甘肃)、东北路(到关中)、东南路(入贵州、湘西);水路(水 驿路 ) 则可向北溯嘉陵江而上至广元,向西溯长江而上转岷江至成都, 向东顺长江而下入湖北。重庆老城长江、嘉陵江沿岸的码头汉晋时期便是联结汉沔和荆襄的水路要冲,明清时期又是沟通眉州、泸州、叙州、成都、保宁、夔州等 70余个水驿的交通中心,它西达云贵 ,东至苏皖。 4(P227-285) 重庆城虽然有两三千

8、年的历史,但真正成为一个 “市 “,只有几百年的时间。而重庆能够真正 成为 “市 “,也全靠码头。如果没有这些码头,也就没有今日的重庆 。码头的兴起,推动了贸易的繁荣,贸易的繁荣,又促使码头文化出现。 (二)重庆码头文化的演变 1 码头兴帮 重庆地处长江和嘉陵江交汇处,水深浪平,乃天然良港。有港口就有码头,重庆的码头也就特别多。 那时,仅仅是临江门,从上往下数,就有大码头、煤码头、粪码头、石灰码头、砖码头等。除了 “开九门闭八门 “外,当时尚不属于重庆城的黄花园、大溪沟、牛角沱、菜园坝、黄沙溪以及江北、南岸也有数不清的大大小小的码头。 当年,重庆码头是相当得热闹。江边停满各种各样的船 舶,真是

9、樯桅如林、船篷相连,挤得密密匝匝,甚至里三层外三层的,把江河都塞满了。岸边是各种各样的街市,真是店铺相依、人来人往,把那青石板小路磨得光润发亮,日日都是赶场天,天天都是庙会节。天还未亮,码头上就油灯闪闪,炊烟缭缭,卖早食的就开始呐喊叫卖。到深夜了,那小街上的酒馆、茶馆、烟馆、妓馆还灯影闪烁,招徕着南来北往的行人,久久平息不下来。码头就像重庆城的嘴,不停地吞吐着,重庆城也就在这样的吞吐中发展起来。 重庆码头文化 4 2 文化帮会色彩 袍哥可能是典型的码头文化的产物。加入袍哥叫 “海 “,袍哥们外出叫“跑码头 “,而到了一个 地方就要 “拜码头 “,袍哥里的头领叫做 “舵把子 “,霸占一个地方叫做

10、 “操码头 “ 其码头色彩相当浓厚。重庆的袍哥势力相当强大,连手握兵权的军阀们都要让袍哥三分。刘湘在重庆时,就曾 “海 “过袍哥。其手下的师长团长几乎都是袍哥的人。范绍增(范哈儿)年轻时就是袍哥大爷,其 “辈分 “(袍哥的等级称为辈分)相当高。 重庆的袍哥组织是晚清时候发展起来的,在四川的保路运动以及后来的辛亥革命中曾起到过相当大的作用。 那时,谁想在码头上混,哪怕是想在码头上凭劳力找饭吃,当搬运夫,当 “扯船子 “(纤夫),都只有加入袍哥才有可能。否则,你 就不能 “挨轮次搬运 “,就没有人敢雇用你,你即使有点钱要做小生意也可能要被袍哥们砸了店子掀了摊子。因此,在重庆城码头上生活的人,穷也好

11、富也好,大多是袍哥成员。而要加入袍哥,一要有人介绍,二要花钱,加入之后还要承担相应的义务,为 “大爷 “们无偿提供服务,随时听命于被召唤。穷人加入袍哥,是相当沉重的负担。 3 影响巫术色彩 重庆远离中原,也远离中华文化的中心,受正统的儒家文化的影响相对较少,巫术文化也就相应盛行。另一方面,重庆历史上曾经居住过多种少数民族,巴人、僚人、氐人等都曾长期居住,至今还有大量的土家族、苗族 等少数民族居住。少数民族的巫术文化对重庆传统文化的影响也就不可忽视。 川江水急滩险,行船时有危险。且不说三峡险滩,就是重庆城边,也经常打烂船。临江门河边原有一四四方方的大碛石,叫豆腐石,就不知有多少木船撞到上面而粉身

12、碎骨。于是,当地的船夫就借助于巫的力量来祈求平安。 后来,巫术中的一些音乐、舞蹈、图画之类的带有艺术性质的东西留了下来,对重庆文化也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土家人的摆手舞就带有巫术舞蹈的成分,是对巫术舞蹈的继承和发展。 4 旧时码头穷人 重庆开埠,得益于长江、嘉陵江交汇此处,历经三千多年的城市建设及 水码头建设,以其得天独厚的水运资源渐成大西南水运重镇 。 1890 年,重庆因中英烟台条约续增专条而被迫开埠, 1895 年,中日马关条约重庆码头文化 5 规定将重庆开放为通商口岸,川江上游的物流人流更加繁忙, 大量沿江来往的各种货物在此集散,也正是其十分发达的水运条件促进了重庆的不断繁荣,推动了城市建

13、设事业的急剧发展,同时,也因其水运货物在此集散,需要大量的搬运劳工。解放前的历朝历代,许多灾民为求温饱,养家糊口,从四面八方涌到山城闯码头,凭一身劳力肩挑背磨将堆积如山的货物搬运进城,疏散各地。这些人以挣苦力求生存,如蚂蚁搬家一般 将雇主的货物顺着一级级陡立的石阶搬运上山。 与重庆城内商业街市的繁华相比,城外的码头却相当贫困相当破败。码头上也有有钱人,例如商人、把头之类,但极少,大多数都是穷人。码头穷人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船工纤夫,二是搬运夫,三是其他贫民。 船工纤夫是码头上的 “流动人口 “,居无定所,常年行走于与重庆通航的大小码头。即使在重庆建立了一个家,也很少住在家中。木船缺乏动力,下水

14、可搭流水。如果水流太缓,或者要赶时间,也要人划桨。船老板(不一 定是真正的老板)掌舵,满船人(往往是一家人)一齐动员,喊着号子,那桨一起动,才能将船划走。若遇激流,若要闯滩,若欲靠岸,牙齿也要咬紧,脚杆也要蹬直,吃奶的力气也要拿出来才行。 “船老板吃的什么菜 咸菜! “这样节奏的号子喊得震天动地。 旧时重庆城的搬运夫是相当庞大的一个群体,包括码头的货物搬运、肩舆行的轿夫、挑水夫、建筑工人等等。例如挑水夫,估计就有近万人之多。旧重庆自来水供应不足,要靠挑水夫从河边往城里挑水。那时,小什字一带的人吃水用水都要从千厮门河边挑上来。有一幅历史照片,是成群结队的挑水夫在朝天门码头上 挑水。那场面令人震惊

15、。笔者父亲也干过挑水的职业,是从临江门河边挑到新生市场(现解放碑附近), 180 斤一挑水,挑一次的力钱可以买到一个烧饼。抗战时,徐悲鸿来到重庆,为挑水夫的苦难和精神所感动,还专门画了一幅国画,并题诗: “忍看巴人惯挑担,涉登百丈路迢迢。盘中粒粒皆辛苦,辛苦还将血汗熬。 “ 5 现状今非昔比 从上个世纪中期开始,重庆的码头就开始衰落。如今,除朝天门码头还在利用外,其他码头早已名不副实。随着旧城改造步伐加快,旧日的码头街市的遗址也难以寻觅了。 不过,重庆毕竟有这么多通航的江河,不加以充分利用也太 可惜了。况且,三峡工程修建起来后,将为重庆的航运事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事实上,在旧码头破败的同时,

16、重庆已经建起了一大批先进的现代化的码重庆码头文化 6 头(港区),并且还将建设更多的诸如寸滩集装箱码头之类的现代化码头。 如今,在九龙坡那样的码头上,你看不到人挑肩扛,你听不见下力人的号子。那才是 “大吊车好气派,成吨的钢材轻轻一抓就起来 “。码头上,集装箱堆集如山,龙门吊驶来驶去,绞车卷扬机传送带输进输出 按规划,三峡工程全部完工后,万吨级船队能够直驶重庆,重庆的码头将更为繁荣。 5 三、对重庆码头文化的反思 (一)重庆码头 文化精华的发扬 如果有人问重庆码头文化的精华是什么,我可以这样回答,重庆码头文化的精华就是 开放、包容和与时俱进。 开放和包容,这从重庆是一座典型的移民城市和重庆人耿直

17、、豪爽的性格可窥见一斑。 耿直、豪爽是 重庆人 最大的特点 。 重庆人承继了这种耿直和豪气 : 说话,快口快语;做事,干净利落;喝酒,也没有那么多推辞,直接下肚。尤其是在餐馆:幺妹,来几个 !一声吆喝,那种语调,那种豪气,呵呵,比之东北汉子也不为过。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这种豪气已经全然可以体现在重庆的女子身上 : 看餐馆招呼客人的,大声吆喝的几乎都是女当家。而且 在笔者上篇中也提到,重庆美女身上集聚了多项优点,唯一让人感觉 “ 不爽 ” 的就是 “ 说话嗓门大 ” ,爽直的让你很难从她身上找到女性的娇柔,与她们的交往, “ 哥们 ” 的感觉远远多于 “ 姐妹 ” 的情意。 6 重庆火锅广纳各

18、行精华因素的包容,或许同样来自码头文化中的 开放和包容 意识。重庆火锅与餐饮策划专家刘可就认为,经历了上百年的历史,重庆火锅现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目前正进入了大反思时代和大调整时代,同时也是一个大突破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重庆火锅也在不断与海洋文化、海港文化对话,在不断吸收对方所长的过程中,坚持自己根的东西 。7 与时俱进,这是重庆人另一个显著特点。 重庆人人文性格中的积极的一面,符合 “ 与时俱进 ” 与 “ 创新发展 ” 的主流文明准则,其扩展性有利于这座城市的现代化进程,有利于这座城市的全球化呼应,有利于这座城市的创新性脉动,应对其加以保持并扩展。 重庆 火锅商帮身上其实更多的是纤夫文化,

19、一种向上的力量。这种向上的力量让重庆火锅不断地提升,不断地变化。现在重庆有个非常危险的倾向,就是有把重庆火锅档次拔高的内在冲动。 “ 事实上,到哪个山头唱重庆码头文化 7 哪个山头的歌,火锅实际情况是什么样的就什么样,没有必须要拔高,也没有必要提高火锅的社会地位和话 语权。这样可能适得其反。 ” 比如,为了火锅高档化,重庆刘一手火锅在重庆南坪投资几百万元开设新店,最终却不得不降了 4 次价,在创新过程中付出了惨重代价,而目前的重庆德庄火锅,采用绿色锅底,非常大胆地变色,最终结果如何,恐怕要市场来做出回答。 8 (二)重庆码头文化糟粕的捐弃 今年重庆打黑除恶运动取得了重大成效,黑社会势力得到了有

20、效遏制。重庆黑社会 之所以猖獗,文强之所以变“黑”的根源,与码头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重庆码头文化的最大的糟粕,可以说就是过客心态。五湖四海的人在这里聚散离合不断争斗,得以留存且发展壮 大的码头行帮逐渐成为有组织的利益共同体,最终演变成帮会。 有人说,码头带给重庆这座江城的,是一个江湖,一个弱肉强食的社会中,出于自保、发展而拉帮结派的码头江湖。重庆人的性格里有一种天生的逆反心理,和年龄没有太大关系,凡事喜欢较劲,天越热越吃火锅,而公交车上擂台赛,指的是在公交车因乘车起摩擦很多,当街互殴的事情很常见。 重庆素有“九帮三十六码头”之说,在此不能不提“袍哥”。“袍哥”这个名词的来源,说法不一。流

21、传比较多的说法有三个:一说是来源于诗经的“岂日无衣,与子同袍”,二说是取自三国演义中的贼,三说是取于“同胞兄弟”中的胞字。 名称起源无从可考,但其在四川、重庆一带的影响力却非同小可。有学术研究称,袍哥组织应当发源于明末清初,发展于清末,而泛滥于民国初期。到了上世纪四十年代,四川成年男子加入袍哥的比例高达 60%以上,于是就有了“清末无倥子”的说法。“倥子”的意思,即指没有加入袍哥的人。 “袍哥”传统是否是滋生黑社会的土壤?对此,西南政法大学的高一飞教授持不同意见。“袍哥组织,或者说袍哥传统中体现出的文化,实际上是宗法的文化,而宗法的文化的根源,则是儒家文化。”高一飞说。 而重庆社科院的邓平研究

22、员则持相 似看法,他说:“中国近代风雨飘摇,社会轶序混乱,当时加入袍哥的人要生存立足,势必要加入某个群体之中,有的是为了自保,有的则是积极参与的,而有的则是被蒙蔽的,不重庆码头文化 8 能一概而论。” 而邓平同时表示,码头文化不能完全等同于袍哥。“码头文化有其糟粕的一面,烟馆和妓院都是其代表,但绝不是全部,码头文化有更丰富的内涵,比如说码头的商业文化、建筑文化,饮食文化等等,前面说到的火锅就是其中之一,我们讲文化,应当从正面去理解,因为文化是要传承的,糟粕就应当去除。” 如果说码头文化为重庆所接受,那么重庆当然只愿意接受的是其中的积极 面。当地一学者在一次学术研讨中说,“人们意识中的码头文化,

23、无疑是落后的,而现代的码头文化则并不是落后的,我们需要对一些实质性的东西反省,掌握不好就是暴力,引导不好就是破坏力量。” 对于袍哥传统与黑社会的关系这个问题,我赞同莫怀戚 的回答:“重庆人义气用事,会拉帮结派,不顾法律与道理,容易产生黑势力,但不是黑社会。” 9 袍哥文化是否是黑社会之土壤,尚有争议。但过客心态作为重庆市民人文性格中消极的一面,其张扬或扩展,会对整个城市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 四、结论 码头文化是好是坏,不能以人们的好恶来评判,而要 用否 定之否定原理将其扬弃。 “ 重庆不是没文化,是文化的理性思考不够。在现代社会,没有理性是行不通的。重庆应该有一个理性的定位,要把码头文化等原生

24、态文化好好梳理一下,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 10, 现代文明就是不断地改变,扬长避短。 在建设新重庆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发扬码头文化中开放、包容和与时俱进等积极因素,捐弃过客心态、小团体主义等消极因素,这样才有利于将重庆建设成为 一座古韵尚存,文化厚重的城市;一座朝天扬帆,气定神宇的城市;一座推窗即景,景由心生的城市;一座光色鲜靓,柔美内敛的城市;一座人气祥和,机遇横生的城市 ;一座安居乐业,开放亲和的城市;一座与时俱进,跨越发展的城市。 11 参考文献: 12重庆与重庆码头文化 3(晋 )常璚撰,刘琳校注 .华阳国志脚注 M.巴蜀书社, 1984. 4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政府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重庆市市中区志 M.重庆出版社, 1997. 5夏于全编辑,重庆时报 2007 年 8 月 28 日 莫怀戚,重庆著名乡土文学家,著有白沙码头等小说。 重庆码头文化 9 6人民网 , 2007-07-13,“品味重庆”系列文章(二):品味重庆码头文化篇 http:/ 78 2009 年 07 月 18 日 11:42 中国经营报 码头文化的底蕴 9重庆观察 2009 年 11 月 1 日 1011 将 码 头 文 化 与 时 俱 进 重 庆 打 造 长 江 上 游 文 化 中 心 , 2007-4-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