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会阅读常见 文体 写人为主的文章 写人的记叙文是以人物描写为主,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及细节的描写,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 写人与记事是分不开的,“人离事不活,事离人不转”。写人与事 的主要区别在于文章的侧重点不同:事 的文章着眼于记一件具体的事,落脚于事情发生的详细过程;写人的文章着眼于描写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状态等,即使写事也是为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思想 品质服务的。因而,同学们在阅读写人类文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 分析人物的外貌 外貌又称肖像,指 人物容貌、神情、姿态、服饰等。人物的外貌往往反映人物的个性与内心,作者通过描写外貌来塑造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
2、物形象。阅读时,可以通过分析人物外貌来了解人物的内心变化及个性特点。 二、 读懂人物的语言 “言为心声”文章中人物的语言,往往能反映人物一定的思想、个性和心理特点,阅读时分析揣摩人物的语言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三、分析人物的动作 老舍先生曾说过:“只有描写生动,人物才能站出来。”可见,动作描写凝聚着人物的鲜明个性,也是个性化人物的重要标志。因此,阅读写人类文章时,要多在人物的动作描写上 注目,并品味琢磨其特别的地方。 四、 注意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内心世界 人物心理指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思想活动。心理活动直接反映人的内心世界,一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往往是靠许多心理描
3、写而突出其个性的。心理活动刻画得好,会把人物的特点表现得更加深入细致,也会给读者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五、 准确抓住对人物的细节描写 细节指那些对写人起特殊作用的细小情节,包括生活小事、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是使人物形象丰满和栩栩如生的重要手段。读者对一个生动的细节进行分析品味,会感到人物思想品质更加鲜 明,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富有生活气息,会对文章理解更深。 六、通过典型事例,分析人物特点,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刻画人物离不开典型事例,只有把人物置于具体的事例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品格、个性才能充分地表现出来。这个典型事例,可以是一件,也可是几件。如:将相和一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
4、“负荆请罪”三个典型事例,表现出蔺相如勇敢、机智、顾全大局的高贵品质。 记事为主的文章 记事,就是用语言文字将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 全过程记下来,让更多的人去重新感受这些事情,从中领悟生活的道理。阅读这类文章,首先要抓住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这“六要素”,这样就会很快感知文章的内容。其次,要理清事物发展的顺序(时间先后、地点变换等),掌握应该说的层次结构,然后抓住文章重点,结合语言文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写景类文章 写景是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描写。在写景类文章中,作者常常通过对地理环境、自然风貌、名胜古迹、名山大川等景观的描绘 ,表达作者对大自然、对祖国山河、对生活的热爱之
5、情。我们应该怎样阅读写景类文章呢? 一、 了解写景文章的类别 写景一般分为游记(参观访问记)、自然景象描写、周围环境描写三大类。阅读时先略读全文,了解写景文章的类别。这样在阅读中就可以根据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 二、 明确写景顺序 景物描写都是按一定的顺序进行的。阅读时要明确文章的写作顺序,这样才能理清文章的层次,把握文章的脉络,进而理解文章内容。写景类文章常见的描写顺序有以下几种: 1、 以空间为序。 2、 以时间为序。 3、 以位置的转换为序。 4、 以景物的类别为序。 三、 抓住景物特征 景物的一般特征有形态、颜色、声音、变化等,由于景物不同,它们所体现出来的特征也有所不同。阅
6、读时,就要抓住体现景物特征的语句,去体验和感悟。 四、 品味鉴赏文章 1、 品味鉴赏文章中的修辞 2、品味文章的语言 五、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状物类文章 状物,就是把事物的形状、颜色、性能等特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一般分为状静物、状动物 、状植物三类。状物文章是作者对某一客观事物的具体描述,同时抒发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 阅读此类文章时,首先要弄清描写顺序。其次,要抓住事物的特点,理解写作目的。状物的文章,总是通过对具体形象的描述,突出物体的特点,表达思想感情。我们在进行阅读时,更需要透过表面现象去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 阅读状物文章应把握以下几点: 一、 抓住事物的特点是,体会作者情感
7、二、 注意描写事物的手法,把握描述对象各部位之间的关系 注意体会文章是怎样抓住描述对象的外形特征来进行描摹的,并注意文章对它们的静态和动态描写 。 三、 揣摩文章的修辞手法,探究文章技法 科普类文章 科普文一般以通俗的形式介绍某种事物或现象,说明它的形态、特征、性质、意义、成因及其功能和作用等。科普文说明的内容具有科学性,表述具有条理性,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活泼。阅读科普文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 了解科普文的基本特点 科普文和其他文章不同,它以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为目的,所以具有如下特点: 1、 知识性、科学性。 2、 形象性、趣味性 。 3、 思想性、时代性。 二、 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把握说明
8、内容 三、 理清说明顺序 四、 掌握基本的说明方法 童话、寓言类文章章 一、 童话 童话是一种比较适合儿童阅读的文学体裁,它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要,通过丰富的幻想、想象和夸张来塑造鲜明的形象,用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和浅显易懂的语言文字反映社会生活。童话一般运用拟人手法,故事中的物,不管是有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都有思想, 都会说话。童话的特点和类型如下: 1、 拟人化童话,即将大自然中的动物、植物或者世界上一切没有生命的东西,赋予人的生命,模拟人的语言,成为童话中的“人物”。 2、 人物童话,即以普通的人物作为主人公的童话。 3、 超人化童话,即把童话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成一些超自然的、幻想的、想象
9、中的形象。 4、 知识童话(也称科学童话),即把神奇的科学世界或者未来世界的远景用童话的形式表现出来,引起少年儿童的浓厚兴趣。 阅读童话,首先要弄清故事情节,跟着主人公进入童话世界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 寓言 寓言中“寓”是寄托的意思,“言”指语言文字,寓言,就是“寓意于言”。它在具体的故事里寄托一些话,这些话是讲某种道理或教训的。一般说来,寓言的内容都是虚构的,篇幅都比较短小,结构单一,一般采用一事一理的写法。 阅读寓言类文章还应把握以下几点: 1、 理解寓言中的“故事”内容 、明确寓言的寓意 、透过艺术手法的表现力,感悟寓言的生活哲理 除了理解寓言的寓意,还要根据寓言联
10、系生活实际去深入体会它的教育意义。 散文、诗歌 类文章章 一、 散文 散文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散文,是指诗词以外的散体文章;狭义散文,则专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种体裁。我们通常所说的是狭义散文。散文的形式很灵活,或抒情言志,或议论感怀,或记述故事,不拘一格。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一般把散文分为记叙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三类。 散文讲究“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是指散文在选材上非常自由,在形式和写法上又相当灵活。所谓“神不散”是指散文自始至终围绕一个中心来写。我们在阅读散文时,应把握以下几点: 、 把 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 揣摩构思技巧 有人将散文的构思技巧概括为“新、
11、奇、巧、妙”四字。阅读散文时,要善于抓住文章中“形”和“神”的“结合点”,也就是要抓住散文的线索。 、体味语言意蕴 散文,讲求句式优美,寓意深刻。一篇好的散文,往往是优美洗练,质朴自然的。散文常常使用修辞手法,多用排比句、对偶句、名句、警句等来衬托文章的表达效果。不同的语言特色和风格往往会令读者产生不同的阅读感受,因此,能创造出独特的散文语言也是衡量散文优劣的重要标准。我们在阅读时,也应细细品味。 二、 诗歌 诗歌是 一种运用精练、形象、富于节奏感和韵律美感的语言来抒发思想感情的文章体裁。阅读诗歌时,应以朗读、想象为主。具体可把握以下几点: 、 了解诗歌作者和创作的时代背景,知道是谁写的,当时
12、的情况如何以及这首诗歌的写作目的。 、 疏通诗句,运用字典扫清文字障碍,读准字音、句子,理解文言词语的意思,读懂省略句、倒装句,初步理解每句诗意。 、理解诗歌的内容,展开合理想象,领会诗歌情景。 、 反复朗读,整体感受。在诵读中理解,在诵读中想象,在诵读中培养文学素养。 古诗文类文章 一、古诗 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粹,它集韵律美、意境美于一体。古诗词的语言精确、简练,又集可读性、欣赏性于一体。学会阅读古诗对我们文字表达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应该怎样阅读诗歌呢? 、查 了解作者生平,写作风格及写作背景。 、 读 不读错字,不读破句。 、解 借助资料,课文注释等理解诗句意思。 、 诵 以
13、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去诵读或情感朗读,或唱着读。 、悟 领会诗中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疑 质疑。把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与同学交流共同释疑,从而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二、文言文 文言文是古代文学的结晶,是现代汉语的源头。因为其年代相隔久远,所以在表意上与现代文有很大的差别。因而,同学们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和理解浅显的文言文。 小学生阅读文言文要做到以下几点: 、 读准字音和节奏 、注意特殊词语的意义 ()通假字。文言文中通假字的出现,是原来古人在写文章时本该用这个字,却借用了音同或音近意不相同的字,就形成了通假字。 ()古今异义。即词语在古文中的意义和在现代汉语中的意义不同。 ()一词多义。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普遍存在,阅读时要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特别是根据上下文语境确定其具体义项。 3、学会翻译文言文 翻译文言文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忠于原文;“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就是指译文要自然、生动、形象、富于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