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魔芋的栽培和贮藏 一 、魔芋生产 1、选地与整地 选地,魔芋最理想的田块是: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疏松肥沃、土层深厚,保肥保水又疏松透气,不渍水且多年未种过魔芋和茄科作物的砂壤土, pH657 5(中性偏酸)。土质粘重的田块不好,虽保肥保水性好,但透水透气性差,易渍水,土层粘重,不利块茎膨大,影响块茎形状。土质沙性大,不保肥,不保潮,夏季烈日下土温易升高,容易灼伤根部,诱发根腐病。平坦低洼地易渍水,选缓坡地最好。在田块所处的小环境方面,海拔较低的地区应选阴坡,山溪两边的阴槽土,林缘阴地,稀植的果木林下,总的原 则是环境阴凉、湿润一些,切忌西晒坡和终日暴晒的山梁山脊。 1400m 以上的高山
2、,则应选敞阳的田块。 在无法测定土壤酸碱度时我们可以用以下方法来判断,一是从土壤植被来看,凡杜鹃花,马尾松等生长良好的土壤偏酸;油桐,吴蚣草生长良好的土壤为中性;野棉花,艾蒿生长良好的地偏碱。二是从土壤质地来看,黄、红土壤呈酸性;石灰质土壤呈碱性;沙质岩母质土壤呈中性。 对酸碱度不适宜魔芋生长的土壤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改良,过酸的土壤施石灰、草木灰并增施有机肥改良;碱性重的土壤可掺黄泥粘土,施酸性肥料改良。 整地,冬前深耕炕土,春后 深耕细整,开厢理沟。魔芋的根系虽浅,但块茎长得深,块茎适当深入土层,有利减轻病害,所以整地要求深耕深翻 (劳力实在不足也应在种植行深挖 25cm 以上,结合垒行疏
3、松土层要有 30cm 以上 ),魔芋根系浅,需氧气充足,忌渍水,务使整块地四周及畦间相通,排水顺畅。在雨水充足地区,采用高畦窄厢种植,厢宽 1m 包沟;在夏秋季降水较少,常遭旱灾地区,采用宽厢浅沟种植。若采用间套作方式,应根据间套作物根系分布,适当安排其位置,并在魔芋施肥上给予照顾,如与玉米或高果间套,应选高杆及株型紧凑品种,视该地块所需的荫蔽度在每畦或隔畦的畦旁 另开播种行及施肥窝播玉米或高梁。二者均属深耕作物,且播栽期均早于魔芋,这样就可避免与浅根作物魔芋根系发生抢肥的矛盾而达粮芋双丰收。若与幼龄经济林木间作,应依林木的行距决定行间种几行魔芋,以调节魔芋的荫蔽度达 60%以上。种植行 不能
4、紧挨树干及其主根,以免伤树根并与林木争肥。 2、轮作套种 魔芋忌二三年以上的连作,特别是田间已有病害发生时,更要注意。魔芋 “抢生 ”,如有新垦荒地最好,轮作每轮至少 3 年,参与轮作的作物应避开与软腐病、白绢病、根腐病及叶枯病等相同寄主的植物,由于这几种病的寄主牵涉千种以上的植物,确难 绝对避免。因此,栽培魔芋重点应避开十字花科作物、茄科作物和姜等,一般与禾本科作物接茬较为安全。有条件的地方,最好实行水旱轮作。水稻收后放水翻耕晒田,更易截断危害病源菌的继续繁衍。 套种,魔芋的叶片与叶柄成 “T”字形或 “Y”字形,光线穿透较差,其叶面积指数只有 2,对光的利用率很低,且光合效率也不高,若能与
5、其它作物或林木间套作,则可增加单位面积上的叶面积指数,增高单位面积上的总产出。又因魔芋畏强烈日照,若实行间套作,可得到其它作物或林木的遮荫,防止强烈日照引起的2 环境温度增高,保护魔芋的生理正常,减低病害威胁,提 高产量。间套作的关键是掌握 “度 ”,即间套作物田间位置布局合理,密度适度,荫蔽适度,则魔芋与间套作物双方受益,单位面积总效益高于单作。间套作物的选择和田间布局应注意间套作物应选植株高过魔芋者,如 3 年或 4 年生花魔芋一般株高约 1m,因此间套作物最好是高杆作物或幼龄落叶经济林木,如高梁、玉米(高杆品种)、籽苋、黄麻、杜仲、漆树、桑树、泡桐、落叶果树、油茶、蓖麻、茶树等,使高杆作
6、物和林木在上层获得更充足的日照,而魔芋在下层得到适当荫蔽。若与秋播作物油菜、小麦等间套作必须选早熟又不易倒伏的品种。预留魔芋和玉米的种植行, 以保证魔芋萌芽出土后能得到足够光照,玉米也能及时播种或栽苗。 与玉米套种农民的经验是将玉米种成 2m 一行,每 667 平方米间种 1 000株玉米,由于行间大,对魔芋生长影响不大,可多收 200250kg 玉米。 3、魔芋的繁殖 魔芋主要是无性繁殖繁衍后代,主要繁殖材料是块茎、根状茎,此外还可以利用开花后结的果实里的小块茎进行繁殖。 块茎繁殖是最通用的方法,由于块茎的生理年龄和重量大小不一,用于做种繁殖,生育情况也不完全一样,但有一个基本规律,即块茎越
7、大,增重系数越低(长大的倍数越小 ),干物质含量也低。但单株净增 重大,生理年龄大,增重率也低些。所以利用块茎繁殖,应彻底改变那种收大留小,不分年龄,不分大小的老办法。应采用分龄、分重量等级的办法。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植株的整齐生长,利于管理和采收。在种源紧张或为充分利用种芋增重的情况下,可将较大的块茎 (比如 500g以上 )切块分株繁殖,切块的大小按具体需要来定。如想当年收获,切块宜大 (150250g),如想繁殖来年的芋种,切块可小 (50 一 lOOg)。切块应纵切,切口不能沾水,应尽快用黑白灰 (草木灰 +石灰 )封住切口,然后晾晒三两天,待伤口愈合后再栽,可减轻伤口染病腐烂。零星栽 培
8、时,还可利用加工用的大块茎的顶芽 (带 100200g 芋肉 )繁殖,切口同样要用上述方法处理。此法因伤口大,腐烂率较高,最好适当延长伤口愈合时间,并采用育苗移裁 (方法见后 ),以减少田间烂种缺株。因魔芋软腐病难以控制,现在不提倡切块繁殖。 种芋分级,在用块茎进行繁殖时可将不同大小种芋分级,分田块进行繁殖,一级繁殖田选 50 克以下种芋,株行距 15-20cm;二级繁殖田选 60-100 克种芋,株行距 20-30cm;三级繁殖田选 100-150 克种芋,株行距 30-40cm。 150 克以上种芋用作大田生产。 根状茎繁殖,一株花 魔芋可长 35 根至 78 根根状茎,利用它来繁殖,是增
9、加种芋数量的最主要办法,且因其生理年龄小,生活力强,出苗早,增重系数大 (可达十几二十几倍 ),所以是最好、最重要的繁殖材料,在收商品芋时,将根状茎全部选出,另放一边,不与小块茎掺混。根状茎长在 10cm 以内,可不分切,若近 20cm 以上,可分切为 2 段 4 段,每段必须带芽 2 个以上,切口不能沾水,应尽快用草木灰 +石灰封住切口,晾晒三两天,待伤口愈合后再种植,种植株行距可为 10-15cm,收获的块茎第二年按块茎方法繁殖。 分球繁殖,在种源极度紧张时可进行分球繁殖,方法 是在头年挖收不久将顶芽挖去,让其侧芽萌发,次年按侧芽切块,然后用黑白灰 (草木灰 +石灰 )封住切口,然后晾晒三
10、两天,待伤口愈合后再栽。 3 “种子 ”繁殖,老龄魔芋开花后会结果,但魔芋开花结的果里的种子并非真正植物意义上的种子,而是一个一个小块茎,种子繁殖的方法是待浆果由绿色转为桔红色或紫蓝色时采收果穗,搓去果皮,洗净,稍晒干,存放于阴凉通风处,也可用沙藏以保持适当湿度。花魔芋每果穗能收种子 200 粒以上,千粒重 145g,休眠期达 290 天,次年春季温度回升到 15 以上后播种,过早播种,因休眠期末结束,不能发芽,容易冻 坏腐烂,次年这些 “种子 ”可按行距 15c m 开沟,再将“种子 ”与细沙拌匀后撒播到沟里,到下年就会有一个个小块茎。 4、大田种植 种芋选择与处理 选择大田种植种芋,种芋选
11、择标准为无病,无伤或伤口已愈合者,块茎圆形或长圆(扁圆者为劣质),顶芽肥壮,叶柄痕较小,凡超过球茎直径 1/2 者为劣质,芽窝不宜太深,商品芋的种芋重 500g 以下,每类种芋大小基本一致,以便分类分龄栽培,有人归纳为 “口平,窝小,碓窝状,芋头型 ”。 处理种芋,播种前需进行种芋处理,对因机械损伤而腐烂的种芋应切去败坏部分,并沾三元消毒粉,以防细菌侵染 ,促进伤口愈合。三元消毒粉配方为草木灰、石灰、硫磺粉以 50: 50: 2 的比例混拌均匀。 种芋消毒,种芋消毒可选用以下方法:一是链霉素浸种,链霉素是防治细菌性病害的特效药,污染也轻。用 1000 万单位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兑水 20kg液
12、浸种芋 0.5 1 小时后, 90 年代推出的防治细菌病害的来菌感(或称杀菌王、消毒灵)可按说明书使用。 二是用 40%福尔马林加水 200 倍 250 倍液浸种 20 分钟 30 分钟,或用0.1%高锰酸钾液浸种芋 10 分钟。 三是将种芋芽向上摆在地面,用 50%多菌灵水溶剂 500 倍液,每 m2 喷药150ml,或用 50%甲基托布津 400 倍液,按 150ml 200ml/ m2 用量均匀喷雾主芽周围,药液在临用时配备。 四是用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粉剂做种芋粉衣消毒,用药量为种芋重量的 2% 3%,用填充剂石膏粉或草木灰与药混匀,在浸种后取出趁湿裹上粉衣。 五是硝基黄腐酸盐 600
13、倍浸种 20-30 分钟。 以上 5 法,第 1 法必用,其余 4 法用一种即可,但如加用第 4 法更为安全。以上方法消毒均需取出晾晒 1 天 2 天。 种前催芽,魔芋块茎在种植前处于休眠状态,将种芋催芽,能促进早播种,早出苗,提前换头,延长块茎生育期而提高产量。具体办法 是在播种前 15-20天(大致在惊蛰左右),将种芋置于 15-20 度及 75%左右相对湿度下,在温床、温室、冷室等环境下催芽,要注意保持湿润,切不可让种芋失水干缩,可将种芋放在铺有湿沙或湿润疏松细土的苗床上,用砂或细土盖没种芋后再放第二层,一般最多可堆放三层,最后盖上草帘防寒保暖,进行催芽。 何时播种才好呢? 4 魔芋的种
14、植必须在种球茎的生理休眠期解除后和平均气温回升至 12 14 、最低气温 10 左右时。因魔芋萌芽温度必须在 10 以上,温度过低,芽受害萎缩;根的伸长温度为 15 以上,若在 10 以下,将受冷害,防碍 伸长。本地宜在春分后谷雨前播种较好。 种植密度 魔芋的栽培方式据不同地区,不同地形,不同规格的种芋而不同,但大面积生产宜用宽厢穴栽式。种芋大小不同,播种株行距也不同,一般 500 克以上的种芋可用 50-66cm 的株行距播种, 250 克 -500 克的种芋可用 40-50cm 的株行距播种, 150 克 -250 克的种芋可按 30-40cm 的株行距播种。据日本资料介绍,根据种芋大小魔
15、芋行距可并排 7 个魔芋取走 5 个,株距可摆 5 个魔芋取走 3 个魔芋,当然具体什么株行距,大家可据种芋多少,田块大小,遮蔽度来确定。 魔芋底肥 魔芋植株生长 需钾最多,氮次之,磷最少。肥料试验结果表明,无磷区与三要素齐全区的生长发育差异不显著,无钾区则几乎与无肥区一样。所以肥料配合应按钾、氮、磷的顺序考虑,即 KNP。如果以 667 产块茎 2500kg 计算,可施纯氮 25kg(约合尿素 55kg)、钾 (K20)30kg(约合硫酸钾 55kg)、磷(P2O5)20kg。魔芋的根为弦状根,浅根系,吸收力不强,魔芋对有机质有特殊的爱好,因此培肥土壤的重要手段是大量施入腐熟堆肥,每亩约施
16、2000kg 以上,此外每亩可施含 N P2O5 K2O 为 12 8 10 的复化肥 50-75kg。堆肥的沤制以稿杆、不带种子的青草为主要材料,适量加入畜粪及磷肥。应在前一年夏秋季节即开始沤制,待充分腐熟后使用。魔芋应重视底肥,以施肥总量的 70% 80%作基肥,基肥的施用一般在栽种前 10 天 15 天,在两行种植沟之间挖施肥沟,将基肥与堆肥混匀施于沟内或先挖深约 12cm 15cm 的种植沟,在沟底施堆肥,在其上斜放种芋,上施基肥,约 3cm 厚,再盖土。也可挖深约 10cm 的种植沟,施堆肥及基肥,斜放种芋后,盖土,或待芋开始出土时结合中耕培土时才施基肥,并在其上培土。几种方法的共同
17、点是基肥集中施用,接近种芋,但又不直接接触,其肥料利用率高,但又不伤种芋。将肥料置种芋之上,是适应魔芋弦状根从种芋顶端长出,上面的肥料仍能被吸收利用。此法在四川盆周山区芋农普遍采用,效果较好。 倾斜放种 若正植则可能因球茎顶端的芽窝较易积水而引起球茎腐烂,且随着新球茎不断长大后,种球茎将处于被压状态,新球茎底部柔嫩的皮层易发生龟裂,随着新球茎继续增大,龟裂也随之加大,严重时发生腐败,产生大量烂芋,如采用斜植,则新球茎在种芋的侧面增大,不会形成与种芋的挤压现象,避免发生底部龟裂,且与种芋脱离的脐痕也小,因此种魔芋时魔芋种芋均行 45倾斜。 魔芋盖土 覆土深浅依当地当年的温度及降雨量而定,覆土浅,
18、日照使土温升高,促进较快萌芽,但若遇寒害,球茎及其顶芽易受冻伤;覆土深,发芽出土较慢,影响魔芋生长期,但若环境干燥,则利于保水,促进发芽。一般覆土厚 6cm 9cm。现在也有认为盖土厚的好,认为魔芋盖土厚可远离菌类活动范围,减少病害。 5 魔芋盖草 厢面盖草可防止暴雨造成的土壤流失,避免根群暴露,保护土壤团粒结构,增进地力,调节土壤温度和湿度,防止杂草为害,减轻病害发生及发展,提高产量,盖草可用无霉的杉叶、野干草、谷草、落叶等为覆盖材料。为防止土表被密闭 ,可先在土表铺些枯枝、竹枝,再铺覆盖材料。覆盖的厚度为 5cm 10cm,用量一般是干料每亩 500-700kg。凡易遇旱灾和暴雨的地方覆盖
19、宜较厚,而阴湿地、低温地较薄。铺草宜在展叶之前完成,以免伤及叶部。 9 月以后气温渐低时,宜撤除铺草,让土表接受日晒以保土温,利于植株生长及球茎发育,高海拔地区种植期及生长前期地温过低,在栽种时,可用黑色地膜覆盖地表以保温保湿,还能保蓄土壤水分,防止暴雨冲刷及减轻草害。 魔芋的施肥 魔芋在生育期吸肥规律,通过日本做的水培试验可以得出魔芋吸肥规律:A、氮肥全生育期吸收量都较大, 吸收最高峰在种植后 80 天前后, 120 天后才较明显下降。 B、钾肥的吸收量比氮更大,峰值也是在 80 天前后,但整个生育期都维持较高值,且波动平稳,生育后半期仍维持高值。 C、磷的吸收全生育期都较低 (400mg个
20、体 20 天 ),且波动不大较平稳,仅在最后 20 天才明显下降。以上的吸收肥料情况与同期魔芋叶片、块茎的生长是吻合的。 从施肥的角度看,如果我们改变 N、 P、 K 的配比,特别是改变得较大时,魔芋的吸肥量也会被迫改变,从而造成对生长的影响,最明显的是 N。如果在 N、 P、 K 正常配比的基础上增加 N 补给量,特别是后半期,其结果 是可延长 N 的吸收高值期,增加吸收量,造成叶片贪青,可能对块茎有一点增产作用,但必然导致含水量增加,折干串下降,干物质降低 (减产 )。如果在生长后半期 (80d 前后划分 )减少一半 N 的用量,结果是叶面积略有减小 (只及正常的 90%左右 ),块茎产量
21、变化不大,但干物质含量 (总产量 )明显提高 (比上述正常的提高 39 )。所以如能掌握好魔芋的吸肥规律,不仅可以节约肥料,还能提高产量和品质。 魔芋科学施肥,一是强调施用有机肥 ; 二是以底肥为主,早施追肥 ; 三是注意 N、 P、 K 的配合。 重施有机肥,这不仅仅是出自今后绿色食品生产的需 要,更主要是由魔芋生产本身决定的。目前魔芋生产中不少老产区的病害日益加重,究其原因,一致的看法是与长期施用化肥有关 (重要原因之一 )。直接原因不太清楚,间接原因与土壤理化特性、土壤微生物环境和营养元素的平衡供应等相关,所以各地要充分重视有机肥,做到以有机肥为主 (含菌肥 微生物肥料 )、化肥为辅。如
22、有机肥源充足,最好按 AA 级绿色食品生产要求不施用化肥,但有机肥一定要腐熟,否则还有加重病害的可能。有机肥的质量也要注意提高。 魔芋平衡施肥,以底肥为主,早施追肥的原则现已广为芋农接受,因为他们种过马铃薯,有种这两种作 物的施肥经验了,从上面谈魔芋施肥规律里也有科学实验的佐证。这个问题认识上较清楚一致,但实施时如何灵活掌握、具体情况如何具体实施,则有一定难度和盲目性。许多情况也不是书本概括得了的。目前一般认为底肥量应占总施肥量的 50一 60,追肥占 40 50,分两次于 5月萌芽出土期, 6 月 (展叶期 )换头结束前 1015d左右施完。如土质不保肥或田间表现脱肥, 8 月还可酌施少量氮
23、肥 (或氮钾肥 )(12kg 667m2 尿素 ),以延缓6 叶片早衰,延长光合作用制造养分时间。这个分段施肥,可以认为是较好的。冲增哲通过水培研究,也极力 推荐他的第六组试验施肥方法,即魔芋生长的前半期按标准供应,后半期氮肥减半供应,其效果就是上面我们已介绍的,节约了肥料,增加了高达 39的干物质产量。 注意 N、 P、 K 的配合,施肥要注意 N、 P、 K 的配合,微量元素的补充和菌肥的施用,做到肥料充足、平衡。这是配方施肥的基础。魔芋喜肥,不怕肥,不等于可以无限制地随意施肥。说魔芋喜肥、需肥,从正面看,魔芋的产量可高达万斤以上,是要肥的;再则要维持土壤的疏松,应多施点有机肥。魔芋只一片
24、叶,定型后即使氮多,也表现不了徒长相,至于由此引起块茎含水量高、折干率下降,魔芋抗病力 下降是不受关注的 ,芋农关心的是产量。特别是后期 N 偏多的施肥方式,是应加以限制的。其次要强调重视施用钾肥,目前氮、磷肥的作用已被农民认识,钾肥作用不少农民还持怀疑态度。今后应积极宣传,坚持施用。 魔芋微肥,所谓微肥是指微量元素肥料,微量元素即需要量很少的营养元素。魔芋比较常见的是缺镁、缺锌、缺铁等。 魔芋缺镁是什么症状,怎么办? 缺镁的症状:一般在 8 月上中旬发生,开始小叶边缘黄化,然后逐步向内扩展,最后只剩中脉部分绿色,再后全部黄化、倒伏。症状发展快的时候,若遇上强烈日照,黄化部分变白,先立枯、后倒
25、伏。土壤缺 镁,土壤过酸,久雨后暴晴易发生缺镁,轻则减产,重则失收。 对缺镁田块可施含镁的肥料,或施硫酸镁 12kg 667m2,出现症状时可浇施或用 0 4的硫酸镁叶面喷施, 34 天一次,连续 34 次。 魔芋缺锌是什么症状,怎么办? 缺锌症状:展叶期叶片展开度小,呈丫型,小叶细小,向内卷曲,叶脉从淡黄到黄白色,中脉和侧脉仅残留部分绿色,后期叶柄干缩,最后全株枯黄倒伏。块茎生长不好,影响产量。缺锌若发生在叶展开之后,则叶片正常开展、绿色健全,但叶片 8 月份以后开始黄化,明显褪绿, 9月份以后,中脉和侧脉仅残留部分绿色,似日 灼症状,一般不倒伏。缺锌症多发生在高温少雨季节。 对缺锌魔芋可用
26、硫酸锌 (1kg 667m2),喷叶 0 2一 0 4, 3-4 天一次,多次喷施。 魔芋缺铁是什么症状,怎么办?缺铁症状:叶片内叶绿素分布不均匀,叶色褪绿由白色变为灰色,呈碎白花纹状,甚至引起枯萎。 对缺铁魔芋可用硫酸亚铁 (5kg 667m2),喷叶 0 2一 0 4, 3-4 天一次,多次喷施。 魔芋生长期的管理 魔芋的管理工作主要是做好除草、水肥管理、培土壅蔸、植株调整、病虫防治。 A、追肥 魔芋的追肥原则是生育前半期应供给充足养分以确保地上 部生长旺盛,而后半期( 7 月下旬至以后)在维持有效供给必要的养分条件下,应减少施7 肥,使植株逐渐减少吸肥量,以求获得干物质含量高、肥大而充实
27、的球茎和根状茎,为保证生育期中持续供给营养,保持后期植株健壮,特别是斜坡地养分易流失,至少应将肥料总量的 20% 30%作为追肥分期施用。追肥可用含 N P2O5 K2O 为 12 8 10 的复化肥 ,一般第一次追肥在 5 月下旬,主要促进地上部生长,可用复合肥 15kg。第二次在 6 月下旬,主要促进地下部发育。虽然球茎是在 7 月开始迅速膨大, 8 月 9 月大量吸收养分,但不能在此时才大量施肥,不然球茎质量下降,特别是对种用球茎不利(如冬贮期极易腐烂),可用复合肥10kg。此外,由于魔芋展叶后,田间操作易伤植株,加重病害,所以在病重地区,宁可不施追肥,而在喷药时加入 0.3%磷酸二氢钾
28、加 0.1%尿素作叶面追肥。 B、除草 叶面封行后田间很难再长草,少量的草可起地面覆盖作用,影响不大,可不必管它。播种后至展叶期往往杂草很多,特别是一年生的植株小,竞争不过杂草,应及时除草。除草应手扯,铲草会伤魔芋根,引发病害,不用或慎用 !也可用除草剂除草,草甘膦、农达两种除草剂对魔芋比较安全。使用方法,魔芋田的杂草长至对 魔芋有影响时即可施用 (草未长出,或很小时不用 )。用量: 10草甘膦、0 4一 0 6 667m2, 41农达、 150-200ml 667m2 兑适量水喷雾 (兑水量以能喷够防草面积为准,一般约为 2030kg 667m2),除高温季节有可能引起重喷株轻微的药害外,其
29、他季节不会产生 (做过倍量试验 )药害 (注意:药液不能喷 (飘 )到其他作物上 )。 C、培土壅蔸 魔芋种植后约一个月才开始萌芽出土,此时应抓住时机, 6-7 月间趁根群尚未布满前进行浅中耕破除土表板结层,促进土壤空气通透,同时进行培土壅蔸或培土与施基肥相结合。 培土是将畦沟中土壤培于种植沟上,可使土壤有更大的通气面以促进根状茎生长并保护上层根群。培土厚度应依立地条件、种龄及气象等综合考虑,若培土过深,影响出芽,初期生长及根状茎发生和生长等,一般宜培7cm 10cm。 D、水分管理 魔芋生产期间的水分管理,魔芋在生长期需水较多,其需水规律是由少到多,再由多到少,因此在水分管理上要根据魔芋的生
30、长特性来进行。魔芋喜湿怕旱但又怕渍,在魔芋的生育期中既要经常保持湿润,又要注意排水。 植株调整 如果氮肥用的过多,植株长得过于茂盛,这样会引起植株抗病力减弱,这时就需要进行植株 调整,可适当抑制叶片生长,加速块茎增大、充实。长得茂盛的魔芋 8 月份前后可用 “块根膨大素 ”、 PP333(多效唑 )喷叶 12 次 (依说明 )。因为叶片碰伤后易诱发软腐病,所以魔芋田块,尽量少进去为好,亦即尽量减少田间非必要的管理。 5、病虫防治 魔芋的虫害 魔芋的虫害主要有铜绿金龟子、斜纹夜蛾、甘薯天蛾、豆天蛾。 8 A、铜绿金龟子 成虫(俗称木马)椭圆形,有金属光泽,额及前胸背面为深绿色,前胸背板两侧边缘黄
31、色,触角 9 节,浅黄色。鞘翅铜绿色,上有不明显的 3 条隆起线,虫体腹面和足为黄褐色。幼虫 (蛴螬,俗称老米虫 )头 黄褐色,胸、腹部乳白色或黄白色,腹部末节腹面有钩状毛,并有二纵列刺状毛,虫体弯曲。铜绿金龟子成虫咬食魔芋叶片和嫩茎,造成缺刻。幼虫咬食地下块茎,咬伤处成黑色凹凸不平。成虫、幼虫极易传播软腐病,软腐病流行时,成虫取食魔芋叶片幼嫩组织汁液造成伤口。药物防治可用 50辛硫磷乳油 0 5kg 拌种芋,在田间于 7 月中下旬喷 25西维因可湿性粉剂 400 倍液,或 90敌百虫 800-1000 倍液,隔15 天再喷施一次可杀死成虫。 B、斜纹夜蛾 斜纹夜蛾体长 1621 毫米,体灰褐
32、色,前翅黄褐色,多斑纹,从前缘中部到后缘有一灰白宽 带状斜纹,后翅白色,腹部每节两侧各有一半月形黑斑,老熟幼虫 50 毫米,头部褐色,背部黄绿或棕褐色。斜纹夜蛾幼虫群集叶背取食魔芋叶片下表皮与叶肉,造成叶片缺刻,仅留叶脉。成虫夜间活动,趋光性强。防治上可采用黑光灯、糖醋液诱杀成虫 (即用糖 2 份,酒 1 份,水 2 份,醋 2 份,调匀后加少量敌百虫制成 );用敌百虫 800 倍液,或西维因可湿性粉剂 400 倍液喷雾,毒杀幼虫;在产卵高峰期人工摘除卵块和幼虫。 C、甘薯天蛾 成虫体大,头部暗灰色,胸部背面灰褐色,有两丛鳞毛构成褐色 “八 ”宇纹,腹部背面中央有一条暗灰色宽纵纹,各节两侧依次
33、 有白、粉红、黑横带 3 条。幼虫有绿色(俗称猫儿虫)和褐色两种,其头顶圆,背面每节有许多横皱,形成若干小环,虫体尾部、背面有光泽而末端下垂呈弧形的尾角。甘薯天蛾幼虫取食叶和嫩茎,初卵幼虫先取食卵壳,继而爬到叶背面取食叶肉,可将叶片吃成缺刻,甚至吃光全叶。幼虫成熟后将魔芋叶卷起化蛹。防治可用频振灯诱杀或糖浆毒杀成虫;用 90敌百虫 800-1000 倍液杀死幼虫,或 2 5澳氰菊酯乳油 1800倍液,杀死幼虫。 D、豆天蛾 成虫黄褐色,头、胸、背,均有暗紫色纵线,前翅上有 6 条深色的波状横纹。幼虫黄绿色,腹部两侧各有 7 条向背面后方侧斜的黄白色斜线,尾角黄绿色,短而向下弯曲。它的危害是以幼
34、虫取食叶片,造成叶片网孔,严重时吃光叶片。防治可同甘薯天蛾。 魔芋病害 魔芋的主要病害有 2 种,那就是魔芋软腐病和魔芋白绢病。 魔芋的其他病害还有魔芋根腐病、魔芋枯萎病、魔芋细菌性叶枯病、魔芋病毒病、魔芋轮纹斑病、魔芋炭疽病、魔芋线虫病、魔芋白纹羽病、魔芋紫腐病、魔芋叶烧病。 A、魔芋软腐病 9 整个魔芋生育期均可发病,主要以块茎膨大期之后发病为主,贮藏期亦可发病,任何有伤口的部位均可被病菌侵染,造成软腐,在魔芋不同生长期魔芋软腐病会有不 同表现。 出苗期种芋发病:造成不出苗;或出苗后苗尖弯曲,叶片不能完全展开,叶色淡,稍用力即可将植株拔起,温度高时幼苗萎蔫,湿度大时,幼苗及种芋变黑湿腐。
35、成株期魔芋发病:植株一边发黄,俗称 “半边疯 ”;或全部发黄,叶片萎蔫,块茎与叶柄交界处折断叶柄,随着块茎及根腐烂程度加重,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及运输功能减弱,叶片出现萎蔫,后全株枯死。挖出块茎,发黄萎蔫的那半边的块茎腐烂,全株发黄的则整个块茎腐烂。有时沿叶柄一边,从基部开始向上形成沟槽状腐烂,最后整个叶柄及叶片腐烂,有臭味。 膨大期植株发病:多从叶片开始发病,初 期叶片上产生墨绿色油渍状不规则病斑,病斑边沿不明显,沿叶脉向叶肉呈放射状或浸润状发展,小叶腐烂悬挂在植株上,并有脓状物溢出。后沿叶柄向下扩展至块茎,叶柄半边呈沟槽状变黑腐烂,最后整个植株及块茎腐烂。 贮藏期发病:初期块茎局部腐烂发臭,后
36、腐烂部位逐渐扩大蔓延直到整个块茎腐烂。腐烂的块茎又传播到邻近的块茎。可从病变部流出汁液,内含大量细菌,汁液流到哪里,哪里的块茎就腐烂。如果用已经腐烂的块茎种植,出苗后即会引起幼苗发病。 引起魔芋软腐病的病原为欧氏杆菌,属细菌,为胡萝卜软腐欧氏杆菌软腐病亚种侵染所致。 该病菌不严格需氧,在缺氧条件下可以生长发育。要求高湿,不耐干燥。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为 2530 ,最低 4 ,最高 39 。细菌可在腐烂的魔芋组织中存活两周,在未完全腐烂的组织上可存活较长时间。病菌亦可在一些昆虫体内外存活。病原细菌主要在感病的块茎、土壤中未腐烂的病残体及一些昆虫的体内越冬。 欧氏杆菌从伤口 (自然裂口、灼伤、虫伤
37、、机械伤等 )及病痕侵入。主要通过雨水、灌溉水、带苗块茎、带菌肥料、昆虫等传播。软腐病具有初侵染和多次再侵染,以再侵染为主的病害。带苗魔芋块茎种植后,细菌大量繁殖并沿着幼苗叶柄向上扩展,造 成幼苗腐烂,细菌苗体又可通过水、昆虫等传播到其他魔芋植株,从伤口侵入造成其他植株发病。在土壤病残体或带苗肥料中越冬的细菌的菌体,也以同样的方式传播。在魔芋生长季节,如果条件适宜,侵染循环可以进行多次,每次侵染循环的进行都会使软腐病加重。 低海拔病害重,高海拔发病轻。前茬作物为蔬菜作物则发病重,主要是因为多种蔬菜上均可发生软腐病。低海拔区(指 800 米以上, 1200 米以下)套种高秆作物,如玉米等,能起到
38、给魔芋遮阴的作用,叶片不易被太阳灼伤,细菌不能侵人;如果不进行套种或套种的作物高度太低,不能给魔芋起遮阴作用, 叶片易被太阳灼伤,细菌容易侵入,发病重。土壤粘重发病重,土壤粘重、板结易使魔芋根部受伤,软腐细菌易侵入。土壤为沙壤土,通气性好,根部不易产生伤口,细菌不能侵入。湿度大、雨水多的年份或季节发病重,主要是因为水可以传播细10 菌,并容易使魔芋产生伤口。同时湿度大,有利于软腐细菌的生长和发育,产生大量的细菌。 对于魔芋软腐病的防治,主要根据魔芋的生长发育规律,加强栽培管理,做好魔芋的健身栽培,促进魔芋的正常生长发育,增强魔芋的抗病性,减少伤口,同时消灭越冬的病原,控制水分和田间相对湿度,抑
39、制软腐细菌的生长发育,切断病原 传播的途径,要防治魔芋软腐病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是选好前茬作物:尽量选择小麦、大麦、玉米等禾本科植物作为前茬,避免与十字花科蔬菜、茄科蔬菜及瓜类连作。 二是选好地块并及早翻地整地:魔芋适宜在土质疏松、土壤肥沃、通气性好的沙壤土中生长,喜湿怕涝,因此应选地势高、排水方便的地块。并及早腾地、翻地,促进病残体腐烂分解,在整地时每 667m2 可使用 100kg 生石灰,进行土壤消毒,降低田间病菌数量。 三是修好排灌系统,合理排灌:尽量采用深沟高畦栽培,一方面可以防止雨后渍水造成魔芋根系伤口,另一方面可以促进魔芋根 系生长,增强抗病性。 四是合理进行间作套种:要选择
40、高秆作物与魔芋套种如玉米等,可以起到遮阴的作用,防止太阳光直射灼伤魔芋叶片,导致软腐病菌侵入。在与玉米进行间作套种时,要实行单行定向套种,主要依据行向确定玉米栽植的方向。不能与低秆作物套种,如大豆等,不仅不能起遮阴作用,还会因影响魔芋田间的通风而增加田间的相对湿度,促进魔芋软腐病的发生。 五是合理施肥:施用的农家肥要充分腐熟,否则会使肥中带菌,还会引起烧根。追肥时不要将肥料施于魔芋根上,以免引起烧根。 六是及时防治害虫,减少伤口:要及时防治蛴螬、蝼蛄等地下害 虫,这些害虫不仅可以造成魔芋根部及块茎伤口,而且还会传播软腐细菌。 七是时消除发病中心,防止扩展蔓延:发病初期及时拔除病株,井带出田间销
41、毁,同时在病穴及其周围撤一些石灰,并选用农用链霉素 4000 倍、新植霉素4000 倍、可杀得 500700 倍、敌克松 5001000 倍,每隔 7 天喷一次,连续34 次。 B、魔芋白绢病 魔芋白绢病主要危害魔芋叶柄基部及块茎、根部。此病属于高温型病害,主要在魔芋生长的中后期发病,以换头期之后发病较重。具体为病变部初呈暗褐色水浸状病斑,后病斑迅速扩大,绕叶柄一周,并向上向下扩展,引起 叶柄、块茎及根部变褐色腐烂,叶片迅速萎蔫,叶色变淡,最后整个植株倒折。病斑表面生有白色绢丝状菌丝体,呈辐射状,集结成束,向叶柄上部呈辐射状延伸,顶端整齐,有时菌丝自病变部向四周地面扩展。最后在发病部位产生大量初为白色,后变为黄褐色,最后为茶褐色油菜籽状的菌核,大小为油菜籽的 1 3。植株倒折后,白色菌丝可沿着土缝在附近土表进行蔓延。 引起魔芋白绢病的是整齐小核菌,它是真菌性病菌。它的菌丝体有隔膜,白色,疏松,成束状,后在菌丝上产生苗核,菌核球形或椭圆形,直径 0 53毫米,初为白色,后变为褐色,油菜籽状(只油 菜籽的 1/3 大小)。菌核由菌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