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护理文化差异、 多元文化护理,上海健桥医院护理部 程雪霞 2016.2.,护理 文化,随着社会的进步及发展,不同国家之间的交往增多,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也日益增多,逐步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体系。护理人员在从事护理活动的过程中,面对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不同宗教信仰等具有多种文化因素的服务对象时,既要提供适合他们需要的共性护理服务,又要保证适应个性文化背景需要的特殊护理服务;既要提供与其文化与健康相适应的关怀,又要提供有利于其健康水平提高的有效关怀。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具有相应的文化护理能力。因而,多元文化护理是现代社会条件下护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护理案例,门诊:,一位加拿大患者在专家
2、牌前祷告,Can I help you ?,内科,一位新入院的回民患者扔掉了送来的饭菜,猪蹄黄豆汤,外科:,一位德国患者在治疗前臂伤口换药-护士未关门 投诉,妇科:,一位斯里兰卡女士住院,择期手术子宫肌瘤摘除术,患者术前一天要求出院 不满,护身金佛,儿科:,一位护士因为喜欢泰国小病人-摸小患者头 遭其母强烈不满,特需病房:,一位美国患者因她与陪同护士英语交流-护士没有听懂 不满,一位印度尼西亚的女性患者,随丈夫来带上海一周,因腹痛就诊,疑卵巢巧克力囊肿。一周后因腹痛加剧住院,因不懂为什么在她住院第一天就要做一周前刚做过的B超,当医生、护士用英语解释时,病人表示不解.欲等待其丈夫会后来医院再谈,
3、未等到其丈夫来时,病人就发生紧张、失落、恐惧.让其他人走开,只见心理医生.,为什么 Why?,不知道患者在祷告(宗教知识)不知道患者是回民(多元化评估)换药没关门(隐私保护意识)语言听不懂(外语交流水平)抚摸小儿头(风俗习惯禁忌)不知道护身符的意义(信念与价值观)患者紧张、焦虑、恐惧(文化休克),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人口流动也越来越快,具有临床上多元文化背景的病人也越来越多,但由于很多护士不重视病人文化差异性照护需求,在护理过程中经常生硬地拒绝或是忽视该类照护需求导致很多矛盾和冲突的发生。,目,录,1,2,3,4,5,6,多元文化护理的相关概念,文化背景,文化休克,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沟通策略
4、,跨文化护理理论,文化护理的技巧,第一节 多元文化护理的相关概念,(一)文化、多元文化和文化差异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观念、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是社会中每个人所具有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团体多年逐渐形成的一种共有的信仰、情感、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由于各个民族所在地域、环境、规模等因素制约,各个民族文化显示出千差万别。随着社会的进步,不同民族的人的交流增多,导致多元文化现象的出现。多元文化:即杂居一起的多种民族 各具有的不同文化共同存在于同 一社会环境中的。,文化现象一般包含三个方面: 1物质文化:是指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
5、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其所表现的文化,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交通、生产工具以及乡村、城市等,是文化要素或者文化景观的物质表现方面。 2精神文化:指理论、观念、心理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科学、宗教、符号、文学、艺术、法律、道德等。 3方式文化:是文化现象的核心和最基本的内容,包括生产方式、组织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社会遗传方式。,文化模式文化模式是一个社会所有文化内容组合在一起的特殊形式和结构,这种形式往往表现了一种社会文化的特殊性。一般认为,文化模式包括以下九个方面: 1符号:语言、文字、色彩等。 2物质特质:它是人类创造的各种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如饮食、住所等。 3艺术:指经过系统加工、归纳整理
6、的社会意识,如绘画、音乐。 4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文化模式(续) 5习俗:人类在社会实践,特别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如各种礼仪、民俗。 6家庭社会制度:是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构成,如社会经济制度、政治法律制度、婚姻形式、家族制度等。 7方式:财产占有方式与交易方式。 8政府 如政体、司法。 9战争。,文化的特征 1超自然性与超个人性: 2地域性与超地域性: 3时代性与超时代性 4文化的象征性与传递性,文化的分类1硬文化:是指文化中看得见、摸得着的部分,如物质财富。硬文化是文化的物质外壳,即文化的表层结构。在文化的冲突中,相对来说,文化的表层结构较易随着
7、冲突而改变自身。2软文化:是指活动方式与精神产品。是文化的深层结构。在文化的冲突中,相对来说,文化的深层结构则不易在冲突中改变,而最难改变的是深层结构中的“心理沉淀”部分。,文化的功能 1文化是社会或民族分界的标志 2文化使社会有了系统的行为规范 3文化使社会团结有了重要的基础 4文化塑造了社会的人,每一个个体-文化承载着,个体生活,语言,风俗习惯,价值观,知识,信念与信仰,行为准则,大千世界,习俗信仰价值观文化构成塔,文化核心要素,每一个个体 每一个家庭 每一个群体 每一个单位 每一个城市 每一个地域 每一个国家,每一个个体的文化载体都一样吗?,文化差异,NO!,(二)多元文化护理 多元文化
8、渗透到护理专业之中,而导致了多元文化护理的产生。多元文化护理是护理人员按照不同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不同民族的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分层次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满足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健康需要的护理服务。 多元文化护理是社会进步和护理学科发展的产物。 中国是东方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它们也影响着中国护理。,中国的伦理要求子女孝顺父母并照顾公婆,对集体要关心,对一般人要仁爱,强调护士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视病人如亲人,护理病人时一切从病人利益出发。如为了减轻病人对疾病的顾虑,医护人员一般不把不治之症的真正诊断或不良预后告诉病人,只通知家属。在病人住院时,子女往往要求陪伴以照料病人,这些是与西方
9、国家不同的。 中国人民对中医、中药有一定的信仰,我国的护理教育在护理专业课程中普遍设置了中医基础知识,常用中成药及中医护理技术如针灸、按摩等课程。同时,中国又是个具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在蒙古、维吾尔、西藏族等民族集中的地区,当地的护士学校把一般中、西医学课程改学蒙、维、藏族的不同医学,并要求护士要了解和尊重当地人民的风俗习惯,如斋戒日的饮食及临终护理等不同风俗,所以多元文化介入中国护理从护理职业的开始就出现了。在那时,护理人员就有一定的认识,要针对不同需要的病人给予适当的护理。 随着与更多国家的医务界来往增多,护理教育、护理管理以及临床护理逐步地步入正轨。近几年来,随着专科护理的发展,护
10、理新技术不断涌现,护理科研逐步发展,护理学术交流不断增多,尤以国际间学术交流日益增多,外籍专家来华讲学,护士外出进修,开阔了眼界,也带进了多元文化,对护理提出了新要求。,第二节 文化背景,一、文化背景的含义:文化背景是一个人生活在其中的,由特定社会习俗、价值观念和信仰所组成的文化环境。文化背景是后天他人教会的或自己学会的。人们一旦接受和运用这样的文化,那么与这一特定文化一致的价值观也就同时形成了。它影响着人的信仰、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及处理各种事物的态度,也影响个体健康与疾病的概念和求医方式。文化背景中,尤以文化遗产和文化素质的影响最突出。例如中医中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影响着许多中国人解释和
11、治疗疾病。对流行性感冒大多数中国人并不认为它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中医的理论认为应用一些中成药就可治愈,而在欧美,就被认为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再如,西班牙人认为“邪风”是引起疾病的根源,因此在这种文化素质的驱使下,他们给新生儿带上帽子,防止风从耳朵吹入引起疾病。,二、文化背景的影响 (一)文化背景影响个人的行为、价值、习惯、健康与疾病的概念和求医的态度 一般来说,东南亚和中国人信仰中医,用中药、针灸治疗疾病。印第安人、吉普赛人则喜欢用他们自己部落的草药治疗疾病。西藏民族人患病时,喜欢到喇嘛庙求喇嘛、活佛治病。日本人信奉中医阴阳五行学说,认为疾病由于冷、热、阴、阳失调而致,采取“祛邪固本”,阴阳平
12、衡原则治疗疾病。而生长在美国阿拉接契地区的人以“宿命论”来对待健康问题,一般情况下生病是不去求医的。在护理实践中,护士要善于和不同文化模式下的服务对象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对健康的观念、求医方法、生活习惯及传统的治疗疾病方法,发现护理服务的异同性,提供满意的护理服务。,(二)不同的文化模式的人对疼痛的反应也不同 由于个体不同的文化模式,对待疼痛的反应也不同。例如:某些英国人认为疼痛时大喊大叫是价值观念系统里所不允许的,所以他们往往采用忍受的态度,保持安静,不会轻易为了解除疼痛而去求医;而某些意大利人,则认为疼痛影响他的康宁和正常的生理功能,有必要寻求医疗帮助解除疼痛。所以,护士在观察疼痛时要注意个
13、体文化差异,通过病人的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的表达,判断病人对待疼痛的态度,真正了解疼痛的程度和病情变化。,(三)文化价值的冲突 文化价值的冲突在当今社会是种较普遍的现象,这种冲突可以产生压力,不能适应时就可导致健康问题。文化价值冲突可以出现在不同民族文化的人之间,也可以出现在同一民族中不同年龄个体之间,因为文化素养不同,反映出对事物的看法不一,理解差异及采取行动不同。通常所说的“代沟”就是文化价值冲突的体现。护理工作的对象是具有不同文化素质的人。为了更好地进行个体化的护理,避免由于护患之间文化、行为模式差异影响护理效果,在评估病人时要讲究沟通策略,理解他们对健康、疾病的文化信仰和价值概念。,第
14、三节 文化休克,一、文化休克的含义 文化休克(cultural shock)是由于一个人试图了解或适应另一不同文化人群时所感受到的不适应、无助和一定程度的惘然现象。文化休克现象是人们从熟悉的环境来到陌生的文化环境产生的一系列精神紧张综合征。它表现为生物、心理、情绪三方面的反应,常见的症状有焦虑、恐惧、沮丧、绝望。每个人都有过诸如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或学校、调换新的工作单位,住进医院等经历,都感受过不同程度的精神紧张。大量临床实践证明,病人住院会产生一系列不适应、不习惯,甚至会产生恐惧心理,表现出明显的文化休克现象。文化休克是影响疾病治疗和护理的重要因素。,二、引起文化休克的原因 (一) 沟通交
15、流 沟通交流的因素包括语言、非语言两方面的不同的沟通交流的模式。两种模式均可以引起个人的精神紧张,即使是同一种语言也会因方言、音调和地区习惯用法的不同,使人感到困惑。我国有56个民族,大江南北方言甚多,虽说都是汉语,但在语言沟通上也可造成文化休克。同样,在非语言沟通交流中,也可因为文化模式的不同而出现精神紧张。,(二)日常生活活动的差异 当一个人离开自己所熟悉的文化环境到另外一个陌生的环境,他的日常生活和某些习惯性活动发生了变化。如因公出差到另一个城市,常常需要改变自身的生活习惯及日常工作生活活动习惯,去竭力适应新的环境。有时在适应过程中总会感到不顺心、不如意的烦恼,这样的感受就是他在克服日常
16、生活不便而造成的文化休克。 (三)孤独 孤独感常常伴随沟通交流障碍而来的,主要对新的陌生环境感到生疏,与家人分离,感到孤单、无助,产生焦虑不安和恐惧。,(四)风俗习惯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具有自己的习惯、风土人情等,当进入一个新的环境时就必须了解新的风俗习惯,接受并适应与己不同的风俗习惯。 (五)态度与信仰 每个文化群体之间其态度、人生的价值和行为是不同的。态度和信仰是受其文化模式影响。例如:儿童腹泻是一个世界性问题,根据WHO最近统计,每年约5百万至7百万人死于腹泻,腹泻与贫困、营养不良、感染有关。口服补液疗法可以说是一种简单、经济的手段,但这种治疗方法往往不被人所采用,尤其是贫困国家或地区,因
17、为他们有自己的信仰和经验,他们认为口服补液剂是腹泻的“燃料”会加重腹泻。,三、减轻文化休克的沟通策略,(一)文化休克的分期 按个体出现文化休克的程度分为四个阶段: 1兴奋期 个体到了一个新的环境有一种新奇的感受和了解周围环境的欲望。如对于一个旅行者,他很愉快地观光,有愿望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学习当地的语言、生活习惯,并能按计划地执行他的旅行计划。对于住院病人,他希望了解负责自己治疗的医生、护士及同室病友的情况,并希望了解自己将接受怎样的治疗。 2清醒期 当个体意识到自己将在新的环境中作比较长期的停留,他必须调整和改变自己的种种习惯去适应新的环境,所以有受挫折感。甚至由于不了解当地风俗、习惯等闹
18、出一些笑话或处于尴尬状态,会感到自我形象及自我概念的受损。对新环境的迷惑和对旧环境的依恋是文化休克综合征中最难度过的阶段。,3转变期 个人开始学习适应新环境的行为模式,开始了解熟悉新环境,交朋友,尽可能参加新环境内的日常生活,当地节日庆祝活动,对发生社交性错误不再认为是对自我的损害而满意地学习新的规则。 4工作期 在此阶段,个人认为生活在新环境与所熟悉的旧环境一样安全、舒适,能自然地“入乡随俗”了。一旦离开这已经接受或适应的新环境而回到旧环境,会重复由熟悉环境到陌生环境的过程,反而感到不适。,文化休克的过程,四个阶段,蜜月阶段(兴奋期 )沮丧阶段(意识期:最难度过 )恢复调整阶段(转变期 )适
19、应阶段(接受期 ),文化休克过程图,情绪高涨,情绪变化,情绪低落,蜜月阶段,沮丧阶段,恢复调整阶段,适应阶段,(二)住院病人的文化休克 病人因病住院,从熟悉的家庭文化环境到陌生的病房文化环境,造成病人不适应,应对能力下降,而出现一系列精神紧张症状。这种住院病人出现文化休克的原因如下: 1沟通交流障碍 在医、护、患言语交流中经常听到一些生疏的医学术语,如备皮、灌肠、骨穿、腹透等。还有对医生的忙碌、护士的穿梭病房、医护的表情等一些非语言交流的错误理解,都会给病人造成一种紧张气氛。,2个体差异 (1)性格特征:性格开朗的病人善于与人沟通与交流,对文化环境的改变适应能力强。性格内向的人,对文化环境的适
20、应能力弱。(2)年龄:儿童生活方式和习惯尚未形成,对生活形式的适应快,对文化环境适应能力强。中老年人的文化模式已经形成,制约适应新环境的因素较多。(3)患病的经历:首次患病、首次住院的病人对医院及治疗十分生疏,极易产生文化休克。长期患病或易患病的病人,对医院环境及治疗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和体验,有一定的适应医院文化环境的能力。(4)个体的支持系统:文化环境的改变,亲属、朋友所提供的帮助越大,给予病人的心理支持越大,病人适应环境改变的能力就越强。反之,病人陷入文化休克的程度越严重。(5)日常生活差异:医院的环境的布局不同于家庭;医院的仪器、设备的使用;规范的探视、作息制度都使病人难以适应。,3风俗和
21、习惯:每个人所在的民族和地区风俗和习惯形成的文化特征,与医院文化是截然不同的,会程度不同地产生文化休克。病人需淡化原有角色来承担病人的角色,适应医院的环境,改变以往的一些生活习惯。 4.孤独:人在平时与环境的交往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种与周围环境的整体感。由于住院,病人自我与外部世界的整体性受到破坏,与家人、朋友、同事分离,孤独感油然而生,住院限制了病人的社交范围,更显孤独。这种由于住院产生的孤独感,无形中增加了病人的心理负担,加重了文化休克。,5态度和信仰 态度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与他人的相互作用,通过社会文化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病人入院后,往往习惯用自己已有的态度体系去看待和处理医院内的各
22、种事情,从而加剧了文化休克。病人及家属如有宗教信仰,也影响病人对医院生活的适应。 6自信和自尊 人在健康的情况下,往往具有强烈地表现自我的性格,力争自主,不依附别人。住院后需要别人的照顾,这种变化使病人失去信心和自尊,产生心理负担。,(三)减轻住院病人文化休克的沟通策略 护士和病人的接触最多,是帮助病人减轻或解除文化休克的最重要的成员。护士应针对病人出现文化休克的原因,和病人进行有效沟通,减轻或解除各种引起病人文化休克的紧张因素。 1要做好入院介绍,减少陌生感和压力,使病人尽快熟悉病房环境、医院制度、工作人员、设备等,加快对环境的适应。 2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病人交流,对某些诊断、治疗名称、医院
23、用语、医学术语进行必要的解释。 3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重视病人的心理护理,正确地理解病人的要求,尽早识别文化休克的表现,采取有效的措施满足病人需要。 4尊重病人,用病人习惯的尊称称呼病人,尊重病人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5提供合理的健康教育,如手术前教育,操作检查前介绍,出院指导等。,第四节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沟通策略,在护理活动过程中,护理人员要经常面对不同民族与国度、不同语言与风俗、不同宗教信仰等多元文化因素的病人,护士既要为其提供适合共性需要的护理服务,又得体现能适应个体文化背景需要的特殊性护理服务。为了适应、满足不同文化背景的护理需要,在进行护患沟通过程中,护士除了了解、学习不同文化的民
24、族行为方式,重点研究其不同传统习惯与照顾方式,并运用这些知识为不同民族或国度文化的人进行共性和各异的护理外,还必须掌握一些沟通策略,这样才有利于护患沟通,也是实现不同文化背景病人得到满意护理服务的重要保证。,一、交流方式因人而异 交流是实施多元文化护理的前提,提高护士交流技巧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关键。在语言交流上,护士不仅要加强外语学习,而且要加强母语中方言的学习及对不同的知识结构的人学会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如欧美人见面爱问好;中国人喜欢问饮食起居;西方人谈话涉及面广,如气候、爱好等,但触及个人及家庭的隐私时则缄口默言;东方人传统观念强,爱涉及家庭生活体验。在交流用语上,在我国对老年称呼往往以“老
25、”表示尊重;而西方老年人则不愿意称呼“老”,因为他们忌讳“老”,认为自己还没有到老的程度。在非语言交流上,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和法国人谈话时,喜欢用手势帮助信息的表达,而中国人却不同。,即便是同样的手势或非语言行为,表达的意义却不同。中国人习惯于用点头表示同意或对,摇头表示不同意或不对,而斯里兰卡、印度、尼伯尔、巴基斯坦等一些国家的一些地区,摇头表示同意;在讲标准英语的人群中,讲话时眼光应正视对方,这意味着诚实,给人以信任感,而在东方文化中,讲话时老盯着对方的眼睛会给人一种咄咄逼人的感觉。还有,尽管有些非语言的交流表达的意思一样,但表达的方式不同,如西方人用拥抱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送行离别,而中国
26、人则习惯用深情的握手;西方人耸耸肩,一摊手表示不知道,无可奈何,中国人则摇摇头,缄口无语。 护士在临床工作中,要有意识地注意病人交流方式的差异。应注意倾听,耐心诱导,从言谈中捕捉谈话的契机,了解病人的病情和心理,因势利导,从中选择收集病史资料和发现护理问题,取得良好的沟通效果,建立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二、安排合适的个人空间 由于各国、各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空间距离的要求,个人空间是围绕一个人个体的区域范围,并指此人占据或意识到的周围区域。人对空间概念的理解不完全一致。空间的概念与个体平时生活和工作习惯以及适应的空间大小有关,对于适应了较宽敞办公或居住环境的人来说,搬迁到窄小、拥挤的空间肯定会不
27、适应。对于中国人来说,大家都习惯了一人接着一人排队上公共汽车,在公共汽车里,也是人挨着人;而对于西方人来说,出现这种情形,也许会感到很不自在或很别扭,也只好“入乡随俗”了。一般来说,东方人喜欢与人交流, 喜欢群居;而西方人,个人隐私感强,好独居,人际交往距离也相对较远。,护士在护理不同民族的病人时,应考虑到个人的空间问题,在交谈距离和病室安排上应有别,如果护理人员忽视了空间因素也可导致沟通失败。如在和美国人交谈时,距离就应该远一些,和巴基斯坦人交谈时距离就应该近一些。中国人住院大多安排在大房间,便于病友交流;西方人住院宜安排比较宽敞的单人房间。如一例62岁的男性美籍南韩人,中风后遗症入院接受针
28、灸治疗,护士把他安排在两人间的病室。病人入院后一直闷闷不乐,后经责任护士与之沟通,才知道病人希望病室宽敞、舒适。护理人员克服困难提供了10余平方米的单间,病人仍因面积不够理想而遗憾。近年来,我国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生活条件的改善,病人对住院条件要求增高,要求住单间的越来越多。各级医院为了满足病人的文化需求,开设了特殊病房、家庭病房、母婴同室病房等,体现了多元文化的护理。,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受到某种文化的影响,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特定的世界观,世界观支配其行动,这种现象称为文化约束。不同民族、阶层的文化约束,使每个人以自己特有文化角度来看待和处理事物。所以护士要认识到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约束,按其文
29、化背景及 风俗习惯,做到有的放矢的护理。 (一)注重价值观念 由于一个人的文化行为受其家庭文化的影响,东西方在价值观念上存在着许多差异。如中国人忽略自立能力的培养,病人生病时一切生活护理由家属或护理人员全部“包办代替”,使病人产生依赖思想。而西方人在成长过程中很注重自理、自立能力的培养。护士在护理病人时应评估病人在价值观念上的不同,不要损害病人的自尊心。,三、按照不同社会家庭文化背景的差异实施护理,(二)应尊重不同民族饮食习惯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饮食习惯,如西方人喜欢吃生、冷食物,在他们看来这些食物可增进健康,而东方人则认为这些食物可能是致病的原因。回族、维吾尔族、塔吉克等民族信仰伊斯兰教,禁
30、食猪肉、死物、血液,每年9月戒斋,戒斋期间从黎明到日落要禁食水,护士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用夜间加餐、输液的方法满足病人的营养需求。不同地域的病人口味也有差异,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的说法,护士如果在饮食中注意满足病人的这些要求,对病人疾病恢复是十分有利的。,(三)尊重病人的民族习俗 在多元文化护理人际沟通中,尊重病人的民族习俗是最重要的。如日本人忌讳数字“四”,认为四是死的谐音不吉利;在信仰基督教的欧美国家“13”这个数字常常与耶稣殉难日联系在一起,禁忌“13”,乘飞机、乘船不愿意选择13日,认为是不详之兆。护士可以在说话 和安排床位时应尽量避开这些数字。有的民族手术前准备不宜刮阴毛,在不影响治疗的
31、条件下,尽量满足病人的要求。有的民族在术前要进行祈祷,护士要提供必要的场所。并且病人祈祷时要注意尽量回避,也不要来回走动,尤其是病人的正前方。不同民族有自己的传统节日,如开斋节、圣诞节等,在这些传统节日,护士如果送上一束鲜花,或送上一个慰问卡、圣诞卡,亲切地道一声祝福,不仅可以增进友谊,还可驱散他们的思乡之情,心灵的慰藉可以缩小彼此之间的文化距离。,(四)正确处理时间观念的差异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时间的观念不同。有的人着眼于现在,有的人着眼于未来,护士应根据不同民族的人的时间观念、合理安排生活起居与护理、治疗程序。欧美人注重将来胜于现在,护士在护理时应注重整体效应,病人入院时,将各种安排事先编
32、入日程,告之本人以取得合作。而另一些国家的人认为目前胜于将来,他们认为时间是灵活的,可以调整的,一切事可等他们来了再开始。护士应看到是他们观念上的误导产生的结果,不可以认为这种人懒惰而鄙视他们,需要护理上耐心引导。,第五节 跨文化护理理论,(一)理论发展的背景多元文化护理(transculturalnursing),又译跨文化护理,是2O世纪60年代由美国护理专家莱宁格(Madeleine Leininger)博士提出是美国著名的跨文化护理理论学家。代表著作:护理与人类学:两个交织的世界跨文化护理:概念,理论和实践文化照顾的多样性与普遍性,(二)跨文化护理理论的基本内容,1、文化关怀是人类生存
33、的必需条件,关怀:是与帮助、支持或促进行为有关的现象在护理学中占统治地位没有关怀,治疗不能有效进行没有治疗,关怀却可以有效地进行,文化关怀: 指为了满足自己或他人现有的或潜在的完好健康,应对伤残、死亡或其他状况的需要,用一些符合文化、被接受和认可的价值观、信念和定势的表达方式,为自己或他人提供的综合性、符合相应文化背景的帮助、支持和促进的行为,(1)文化关怀差异:由人们在对待健康、处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善或面对死亡的文化中所衍生的一些对关怀的各种不同意义、价值、定势和标志,2、世界上不同文化的民族具有文化关怀的共性和特性,(2)文化关怀的共性:由人们在对待健康、处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善或面对死亡的文化
34、中所衍生的一些对关怀的各种共同的、相似的或一致的价值观、意义、定势和标志,(2)专业关怀: 是一种有目的、有意义的专业活动,是一种工作而不是一种属性,(1)普通关怀: 是人类一种天性的具体体现,存在于日常生活中,3、文化关怀分为普通关怀和专业关怀,关怀,护理的本质是文化关怀,关怀是护理的中心思想,关怀是护理活动的源动力,莱宁格认为:,护理关怀体现在护士与病人的的护患关系及护理活动中,(三)跨文化护理理论目标,跨文化护理定义:,通过文化环境和文化来影响服务对象的心理,使其能处于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以利于疾病康复,根据服务对象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了解服务对象的生活方式、信仰、道德、价值观和价值取
35、向,向服务对象提供多层次、多体系、高水平和全方位的有效护理,跨文化护理目标:,为个体、家庭和群体的健康提供与文化相应的护理关怀,三、跨文化护理模式,不同健康系统中的个体、家庭、群体和社区或机构,机体完好状态,技术,宗教哲学,亲友社会,文化价值生活方式,政治法律,经济,教育,文化社会结构,一般系统,护理关怀,专业系统,护理关怀决策和行为,文化关怀保持/调适/重建,与文化相适应的护理关怀,日出模式示意图,健康系统层,“日出模式”包含以下4个层次:,世界观和文化和社会结构层文化关怀与健康层健康系统层护理照顾决策和行为层,跨文化护理模式案例-病例介绍病人,男,62岁,江苏人,在上海居住10年,退休2年
36、,在家照看孙女。因“胸痛持续 1h不能缓解”来院检查。心电图提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化验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高敏肌钙蛋白、肌红蛋白 3项 指标异常。既往有高血压史。入院后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植入支架 2个 。出院时查体:病人两肺呼吸音清,心界正常,心功能分级:级。病人出院后,因担心拜阿司匹林口服药会诱发胃溃疡出血,有漏服药现象;因家中事务多,不能按时服药;病人及家属不能正确地使用台式血压计测量血压。社会心理资料:病人 是汉族人,信仰佛教,每日晨起念经半小时后进餐,初一、十五、佛教重大纪念日都会前往寺庙焚香膜拜;定时与香客聚会诵经;生活规律、讲究饮食。退休后参加“中老年合唱团”,连续
37、 2年随团前往“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比赛,平时还喜欢跳舞。病人目前担忧疾病的预后,自己能否继续参加合唱团,能否随团出国演出,能否继续照看孙女,认为得到神灵的保佑再加上中药调理、饮食控制等就会促进康复,减少复发。,文化照护评估,第 1层评估 第 1级为病人的世界观和文化社会结构层,包括其世界观、价值观、文化价值与生活方式、亲属关系、经济、宗教等因素。按照“日升模式”文化照护评估内容表对病人进行评估。评估结果见表 1。,第 2层评估第 2级为病人的文化关怀与健康层,主要包括病人及家庭的健康观念及表达。经过评估发现病人夫妻关系融洽,家属与子女对其病情非常关心,精心照料。病人渴望早日康复,不要有合并症
38、发生,能早日回归合唱团,发挥余热。病人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经心内科介入治疗出院后2d;自觉起床活动后偶感胸闷、心悸,伴心前区隐痛,生活能够自理。病人认为中药调理及饮食控制会对自己的疾病有帮助, 期望知晓疾病情况及所服药物的作用及毒副反应。病人及家属要学会用台式血压计测量血压。,第 3层评估 第 3级为保健系统层。保健系统层 包括民间照顾系统、专业照顾系统、护理照顾系统。病人信仰佛教,认为每日定时念经诵佛、焚香膜拜,会有佛祖神灵保佑健康;中药调理副反应小,对自己疾病的康复有帮助。病人希望出院后护理人员能提供中医方面的知识。由医生和其他保健人员组成专业照顾系统,对病人实施介入及药物治疗。目前病人在康
39、复中, 护理人员的支持、帮助、指导和教育以及康复锻炼的指导至关重要。,护理照顾决策和行为层护理问题及干预措施 通过评估、鉴别和明确多元文化护理中的共性及差异,做出护理诊断。,1 服药依从性差 家访时发现病人担心药物毒副反应,如对胃的刺激及家务繁忙而漏服或忘记服药。 对病人进行多元文化护理:文化照护的保存维持。 针对其渴望了解所用药物的作用与副反应,在健康教育时为其详细讲解所用药物的作用与副反应,满足其用药知识需求。保持病人中药调理的习惯,如需帮助,可协助预约中医专家门诊。文化照护的调整协商。 讲解药物治疗的作用及意义,嘱其不必过于担心药物副反应,必要时可咨询医生,寻求医生意见与帮助。为提醒病人
40、按时服药,与其讨论可采用以下方法:指导病人早餐后 30min服用拜阿司匹林,告知原因消除顾虑并为其制作小贴士;建议购买小药盒,将1d口服药提前放好,并在药盒上注明时间,随身携带;设置闹铃或手机铃声提示服药时间;发挥家庭支持功能,由家属进行提醒、督促。文化照护的重塑重建。向其说明长期、按时服药的必要性,讲解不按时服药的危害,帮助其重新认识坚持服药的重要性。,2 康复锻炼知识缺乏 心肌梗死后康复锻炼知识缺乏:担心运动后体内支架脱落;担心患病后运动会增加心脏不适。对病人进行多元文化护理:文化照护的保存维持。充分肯定病人性格开朗、自强自立、 自信心强的心态及强烈恢复健康的愿望,保持自理习惯。文化照护的
41、调整协商。详细讲解心肌梗死后康复运动的重要性,讲解不运动的危害,使其认识到康复运动的好处。应用实例鼓励病人适当锻炼,由床边活动到房间内活动到户外活动,逐渐增加,消除其顾虑;减少家庭事务,量力而行,寻求家属的配合与监督。 文化照护的重塑重建。协助其制定慢走和慢跑的活动计划,指导其出院后3周内在家人陪同下每天坚持慢走 20min、出院3周后每天在家人陪同下坚持慢跑 2O min,并在运动后测量脉搏,以不超过 96min (170一年龄)min、无不适为宜。,3 缺乏自我监测血压的技术 未进行血压监测 : 不会测量血压;不知道选用什么血压计好。对病人进行多元文化护理:文化照护的保存维持。病人及家人渴
42、望掌握血压计操作技术,为其提供血压计使用相关知识并当场示范。文化照护的调整协商。建议病人使用电子血压计,操作简便、快捷;寻求家属对其测量血压的协助与监督。文化照护的重塑重建。 讲解血压测量的重要性及意义,教会其及家属测量血压的方法,指导病人填写血压记录单。养成每天定时测量血压的习惯并记录。,4 焦虑 因为疾病需要休息,打破了病人以往的生活作息,影响其念经及合唱团排练的时间,病人有了失落感,失去了生活的乐趣及满足感,期望回归。对病人实施多元文化护理措施如下:文化照护的保存维持。保留病人每日晨起念经半小时后进餐的习惯;保持病人对以往生活的热情,称赞病人的歌声及舞技,树立康复的信心;保持饮食清淡,赞
43、扬其良好的饮食习惯。文化照护的调整协商。与病人协商出院后3 周内不外出演出及排练;与合唱团联系,将练习曲录制成光盘送到病人家,供其在家练习,每天练习时间不宜超过 1h。寻求家庭支持,多鼓励及赞扬。文化照护的重塑重建。重新安排生活作息,情景再现,点燃病人的生活热情。,采用“日升模式”进行多元文化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及病人满意度。病人服药依从性明显提高,已坚持服药 1年半;康复锻炼知识增加,自觉性增强,每日坚持散步或慢跑 20min30min;每日自测血压 1次并记录;定时念经,定期参加合唱及演出等活动,消除了其焦虑情绪。经 1个月、3个月、6个月、12 个月及 18个月的回访病人及家属满意,病人无
44、复发。,实施后评价,第六节 文化护理的技巧,(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三)理解服务对象的行为,一、帮助服务对象融入医院的文化环境 (一)尽量少用医学术语,二、文化护理的原则,(一)以病人为中心 从病人利益出发,自觉将多元文化护理纳入护理工作中(二)以康复为主旨 文化护理的手段应紧紧围绕服务对象身心健康的目的而展开,积极采取有利于患者健康的护理方法(三)发挥文化的正面效应 以健康的文化为主导,增强其利于病人早日康复的正面效应,防止和杜绝不利于身心健康的负面文化效应,三、满足病人的文化需求,(一)正确评估服务对象的文化背景,(二)理解服务对象的求医行为,了解病人对医院、医生、护理人员的看法与态度
45、,结合病人对治疗和护理的期待进行护理:健康教育、辅导、指导,(三)明确服务对象对疾病的反应,应动态地了解病人的健康问题,以及病人对健康问题的表达和申述方式,(四)尊重服务对象的风俗习惯,1、饮食方面: 我国满族、锡伯族禁食狗肉 蒙古族禁食牛肉 回族、塔吉克族、维吾尔族等民族信仰伊斯兰教,禁食猪肉,每年九月斋戒期间从黎明到日落禁止进食和饮水,(四)尊重服务对象的风俗习惯,南方人忌讳数字“4”,认为是“死”的谐音,不吉利,所以在安排床位上应尽量避开病人所忌讳的数字,2、特殊忌讳:,有的民族术前不宜剃阴毛有的民族手术前要进行祈祷等在病情观察、疼痛护理、临终护理、尸体料理和悲伤表达方式等方面要尊重病人
46、的文化模式(例如,应对信仰伊斯兰教的病人尸体进行特殊的沐浴。不同性别的人表现悲伤的方式不相同,男人多保持沉默来怀念死者,女人则哭泣并需要别人安慰和支持),(四)尊重服务对象的风俗习惯,(3)民族习俗:,(五)寻找支持系统,(六)注意价值观念的差异,了解病人的家庭结构、家庭功能,亲子关系、教育方式等情况,利用家庭的力量预防文化休克,应顺应老年病人、病人家属的价值观念,满足他们的自尊心和愿望,(七)重视服务对象的心理体验,护理人员要根据病人的年龄、知识结构等文化背景与病人沟通,了解病人的心理与行为,小 结,多元文化护理是指将多种文化渗透到护理工作中,对患者施以全程、全方位、多媒体的护理,以利于疾病的康复。多元文化护理是在适应新的医学模式下产生的一种高层次护理。随着社会济和文化的发展以及涉外活动的增加,护理亦被赋予多元文化的内容。护理的职能范畴要多元性化 ,现代医学模式、健康观念对护理的要求是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从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等需要出发去考虑患者的健康问题及护理措施,解决患者的实际需要。,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