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检验机构质量管理技术要素探讨,山东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李以善,咏煤炭 明于谦,凿开混沌得乌金, 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 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 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 不辞辛苦出山林。,碳,金刚石 、石墨 、碳六十 、石墨烯、碳纤维、炭黑,4,一、质量管理发展过程概述,1.1、ISO9001:2015重要的七大变化1)采用新的高级结构,2)风险管理引入标准、不再使用预防措施,3)新的要求、组织的环境背景,4)更加提升过程方法的应用,5)更适用于“服务”型组织,ISO9001:2015适用于所有组织6)文件化的信息,7)七项质量管理原则。原先八项ISO9001
2、-2015与ISO9001-2008标准对照,5,6,什么是质量?供不应求的时代:符合性供大于求的时代:适用性质量新时代:狭义广义,1.2、 质量概念的演进,ISO9000 质量定义: 一组固有特性 满足要求 的程度,产品标准的要求,顾客的要求,相关方的要求,利益方要求, 产品(包括服务)质量: 性能/寿命/可靠性/安全性/维修性/经济性/时间性 过程质量:实物质量/成本/周期时间/环保/安全 体系质量: ISO9001:关注产品质量关注经营质量面向未来的发展质量,7,专业技术,经营管理,质量管理,质量技术,质量系统,质量理念,质量工程,六西格玛,ISO9001,卓越绩效模式,文化战略,质量系
3、统,宏观,微观,1、质量检验阶段 1900- 特点:专职检验 代表人物:泰勒 代表作:科学管理原理。 三权分立:设计制造检验聚焦于产品质量,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1930- 特点:控制/预防 代表人物:休哈特、道奇等,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1960- 特点:全员、全企业、全过程和多样化的方法 代表人物:戴明、朱兰、费根堡姆、克劳斯比、石川馨等,卓越绩效评价准则(GB/T 19580-2012),ISO9001-2015,以质量、环境、安全等管理体系为基础,用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模式来统帅,形成一个综合的管理模式,8,社会,顾客,供应商和合作伙伴,股东或设立的组织,员工,单位为谁而存在?,1.3 五大
4、利益相关方,和谐共赢,经营质量:五大利益相关方,9,1、使命(mission):组织存在的价值,是组织所应承担并努力实现的责任。2、愿景(vision):组织对未来的展望,是组织实现整体发展方向和目的的理想状态。3、价值观(values):组织所崇尚文化的核心,是组织行为的基本准则。4、组织文化(Organizational Culture):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1.4 组织,为实现目标,由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构成自身职能的一个人或一组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周而不比,群
5、而不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10,11,二、特种设备检验机构质量管理技术要素,检验,即检查验证。为确定某一物质的性质、特征、组成等而进行的试验,或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来检查试验对象品质的优良程度。 ISO9000:通过观察和判断,适时结合测量、试验所进行的符合性评价。 检验的功能:鉴别、把关、预防、反馈。,12,实验室和检验机构质量管理依据,A)核准项目: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核准规则(TSG Z7001-2004)及第1、2、3号修改单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TSG Z7003-2004 B)CNAS认证项目: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GB/T 15481-200
6、0和ISOIEC 17025:2005合格评定-各类检验机构的运作要求GB/T 27025-2008 和ISO/IEC17020:2012C)CMA计量认证项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 2015 (总局令第163号)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2015,13,1、人力资源,1) 检验机构内的职责和权限得到规定,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但应确保有效性。为体现检验机构内部的组织和管理结构,应当根据检验机构的业务、特点和规模大小等因素画出内部行政组织结构图。内部行政组织结构图应能显示检验机构部门设置、岗位设置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对影响检验检测质量的所有人员包括质量技术管理人员、检验检测人员、关
7、键设备操作人员等都应有明确的职责和权限。,14,1、人力资源,a、专业技术人员:指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理工科专业的人员,或者具有技术员以上职称的人员。 b、 持证人员:指持有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特种设备检验人员资格证、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证、锅炉介质检测人员资格证、安全阀维修人员资格证的人员。持证人员的资格证应在有效期内,且进行了注册,方为有效。,15,d. 相关项目检验师:指检验机构核准项目所涉及的检验师。 e、相应项目检验师:指检验机构核准项目对应项目的检验师。,1、人力资源,16,1、人力资源,f、技术负责人应当负责检验机构的技术运作,其工作内容通常包括:技术文件(如检验细则/检验方案、检验报
8、告、非标准检验方法、检验案例等)审批、重大技术问题处理、技术培训等。 技术负责人一般为一个人。对于规模较大的检验机构,可设一个总技术负责人,而在不同的专业技术领域设立授权技术负责人负责本领域的技术工作,并向总技术负责人负责。授权签字人NDT特殊要求,17,18,1、人力资源,g、质量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应当负责确保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工作,并且应当有直接渠道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业绩和任何改进的需求,其工作内容通常包括: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组织编制、质量手册审核、检验质量监督考核、质量管理体系分析与改进等有关事宜。,19,1、人力资源,h、按照检验检测的专业(如锅炉、电梯、锅炉
9、介质、无损检测等)或项目(射线检测、磁粉检测等)设置检验检测责任师,协助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对该专业或项目的检验检测技术、质量进行控制。各检验检测责任师可以在其专业或项目对:检验检测技术、质量进行控制(如参与合同评审、下达工作指令、指导检验人员、监督检验检测过程、审核检验细则、审核检验方案、审核检验报告等)。由于无损检测责任师承担无损检测检测细则的审核、无损检测报告的审核等,其至少应具有所负责的项目的级资格。,质量监督员:,20,21,1、人力资源,人员管理的要求 1)检验机构应当履行合法聘用手续(签约)聘用从事管理和检验检测的人员,所聘用的检验检测人员不得再受聘于其他检验机构从事检验检测工
10、作 调入检验检测人员的检验检测资格证变更及注册手续。2)检验机构应当根据检验检测工作的需要,配备足够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持证检验检测人员。 3)检验机构所编制的与检验检测有关的管理人员、检验检测人员和关键岗位人员的岗位职责(或岗位说明书)中应当包括专业知识和经验要求、任职资格和培训要求。,22,1、人力资源,4) 技术档案: 应当保持所有检验检测人员和技术人员的相关教育、培训和资格、技能、经历的记录,如:学历证明、职称证明、培训记录、资格证书、注册证书、工作经历、技术经历以及发表的论文、文章等。,23,1、人力资源,人员培训的要求1)应制订“人员培训计划”,为每个与检验检测有关的签约人员
11、规定必要的培训,包括岗前培训、岗位培训(在理论和实践经验较丰富的人员监督、指导下工作)、在整个受聘期间的继续培训(以便与法规、技术规范、标准的变更及技术发展同步)2)检验机构应当根据有关人员的岗位能力、资格和经验制定并实施培训计划。3)检验检测人员应按照政府有关检验检测人员考核规则的规定,经有关单位培训,经政府相关部门授权的考核机构考核,取得相应的检验资格,才能上岗从事相关检验检测项目的检验工作,出具检验报告。,24,2、仪器设备,固定资产:指房屋(包括办公用房、检验检测用房、仓库、职工生活用房、食堂用房、锅炉房等)、建筑物(包括道路、围墙、水塔、雕塑等)及其附属设施(包括房屋、建筑物内的电梯
12、、通讯线路、输电线路、水气管道等);专用的机器、机械、运输工具,办公和事务用的通用性设备、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家具等;与检验检测有关的设备、器具与工具等。不属于上述范围的物品,但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且使用期在1年以上(或按本地区规定),也属于固定资产,其余的工具、器具等作为低值易耗品处理。,25,2、仪器设备,1)应建立检验检测仪器设备的购置、验收、安全处置、运输、存放、使用、维护、检定(校准)、修理、保养、报废等方面的控制要求,以确保检验检测仪器设备的完好和功能正常,并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2) 所配备的检验检测仪器设备的种类、数量、精度等级应当满足所开展检验检测工作的需要,并且达到核准规则
13、的要求。租借设备也应达到相应要求。3) 检验检测仪器设备在投入工作前应当进行检定(校准)、核查,以验证其能够满足检验检测的需要。有检定(校准)要求的检测仪器设备,应当使用适宜标识表明其检定(校准)状态。,26,2、仪器设备,4)向使用人员提供检测仪器设备使用和维护的说明书(包括设备制造商提供的有关手册),并根据需要制定检测仪器设备操作规程,提供给有关检验检测人员使用。5) 对检验检测结果有影响的检测仪器设备及其软件,均应加以唯一性标识(如设备编号等)。6) 应建立检测仪器设备档案。其中,应特别注意收集齐历次的检定/校准证书。,27,2、仪器设备,7) 由于过载或者误操作出现可疑结果,或者已表明
14、有缺陷以及超出规定限度的检测仪器设备,均应当停止使用。这些设备应当予以隔离以防误用,并且加贴标签、标记以清晰表明该设备已停用,直至修复并通过检定/校准合格,表明能够正常工作为止,同时,检验机构应当检查这些检测仪器设备对先前的检验检测的影响,并且执行“不符合工作的控制”程序。,28,2、仪器设备,8) 对不在直接控制范围内的检测仪器设备(如借出设备)返回后,在继续使用前应对其功能和检定/校准状态进行检查(如:编制管理规定,明确采取检定/校准或核查等方式进行核查),以确保满足检验检测要求。,29,2、仪器设备,9) 测量溯源性是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标准的值能够与规
15、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国家的或国际的标准联系起来的一种特性。溯源的目的就是强调全国和世界范围内的量值统一,都能统一溯源到国家或国际计量基淮,即SI单位的复现值。在执行检定/校准计划过程中,当无法溯源到国家或者国际计量基准,或者与其无关时,检验机构应当提供检查结果相关性或者准确性的充分证据,例如通过自校、比对等方式。,CNAS-CL06测量结果的溯源性要求,30,2、仪器设备,仪器设备的检定与校准A)应分清楚哪些检测仪器设备需要检定,哪些检测仪器设备需要校准,并通过建立“检定/校准计划”来区分检定/校准周期,按期送检定/校准。 B)属于计量法规定的(国家计量局87量局法字第18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
16、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明细目录的检测仪器设备必须严格依法送有资格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进行强制检定,并要有检定证书;对非强制检定的检测仪器设备,进行校准溯源,校准可由有授权或认证的检定或校准技术机构进行,也可由检验机构自行开展自校准。,31,2、仪器设备,C)检验机构自行开展自校准时,应按照国家现有的检定/校准规程(如JJG403-2005超声波测厚仪检定规程、JJG40-2001X射线探伤机检定规程)制定“自校准规定”; 提供试验、比对验证技术报告,证明“自校准规定”的正确、可靠和可行;自校准的标准或参考标准应能溯源到国际标准或国家基准。,32,2、仪器设备,D)“校准是指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
17、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标准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由于检定给出的是“合格”与否结论,而“校准”仅仅给出的是校准结果,因此,需要对校准结果给予确认,以判断该检测仪器设备是否满足相应检验规范、技术标准的要求或者判断是否需要降级使用。 E)检定/校准状态标识,往往采用绿色(合格)、黄色(准用)、红色(停用、禁用) “三色”标识,贴在设备上,以防止误用。,33,2、仪器设备,F)当检测不能溯源到国家或者国际计量基准时,检验机构需要明确自身检测的可追溯性的依据和出处,将分析及收集到的有关证明材料存档,并且努力将比对结果作为佐证。如果溯源到有证
18、标准物质,则要收集并且保存标准物质的校准证书及其提供者的资质证明;如果追溯到某种规定的方法和公认标准,则需要指出出处,明确出自于法规、标准,还是同行间有关方的一种约定,或是国内外某领先企业提供的检测方法/仪器设备使用说明书等,以证明设备功能满足检验检测要求。,34,3、设施和环境条件,1)对达到检验检测要求所需的设施和环境提出要求,目的是确保其条件不会使检验检测结果无效,或对检验检测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环境条件要求,如磁粉检测对表面可见光照度要求、渗透检测对环境温度的要求、入罐内时通风要求、电梯检验电压波动要求、塔式起重机检验的风速要求等。 设施条件要求,如暗室亮度要求、天平室温湿度要求、试剂
19、配置通风要求等,35,3、设施和环境条件,2) 对工作和环境条件提出监测、控制和记录的要求。一要说明什么工作和环境条件下需要监测、控制和记录,二要说明当工作和环境条件危及检验检测的结果时,应停止检验检测。 试剂配置时,应记录环境温度。 如球罐检测时棚架不够结实、高温管道检测时温度过高等均应停止检验检测。,36,3、设施和环境条件,3) 还应提出有关健康、安全和环保的要求。其中,对于检验检测安全应按照检验检测安全控制程序进行。 特殊检测设备(如射线源)应取得相关资质证明。特定检测场所(如射线曝光室)应取得相关资质证明。 对于罐车检验、气瓶检验、锅炉水质监测等项目,应制订“三废”排放规定。 进行特
20、种设备内部检测时,如果设备内氧气含量不合格、可燃气体超标、温度过高时,不能进入设备内部。,37,4、服务与供应品采购,服务指:计量检定/校准服务、检测设备维修服务等。供应品包括:检测设备、检验用消耗材料(试剂、射线胶片、磁粉等检验用材料)等。1)应当明确需采购的服务项目及供应方,识别其对检验实施的影响程序。,38,4、服务与供应品采购,2)为保证服务和供应品的质量,应对关键服务方、供应方进行评价和考核,并收集合格服务方、供应方档案和建立合格服务方、供应方目录。 对服务方的考核内容包括:服务质量、交付进度、执行合同情况,有无授权或认证的检定/校准资格,价格是否合理,服务是否及时等,对于检定/校准
21、机构还要收集其检定/校准能力(项目)。在考核调研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比较排列,选择合格的服务方,选择并编制相应服务方名录,建立合格服务方档案。,39,4、服务与供应品采购,对供应方的考核内容包括:供货质量、交付进度、执行合同情况。有无质量管理体系、有无检验能力、货源是否稳定。价格是否合理,售后服务是否及时等,必要时,还要检查是否具备相应资格。在考核调研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比较排列,选择并编制合格供应方名录,建立合格供应方档案。,40,4、服务与供应品采购,3)检验机构应当制定采购文件。采购文件要充分正确表达采购要求,发出之前其技术内容应当经过审查和批准。 注:采购文件可以是请购单、采购计划、询价单
22、、合同、订单、技术协议等4)应当对采购的供应品组织进行验收,以确保采购的产品满足规定的采购要求(应是产品出厂技术指标以及采购合同规定的特殊要求)。,41,5、分包,分包是指检验机构在承担特种设备检验过程中,某些检验检测项目(如无损检测、理化试验、金相分析等)由于在无法预料或非正常的情况下(如关键人员临时不能上岗、关键检验检测设备临时不能投入使用)或在一些特殊领域缺少专门的技术和/或装备时,方可委托给另外的机构进行的活动。,42,5、分包,1)检验机构在进行分包时,应当: 在检验检测前将分包安排书面通知客户,并得到客户的同意。通知客户的目的也含有保密的要求,不能将客户的任务交给其竞争对手;此外,
23、这也是检验机构诚实信誉的体现。 检验机构要对分包方进行评审,确认其具备承担分包项目的资格和能力。,43,5、分包,c. 检验机构应就其分包的工作对客户负责,应能保证并证实分包方有能力完成分包任务。如果因为分包方的工作质量问题给客户造成损失,应当由检验机构向客户负责进行赔偿。当然,由客户指定的分包方除外。因此,检验机构要与分包方签订分包协议,协议应明确分包关系、分包项目、技术依据、质量要求、双方的责权利等。,44,5、分包,d. 执行协议过程中,应对每一次分包方的工作质量进行监督。若分包方的条件发生变化,不能满足原协议要求,应及时中止协议。还应保存每一次分包工作的监督记录。,45,5、分包,下列
24、情况不属分包: (1)提供与检验检测相关的服务,例如检测仪器设备的校准服务等。 (2)检验机构临时聘用与检验检测有关的具有专门技术的人员,并且已签订正式合同,纳入了检验机构质量管理体系。 (3)临时借用检验机构之外的检测仪器设备。,46,5、分包,拟分包的检验检测项目,应在合同评审时给予评审与确定。 对分包方进行的评审内容至少应包括:分包方是否具有开展分包项目的合法资质(如特种设备核准资格、计量认证或实验室认可资格)。分包方是否建立质量体系并正常运行;分包方是否有足够具有资格的检验检测人员;分包方拟使用的检验依据是否与本机构的检验依据一致;分包方是否有足够的检测仪器设备,检测仪器设备检定管理情
25、况是否符合要求;分包方是否有能力在规定工期内完成分包任务等。 要建立和保存每个分包方详细的调查评审记录以及所有合格分包方的名录。,47,6、样品管理,1)检验机构应当具有检验检测样品的标识系统。适当时,检验机构应当在检验检测实现的全过程中使用适宜的方法识别检验检测对象。在有可追溯性要求的场合,检验机构应当控制并且记录检验检测对象的唯一性标识。标识系统的设计和使用应当确保样品不会在实物上或者在涉及的记录和其他文件中混淆。 样品从广泛意义上,可指所有检验检测对象。样品从特定意义上,主要指送检验机构进行检验检测的安全阀、锅炉水样、垢样、煤样、力学性能试样、化学分析试样、电梯零部件以及气瓶、罐车等。护
26、品,48,6、样品管理,唯一性标识(编号)可采用标签或写在样品上,往往还在标签内写上检验检测要求(如检验检测参数、应用场合)及其他详细要求(如防护要求)。对于有出厂编号的检测对象,以该出厂编号作为唯一性标识(编号)。对于现场检验的特种设备,该出厂编号属于终身标号,需要与特种设备监察管理数据库的数据相对应的。 除唯一性标识(编号)外,一般还采用检验状态标识(如待检、在检、检毕)。,49,6、样品管理,2)检验检测样品接收时,检验机构应安排专人负责检查和登记,登记内容包括样品的安全警示、外貌特征、型号、规格、数量、附件、要求(贮存条件、维护要求、检验说明、保密等)等要求。必要时,还需要登记样品处置
27、、保护、储存、留样和(或)清理等方面的要求。,50,6、样品管理,3)在对样品的检查开始前,检验人员应记录发现的或被告知的任何明显的异常情况。当对拟检查的物品适宜性有疑问时,或该物品与所提供的说明不符时,检验机构在进行下一步工作前应向检验接受者问询。,51,7、检验检测方法的确定与应用,1)检验检测方法的确定,应采用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以及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明确规定的标准检验检测方法。对于法定检验,则必须严格执行相关特种设备法规、安全技术规范所规定的方法的全部条款。 对于法定检验,标准检验检测方法系指检验规程规定的方法。对于特殊情况,难以执行这些法规、技术规范中的个别条款的,可以向上级质监
28、部门反应。,52,7、检验检测方法的确定与应用,2) 如委托检验,可以采用合同约定或客户要求采用的检验检测方法。当客户要求选择的方法与法规、技术规范要求的方法不同、不适合或过期时,检验机构应通知客户,并应向客户说明清楚。如果客户坚持,对于法定检验则应当通知负责设备登记的政府安全管理部门,并予以记录。 如在检验检测业务的受理与评审控制时,应将拟采用的检验检测方法(检验依据)填入“检验申请单”中,并征得客户的签名确认,53,7、检验检测方法的确定与应用,3 )当缺少文件化的作业指导书可能影响检验检测结果或者实施过程时,检验机构应当制定检验检测细则/检验检测工艺、检验检测方案等作业指导文件,用以指导
29、检验检测的实施和结果的判定。 某些检验规则已经明确提出编写检验细则的要求。 检验检测细则的编制、审核、批准,应按照文件控制程序文件执行。 对于技术难度大、要求高的检验项目/对象,应由相关检验部门根据检验检测项目的具体情况组织编制检验检测方案,检验检测方案可由相关检验检测责任师审核、技术负责人审批后执行。 对于新开展的检验项目或方法,其检验检测方法的选择、确认和应用,可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54,7、检验检测方法的确定与应用,4)制定检验检测作业指导文件的过程应当是有计划的活动,检验机构应当指定有足够资格和能力的人员进行相应工作。5) 确保检验检测人员熟知并且正确运用和实施。,55,7、检验检测
30、方法的确定与应用,6)当检验检测方法无标准可以依据,或者需要扩大标准使用范围,应当制定非标准检验检测方法,并且对其是否适合检验检测的预期目的以及与政府或者客户的要求是否相适应进行评审。使用非标准检验检测方法,应当事前征得客户的同意,对于法定检验,还应告知负责该设备登记的政府质检部门。,56,7、检验检测方法的确定与应用,如锅炉介质监测中溶解固形物的实际检测方法往往与标准方法(烧杯煮干法)不一致,属于非标准的检测方法。拟采用的非标准方法作为检验依据,往往要填写入“检验申请单”中,并得到客户的签名确认。 评审的方法可以是下列情况之一,或者是其组合: (1)与其他方法所得结果进行比较。 (2)检验机
31、构间的比对。 (3)下一检验周期时的复查或者留样复检。 (4)有关事故分析的结果。 (5)对影响结果的因素作系统评审。,57,7、检验检测方法的确定与应用,7) 当检验检测需要偏离原先确定的检验检测方法时,该偏离应当文件化,经过技术负责人审批,并且获得客户的同意。 注:当检验检测需要偏离原先确定的检验检测方法时,可按照规定的程序(如程序文件例外偏离管理程序)要求。该偏离要形成文件,经技术判断,检验检测责任师审核,技术负责人审批,必要时,应获得客户的同意。对方法的任何偏离均应详细说明清楚要偏离的原因,并附有支持性的理由。偏离过程形成的记录要归档保存。8)当认为客户提出的标准、方法不合适或者已经过
32、期时,检验机构应当通知客户。,58,8、检验检测过程控制,1)制定检验检测过程控制程序文件,统一描述检验检测相关过程的顺序和相互关系,在各种检验检测对象的各类检验检测作业指导书中提出纯技术性的控制要求。2)按照各类检验检测方式,即产品安全性能监督检验、安装(改造维修)监督检验、定期检验、进出口监督检验、无损检测、理化试验、安全阀检验、锅炉介质监测等过程,逐类制订检验检测过程控制程序文件,在同类检验方式的各种检验检测对象的检验检测作业指导书中提出纯技术性的控制要求。,59,8、检验检测过程控制,3)检验检测过程控制要求:各个检验检测过程,往往包含一些相同的子过程或要素,诸如资源条件要求、检验检测
33、环境条件要求、评审政府和客户的要求、选用符合要求的检验检测方法、采购服务和供应品、检验检测分包控制、抽样及样品管理、检测检验安全、检验检测结果记录、检验检测报告/证书出具等过程。检验机构应当控制上述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以确保其运行有效。还应当规定对有关检验检测的实施过程进行监督的职责,确保这些过程的运行处于受控状态,以保证检验检测结果满足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安全技术规范、标准的要求,并且与检验机构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相一致。,60,8、检验检测过程控制,4)监督检验: 监督检验包括产品安全性能监督检验、安装监督检验和重大维修、改造监督检验,对各类特种设备所进行的监督检验形式有所不同,如锅炉
34、包括上述三种不同的检验,而电梯只有后两种检验。,61,8、检验检测过程控制,规定了监督检验过程有效性的评价内容和监督评价方法并予实施。 例如,产品安全性能监督检验的监督和评价内容通常包括: 所监检的产品安全性能是否符合要求,制造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是否符合要求。 是否对制造单位遵守制造许可制度进行了监督。 监检人员有无监检失职行为, 监检人员是否从事了特种设备的生产、销售、推荐、监制、监销等活动。 监检收费的规定是否规范,是否有超标收费、低于标准收费及乱收费 对各个监检项目,是否及时到位进行监检。 是否按时填写监检记录,及时向受检单位出具监检证书。 监检发现问题的处理方法是否符合要求(包括是
35、否及时向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报告监检中发现的问题)。 监检证书及监检项目表等监检用文件的格式是否符合安全技术法规的要求。,62,8、检验检测过程控制,5)定期检验的控制,也分为识别检验对象、检验资格、检验责任范围、检验应当达到要求、检验规则、检验工作的过程及其相互关系,建立管理程序、管理职责,配置检验人员和设备、法规标准等资源,制定与实施检验工艺、对定期检验过程有效性进行评价和监督、实施纠正与预防措施并对定期检验过程持续改进等几个方面。,63,8、检验检测过程控制,6)安全阀检验:与设备检验不同,安全阀检验是对设备的安全部件的检验,而不是对设备整体的检验。校验的目的是确定整定压力,安全阀检验同时包
36、括维修过程。安全阀检验的方式分为试验台校验、在安装状态下利用设备内部压力进行校验和在安装状态下利用在线定压仪校验,根据不同的校验方式,其控制内容有所差别。检验机构应当识别这些特点,实施控制。,64,8、检验检测过程控制,7)锅炉介质监测 :介质监测主要是对介质样品进行检测,以检查锅炉介质是否符合要求。介质监测主要涉及锅炉使用单位。 介质监测的控制要素类似于定期检验,检验机构应当结合其在本机构的化验室完成化验分析工作等特点来实施控制。,65,8、检验检测过程控制,8)无损检测:无损检测是特种设备定期检验的重要检测方法之一。一般根据检验人员提供的设备、检测方法与方法标准、部位、检测比例等信息实施检
37、测工作。检测的目的是判断设备是否有表面缺陷和内部缺陷,为确定设备安全性能提供依据。 无损检测应当在受控条件下进行。检验机构应当对管理程序、无损检测人员资格、无损检测设备、无损检测工艺、所检设备特性信息、记录和报告的要求 以及分包等实施控制。,66,8、检验检测过程控制,9)理化试验:理化试验包括金相检验、硬度测试、力学性能试验、材料化学成分分析、光谱分析等项目,是特种设备定期检验的重要检测方法。一般根据检验人员提供的设备、选用的方法及方法标准、部位、检测比例等信息实施检测工作。理化试验的目的是判断在用设备材料的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力学性能是否符合要求,为确定设备安全性能提供依据。 理化试验的受
38、控条件与无损检测类似。,67,9、法规标准等文件控制,1) 文件发布前由授权人员审查和批准,应确保文件的充分性(即文件所阐述的要点符合相应法规和检验的要求)和适宜性(即文件的内容适合于检验机构及检验业务的情况),68,9、法规标准等文件控制,2)文件的实施过程中会因组织结构、检验业务、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等发生变化而变化,这时有必要对原文件进行评审。检验机构可以根据需要对文件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评审,以确定文件是否需要更新。文件若发生修改则需要经再次审批。 可采取每季、每半年或者每年对文件评审一遍,特别是对外来文件的评审,并应特别注意对“标准合订本”进行评审。同时,当法规、标准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对所
39、涉及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进行评审等,并填写“文件评审记录”。 文件的修改一般应由原审批人员进行审核和批准。,69,9、法规标准等文件控制,3)检验机构应能识别所有文件的修订状态,如采用受控文件清单以及修订状态代号等方式。要控制内部及外来文件的分发,一般,可通过“文件分发和回收记录”,使其处于受控状态,以确保在文件的使用现场得到相关文件的有效版本,防止使用作废文件。,70,9、法规标准等文件控制,4) 及时从所有使用场所撤出无效或作废文件,以防止文件的非预期使用,并登记在文件销毁记录。对由于各种原因而保留的作废文件,应对这些文件进行适当的标识。如盖“作废保留”章,记
40、入作废文件保留目录,并指定专门的地方存放。,71,9、法规标准等文件控制,5) 文件应清晰、易于识别,应制订文件编号规定,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含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文件以及记录表格)均给予唯一性编号识别。便于实现对文件的快速查找,文件的字迹应清。6) 对保存在计算机系统中的文件,其控制也应达到上述要求。,72,10、检验检测安全,1)应建立并且保持检验检测安全管理程序,以持续对危及人员职业健康安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其风险并且实施必要的风险控制。检验机构可以参考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规范的要求单独建立安全管理体系,但是至少要达到本条要求。危害是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
41、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风险是发生特定危害事件的可能性以及发生事件结果的严重性。风险评价是依照现有的专业经验、评价标准和准则,对危害分析结果做出判断的过程。,73,10、检验检测安全,危险源辨识 a. 检验机构应当根据所开展检验检测工作的特点(如检验检测场所、环境、设备、人员等)进行危险源辨识。 常见的危险源有:有毒有害物质、易燃易爆物质、放射源、电接触、静电、攀高作业、物体打击、机械伤害(挤压、剪切、缠绕、跌绊)缺氧、窒息等。b. 检验机构要针对具体检验检测过程识别容易发生检验检测安全事故的各种危险源。,74,11、检验检测记录,1)检验机构要制定记录控制程序,以控制记录的标识(可用
42、颜色、编号等方式)、收集、检索(包括编目、索引等)、存取(指查阅的规定)、存档、保存期限(应根据记录的重要性规定保存期)、贮存(如储存环境条件和保密要求)、维护(包括保管要求)和清理处置(包括最终如何销毁或过期留用),确保各项记录信息齐全、清晰明了、填写规范、易于识别和检索,及时归档、妥善保管。,75,11、检验检测记录,2)记录的存储条件和保密需要特别规定。记录应以便于查阅的方式存放在适宜的环境设施中,以防止损坏、失密,丢失,保持记录的耐久性。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总局令第163号) 第三十条 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对检验检测原始记录和报告归档留存,保证其具有可追
43、溯性。 原始记录和报告的保存期限不少于6年。,76,11、检验检测记录,3)检验机构应当识别技术记录的需求,根据检验工作的需要和本机构的特点,制定适当的技术记录格式,并且经规定人员审核、批准。 技术记录是检验检测数据和信息的载体,技术记录一般包括:工作指令、协议或者合同、工作日志、检验检测工作流转卡、检验检测原始记录、检验检测报告/证书审核审批传递及反馈信息等。,77,11、检验检测记录,4) 一般应当在各类设备检验管理程序或者作业指导书中明确技术记录的格式。 5) 安全技术规范有规定时,必须有相应的记录,并且记录内容及填写要求符合其规定。,78,11、检验检测记录,6) 确定每项检验检测的技
44、术记录项目时,应当确保其包含足够的信息,满足出具检验报告的需要,并且保证该检验检测在尽可能接近原条件的情况下能够复现。记录应当包括取样的人员、检验检测的执行人员以及结果校核人员的标识。 检验检测原始记录内容除人员标识外,一般还应当包括:原始记录对应于检验检测报告的识别编号;被检对象的惟一性编号、技术参数、状态和环境条件;检测仪器设备的惟一性标识、技术参数;检验检测项目及内容;检验检测部位的描述;检验检测依据、数据、结果及日期等。,79,11、检验检测记录,7)记录应当在检验检测时完成,检验检测人员应当及时将检验检测结果、数据和计算结果填入记录,不得事后追记。每张记录还要求客观、如实、规范、准确
45、,并能够按照特定任务或者项目分类识别。 8)当记录中出现错误时,每一错误应当划改,不可擦涂掉或者使字迹模糊或者消失,应当把正确内容填写在其旁边。对记录的所有改动应当有改动人的签名和日期。 对电子存储的记录也应当采取同等措施,以避免原始数据的丢失或者改动。,80,12、检验检测报告,1)检验机构应当对所进行的每项检验检测工作,确定和制定适当的检验检测报告格式,报告格式应经过规定人员的审核、批准。 安全技术规范、标准有要求的,检验检测报告/证书格式(内容)应当直接采用技术规范、标准要求的格式;一般应在各项检验检测的管理程序(或者作业指导文件)中,对采用的检验检测报告的格式做出规定。 同一检验机构中
46、,各种检验检测报告/证书格式的风格(标题、字体、字号等)应尽量标准、统一。,81,12、检验检测报告,2)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检测报告,应当包括所有检验检测依据、结果以及根据这些结果做出的符合性判断(结论),必要时还应当包括对符合性判断(结论)的理解、解释和所需要的信息。所有这些信息应当正确、准确、清晰地表达。,82,12、检验检测报告,3 )检验检测报告/证书不得有修改痕迹。4) 当检验检测报告/证书中包含有分包方提供的检测结果时,应当明确标明。 “明确标明”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直接把分包方的报告/证书归入本检验机构的报告/证书中;另一种方式是把分包方的结果写到本检验机构的报告/证书上中
47、,并明确标识其出处(分包方),而分包方的报告/证书则与本检验机构的原始记录一同保存。,83,12、检验检测报告,5) 检验检测报告/证书应当由规定的人员编制、审核人员(如项目责任师)审核,由检验机构负责人(最高管理者)或者授权技术负责人签署。检验机构应当在检验管理程序中对各类检验检测报告的编制、审核、批准的人员做出规定。检验检测报告/证书的编制、审核、批准栏目,应当由相应人员亲笔签名(或电子签名),84,12、检验检测报告,6)授权负责报告签署的授权技术负责人由机构负责人授权,并由文件任命或/和列出在质量管理手册附录中。 电子签名法自2005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电子签名是指“数据电文中以电子
48、形式所含、所附用于识别签名人身份并表明签名人认可其中内容的数据”。,85,12、检验检测报告,7)检验机构应当建立检验检测报告/证书专用印章的管理制度,明确管理部门,并且指定专人保管检验检测报告/证书专用印章。 检验用章管理规定一般包括:检验专用章的制作、保管、批准使用等。,86,12、检验检测报告,8) 检验报告/证书发出后需要更正时,对于不影响检验检测结论的更正,可以采用补充说明方式,书面传递给客户。对于影响检验检测结论的更正应当书面通知客户并且将原报告和证书收回、注销、归档并记录,再重新发出更正后的报告。当发生检验检测结论的更正结果为“不合格”时,还应当及时告知负责该设备登记的政府质检部
49、门。,87,12、检验检测报告,9)检验机构应当建立检验检测报告/证书及其原始记录的档案,并对其储存条件、保存时间和借阅做出规定,防止损坏、丢失、更改和不恰当的处置。 检验检测报告/证书的副本,往往与原始记录一同存档,一般还可包括检验方案、检验工作指令(派工单)、检验检测工作流程卡;对于大型特种设备,还应包括与客户往来的重要技术文件、返修记录等。 检验检测报告/证书及其原始记录的档案管理要求按照记录控制程序进行。,观书 明于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89,祝各位同事新的一年里工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