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细胞分析项目质量要求及性能验证,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卫生部临床检验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北京协和医院。本标准起草人:彭明婷、周文宾、谷小林、李臣宾、吴际、陆红、江虹、李建英。,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临床血液学检验常规项目(全血细胞计数和凝血血试验)的分析质量要求及验证方法。本标准适用于使用血液分析仪和血凝仪的临床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机构或体外诊断企业的内部质量控制、外部质量评价及检测系统的性能验证,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
2、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WS/T 407 医疗机构内定量检验结果的可比性验证指南WS/T 408 临床化学设备线性评价指南,CLSI EP9-A2 用患者样本进行方法学比对及偏倚评估:批准指南第二版(Method comparison and bias estimation using patient samples: Approved guideline-Second edition,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1、验证 verification 提供客观证据以认定规定要求得到满足。,2、携带污染carryover 由测量系统将一个检测样品反应携带到
3、另一个检测样品反应的分析物不连续的量,由此错误地影响了另一个检测样品的表现量。,3、精密度precision 在规定的条件下,独立检测结果间的一致程度,精密度的度量通常以不精密度表示。,4、不精密度 imprecision 同一实验室用同种方法在多次独立检测中分析同一样品所得结果的离散程度。,5、批内精密度within-run precision 在相同的检测条件下,对同一被测物进行连 续测量所得结果间的一致程度。注:批内精密度又称为重短性。,6、日间精密度inter-day precision 在不同天内对同一被测物进行重复测量所得结果间的一致程度。,7、线性linearity 检测样本时,
4、在一定范围内可以直接按比例关系得出分析物含量的能力。,8、正确度trueness 一系列检测结果的均值与靶值之间的一致程度,以偏倚表示。,9、偏倚 bias 同一实验室用同种方法在多次独立检测中分析同一样品所得结果的均值与靶值之间的差异。 注1:靶值可以是参考方法测定值、有证标准物质定值或其他适当定值,如室间质量评价计划的统计值。 注2:偏倚一般通过分析有证标准物质及其他适当参考物质、与参考方法或已知正确度的其他方法(如公认的指定比对方法)比对而获得。 注3:偏倚可用绝对值或相对值表示。 注4:偏倚有方向性,即可能是正偏倚或负偏倚。,10、准确度 accuracy 单次检测结果与参考值间的一致
5、程度,以 误差表示。,11、总误差total error 实验室用某方法在多次独立检测中分析某 样品所得各个结果值与靶值之差在一定置 信区间内的最大允许范围。,12、可比性 comparability 使用不同的检测程序测定某种分析物获得的检测结果间的一致性。结果间的差异不超过规定的可接受标准时,可认为结果具有可比性。,全血细胞计数的分析质量要求及验证方法,1 本底计数1.1 本底计数检测要求血液分析仪本底计数各参数的结果应符合表1的要求。,表1 血液分析仪本底计数的检测要求,5.1.2 验证方法用稀释液作为样本在分析仪上连续检测3次,3次检测结果的最大值应在允许范围内。,2 携带污染2.1
6、携带污染检测要求血液分析仪的携带污染率应符合表2的要求。,表2 血液分析仪携带污染检测要求,2.2 验证方法 分别针对不同检测项目,取一份高浓度的临床样本(EDTA-K2或EDTA-K3抗凝静脉血),混合均匀后连续测定3次,测定值分别为H1、H2、H3; 再取一份低浓度的临床样本,混合均匀后连续测定3次,测定值分别为L1、L2、L3。按式(l)计算携带污染率。,式中:CR-携带污染率;L1 -低浓度临床样本的第1次测定值; L3低浓度临麻样本的第3次测定值; H3高浓度临床样本的第3次测定值。,2.3 临床样本浓度要求 不同检测项目所选高、低浓度样本的浓度水平应符合表3的要求。,表3 携带污染
7、率验证样本的浓度要求,3 批内精密度3.1 批内精密度检测要求 批内精密度以连续检测结果的变异系数为评价指标,批内精密度应达到厂家说明书的要求,检测正常浓度水平新鲜血的批内精密度至少应符合表4的要求。,表4 批内精密度检测要求,3.2 验证方法 取一份浓度水平在上述检测范围内的临床样本,按常规方法重复检测11次,计算后10次检测结果的算术平均值和标准差,按照式(2)计算变异系数。,式中:CV-变异系数;s标准差;,算数平均值。,4 日间精密度4.1日间精密度检测要求 日间精密度以室内质控在控结果的变异系数为评价指标,日间精密度应符合表5的要求。,表5日间精密度检测要求,4.2 验证方法 至少使
8、用两个浓度水平(包含正常和异常水平)的质控品,在检测当天至少进行一次室内质控,剔除失控数据(失控结果已得到纠正)后按批号或者月份计算在控数据的变异系数。,5线性5.1线性验证检测要求 线性回归方程的斜率在10. 05范围内,相关系数r0.975或r20.95。 WBC、RBC、Hb和Plt项目满足要求的线性范围在厂家说明书规定的范围内。5.2 验证方法 验证方法参照临床化学设备线性评价指南 (制定过程中),6 正确度6.1偏倚 正确度验证以偏倚为评价指标,偏倚应符合表6的要求。,表6正确度验证的允许偏倚,6.2 验证方法 至少使用10份检测结果在参考区间内的新鲜血样本,每份样本检测两次,计算2
9、0次以上检测结果的均值。 以校准实验室的定值或临床实验室内部规范操作检测系统(如使用配套试剂、用配套校准物定期进行仪器校准、仪器性能良好、规范地开展室内质量控制、参加室间质量评价成绩优良、检测程序规范、人员经过良好培训的检测系统)的测定均值为标准,计算偏倚。,7不同吸样模式的结果可比性7.1适用条件使用不同吸样模式检测样本并报告结果时。,7.2可比性要求 同一台血液分析仪不同吸样模式的结果可比性应符合表7的要求。,表7 血液分析仪不同吸样模式的结果可比性要求,7.3 验证方法 每次校准后,取5份临床样本分别使用不同模式进行检测,每份样本各检测两次,分别计算两种模式下检测结果均值间的相对差异,结
10、果应符合表7的要求。,8实验室内的结果可比性8.1偏差 实验室内的结果可比性以相对偏差为评价指标,相对偏差应符合表8的要求。,表8检测项目浓度范围样本数量 所占比例相对偏差,续表8,续表8,8.2 验证方法8.2.1新仪器使用前,配套检测系统至少使用20份临床样本(浓度要求见表8),每份样本分别使用临床实验室内部规范操作检测系统和被比对仪器进行检测,以内部规范操作检测系统的测定结果为标准,计算相对偏差,每个检测项目的相对偏差符合表8要求的比例应80%。,8.2.2 新仪器使用前,非配套检测系统按CLSI颁布的EP9-A9文件与配套检测系统进行比对,至少使用40份临床样本(浓度要求见表8),计算
11、相对偏差,每个检测项目的相对偏差符合表8要求的比例应80%。然后再按5.8.2.1的方法进行验证。,8.2.3 常规检测仪器使用过程中,至少使用20份临床样本(血细胞计数项目所选标本的浓度水平应符合表8的要求,其他检测项目所选标本应含正常、异常浓度水平各占50%;比对可分次进行)定期(至少半年)进行一次结果比对,每个检测项目的相对偏差符合表8要求的比例应80%。,8.2.4以下情况,可按WS/T 407的方法和要求进行比对:a) 室内质控结果有漂移趋势时;b) 室间质评结果不合格,采取纠正措施后;c)更换试剂批号(必要时);d) 更换重要部件或重大维修后;e)软件程序变更后;f) 临床医生对结
12、果的可比性有疑问时;g) 患者投诉对结果可比性有疑问(需要确认时);h) 需要提高周期性比对频率时(如每季度或每月一次)。,比对样本,样本类型 临床标本:首选比对物质 其他物质:室间质评或其他参考物质样本浓度水平 需已知比对物质不同浓度水平对应的结果 不精密度 至少检测两个浓度水平(正常和异常水平),比对结果不符合要求的处理措施,维持结果的可比性需要以检测系统各质量控制环节标准化操作为前提,必要时通过校准改善结果的可比性即不同检测系统通过结果的数字转换获得结果的一致性。结果不可比且难以纠正时,应与临床进行沟通,用不同的参考区间和/或医学决定水平并在检验报告单上明确标识。,比对样本的浓度范围和检测次数,以质控品总均值20%作为比对样本的浓度选择范围 依据合并CV值,查找附录A的表A.1,确定比对样本的重复检测次数,9 准确度9.1总误差 准确度验证以总误差为评价指标,用相对偏差表示,相对偏差应符合表9的要求。,表9准确度验证的允许偏差,9.2 验证方法 至少使用5份质评物或定值临床样本分别进行单次检测,计算每份样本检测结果与靶值(公议值或参考值)的相对偏差,每个检测项目的相对偏差符合表9要求的比例应80%。,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