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基础免疫与疾病全科医生.ppt

上传人:h**** 文档编号:254145 上传时间:2018-07-30 格式:PPT 页数:88 大小:3.5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免疫学基础免疫与疾病全科医生.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免疫学基础免疫与疾病全科医生.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免疫学基础免疫与疾病全科医生.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免疫学基础免疫与疾病全科医生.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免疫学基础免疫与疾病全科医生.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免疫与疾病,超敏反应性疾病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超敏反应性疾病,一、超敏反应性疾病概述,超敏反应的概念 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初次应答后,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细胞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这种异常增高的免疫反应称超敏反应。,发生条件,2.机体的发应性 多数超敏反应的发生有个体差异。,1.变应原(抗原)的刺激 引起超敏反应的抗原称为变应原。,分型 型(速发型) 型(细胞毒型或细胞溶解型) 型(免疫复合物型或血管炎型) 型(迟发型),二、型(速发型)超敏反应,参与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成分和细胞 1.变应原 (1)尘螨 (2)药物 (3)异种动物血清 (4)花粉及食物蛋白等,2.抗体 主要由IgE介导。

2、 IgE合成与遗传因素、接触变应原的机会及IL-4的诱导有关。,3.参与细胞 (1)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特点:胞膜上具有IgE Fc高亲和性受体(FcRI);胞浆中含有嗜碱性颗粒。 (2)嗜酸性粒细胞,4.参与反应的主要活性介质及其作用,(1)颗粒中储备的介质及其作用,组胺,激肽原酶,(2)新合成的介质及其作用 白三烯(LTs),前列腺素D2(PGD2),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细胞因子:IL-4、IL-13等。, 型超敏反应发生的过程和发生机制,1.致敏阶段,2.激发阶段脱颗粒、释放活性介质,3.效应阶段, 型超敏反应发生的特点,2.IgE参与;,3.通常只引起功能紊乱性疾病,而不发生

3、严重的组织细胞损伤;,4.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1. 发生快,消退亦快;, 临床上常见的型超敏反应性疾病,1.全身性过敏反应 药物过敏性休克 血清过敏性休克,2.呼吸道过敏反应 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哮喘,3.消化道过敏反应 过敏性胃肠炎,4.皮肤过敏反应 荨麻疹、特应性皮炎等。, 型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 1.查明变应原:询问病史、皮肤试验 2.特异性脱敏治疗 对抗毒素、花粉、尘螨等过敏者 方法:小剂量、短间隔、多次注射。 3.药物防治,三、型超敏反应,(一)发生机制,1.靶细胞及其表面抗原,细胞,细胞,半抗原,Ag-Ab复合物,自身抗原、同种异体抗原、异嗜性抗原,2.抗体、补体和效应细胞

4、的作用,靶细胞,+,抗体,靶细胞 溶解,激活补体,靶细胞,靶细胞,+,+,抗体,抗体,巨噬细胞,ADCC效应,(二)临床上常见型超敏反应性疾病,1.输血反应,2.新生儿溶血症,3.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四、型超敏反应,(一)发生机制,2.中等大小可溶性免疫复合物的沉积,3.免疫复合物沉积后引起的组织损伤,1.中等大小可溶性免疫复合物的形成,(1)补体的作用,(2)中性粒细胞的作用,(3)血小板的作用,(二)临床上常见的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1.局部免疫复合物病 如Arthus反应 2.全身性免疫复合物病 (1)血清病 (2)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3)类风湿性关节炎,五、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

5、特点,2. 效应性T细胞及其释放的淋巴因子发挥致病作用。,3.局部炎症以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及细胞变性坏死为主。,4.一般无明显个体差异。,1. 发生慢(48h-72h),消退也慢。,临床上常见型超敏反应性疾病,1.感染性迟发型超敏反应 结核病、麻风病等,2.接触性皮炎,3.移植排斥反应,自身免疫病,一、自身免疫病概述,自身免疫(autoimmunity) 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的现象。,自身免疫病(autoimmune disease) 是因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而导致的疾病。,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基本特征,2.自身抗体或/和自身应答性T细胞作用于相应靶器官(或

6、组织),造成其损伤或功能障碍;,1.可测到高效价自身抗体或/和自身应答性T细胞;,3.可复制出动物模型,也可被动转移;,4.疾病的转归与自身免疫应答强度密切相关;,5.反复发作和慢性迁延;,6.有遗传倾向且好发于女性。,三、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自身抗原的出现,1.隐蔽抗原的释放,2.改变与修饰的自身抗原,3.存在交叉抗原,遗传因素 多种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和个体MHC基因性相关联。 HLA-B27(+)强直性脊柱炎等。 HLA-DR3(+)重症肌无力;SLE等。,免疫活性细胞异常,免疫调节紊乱,四、常见自身免疫病,(一)分类 1.按疾病累及系统分类 2.按器官特异性分类 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局

7、部性) 器官非特异性自身免疫病(全身性),(二)典型病例及损伤机制,1.由型超敏反应引起的自身免疫病,(1)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甲状腺功能亢进(Graves disease),(3)重症肌无力,2.自身抗体-免疫复合物引起的自身免疫病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五、自身免疫病的治疗原则,抗炎疗法非甾体类抗炎药 水杨酸制剂:阿斯匹林等; 丙酸类:萘普生、布洛芬等; 灭酸类:氯灭酸、甲氯灭酸等;,使用免疫抑制剂 如环孢素A 、FK506、糖皮质激素等。,血浆置换疗法,免疫调节治疗,对症治疗,免疫缺陷病,概念 免疫缺陷病(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8、 是指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环节或组分的缺失或功能障碍而引起的疾病。,一、概述, 分 类,1.按发病原因分类 原发性(先天性)免疫缺陷病(prima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PIDD) 继发性(获得性)免疫缺陷病(seconda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SIDD),2.按累及免疫成分不同分类 体液免疫缺陷 细胞免疫缺陷 联合免疫缺陷 吞噬细胞缺陷 补体缺陷,IDD的共同特点,1.易发生感染,2.易患恶性肿瘤,3.常伴发自身免疫性疾病,5.常有遗传倾向(原发性免疫缺陷病),4.多系统受累且症状多样,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引起继发免疫缺陷

9、病的因素 1.营养不良 2.恶性肿瘤 3.感染:如HIV感染所致的AIDS 4.免疫抑制剂,型超敏反应发生的过程,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IgE Fc激活肥大细胞的过程,花粉症的发生机制,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型超敏反应造成细胞损伤的机制,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生机制,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免疫复合物,不同大小免疫复合物的特性,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甲状腺功能亢进(Graves disease)的发病机制,重症肌无力的发病机制,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 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10、syndrome)的病原体。,AIDS,一、AIDS病原体的发现和命名 1981年美国首先在洛杉矶男性同性恋中发现例以往很罕见的卡氏肺囊虫肺炎(PCP)和26例卡波济肉瘤患者,这些病人均表现有严重的免疫缺陷,但原因不明。,1983年将这种新的病症命名为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即艾滋病。,1986年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将上述引起AIDS的病毒统一命名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1986年Montagnier等又从西非病人体内分离到一种具有相似生物学

11、特性,而致病性、抗原性及分子生物学特征有明显差别的新病毒,便将新发现的病毒命名为 HIV-2。原来发现且已广泛流行的病毒称 HIV-1(占95%)。,HIV的生物学性状,HIV为直径100-120nm的球形病毒,核心为2条相同的正股RNA、逆转录酶、核蛋白(P7)构成。衣壳蛋白(P24)为20面体对称。有包膜及糖蛋白刺突(gP120、gP41)。,二、AIDS的流行病学,艾滋病(AIDS)-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它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传染病。HIV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免疫功能,使人体丧失抵抗各种疾病的能力,从而引起严重的致死性感染和恶性肿瘤,随着感染程度的加重

12、或合并其他感染,病人最终因全身衰竭而死亡。,艾滋病-“超级癌症”,2005年11月21日,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发布的报告显示,2005年度全世界新增HIV感染者500万,该病毒感染者总人数已达4030万。2005年度,全世界已有310万人死于艾滋病,其中57万是15岁以下儿童。,(一)全球AIDS流行现状,我国AIDS流行形势十分严峻,自1985年发现首例病以来,到2005年8月底,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报告HIV感染者132545例,其中艾滋病病人30158例,死亡7643例。据估计,目前我国的HIV实际感染人数可能超过64万。AIDS正在逐渐从有高危行为的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二)我国

13、AIDS流行现状,1、疫情上升快2、以农村人口为主3、经血液(包括静脉吸毒)感染比例大4、以青壮年为主,(三)流行特点,(四)AIDS的流行环节 (1)传染源 :HIV携带者、AIDS病人。,(2)传播途径: 性接触 输血和注射 母婴传播,(3)易感人群:人群对HIV普遍易感。,高危人群 静脉吸毒者 卖淫嫖娼者 同性恋者,(五)艾滋病病毒传播条件:1、有足够数量的病毒从感染者身体排出才能造成感染;2、排出的病毒需经一定方式传递给他人;3、通过接触者破损的皮肤或黏膜等侵入人体内。潜伏期:经输血感染的潜伏期一般6个月至5年;性接触潜伏期6-8年,1、急性感染期:可能出现一种急性的过渡性疾病症状,如

14、发热、淋巴结肿大和上呼吸道感染等,该期血液中虽查不到抗体,但存在病毒,具有传染性。2、无症状感染期:血中不易检出HIV抗原,而抗体呈阳性。此期长短不一,数月到20年不等。,三、AIDS的临床特点,3、发病期(临床早期):全身性持续性淋巴结综合征。病人可发生病毒、细菌及真菌感染,主要表现为全身性的淋巴结轻度至中度肿大、乏力、盗汗、体重明显减轻、长期腹泻等症状。,4、发病晚期:全身的免疫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患者表现出各种机会性感染、肿瘤和HIV相关性脑病,CD4 T淋巴细胞计数少于200/微升,患者也因长期消耗极度虚弱,出现全身各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病人常见的临床病状,* 原因不明的呼吸道感染症状

15、,表现有发热、乏力、咽痛、全身不适等, 个别有头痛、皮疹、脑膜炎等症状。* 持续性原因不明的广泛淋巴结肿大,常见于颈、腋及枕部等,以及肝、脾肿大。* 持续不规则低热超过一个月。,* 慢性腹泻每日3-5次,3个月内体重下降大于10%。* 合并感染:如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卡氏肺囊虫肺炎、巨细胞病毒感染、弓形虫病、隐球菌性脑膜炎、进展迅速的活动性肺结核、皮肤粘膜的卡波济肉瘤和淋巴瘤等。,AIDS病人的免疫学异常 (1)CD4+T细胞明显减少, CD4 + T细胞 / CD8 + T细胞比值明显下降或倒置细胞免疫缺陷; (2)B细胞功能异常体液免疫缺陷;,对人体血液、体液、器官等进行HIV及其相关标志

16、物的实验室测定的实际用途:确定感染者和病人流行病学监测、疫情预测献血员、血制品及器官供体的筛选研究项目,如HIV疫苗的安全性和效果鉴定等AIDS病人及HIV感染者的病情动态观察、临床疗效考核,四、HIV的实验室诊断,HIV感染标志病毒标志是指直接从HIV感染者体内分离出病毒或检出HIV成分(如核酸)。免疫标志是指HIV感染所产生的HIV抗原、抗体等免疫物质。相关标志是指HIV感染后与艾滋病病情进展有密切关系的某些标志,如CD4细胞、CD8细胞等。这些标志的测定可为HIV感染及临床疗效的考核提供极为重要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指征。,五、AIDS的防治,抗病毒、抗感染及抗肿瘤治疗;重建或恢复已破坏的细

17、胞免疫功能;,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目的:消灭存活在淋巴组织及其它部位的HIV。,方法:将3种、4种,甚至5种生物活性药(逆转录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等)联合应用。,效果:抑制病毒复制,延长感染者存活期,延缓 AIDS 发病及病程,降低 AIDS 的死亡率。,AIDS的“鸡尾酒疗法”,1.AIDS疫苗尚处于研究和试验阶段 2.卫生宣教,AIDS的预防,如果防治措施积极、有效,经费充足、机制科学,中国就有望在2010年将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控制在150万之内,如果措施不力,艾滋病感染人数届时将可能达到1000万。,全球共讨,征服有望,1988.12.1,世界艾滋病日及主题,关注妇女,抗击艾滋,

18、2004,遏制艾滋,信守承诺,20052010,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1)的结构,黄疸:红细胞破坏分解出来的胆红素呈黄色,分布于人体全身贫血:由于红细胞破坏,患溶血症的宝宝都有轻重不等的贫血肝脾肿大:重症溶血时,出现胎儿水肿并可有明显肝脾增大胆红素脑病:血中胆红素水平过高时损伤脑细胞,患儿嗜睡发热:发热可能是小儿溶血后机体的一种反应,新生儿溶血症有哪些症状?,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常发生在母亲血型为O型,父亲血型为A型、B型和AB型。如O型血的妈妈怀了A型血的胎儿,由于O型血妈妈体内没有A抗原,当A型胎儿红细胞进入妈妈体内时,妈妈体内会产生抗A抗体,抗A抗体进入宝宝体内就会引起宝宝的红细胞破坏而溶血。,ABO血型不合溶血病是怎么回事?,新生儿溶血症的原因主要分为两种:ABO血型系统不合,Rh血型系统不合。中国有30%的妊娠存在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病率为11.9%,所以新生儿溶血症也很常见。 ABO溶血症多在第二胎发生,但也可部分发生在第一胎。如果O型血的母亲在生育前输过A或B或者AB血型,或者有过流产史(母亲产道破损,被打掉胎儿的血液进入体内),母亲被“致敏”后,产生抗A或B抗体。那么即使第一胎也有可能产生新生儿溶血症。,母亲O型婴儿A型最易发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