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护理抑郁症护理.ppt

上传人:h**** 文档编号:254168 上传时间:2018-07-30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3.5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年护理抑郁症护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老年护理抑郁症护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老年护理抑郁症护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老年护理抑郁症护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老年护理抑郁症护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九章:老年人常见疾病及护理,第一节 老年期抑郁症,12级护理14班,课题解读,老年期抑郁症是指年龄在55或60岁以上的抑郁症患者,狭义的也可以是指首次起病年龄在55或60岁之上的抑郁症患者,无论是哪一种,都有着诸多老年期的特点。在临床上常见为轻度抑郁,但危害性不容忽视,如不及时诊治,会造成生活质量下降、增加心身疾病(如心脑血管病)的患病风险和死亡风险等严重后果。,了解病因,老年期抑郁障碍是指首发于老年期,以持久的抑郁心境为主要临床相的一种精神障碍。临床特征以情绪低落、焦虑、迟滞和繁多的躯体不适症状为主。抑郁症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一般病程较长,具有缓解和复发倾向,部分病例预后不良。,老

2、年抑郁症发病情况,国外65岁以上老年人抑郁症患病率在社区为815,在老年护理机构约为30;我国老年人抑郁症患病率北京的约为1.57,上海约为5.28,并随老龄化社会的进展日趋上升。抑郁症还因反复发作,使病人丧失劳动能力和日常生活功能,导致精神残疾。相关研究发现,老年人的自杀和自杀企图有5070继发于抑郁症。所以老年期抑郁症已构成全球性的重要精神卫生保健问题,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各国的防治目标之一。,发病有关因素,(一)遗传因素早年发病患者有明显遗传倾向,晚年发病者遗传倾向较小。父母其中1人得抑郁症,子女患病几率为25 ;若双亲都是忧郁症病人,子女患病率提高至50 75 (二)生物学因素研究认为抑

3、郁与中枢去甲肾上腺素(NA)、5-羟色胺(5-HT)、多巴胺(DA)等的含量过低及其受体功能低下有关。,发病有关因素,(三)心理社会因素老年期一方面对躯体疾病及精神挫折的耐受能力日趋减退,另一方面遭遇各种心理刺激的机会越来越多。亲友亡故、子女分居、地位改变、经济困窘和疾病纠缠等,都给予或加重老年人的孤独、寂寞、无用、无助之感,成为心境沮丧和抑郁的根源。 社会人口学资料提示独身、文化程度低、兴趣爱好少、无独立经济收人以及社会交往少的老年人为本病的高危人群。,甲鱼网 图片版权,临床表现,1.情感低落是抑郁症的核心症状。主要表现为持久的情绪低落,患者常闷闷不乐、郁郁寡欢、度日如年;既往有的兴趣爱好也

4、变得没意思,觉得生活变得枯燥乏味,生活没有意思;提不起精神,高兴不起来,甚至会感到绝望,对前途无比的失望,无助与无用感明显,自责自罪。半数以上的老年抑郁症患者还可有焦虑和激越,紧张担心、坐立不安,有时躯体性焦虑会完全掩盖抑郁症状。2.思维迟缓抑郁症患者思维联想缓慢,反应迟钝。自觉“脑子比以前明显的不好使了”。老年抑郁症患者大多存在一定程度认知功能(记忆力、计算力、理解和判断能力等)损害的表现,比较明显的为记忆力下降,需与老年期痴呆相鉴别。痴呆多为不可逆的,而抑郁则可随着情感症状的改善会有所改善,预后较好。3.意志活动减退患者可表现行动缓慢,生活懒散,不想说话(言语少、语调低、语速慢),不想做事

5、,不愿与周围人交往。总是感到精力不够,全身乏力,甚至日常生活都不能自理。不但既往对生活的热情、乐趣减退或丧失,越来越不愿意参加社交活动,甚至闭门独居、疏远亲友。,临床表现,4.自杀观念和行为严重抑郁发作的患者常伴有消极自杀观念和行为。老年抑郁症患者的自杀危险性比其他年龄组患者大得多,尤其抑郁与躯体疾病共病的情况下,自杀的成功率较高。因此患者家属需加强关注,严密防备。5.躯体症状此类症状很常见,主要表现为:疼痛综合征,如头痛、颈部痛、腰酸背痛、腹痛和全身的慢性疼痛;消化系统症状,如腹胀腹痛、恶心、嗳气、腹泻或便秘等;类心血管系统疾病症状,如胸闷和心悸等;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如面红、潮热出汗、手

6、抖等。此外大多数人还会表现为睡眠障碍,入睡困难,睡眠浅且易醒,早醒等。体重明显变化、性欲减退等。6.疑病症状患者往往过度关注自身健康,以躯体不适症状为主诉(消化系统最常见,便秘、胃肠不适是主要的症状),主动要求治疗,但往往否认或忽视情绪症状,只认为是躯体不适引起的心情不好。其对躯体疾病的关注和感受远远超过了实际得病的严重程度,因此表现出明显的紧张不安、过分的担心。辗转于各大医院,遍寻名医,进行各项检查的结果是阴性或者问题不大、程度不严重时,会拒绝相信检查的结果。要求再到其他大医院、其他科室检查,也会埋怨医生检查不仔细、不认真、不负责任等等。,心理学伴随症状,情绪低落 晨重夜轻思维障碍 迟缓意志

7、活动减退 抑郁性木僵自杀观念和行为 坚定、周全、隐蔽抑郁性假性痴呆 记忆认知障碍,躯体伴随症状,疼痛:经常而持续的疼痛,不能完全用生理过程或躯体障碍加以解释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睡眠过多食欲紊乱:厌食或贪食,伴体重明显减轻非特异性躯体症状:常见消化道症状、心 血管症状、神经系统症状等,自杀问题,老年人自杀倾向明显高于一般人群,英国约20-30自杀者是老年人,其中65岁以上占15。男性为女性的2倍。老年自杀率与增龄和性别有关,而躯体疾病,社会隔绝,寡居,酒精滥用, 是重要因素。自杀往往伴有妄想,因此严密观察病人具有什么内容的妄想对预防自杀有重要意义。,治疗,1.药物治疗(1)用药注意事项个体化

8、用药(需专科医生来指导用药)是必须遵循的用药原则。开始用药从小剂量逐渐增至治疗量,停药时也应逐渐递减,以免引起停药反应。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慢。所以老年人用药剂量相对较低。老年患者对药物不良反应耐受力低,故应尽量选择不良反应较小的药物。老年患者常伴有躯体疾病(如帕金森病、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青光眼等),在治疗时既要考虑周全,又要注意各种药物的相互影响。治疗同样要疗程充分,持续维持治疗非常重要,疗程相对要长些。(2)抑郁发作治疗的药物选择三环类抗抑郁剂有许多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是镇静嗜睡、心动过速、口干、视物模糊、便秘和震颤等。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目前已在临床上应用的有氟西汀

9、、帕罗西汀、氟伏沙明、舍曲林和西酞普兰。这类药的不良反应比较少,更易耐受、更安全,比较适合老年患者使用。其他新型抗抑郁剂文拉法新、米氮平和曲唑酮。,治疗,坚持服药:因抑郁症治疗用药时间长,有些药物有不良反应,病人往往对治疗信心不足或不愿治疗,可表现为拒药、藏药或随意增减药物。要耐心说服病人严格遵医嘱服药,不可随意增减药物,更不可因药物不良反应而中途停服。另外,由于老年抑郁症容易复发 因此强调长期服药,对于大多 数病人应持续服药2年,而对于 有数次复发的病人,服药时间 应该更长。,治疗,2.心理治疗心理治疗非常重要,抗抑郁剂合并心理治疗属于治标又治本的办法,疗效远远高于单用抗抑郁剂或心理治疗。心

10、理治疗可改善预后,有助于预防复发。3.电抽搐治疗传统的电抽搐治疗ECT,并不适合老年患者。现代的改良电抽搐治疗MECT的适应证比较宽,无严重脑器质性、心血管系统等疾病的老年患者,也可以选用MECT治疗。MECT常见不良反应为遗忘和意识障碍。,日常生活护理,(1)保持合理的休息和睡眠:生活要有规律,鼓励病人白天参加各种娱乐活动和适当的体育锻炼;晚入睡前喝热饮、热水泡脚或洗热水澡,避免看过于兴奋、激动的电视节目或会客、谈病情。为病人创造舒适安静的入睡环境,确保病人充足睡眠。 (2)加强营养:饮食方面,既要注意营养成分的摄取,又要保持食物的清淡。多吃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品,如牛奶、鸡蛋、瘦肉、豆制

11、品、水果、蔬菜,少吃糖类、淀粉食物。 (3)增强自理能力-督促、协助自理,重症者做好基础护理,日常生活护理,(3)专人守护:对于有强烈自杀企图的病人要专人24小时看护,不离视线,必要时经解释后予以约束,以防意外。尤其夜间、凌晨、午间、节假日等人少的情况下,要特别注意防范。( 4)工具及药物管理:自杀多发生于一刹那间,凡能成为病人自伤的工具都应管理起来;妥善保管好药物,以免病人一次性大量吞服,造成急性药物中毒。,心理护理,(1)阻断负向的思考:抑郁病人常会不自觉的对自己或事情保持负向的看法,护理人员应该协助病人确认这些负向的想法并加以取代和减少。其次,可以帮助病人回顾自己的优点、长处、成就来增加

12、正向的看法。此外,要协助病人检视其认知、逻辑与结论的正确性,修正不合实际的目标,协助病人完成某些建设性的工作和参与社交活动,减少病人的负向评价,并提供正向增强自尊的机会。,心理护理,(2)鼓励病人抒发自己的想法:严重抑郁病人思维过程缓慢,思维量减少,甚至有虚无罪恶妄想。在接触语言反应很少的病人时,应以耐心、缓慢以及非语言的方式表达对病人的关心与支持,通过这些活动逐渐引导病人注意外界,同时利用治疗性的沟通技巧,协助病人表述其看法。(3)学习新的应对技巧:为病人创造和利用各种个人或团体人际接触的机会,以协助病人改善处理问题、人际互动的方式、增强社交的技巧。并教会病人亲友识别和鼓励病人的适应性行为,忽视不适应行为,从而改变病人的应对方式。,心理护理,(4)鼓励子女与老年人同住:子女对于老年人,不仅要在生活上给予照顾,同时要在精神上给以关心,提倡精神赡养。和睦、温暖的家庭和社交圈,有助于预防和渡过灰色的抑郁期。避免或减少住所的搬迁,以免老年人不易适应陌生环境而感到孤独。,心理护理,(5)社会重视:社区和老年护理机构等应创造条件让老年人进行相互交往和参加一些集体活动,针对老年期抑郁症的预防和心理健康促进等开展讲座,有条件的地区可设立网络和电话热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