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应性鼻炎.ppt

上传人:h**** 文档编号:254330 上传时间:2018-07-30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2.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应性鼻炎.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变应性鼻炎.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变应性鼻炎.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变应性鼻炎.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变应性鼻炎.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概论,定义 接触过敏原后,由Ig介导产生鼻粘膜炎症,从而表现出喷嚏、流清水样涕、鼻痒、鼻塞等鼻部症状的一种疾患。,发病率 变应性鼻炎是一个全球性健康问题,全球发病率达10%25%,并且发病率呈增加趋势。,病因,吸入物 最为常见室尘、螨、花粉食入物 鱼虾、抗生素注射物 青霉素、链霉素接触物 油漆、化妆品,过敏体质,接触过敏原,是主要因素,病因:与遗传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空气污染、环境污染与发病有明显关系。 如:室内装修材料甲醛, 空气中SO2(室外)。变应原(allergen)能引起型速发型变态反应的抗原或半抗原。特应性个体(atopic

2、type):带有与变应性鼻炎发病有关的基因的个体。,分类: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erennial allergic rhinitis, PAR)和季节性变应性鼻炎(seasonal allergic rhinitis, SAR)SAR又称为花粉症(pollinosis)。PAR:常由与生活起居相关的常年性变应原所致。SAR:由植物花粉为主,发病机理本病属型速发型变态反应(type I allergy)特应性个体:吸入变应原产生特异性反应素(reagin)即IgE,IgE分子以其Fc端附着于肥大细胞(mast cell)或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的IgE受体上,此时机体处于致敏状态(sen

3、sitization),当机体再次吸入变应原,变应原与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IgE发生“桥连”,激发细胞膜产生生化反应,引起脱颗粒反应(degranulation)释放多种介质:组胺(Histamine), 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慢反应物质(SRS-A)、前列腺素D:(PGD2)、血小板激活因子(PAF)等,这些介质通过其在鼻粘膜、腺体、神经未梢上的受体,引起鼻粘膜的组织反应,产生一系列症状:阻力血管收缩鼻粘膜苍白;容量血管扩张鼻粘膜呈浅蓝色、鼻塞;,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粘膜水肿,嗜酸性粒细胞;副交感神经活动增高腺体增生,分泌物增多;感觉神经敏感性增强喷嚏多

4、。同时上述病理变化使鼻粘膜处于超敏状态(hypersensitivety),使某些非特异性刺激(冷、热等),易于诱发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症状。,黏膜水肿消失,病变转归,过敏原消失黏膜反复水肿,息肉,临床表现 喷嚏 鼻发痒 鼻涕 鼻塞嗅觉减退,检查1、鼻腔检查鼻腔粘膜苍白,水肿,大量水样分泌物;慢性期粘膜呈浅兰色。,2、查找致敏变应原:(1) 变应原皮试(skin test)(2) 鼻粘膜激发试验(nasal provocation test)(3) 体外特异性IgE检查(SIgE test),诊断1、 病史:个人及家庭的过敏史。2、 症状3、 体征4、 实验室检查(skin test, SIgE

5、test等)鉴别诊断与血管运动性鼻炎(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急性鼻炎鉴别。,鉴别诊断,过敏性鼻炎,急性鼻炎,病因病程鼻黏膜分泌物全身症状传染性,接触过敏原半天内苍白、水肿清水样涕嗜酸性粒细胞轻或无无,病毒、受凉3-7天充血、水肿,红色清水涕粘脓涕嗜中性粒细胞(感染时)重,有有,并发症1、变应性鼻窦炎2、支气管哮喘 “一个呼吸道,一种疾病”概念 3、分泌性中耳炎,治疗1、非特异性治疗(medical)(1) 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 全身用药:(强的松晨起顿服)少量、短期、冲击 局部用药:伯克纳、铺舒良、雷诺考特(2) 抗组胺药(antihistamines) 第一代抗组胺

6、药(如扑尔敏):中枢神经抑制作用(嗜 睡),抗胆碱能作用(口干、尿潴留、便秘) 第二代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 (3) 肥大细胞膜稳定剂(膜保护剂) 色甘酸钠(sodium cromoglycate) 酮替芬(ketotifen),(4)减充血剂、血管收缩剂 长期使用引起药物性鼻炎 麻黄素(ephedrine),肾上腺素(epine phrine)(5)抗胆碱药物:减少分泌物(较少使用)(6)降低鼻粘膜敏感性: 双下鼻甲激光、射频、微波治疗等。 鼻中隔矫正术2特异性治疗(special treatmeat)(1)避免疗法,(2)免疫疗法(immunotherapy),又称脱敏治疗(desensitization):目的:中断发病环节,使变态反应不能发生。所以它又是一个预防措施,它比非特异性治疗更具积极意义。它通过机体对致敏抗原的免疫耐受性,使反应降至最低(即接触一定量的致敏抗原后可以不再发生反应或反应程度明显减轻,对症用药也可大为减少或完全不需要)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