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动脉球囊反搏在心脏外科中的运用,赵强上海市中山医院心脏外科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前言,1958 年,Harken 首次提出使用反搏技术治疗左心衰60年代早期 Cleveland Clinic 的Moulopoulus 发明一种主动脉球囊的实验装置它可以根据心动周期的时相进行充气和放气。1968年,IABP首次在临床运用 并由Kantrowizs小组进行不断的改进 1979年,IABP开始在技术上有了突破,实现床旁使用和经皮穿刺置入,前言,IABP多年来,随着IABP技术不断的提高,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的运用,逐渐成为心脏病治疗的有效手段球囊顶点: 主动脉弓远端 (左锁骨下动脉开口下方), 降
2、主动脉 He or CO2: 30-40 ml,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理论,基本原理:通过股动脉在左锁骨下动脉以远12cm的降主动脉处放置一个体积约40ml的长球囊。主动脉瓣关闭后,球囊被触发膨胀,导致主动脉舒张压增高,使心输出量和舒张期冠脉的灌注增加。在收缩期前球囊被抽瘪,使左室的后负荷降低,心脏做功降低,心肌耗氧量降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理论,A=一个完整的心动周期B=无辅助的动脉舒张末压C=无辅助的收缩压D=舒张期球囊的增 压E=降低了的舒张末压F=降低了收缩压,球囊充气过程,舒张期开始,球囊充气,动脉波形形成V型。-大大增加冠脉灌注。,球囊放气过程,在收缩期之前、舒张期末端球囊放气,使得动脉
3、舒张期末压和心脏自身收缩压降低。-降低心脏后负荷; 减轻心脏工作; 降低心肌耗氧量; 增加心脏输出(心排量),临床资料,2001.12007.6上海市中山医院心脏外科手术前后使用IABP病人共233例,临床资料,性别,临床资料,年龄(4082,平均65.88.5),临床资料,合并危险因素,临床资料,病因,临床资料,冠脉病变,临床资料,术前LVEF(UCG),临床资料,术前LVDD(UCG),临床资料,手术种类,临床资料,急症与择期手术,结果,平均搭桥数3.50.7全动脉化搭桥22例(8.6%),结果,IABP置入时机,结果,本组手术近期死亡10例,死亡率4.3,其中OPCAB 6例,CABG
4、1例,CABG+瓣膜手术 2 例,单纯瓣膜手术1例。平均监护室时间230d,平均3.92.2d术后出院时间5128d,平均12.56.7dIABP维持时间5624hr,平均48.553.6hr 术后引流量1202450ml,平均530.6 396.9ml,结果,术后并发症:围手术期心梗9例术后呼吸功能不全,行气切6例肾功能不全,透析治疗4例脑梗1例消化道出血2例下肢动脉栓塞6例,行下肢动脉取栓3例,讨论,IABP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讨论,显著增加 平均主动脉舒张压舒张期压力-时间指数心内膜活动比率心输出量射血分数冠脉,脑血管,肾血管血流乳酸利用 心肌氧供,显著减少主动脉收缩压 左室舒张末压左室做
5、功张力时间指数心肌氧耗 乳酸产生,使用反搏泵的有利因素,收缩压降低左室舒张末压降低心肌耗氧量降低心输出量增加 10%40%冠状动脉峰值血流速度增加,使用反搏泵的不利因素和并发症,心输出量的增加并不非常明显(10%40%)仅限于左室辅助不能解决狭窄以远的冠状血流下肢缺血平卧、翻身受限对术后病人恢复的影响,讨论,IABP的指征和禁忌症,讨论,心脏外科手术前置入IABP的指征:严重的左主干病变或三支病变拟行OPCAB术,特别是麻醉诱导风险较大者急性心梗拟行CABG术冠心病严重心功能不全拟行OPCAB术,LVDD65mm,LVEF40%冠心病心梗并发症:包括室壁瘤,室间隔穿孔或二尖瓣严重返流需要手术者,讨论,心脏外科术中、术后IABP置入指征:低心排综合征体外循环脱机困难围术期心梗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讨论,IABP撤离指征:血流动力学稳定下肢缺血倾向严重血小板降低,IABP的并发症,讨论,并发症的预防和减少:合理的运用指征和适当的撤离时机是减少IABP并发症的关键。规范的IABP置入操作和监护护理也是重要因素。,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