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药物的体内过程主讲: 马 彬2016.7.13,药物在体内的过程,主要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影响,即药物进入机体后的体内过程,就是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过程。 吸收(absorption)-drugs 转运 分布(distribution)-drugs 转运 代谢(metabolism) -drugs 转化 排泄(excretion)-drugs 转运 ADME 系统-全部和膜的转运有关,一、吸收(Absorption),1 概念: 从用药部位进入血循环的过程 大多数药是以被动方式吸收 iv.不存在吸收相 吸收快-显效快 吸收多-作用强,2 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 (1). 理化性质: 如脂溶性、分子量、解
2、离度 (2). 给药途径 a) 口服:安全方便但有明显的首过消除 b) 舌下、直肠:避免首关消除 c) 吸入:起效迅速,d) 注射: 肌肉注射(im) -可应用较大剂量 静脉注射(iv) - 起效迅速 腹膜内注射(ip)-起效快但常用于实验 动物 e) 局部用药:皮肤、点眼 给药途径与吸收速度的 快 慢 吸入 舌下、直肠 肌内 皮下 口服 皮肤,(3). 其他因素 a) 药物方面: 剂型 b)机体方面: 口服时与胃排空速度、蠕动快 慢有关 注射时与注射部位血管多少有关,(4). 生物利用度 (Bioavailability, F ) 生物利用度是机体吸收进入血循环的药量 与给药剂量的比值,F
3、=,吸收入血循环的药量,给药量,100%,二、分布(Distribution),1 概念: 药物吸收入血后从血液向组织、 细胞间液和细胞内液转运的过程2 特点: a. 是药物消除的方式之一,大多 为被动转运方式 b. 药物的分布不均匀、不同步 c. 如果是主动转运方式则药物可 集中在某一特定器官,3 决定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因素,a. 理化特性:脂溶性、分子大小、 与组织的亲和力等 b. 局部器官的血流量 c. 细胞膜屏障 血脑屏障 胎盘屏障 d. 体液pH值,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主要与血浆中的白蛋白结合 特点: 1) 结合型和游离型处于动态平衡中 2) 结合型药物暂时失去药理活性, 不被代谢,
4、成为药物在体内的 储存库,所以作用持续时间长 3) 有饱和现象 4) 有竞争抑制,三、药物的转化(Biotransformation),1 概念: 药物在生物体内所发生的化学结构的改变,也称生物转化、药物代谢 2 转化的结果: 1)失活: 使药理活性下降或消失,使极性增加易于排出,是药物从机体消除的方式之一,2)活化: a. 前体激活:如无活性的前体物质 L-左旋 多巴转化为具有活性的多巴胺 b. 代谢激活:母体和转化物均有活性 从此角度看,把生物转化称为“解毒”是不确切的3 转化的方式 相反应:氧化、还原、水解 相反应:结合,4 转化的酶 a. 专一性酶:MAO (单胺氧化酶) AchE (
5、胆碱酯酶) b. 非专一性酶: 肝药酶:存在于肝细胞内质网中,为 肝微粒体混合功能酶系统,该系统中 主要的酶是细胞色素 P-450,特点: 1) 专一性差 2) 活性较低,单位时间内代谢底物量少 3) 个体差异大 4) 可被某些药物诱生而增加活性 -酶诱导剂 5) 可被某些药物抑制使酶活性减弱 -酶抑制剂,四、排泄( Excretion)概念: 药物的原形或代谢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是药物作用彻底清除的过程,大多数以被动转运方式排泄.排泄途径:1 肾脏-最主要的排泄器官 1) 过程:肾小球滤过 肾小管分泌,2) 某些药以原形或活性代谢产物排泄,在 泌尿系统浓度较高,可治疗泌尿系感染, 如链霉素3) 肾功能低下时使排泄变慢,易引起蓄积 中毒,所以要改变给药间隔时间或剂量 2 胆汁排泄 某些药经胆汁分泌可治疗胆道感染,如 红霉素、利福平,肝肠循环(Enterohepatic circulation),有些药物经肝脏排入胆汁,再随胆汁进入肠中,进入肠中的药可部分地被重吸收,称为肝肠循环。 进入肝肠循环的药排泄变慢,作用时间延长。,3 其他排泄途径 1) 乳腺 2) 唾液腺、汗腺 3) 肺:挥发性药物,如乙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