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致病性禽流感现状及其认识,中国农业大学 赵继勋,总体状况,2013年秋一至今,多个不同基因分支上出现了新毒株。,新毒抹的流行状况不相同。大体可分为长江南北两大区域。这种多个新毒株同时间段集中出现的现象预示了病毒进化走到一个新阶段。今后防控对象更多,困难更大,公共卫生问题可能更突出,养殖业需面对更大挑战。,现状,2.3.2分支进化模式图,毒株基本特点; 分离率不高但己在产蛋鸡和商品肉鸡中发生。致病性较强。免疫R6疫苗产蛋鸡群仍有可能发病。商品肉鸡发病很快全群死亡。,2.3.4分支进化模式图,毒株基本特点,鸡源H5N6。分离于南方商品肉鸡,分离率不高,致病性强,常规疫苗免疫保护性情况不清楚。,水
2、禽源H5N6分离于南方鸭. 鹅。分离率相对较高, 对水禽. 鸡都有高致病性, 常规疫苗保护性差,新型D7水禽H5N2的免疫保护能力可疑。,水禽源H5N8分离地域范围大, 分离率高, 在多个区域的鸭. 鹅群中发生感染, 形成流行状态。日本和韩国的野生水禽和鸭群也发生同样感染,实验惑染对鸡高致病性。常规疫苗和D7水禽苗保护能力可疑,鸡源H5N1分离于南方, 可能己有多个省区出现感染流行;高致病性;现有疫苗免疫保护力不足。,3.7.2分支进化模式图,RE-4,毒株基本特点,H5N2早在2013年9月底就被分离到, 至今己有几个月。在北方地区数省形成大面积流行, 是主要流行毒株。主要发生在小规模饲养户
3、尤其足蛋鸡群中。集约化场发生少;基因组成;HA基因. M基因片段由2011年3月后的7.2分支H5N1毒株提供;其他六个基因片段由F98/7亚型H9N2提供。,HI特性:和H9N2亚型血清有低滴度的交叉反应, 可达24-5;免疫防控状态:应用2013年7.2分支H5N1毒株自家苗免疫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实验攻毒不死亡但有病理变化, 是当前还可应用的疫苗。D7水禽苗免疫保护作用可疑。,H5N1,北方地区流,行毒株, 分离率低于H5N2毒株, 大约占20-30%主要发生在中小饲养户,未使用过7.2分支自家苗。使用过自家苗的大型养殖单位很少发生. 。D7水禽苗保护力可疑。致病性强。,H7N9亚型,进
4、化模式图,毒株基本特性,2013年10月起人感染H7N9病例又开始报导, 12月-2014年2月形成了流行高峰, 发生例数己超300且出现不少死亡病例, 至今人的感染仍在持续。这一事件不仅形成很大公共卫生问题, 也给养鸡生产造成巨大冲击和可观的经济损失。,鸡群的感染也有发生, 不同分离毒在临床上所致病状不同,有致病性变强趋势, 应该给予关注。分析三个不同临床病况的毒株, 致死率可从不致死到5-8%甚至15-20%。产蛋下降可从不明显到20-30%。实验感染其IVPI都只有0-0.04的水平, 产蛋鸡也不死亡但有一定的病理变化。3株分离株进化所处位置不相同,。早期分离株和人源株较远, 有一株和鸽
5、源较近。另一株和人源较近。,三. 个人认识,1. 北方地区主要流行毒株是7.2分支的H5N2, 其次为7.2分支的H5N1, 还需关注2.3.2分支的H5N1。疫苗防控仍要坚持使用2013年7.2分支H5N1自家苗和R-6的联合使用。如有可能在产蛋前最好补打7.2分支H5N2和2.3.2H5N1的联苗;,2. 鸭、鹅源的H5N8毒株流行面积大, 对鸡有高致病性应该特别关注, 尽管从水禽到鸡自然的种间突破比较难但还是可以发生的;,3. 南方地区应把2.3.4分支H5N1放在首位。整个2.3.4分支毒株的防控需要进一步研究4.H7N9的感染在人和鸡中都不会停下来, 其对人和养鸡生产的影响仍将持续下去, 这是必需面对的事实。应高度关注H7N9致病性变强的问题. 一旦变强其冲击力会大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