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明山南区土壤植被特征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文初 文档编号:25644 上传时间:2018-05-05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228.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明山南区土壤植被特征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四明山南区土壤植被特征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四明山南区土壤植被特征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四明山南区土壤植被特征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四明山南区土壤植被特征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四明山南区土壤植被特征研究1本科毕业论文系列开题报告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四明山南区土壤植被特征分析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人类不可缺少和不能再生的自然资源,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剖析的自然体。土壤受自然和人为因素施加的生物、化学、物理因素的作用,具有高度非线性和可变性特征。土壤是岩石圈表面的疏松表层,是陆生植物生活的基质。它提供了植物生活必需的营养和水分,是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由于植物根系与土壤之间具有极大的接触面,在土壤和植物之间进行频繁的物质交换,彼此强烈影响,因而土壤是植物的一个重要生态因子,通过控制土壤因素

2、就可影响植物的生长。植被与土壤是陆地景观中最为突出的两个组成部分,两者的分布特征及相互关系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土壤植被系统已成为生物圈的基本结构单元。现代土壤发生学认为土壤是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等自然因子与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地理要素从根本上决定着土壤本身的质地、生化反应、肥力状况等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特征。探讨植被与土壤的相互关系,对于生态学研究和自然景观的保护利用都具有重要意义。且多年来一直是生态学家研究的热点。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土壤污染、大气沉降、不合理耕作、过牧、土地开垦、盐碱化、沙漠化等原因,地球10以上有植被覆盖的土壤均发生严重的退化现象,土壤植被系统的利用价

3、值与承载力下降,并引发诸多生态、经济和社会问题。属于南岭山系的天台山脉在嵊县的东北方向分成二支如宁波西部,称为四明山脉。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21,北纬29左右。本次实习地区为四明山系南区,东经12100(16)12115(34),北纬2940(85)2940(94),即北起黄泥浆岗奶部山、南止奉化董村乡,西迄四明山乡、东达溪口镇一带。实习区呈自西北向东南倾斜的地势,并逐渐与东南部的冲击平原接壤。四明山区最高的主峰依次有海拔979米的余姚大长山,海拔978米的奉化黄泥浆岗,海拔915米的鄞县奶部山等,此处是600米以上的山峰连绵不绝。调查四明山南区的土壤类型、分布情况,根据相关专业知识从成土因素、

4、成土过程和土四明山南区土壤植被特征研究2壤属性三者的密切联系分析调查区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土壤的分类、特征及其分布规律,植被的形成、分布及演化特征。通过探索四明山南区土壤的特征和当地植被的分布特征来分析出当地土壤植被系统在生态学的作用。植被在地理分布上具有较强的地带规律性,这种分布与土壤的分布格局关系密切。从纬向上看,不同类型土壤的分布情况对植被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如何利用土壤和植被的分布规律为当地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土壤植被的调查方法、土壤的分类和土壤植被的分布规律。先做路线调查,以便具体了解调查地区的土壤、地形、植被和土地利用等大致情况,踏查

5、路线必须尽可能地通过各种地形、植被、土壤分布的地区,原则是以路途短,交通方便,观测内容较全面为标准。进行的标准地土壤调查,须考虑地形、地质、土壤和林木生长的不同情况,以选择最优代表性的标准地,标准地的形状一般采用长方形或正方形。植物分布规律和演化规律的研究主要采用样线法和频度法。我主要选择的是样线法。在某个植物群落内或者穿过几个群落取一直线(用测绳、卷尺等),沿线记录此线所遇到的植物并分析群落结构的方法。适于分析逐渐过渡的群落结构。对实习区土壤采样后,在实验室里进行土壤指标测定。根据相关文献了解我国的主要土壤类型和土壤植被分布规律。拟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四明山南区土壤的分布规律。土壤的分布规律包括

6、土壤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分布规律。土壤在空间上与大生物气候条件的变化相适应而呈带状分布的规律性。土壤分布的地带性包括水平地带性与垂直地带性。水平地带性主要指纬度地带性,即土壤地带大致沿纬线方向延伸,按纬度方向逐渐变化的规律。产生的原因是太阳辐射在球形地表分布不均,造成不同纬度上热量的差异,从而引起温度、降水等气象要素自赤道向两极呈规律性变化,与此相应地引起生物、土壤呈带状分布。土壤地带又受到海陆分异的影响,因距海远近不同,气候的干湿状况不同,导致生物、土壤地带大致沿经线方向延伸,按经度方向由沿海向内陆变化的规律,广义上称之为经度地带性。土壤垂直地带性是山地土壤随海拔高度不同而变化的规律,是在水平

7、地带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不同水平地带内,土壤的垂直带谱不同。土壤垂直地带只有在山体具有一定高四明山南区土壤植被特征研究3度时才能表现。植被的地带性是指植被类型随地理位置而变化的规律。这种变化的主导因素是气候,地球表面的热量,随所在纬度位置而变化,水分则随着距离海洋的远近,以及大气环流特点而变化;随着海拔高度同样引起了热量和水分的重新分配。热量和水分以及两者的结合导致了气候按照纬度、经度和高度三个方面的环境梯度的改变而变化,这种气候条件的地带性变化必然使植物群落的分布具有相应的地带性规律。土壤的非地带性是指主要土壤受地方性成土因素(如母质、地形、水文地质等)作用下呈斑状星散于地带性所表现的分

8、布规律。由于地形、母质或年龄等地区因素的显著影响超过气候和植被的正常作用。其形成和分布虽不受生物气候地带的严格制约,但仍与一定的生物气候条件相联系。其分布范围较显域性土壤宽,如草甸土、沼泽土广泛分布于各地带的河、湖冲积平原。根据起主导作用的地方性因素,可划分为水成土壤、盐成土壤、岩成土壤和高山土壤等发生系列。主要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局部环流和洋流、局部水分变化、局部岩石性质的变化、局部地热异常、人为作用。植被的非地带性指在一定的气候带或大气候区内,因受地下水、地表水、地貌部位或地表组成物质等非地带性因素影响而呈现的植被分布规律。在分布上,植被的非地带性常受某一生态因素,如水分、基质等的制约,

9、呈斑点或条状嵌入地带性植被类型中。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先做路线调查,以便具体了解调查地区的土壤、地形、植被和土地利用等大致情况,踏查路线必须尽可能地通过各种地形、植被、土壤分布的地区,原则是以路途短,交通方便,观测内容较全面为标准。进行的标准地土壤调查,须考虑地形、地质、土壤和林木生长的不同情况,以选择最优代表性的标准地,标准地的形状一般采用长方形或正方形。调查研究区的植被景观分布情况后,选择具有良好代表性的区域,设置带状样地,样地面积为60M2(1M6M),其中长边与等高线垂直。通过样地调查,了解各种群落的基本林分因子情况。在带状样地的底边分别挖取土壤剖面,挖至土壤母质层。按土壤发生层次

10、,分别采取土壤铝盒样品。然后将采集的土壤样品送到实验室进行土壤各种指标的测定。对不同群落类型各层土壤的指标进行分析。四明山南区土壤植被特征研究4调查前的有关资料和图件的收集与分析工作;土壤地理调查路线的选择;土壤剖面的选点、观察、描述与记载;土壤剖面观察与描述记载时应根据土壤剖面垂直方向上土壤综合性状的差异(土壤诊断特性)及其变化划分土壤发生层次(或诊断土层)。用符号加以标记。例如A代表腐殖质层O表示枯枝落叶层或草毡层H表示泥炭层E代表淋溶层B代表淀积层C代表母质层;D或R代表母岩层。各发生层次的性态观测与描术记载按剖面记录表所列项目,分层进行描述与记载。在土壤剖面观察记录之后,按发生土层由下

11、而上逐层采集土壤剖面标本样品和土壤分析样品。通常采用随机布点法、分区随机布点法、系统布点法和非系统布点法等。土壤分布草图的绘制;主要应以土壤垂直路线断面图及土壤中、小比例尺分布图为主要内容。编写土壤调查报告或土壤图说明书等。植被调查采取样线法。对已选定样本地区土壤调查后进行主要植被类型概述;植物区系特征;植物群落与代表植物的地理分布规律。(附植物类型分布图或植物垂直分布剖面图);植物群落类型的演替关系。根据四明山南区野外实习调查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土壤的分类、特征,植被的分布研究实习区的土壤植被分布规律和演化特征。然后绘制四明山南区地形图、山地土壤分布断面图。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2010年11

12、月16日前选题指导及学生选题2010年11月19日前下达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2010年12月10日前撰写文献综述、开题报告2010年12月15日前开题论证,填写开题论证记录表2010年12月16日20日初期检查2011年1月文献阅读,撰写读书报告2011年2月资料分析2011年3月22日前论文初稿、二稿2011年3月23日4月6日中期检查(论文三稿、四稿)2010年5月1日前定稿、提交论文、准备答辩四明山南区土壤植被特征研究52011年5月9日5月13日第一次答辩2011年5月19日前第二次答辩参考文献1米湘成,张金屯,张峰,等山西高原植被与气候的关系分析及植被数量区划的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

13、1996,062米湘成,张金屯,张峰,等山西高原植被与土壤分布格局关系的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1999,43文海燕,赵哈林退化沙质草地植被与土壤分布特征及相关分析J干旱区研究,2004,34李加林,刘闯,张殿发等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发生层质量演化的影响以杭州湾南岸滨海平原为例J地理学报,2006,45胡国华岭南林场不同森林类型土壤调查J现代农业科技,2010,166宋会兴,苏智先,彭远英山地土壤肥力与植物群落次生演替关系研究J生态学杂志,2005,2412153115337李文翎,刘洪杰黑石自然保护区的土壤类型及其分布规律J热带亚热带土壤科学,1998,7(3)2512538王遵亲等山东聊城盐渍土

14、的形成条件及其分布规律土壤学报,196343433609WANGXIAOJU,GONGZITONGASSESSMENTANDANALYSISOFSOILQUALITYCHANGESAFTERELEVENYEARSOFRECLAMATIONINSUBTROPICALCHINAGEODERMA,1998,8133935510INSTITUTEOFSOILSCIENCE,CHINESEACADEMYOFSCIENCESPHYSICALANDCHEMICALANALYSISMETHODSOFSOILMSHANGHAISHANGHAISCIENCETECHNOLOGYPRESS,1978中国科学院南京土

15、壤研究所土壤理化分析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7811GONGJIE,CHENLIDING,FUBOJIEETALEFFECTSOFLANDUSEANDVEGETATIONRESTORATIONONSOILQUALITYINSMALLCATCHMENTOFTHELOESSPLATEAUCHINESEJOURNALOFAPPLIEDECOLOGY,2004,151222922296(巩杰,陈利顶,傅伯杰等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土地利用和植被恢复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应用生态学报,2004,151222922296)四明山南区土壤植被特征研究6四明山南区土壤植被特征研究7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16、四明山南区土壤植被特征分析一、本课题材料主要来源在课题研究的前期阶段,通过借阅图书、网络检索等途径先后搜集了大量与课题相关的学术资料和原始数据,其主要来源于(1)与课题相关的学术专著;(2)与课题相关的学术期刊;(3)与课题相关的学位论文;一、土壤分布及其规律土壤地理分布是指各不同土壤类型沿上下左右各方的延伸展布以及随不同地理空间而变异的状况。土壤分布的地带性规律是指广域土壤与大气和生物条件相适应的分布规律。它包括由于大气候生物条件、纬度、经度及海拔高度变化所引起的土壤地带性分布规律。土壤地带性可分为三种水平分布规律、垂直分布规律和土壤的地方性分布规律。土壤的水平分布主要受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

17、性的共同制约,大地形(高山、高原)对土壤的水平分布也有很大的影响。土壤分布的纬度地带性,是因太阳辐射从赤道向极地递减,气候、生物等成土因子也按纬度方向呈有规律的变化,导致地带性土壤相应地呈大致平行于纬线的带状变化的特性。呈纬度地带性分布的土壤带,并非严格地完全按东西方向延伸,因受其他分异因素的干扰和影响,使有些土壤带出现间断、尖灭、偏斜等情况。世界土壤纬度地带性分布的主要形式有环绕全球延续于各大陆的世界性土壤地带和未能横贯整个大陆,而只呈带段性展布的区域性土壤地带。世界性土壤地带,在高纬和低纬地区表现明显,如寒带的冰沼土、寒温带的灰化土和热带的砖红壤,不仅断断续续横跨整个大陆,而且大致与纬线平

18、行,土带的分界线也基本上与纬度气候带相吻合。区域性土壤地带则在中纬地区表现得最为典型,因干湿差异,又有沿海型和内陆型之分。沿海型土壤纬度地带的特点是走向与纬线有些偏离,多分布在中纬大陆边缘,土壤地带谱由森林土壤系列组成,如我国东部从北而南依次出现灰土(灰化土)淋溶土(暗棕壤棕壤黄棕壤)富铝土(红、黄壤砖红壤性红壤)。内陆型四明山南区土壤植被特征研究8土壤纬度地带的特点是位于大陆内部,土壤地带谱主要由草原土壤系列和荒漠土壤系列所组成,如欧亚大陆内部由北而南土壤依次为弱淋溶土(灰色森林土)湿成土(黑土)钙积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灰钙土)荒漠土13。土壤分布的经度地带性,是因海陆分布的势态,以及由此

19、产生的大气环流造成的不同的地理位置所受海洋影响的程度不同,使水分条件和生物等因素从沿海至内陆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土壤相应地呈大致平行于经线的带状变化的特性。一般是从沿海到内陆依次出现湿润森林土类、半湿润的森林草原土类、半干旱的草原土类和干旱的荒漠土类,并在中纬地区表现最典型。例如我国从东北到宁夏的温带范围,由东往西土壤地带为淋溶土(暗棕壤)湿成土(黑土)钙积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荒漠土(灰漠土、灰棕漠土);在暖温带范围内由东向西,则为淋溶土(棕壤)弱淋溶土(褐土)钙积土(黑垆土、灰钙土)荒漠土(棕漠土)14。由上可知,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以及大地形状况控制了广域的土壤水平分布格局。土壤分

20、布的垂直带性,是指随山体海拔高度的升高,热量递减,降水则在一定高度内递增并在超出该高程后降低,引起植被等成土因素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土壤类型相应地出现垂直分带和有规律的更替的特性。在相似的经度上,从低纬到高纬,土壤垂直带谱有由繁变简、同类土壤的分布高度有由高降低的趋势。在相似的纬度上,从湿润地区经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到干旱地区,山地土壤垂直带谱先是趋于复杂,最后又趋向于简单,而同类土壤的分布高度则逐渐升高。在相同或相似的地理位置,山体越高,相对高差越大,土壤垂直带谱越完整。三、国内外土壤分布规律研究现状土壤分布规律是指土壤类型在地球陆地表面按确定方向依次发生更替的现象5人类对土壤分布规律的科

21、学认识是从BB道库恰耶夫提出“自然地带学”(1899)开始的。道库恰耶夫认为,“所有成土因素在地表均呈带状或地带分布,它们的延伸方向或多或少与纬线相平行,那么土壤在地表的分布肯定极严格地以来气候、植物等因素也具有地带性规律”1。除此之外,道库恰耶夫还认为土壤的垂直地带性在土壤地理上也具有重要意义。后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学者发现土壤纬度地带性规律常常被破坏或掩盖,土壤的实际分布状况非常复杂。1921年BJI科马罗夫首次提出了生物、气候分布的经度地带性概念,将这一概念应用于土壤研究从而诞生了土壤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2。JIH普拉索洛夫(1922)、CC涅乌斯特鲁耶夫(1931)、NH格拉西莫夫

22、(1933、1935、1945)等人经过多年研究提出并基本完善了土壤分布的省性(相性)规律。他们认为,土壤的地带性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四明山南区土壤植被特征研究9但是它要受到成土年龄和大地构造的影响,在同一纬度地带内的不同构造单元上,由于成土因素不同分布着不同的土壤类型13。CA莫宁认为,土壤分布规律可分为五种表现形式水平地带性即纬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地方性即土被省性,微域性,隐域性4。总之,从道库恰耶夫提出土壤地带性概念到20世纪中叶,经过众多苏联学者的不懈努力,对土壤分布规律的认识逐步深入,为进一步探索土壤空间分布规律奠定了基础。苏联的这些思想对当时我国土壤地理学界产生了深刻影响,50年代

23、的某些著述567明显地反映出了这一点。近些年来,我国很多土壤地理学家在土壤分布规律研究方面仍在继续探索,但由于种种原因,不同学者对土壤分布规律的认识却存在着较大的分歧。概括起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同意见,将土壤分布规律分为广域、中域和微域三种尺度。其中广域土壤分布规律包括土壤水平分布规律(即土壤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土壤垂直分布规律和土壤水平一一垂直复合分布规律;土壤中域分布包括枝形、扇形和盆形等土壤组合土壤薇域分布包括梯田式、棋盘式和框式等土壤复域89。将土壤分布规律分为地带性规律包括土壤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规律以及土壤水平一一垂直地带复合规律)、地方性分布规律包括土

24、壤中域和微域分布规律和耕作土壤分布规律10。将土壤基本分布规律性分为土壤纬度地带性、非纬度地带性区域性或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带性三种规律11。将土壤分布规律分为土壤地带性显域性规律包括土壤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规律和非地带性规律包括隐域性土壤分布规律、泛域性土壤分布规律和土壤垂直地带性规律12。四、四明山土壤植被分布规律待解决的问题四明山南区自然条件复杂,资源极为丰富,但到目前为止,人们对它的认识和研究还是比较初步的,它的许多奥秘没有完全揭开,有待于后人进一步继承前人工作,深入调查,探索与研究。在自然环境诸要素中,植被与土壤是联系最为密切的两个方面。土壤是植被的立地条件、生长发育的基制;它具有肥力

25、,能满足植物对水、肥、气、热等的要求;同时植被又是土壤形成与发育的重要因素,它参与了土壤腐殖质的形成及诸多成土过程。两者相辅相成,构成了实际上的植被土壤系统。具体到四明山地区而言(1)四明山南区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土壤的分类、特征其分布规律(2)植被的形成、分布及演化特征。(3)土壤植被的相关性体现在哪里如何研究(3)植被群落的性质及覆盖度如何影响了土壤的性质、厚度等等。参考文献四明山南区土壤植被特征研究101格拉西夫莫等著,陈恩健译苏联现代土壤地理研究的理论问题和方法M科学出版社,195867692AT伊萨钦科著,胡寿田等译,今日地理学M商务印书馆,1986891023AT伊萨钦科著,陈传康等自

26、然地理学基本问题M科学出版社,195834554CA莫宁著,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译土壤地理学M科学出版社,1959981055马溶之中国土壤的地理分布规律土壤学报J,1957,167327316马溶之中国山地的土壤地理分布规律土壤学报J,1965,275524277黄瑞采土壤学M科学科技出版社,195834538熊毅,李庆逵主编中国土壤(第二版)M科学出版社,198777849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地理编委会中国自然地理M,科学出版社,198113214210李天杰,赵烨,等土壤地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21322111潘树荣等自然地理学(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768812朱鹤健世

27、界土壤地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878213GONGZITONG,ZHANGGANLIN,CHINESESOILTAXONOMYAMILESTONEOFSOILCLASSIFICATIONINCHINA,SCIENCEPRESSJ,2004,1343778214XIAOJUWANG,ZITONGGONG,ASSESSMENTANDANALYSISOFSOILQUALITYCHANGESAFTERELEVENYEARSOFRECLAMATIONINSUBTROPICALCHINA,GEODERMA81J,1988,3118797四明山南区土壤植被特征研究11本科毕业设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

28、理四明山南区土壤植被特征研究RESEARCHONFEATURESOFSOILANDVEGETATIONINSOUTHAREAOFSIMINGMOUNTAIN四明山南区土壤植被特征研究12四明山南区土壤植被特征研究摘要文章通过对四明山南区土壤、植被等自然资源与环境的野外调查,探讨了四明山南区土壤和植被的类型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山地土壤的主要类型包括红壤、黄壤和紫色土,从山麓到山顶呈现不太明显的垂直地带性规律;河谷土壤则包括潮土、水稻土和新积土。植被的主要类型有常温阔叶林、常绿阔叶和落叶阔叶混交林、暖性针叶林、温性针叶林、毛竹林和灌草丛,受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植被也呈现出一定的地

29、带性和非地带性的分布规律。关键词四明山南区;土壤调查;垂直地带性;植被分布特征RESEARCHONDISTRIBUTIONFEATURESOFSOILANDVEGETATIONINSOUTHAREAOFSIMINGMOUNTAINABSTRACTBASEDONTHEINVESTIGATIONOFSOIL,VEGETATION,ANDOTHERNATURALRESOURCESANDTHEENVIRONMENTFIELDINSOUTHAREAOFSIMINGMOUNTAIN,DISCUSSESTHESOUTHAREAOFSIMINGMOUNTAINSOILANDVEGETATIONTYPESAND

30、DISTRIBUTIONCHARACTERISTICSRESEARCHSHOWSTHAT,THEMAINTYPEHILLYSOILOFSTUDYAREAINCLUDESREDSOIL,YELLOWSOILANDPURPLESOIL,FROMFOOTHILLSTOHILLTOPAPPEARNOTOBVIOUSVERTICALZONALLAWVALLEYSOILINCLUDESMOISTURESOIL,RICESOILANDALLUVIALSOILSTHEMAINTYPESOFNORMALVEGETATIONHAVEBROADLEAVEDEVERGREENBROADLEAFANDBETTERCOM

31、PARABILITY,WARMSEXCONIFEROUSFOREST,WARMSEXCONIFEROUSFOREST,PHYLLOSTACHYSHETEROCYCLAANDIRRIGATIONGRASS,BECAUSEALLSORTSOFNATURALFACTORSANDHUMANFACTORS,VEGETATIONPRESENTSCERTAINZONALANDTHEDISTRIBUTIONOFTHEAZONALKEYWORDSSOUTHAREAOFSIMINGMOUNTAINSOILINVESTIGATIONTHEVERTICALZONALRULEVEGETATIONDISTRIBUTION

32、CHARACTERISTICS四明山南区土壤植被特征研究XIII目录1引言142研究区概况1421研究区的位置及范围1422地质地貌1523气候和水文状况15231气候15232水文163研究区土壤、植被调查方法1631土壤调查16311土壤调查方法16312土壤调查过程1632植被调查17321植被调查方法17322植被调查过程174结果与分析1741土壤类型及其分布情况17411山地土壤18412河谷土壤2042土壤空间分布规律22421土壤的地带性分布规律22422土壤的非地带性分布规律2243植被分布规律23431植被垂直带谱23432植被演替规律研究255结论2651四明山南区山地土

33、壤分布规律2652河谷土壤的主要类型2653四明山南区植被垂直分布规律2654河谷地带性植被多被破坏276展望2761结合土壤系统分类法2762根据山地垂直分异规律搞好土地利用规划27参考文献28致谢错误未定义书签。四明山南区土壤植被特征研究141引言土壤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因为它是岩石圈表面的疏松表层。因此土壤就可以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所必需的水分和养料。由于植物的根系和土壤之间有很大的接触面,在日常生活中,土壤和植被进行着密集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两者相互作用,所以土壤是植物的一个重要的生态因子,那么通过控制土壤等因素就可以作用植物的生长。本文通过对土壤植被的调查,探究了四明山南区土壤植被的地

34、带性与非地带性分布规律。而通过应用地理综合比较的方法去进行土壤调查,最早是由俄国学者多库恰耶夫提倡的。后来,他的方法相继被各个国家所应用。土壤调查方法是通过野外实习调查了解土壤的一般形态、形成和演变的过程,从而得出土壤类型及其分布规律。土壤和植被景观是陆地景观中最为突出的两个组成部分,两者的分布特征及其相互作用关系是现代生态学所研究的重要内容。现代土壤发生学认为土壤是人类活动与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等自然因子相互作用的结果。探讨植被与土壤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自然景观的保护利用和生态学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也是生态学家们研究的热点问题。上世纪末以来,由于土壤污染、人类的不合理耕作、

35、过度放牧、土地开垦、盐碱化和沙漠化等原因,土壤植被系统的承载力发生大幅下降,同时引发了许多生态、经济和社会的问题。2研究区概况21研究区的位置及范围属于南岭山系的天台山脉在嵊县的东北方向分成两支入宁波西部后,称为四明山脉。绵延于余姚的南部,鄞县的西部和奉化的西北部,构成低山丘陵区,统称为四明山区。从宁波市内的位置来看,四明山区处于姚江平原的南侧,鄞奉平原的西侧,天台山余脉(主要在宁海和象山境内)的北侧。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21,北纬29左右。本次研究区则系四明山的南区,即北起黄泥浆岗奶部山、南止奉化董村乡,西迄四明山乡、东达溪口镇一带。研究区呈自西北向东南倾斜的地势,并逐渐与东南部的冲击平原接壤

36、。四明山区最高的主峰四明山南区土壤植被特征研究15依次有海拔979M的余姚大长山,海拔978M的奉化黄泥浆岗,海拔915M的鄞县奶部山等,此处在600M以上的山峰连绵不绝。22地质地貌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形态和发生、发展。地貌是地壳内,外动力相互矛盾,长期斗争的产物,是两者共同作用的形成。不同的外动力,形成的地貌是不同的。本区属于浙东南构造侵蚀中低山区,四明山会稽山低山丘陵亚区。本区处在新构造运动强烈上升(浙南)与下降(浙北)的过渡地带,此山地的起伏远比浙北剧烈。六百公尺以上的山峰连绵不绝,地面峡谷深切,切割深度为200500M,局部可达500M以上,从而地形崎岖。全区除狭窄的河谷地带外,仅在南部

37、有小面积的冲积平原,山体走向与构造线渐近,河谷发育深受断裂构造的控制。本区的地貌类型分两种,一种为构造地貌,另一种是流水侵蚀堆积地貌。23气候和水文状况河流即是气候产物,因而气候条件特别深刻的影响着水文变化。此外,水文与地貌、地质构造及岩性等也有较为密切的关系。231气候本区属于亚热季风气候,具有气温温和,雨量充沛,季节变化明显的特点。同时,对应着西北高、东南低的翘起地势,气候的垂直分异也很明显。(1)气温气温随海拔高度而下降的趋势较为明显,年平均气温直减率为054/100M,一月为05/100M,七月为058/100M。其次,热量资源与山区不同剖向也有差异,一般南剖比北坡高0609。此外,普

38、遍而经常的在逆温现象,主要分布在海拔200M附近地区,厚度一般在200M左右,最厚不超过500M。冬季出现频率很高,每两天出现一次。(2)降水本区的降水量相当充沛。海拔200M以上的山地常年降水量在15002000MM之间,降水日数达到160180天。即使在少雨年份,其降水量也在1000MM以上,降水日数约为130天左右。而在多雨年份,降水量可达20002400MM,降水日数在200天以上。此外,本区降水还具有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增大的特点。本区降水的年际变化率并不大,尤其是在200M以上的山地,其性对变化率仅在15以四明山南区土壤植被特征研究16下。232水文本区发育于山前平原的主干河流。由于受

39、原始地形的制约,河谷形态的纵向变化不大,呈楔形。平均比降约为3,因而水流并不湍急。河谷最宽不过20M,两岸多为上保罗统火山岩。除了一些不连续的基座阶地外,在河流凸岸广泛分布着不对称的曲流堆积阶地,是山区最重要的农业基地。然而,作为其支流的十余条溪流,则是河床狭窄,比降大,水流湍急,水位变幅大,侵蚀作用强烈,河床纵剖面呈阶梯状,河床中有急流瀑布,水量不稳定等一系列特征。3研究区土壤、植被调查方法31土壤调查土壤地理调查是通过野外及田间实地观察成土条件、土壤剖面特征,以揭示区域土壤地理发生发育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的基本方法。311土壤调查方法野外实地考察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常调查路线应该穿越具有

40、不同成土环境的景观类型,以便观察在各种成土条件的组合作用下土壤发育的差异。312土壤调查过程先做路线调查,以便具体了解调查地区的土壤、地形、植被和土地利用等大致情况,踏查路线必须尽可能地通过各种地形、植被、土壤分布的地区,原则是以路途短,交通方便,观测内容较全面为标准。用工程铲在有土壤剖面露头处对土壤剖面进行修理,一般要求剖面垂直于地面。挖好剖面后,对土壤剖面进行分层,并用标本盒取土放入土壤标签,取土时应从下往上一层层取土盒取土要在每个点都进行,再用塑料袋取各层土样两公斤左右。然后把塑料袋中的土壤放入土样盒中。对于土壤名称,一般可以访问当地居民所取土壤的当地名称,也可以直接野外命名,一般到亚类

41、即可。一般要记录土壤颜色(土壤发生层次外表形态特征最显著的标志)、土壤质地(鉴定土壤质地时,应边观察,边用手摸土壤质地,以了解土壤在自然适度下的质地触觉。)、土壤结构(主要按形态和大小划分)、土壤松紧度(分为极紧实、紧实、稍紧实、疏松四种)、孔隙度(对孔隙大小、孔隙形状、孔隙数量、土壤裂隙等四个特点进行观察和四明山南区土壤植被特征研究17评定)、干湿度(其标准可分为干、润、湿润、潮湿、湿五级)、植物根系(具体可分为极细根、细根、中根、粗根)、新生体(土壤形成发育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侵入体(由于人为活动由外界加入土体中的物质)和PH(土壤可以分为酸性、微酸性、中性、微碱性、碱性五种)。32植被

42、调查通过野外植物调查,了解种群的数量特征及野外研究的基本过程,分析研究区常见的植物特征和一些代表种类。321植被调查方法通过初步整理分析资料,认识研究地区植被的主要特征及分布规律。主要通过对研究区进行考察和样本采集,并运用样方法对该区植被进行比较全面的调查。利用植物区系学的方法和理论,采用典型样地记录法2。在研究区山坡设置若干个样地,在样地内作常规群落学调查,确定优势种3。322植被调查过程样方地点选好后,根据所确定的样方面积,用测绳或皮尺分组进行拉方。调查出样方地内的植物种类组成和数量特征。按垂直结构层次进行记录,并统计样地内各层或亚层的植被种类。4结果与分析41土壤类型及其分布情况本区内由

43、于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和降水为红壤、黄壤的发育提供了条件。丘陵山地的土壤以红壤,紫色土加黄壤分布较广,仅在丘陵处有零星的粗骨土,而在剡江及其支流两岸有水稻土分布,另有潮土和新积土散布其间(见图41)。四明山南区土壤植被特征研究18图41溪口南溪山至商量岗土壤剖面图411山地土壤本区山地主要以黄壤、红壤和紫色土为主,在丘陵陡坡处或侵蚀地有粗骨土分布,但覆盖面积不大,有大量的砾石和类风化母岩碎片,剖面发育差,土层仅1020CM,植被发育也差见图42。常绿阔叶林农田农田农田农田农田农田红泥土暖性针叶林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混交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温性针叶林培泥砂田培泥砂土泥砂田黄泥砂田洪积泥砂田黄

44、泥田红泥土酸性紫色土山地黄泥土南溪山土壤类型植被或利用现状商量岗四明山南区土壤植被特征研究19图42南区奶部山溪口山地土壤剖面(1)地带性土壤红壤主要分布在海拔100M300M之间,红壤系是本区地带性土壤类型。它是在温热气候条件下,富铝化过程特别强烈,使硅酸盐分解,硅淋失,铁、铝沉积,而形成了具有ABC型发生剖面形态,土体深厚,本身保持水能力强,粘性大,有机质含量不高4。土壤一般表现为酸性到强酸性,颜色一般为红棕色到黄红色。由于富铝化程度深,钾很少。在我们所定的点中,茅蓬山,千丈岩,三隐潭都属于低丘地区。茅蓬山和三隐潭上位黄红壤,紫红色的砂岩母质,上面生长着毛草和茶林。在千丈岩的红壤上面生长着

45、灌木。主要的植被有青钱柳(CYCLOCARYAPALIURUS)、黄檀(DALBERGIAHUPEANAHANCE)、枫香(LIQUIDAMBARFORMOSANA)、浙江柿(ZHEJIANGPERSIMMON)、木荷(SCHIMASUPERBA)、绵槠(CONTINOUSMESOPHANEROPHYTES)、剡江紫色土红壤黄红壤紫色土石砂土粗骨土陡坡黄壤四明山南区土壤植被特征研究20青冈栎(CYCLOBALANOPSISGLAUCA)等。黄壤主要分布在海拔600M以上的高丘和低山地带。由于黄壤所处的海拔高,气温低,降水量相对高,富铝化过程明显,粘性部分的硅铁率比红壤稍大。土体中铁的氢氧化物的

46、脱水程度低,有铁离子残留,使土色黄或棕黄色。土表中有机质积累量较大,具有厚达1020CM的腐殖质层,且保存着较多的植被落叶层,土壤的酸性表现为酸性到中性,其母质是淡灰岩。主要植被种类有映山红(AZALEA)、小果南烛(LYONIAOVALIFOLIAVARELLIPTICA)、铁黑汉条(SPIRAEACHINENSIS)、马银花(AZALEASTRA)、算盘子(PUBERULOUSGLOCHIDION)、湖北山楂(CRATAEGUSHUPEHENSISSARG)、白茅(COGONGRASS)、黄山松(TAIWANPINE)、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马尾松(PINU

47、SMASSONIANALAMB)等。(2)非地带性山地土壤紫色土(酸性紫色土)紫色土石本区分布最广的一种土壤类型。主要分布在直岙的低丘和庄屋山一带。其成土母质是紫色砾岩,砾岩等风化体。因其岩性疏松,物理风化作用强烈,故土体的砾性较重,结持性差,易遭冲刷。全面无明显的分层发生,土层浅薄,常不足30CM。因为处在新风化状态,成土作用又弱,故土体仍保持母岩原有的色泽。全剖面一般呈均一而鲜艳的红色和紫红色。土壤呈酸性反应,PH值约在50左右。因此在新风化状态,成土作用弱。主要的植被种类有白栎(QUERCUSFABRIHANCE)、恺札枫香(LIQUIDAMBARFORMOSANAHANCE)、茅栗(C

48、ASTANEASEGUINIIDODE)、栓皮栎(CORKOAK)、马尾松(PINUSMASSONIANALAMB)等。粗骨土分布在受强侵蚀的丘陵或陡坡处,出露面积不大,含大量的砾石及半风化母岩碎片,可超过30,剖面发育差,淋溶作用不明显,淀积层受侵蚀而缺失,故剖面呈AC型,土层性,仅为1020CM土色浅淡,多呈棕黄色。412河谷土壤河谷地区有水稻土、潮土和新积土分布,局部地区有基中性火山岩(玄武岩土)和山地草甸土(东岗山顶局部低洼处)见图43。四明山南区土壤植被特征研究21图43河谷土壤分布图(1)新积土清水砂土分布于剡江两侧凸岸的河漫滩上,成土母质为全新的河流冲积物。因经常受洪水的影响,成

49、土年龄短,熟化度也低,多是荒滩景观,剖面无发生层次,无明显的腐殖质表土层,全土层结构松散,然而土粒的分选性和沉积层理清晰,质地以砂壤轻壤为主,并夹有较多的卵石,未见铁、锰沉淀现象。(2)潮土分布在剡江及支流的河漫滩的内侧,目前有时会被特大洪水所掩,处在不断淤积过程中。土壤发育受地下水及人类活动的影响较深。全土层深厚,常达1M以上,母质层次较好,质地为轻壤至重壤土,呈微酸性反应。由于间隙性喷水影响而产生的铁锰斑出现在土体中,剖面发育度弱,大致由腐殖质层(耕作层)氧化还原层(铁锰斑淀层)母质层组成,亦即是ABC型。(3)水稻土在四明山南区的水稻土只要有红泥田、洪积泥砂田、泥质田和泥砂田四种类型。其中分布于剡江两岸的多为渗育型水稻土,分布面积较大,而在山前洪积扇上发育的则为潴育型水稻土,它是由阶地上的新积土所改造而成,是经过长期水耕熟化形成的耕作土壤。水稻土红壤潮土培泥砂土泥砂土洪积泥砂土培泥砂田泥砂田洪积泥砂田红泥田新积土(卵石清水砂)四明山南区土壤植被特征研究2242土壤空间分布规律土壤的分布规律包括山地土壤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分布规律。土壤在空间上与大生物气候条件的变化相适应而呈带状分布的规律性。土壤分布的地带性包括水平地带性与垂直地带性。水平地带性主要指纬度地带性,即土壤地带大致沿纬线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