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节 中年期的心理发展 中年期(成年中期)是人生历程中的中间 阶段,一般指35或40岁60岁或65岁这一年龄区间。 这个时期的心理发展特点既能体现出平稳性, 又表现出过渡期的变化性。,第一节 中年期的生理变化 第二节 中年期的认知发展 第三节 中年期的社会性发展 第四节 中年期的心理卫生,第一节 中年期的生理变化 一、 身体变化 二、更年期,一、 身体变化 体重增加,身体发胖,头发逐渐变白并变得稀疏, 面部、颈部、手臂等处的皮肤逐渐粗糙各种感觉器官及功能也在发生变化,脑和内脏器官也逐步走向退化,二、更年期 心理学上所说的更年期是指个体由中年向老年过渡过程中生理变化和心理状态明显改变的时期。
2、更年期的年龄在50岁左右。 女性更年期早于男性。更年期是人生进入衰老的起点,又称“第二青春期”,(一)女性更年期 女性更年期是指从妇女性腺功能开始衰退到完全消失的时期,也就是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 4555岁之间,一般延续812年。特征:女性的第二性特征逐渐退化,生殖器官慢慢萎缩, 与雌性激素代谢有关的组织渐渐退化; 出现植物神经系统紊乱的一些症状,表现为“妇女更 年期综合征”。 女性健康:别杀人放火(控制自己的情绪) 别长胡子(性别角色冲突),女性更年期心理异常的表现心理疲劳:身体不适,心情不好,工作效率低,感情冲动、神经过敏焦虑:无缘无故的紧张、心神不定抑郁:忧郁悲观、情绪沮丧、言行消极
3、、思维迟钝,“度日如年”,生不如死偏执:过高估计自身能力,关于把自己的缺点错误归咎于他人,自尊心过于强烈,看问题片面;对别人不信任,敏感多疑,女性更年期的心理调适对自己更年期身心状况要有全面了解与正确评价更年期出现的不舒服感觉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一切都是暂时的,消除紧张不安,力求心理稳定,女性更年期的心理调适学会控制情绪远离引起自己不愉快的现场(转移注意力)用自我暗示法制怒乐意接受旁人的劝告运用自己的智慧与幽默(养成乐天性格、心胸开阔)不要一味压抑自己,但要适可而止,女性更年期的心理调适不要总是留恋过去过多关注过去,会使自己看不到以后的光明,导致精神不振,情绪低落,应该坚信自己还能发挥优势,有所
4、作为,克服“回归”心态,女性更年期的心理调适对他人不要期望过高如果把过多的期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一旦对方达不到要求,就会由失望而悲伤,女性更年期的心理调适对自己不要期望过高人并不能把预想中的事情都办得很好,因此要学会屈服,否则会使自己常处在高负荷之中,致使人心力憔悴,女性更年期的心理调适主动与人交往交往中可以相互交换观点和想法,相互分享快乐,分担忧愁,女性更年期的心理调适注重性心理健康正确理解性生理变化与性心理改变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性功能是人的生理本能,更年期也有性兴趣,正常的性生活是解除更年期诸多生理心理问题一剂良方,(二)男性更年期 男性更年期是性器官开始萎缩,性功能由旺盛到衰减的变化过程
5、。 特征:性功能降低;伴有植物神经性循环机能障碍; 也常表现出精神状态和情绪变化。,男性更年期的心理调适 科学地安排日常生活劳动是保持心理健康的源泉不断发掘内在才能,向新的人生目标发展,第二节中年期的认知发展 一、感知觉变化 在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感知觉出现最早,也最先开始 衰退。中年前期人的感觉比较灵敏和稳定,中年后期各种感 知觉能力都开始减退。 40岁以后视敏度和视觉感受性逐渐下降,听觉阈限也随 年龄增长而逐步提高。,二、记忆的发展变化 记忆的侧重点和结构发生改变:对表面细节的记忆下降,对意义或主题的记忆没有下降。 三、创造力的发展不同专业领域,创造力的最佳年龄段不同,第三节中年期的社会性
6、发展一、人格的变化二、职业的发展三、人际关系的变化,一、人格的变化()内省日趋明显荣格不再容易冲动、敢想敢干()性别角色日趋整合“男女同化”()心理防御机制日趋成熟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 (幽默、升华、利他主义;否认、退缩、歪曲)()为人处事日趋圆通灵活多样,女性:富于感情、温柔、友好、合作、服从、谦和、对他人的需要敏感;男性:独立、果断、自信、具有支配性、竞争性和强烈的成就动机。,二、职业的发展()工作满意度达到人生的最高峰()工作绩效对于依靠体力和反应速度的工作,工作绩效下降对于依靠认知机能的工作,保持很高的水准,三、人际关系的变化(一)与同事和领导的关系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二)与父母的关系复杂
7、(三)与子女的关系变化较大(四)与朋友的关系数量少于青年期,但亲密程度高于青年期,四、中年期的发展任务 哈威格斯特把中年期的发展任务归纳为以下七条: (1)履行成年人的公民责任与社会责任; (2)建立与维持生活的经济标准; (3)承受并适应中年期生理上的变化; (4)同配偶保持和谐的关系; (5)帮助未成年的子女完成他们的发展任务,使他们成 为有责任心的、幸福的成年人; (6)与老年父母保持密切的适应关系; (7)开展成年人的业余休闲活动。,第四节中年期的心理卫生 一、劳逸结合,避免心理疲劳(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不要让成功伤害王均瑶 “从没真正活过”赢了世界输了健康)二、培养豁达的人生观,战
8、胜中年危机(很难做到:庄子、赵本山) (认识挫折的普遍性、淡泊名利(侯耀华所言)、风物长易放眼量) (人死了钱没化了)三、正确处理家庭和工作的关系(婚姻需要:智慧、宽容和耐力) 嘴是要吵的,架是要打的,夫妻过日子少了这二样是不正常的。 碗是要洗的,,桌子是要搽的,地板是要拖的,家庭主妇是辛苦的。 生活就是这样的! (职业女性:经济上的独立性、安全感、自由支配时间的自由感、被社会认同的价值感),满桌佳肴,你得有好牙; 腰缠万贯,你得有命花; 健康第一 赏一路风光,你得走的动; 拣一座金山,你得能够拿; 垄沟里刨食的是条好汉子, 病床上数钱的是个大傻瓜。 千里纵横,你总得有个家; 万众首领,你也得
9、有个妈; 人际关系重要 委屈烦恼,你非得有人听; 出色得意,你还得有人夸; 酷毙了靓绝了,你要有人爱; 摔倒了失足了,你得有人拉; 结怨不如结缘,栽刺不如栽花。 心态良好更重要 高官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寿 高寿不如高兴,富贵不如福态。,第八章 老年期的心理发展 老年期(也称成年晚期),一般指60岁以后的人生阶段。 第一节老年期心理变化观 第二节老年期的认知变化 第三节老年期的社会性变化 第四节老年期的心理卫生,第一节 老年期心理变化观 (一)老年“丧失期”的观点 传统的观点,老年期是人生老化之前,一生获得的丧失 的时期。认为老年人开始丧失:“心身健康”、“经济基础”、 “社会角色”和“生活价值
10、”等。这些对人生具有重大意义的内 容相继丧失,这是老年期的基本特征。,理论依据:(1)把人作为生物有机体,其心理活动随着机 体的发展而发展,随着衰退而衰退;,(2)认为心理发展是单向前进的、不可逆转的;,(3)认为年龄是心理发展或衰退的根据,而且是 普遍适用的。,(二)“毕生发展观” 巴尔特斯等人提出毕生发展观 (1)心理发展贯穿人的一生,不仅儿童青少年在发展,老年也在发展;,(二)“毕生发展观” 巴尔特斯等人提出毕生发展观 (2)心理发展总是由生长和衰退两个方面结合而成的;,(二)“毕生发展观” 巴尔特斯等人提出毕生发展观 (3)不同心理机能发展的变化和变化速率也有差异,发展较早者,减退也早
11、,发展较迟者,衰退也晚;,(二)“毕生发展观” 巴尔特斯等人提出毕生发展观 (4)心理发展有很大的个体可塑性(邓小平东大教授);,(二)“毕生发展观” 巴尔特斯等人提出毕生发展观 (5)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多种多样,年龄并不是影响心理发展的唯一要素。,第二节 老年期的认知变化 学者们发现,年龄因素和教育因素在认知变化过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两者的效果相反,教育因素起正影响作用,年龄因素起负影响作用。 一、影响老年人认知变化的因素二、老年人认知变化的表现,(一)年龄因素对认知老化过程的影响 年龄起促退的作用其发挥作用的途径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二)教育因素对认知老化过程的影响 教育因素发
12、挥延缓老化的作用。其发挥作用的途径也分为: 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三)从不同认知过程看年龄和教育因素的作用 从认知能力的角度来说,认知加工速度的老化过程可以直接地受年龄和教育的双重作用,而非速度;认知能力的老化过程除了通过速度减慢的中介作用间接地受年龄和教育的影响外, 还直接受教育因素的影响。,二、老年人认知变化的表现(一)退行性变化最明显感知觉 视觉和听觉变化最大,其次是味觉、痛觉等感觉 (二)记忆的年老变化 关于记忆下降的两种解释:记忆加工过程的速度变慢是根本原因; 工作记忆容量变小也是根本原因。 (三)思维的年老变化 个体差异较大,第三节 老年期的社会性变化 一、退休前后的生活变化 二、
13、人际关系的变化 三、人格的变化,一、退休前后的生活变化 适应退休的过程: (1)期待期自愿退休的人对退休报以期待的心情; (2)退休期刚离开工作岗位很短的时间内,愿意退休的人,心情舒畅兴高采烈,不愿意退休的人心情郁闷,易动肝火; (3)适应期退休后,工作压力消失,作息时间的改变,人际关系的变化,一些人会出现“退休综合症”; (4)稳定期一年左右的时间,老年人在思想认识和情感上能比较冷静而客观地对待退休,逐渐建立新的生活秩序,形成与退休角色相适应的生活模式,二、人际关系的变化 (一)夫妻关系 伙伴关系 时间越长越感到幸福 (二)与子女的关系 快乐程度与和子女在一起的时间长短没有关系 (三)与朋友
14、的关系 数量减少 提高不同形式的社会和情感的支持,三、人格的变化 (1) 不安全感 身体健康和经济保障 (2) 老年孤独感 权利失落诱发、群体失落感、家庭关系中的失落感 (3) 适应性差 不容易适应新的环境和新情境 对意外事件的应变性差 (4) 拘泥刻板性,速度减退 害怕失误而减慢速度 (5) 趋于保守 注重自己的经验,希望他人也接受自己的经验 (6) 回忆往事 年龄越高越明显,四、死亡的来临 库伯勒罗丝针对即将死亡的病人进行观察,提出死亡过程分5个阶段: (1)否认 (2)愤怒 (3)讨价还价 (4)抑郁 (5)接受,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特点: 1. 热爱生活,喜欢活动 2. 心情愉快,能够控制
15、情绪 3. 面对现实,善于适应 4. 人际关系协调,家庭和睦,老年人健康 高官不如高薪 高薪不如高寿 高寿不如高兴药补不如动补、动补不如事补、食补不如心补一个:健康第一二个点:潇洒点(做财主,不做财奴)糊涂点三个忘记:忘记年龄(时序年龄(生理年龄)、心理年龄、社会年龄)忘记疾病(重视但不是负担)忘记怨恨四个老:老伴、老本、老窝、老友,第四节 老年期的心理卫生 一、提前做好退休后的生活准备 二、生命不息,活动不止 三、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坦然面对死亡五、积极转变角色,家庭生命周期,1、解除约束的年轻成年人,发展任务:成年子女从原生家庭中分化 成家之前形成“自我”常见问题:父母鼓励依赖 年轻人
16、仍然过分依赖 治疗目标:父母与子女协商依赖与独立,2、通过婚姻缔结家庭,发展任务:调整和适应彼此的需要/期望/ 情绪界限/性生活/姻亲关系/理财常见问题:婚姻幻灭感 姻亲问题 性问题 界限问题治疗目标:通过协商,达致双方多方面生活适应,3、养育幼年成员,发展任务:夫妻学习如何安排照顾孩子 重新适应婚姻关系常见问题:不重视照顾孩子 父母分担育儿责任不平衡 婚姻冲突治疗目标:培养和建立恰当的界限 澄清家庭的规矩,4、养育青少年成员,发展任务:重新界定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常见问题:孩子混淆自主和反叛 父母不能放手 含混不清的父女关系 治疗目标:转变家庭结构 放手:增加孩子的独立性 维持恰当的界限,5、子
17、女成年、离家,发展任务:适应家庭人员的进进出出常见问题:家庭还紧紧把持着孩子 母亲抑郁 婚姻冲突治疗目标:重新界定家庭生活和关系 拓宽他们的选择 弹性扩展和收缩系统的界限,6、晚年家庭,发展任务:适应退休、年老、疾病 面对死亡常见问题:拒不转变角色 老人的照顾治疗目标:重新平衡倾斜的照顾模式 帮助家庭与老年父母相处,中国家庭的功能特点,缺乏:、童心、浪漫、幽默、亲昵、沟通、欣赏、情话忽略:夫妻老人;精神;情调;休闲重视:子女;物质;理性与规矩;知识,家庭的功能,不需要:太多的理性、原则需要:温情、好玩不需要:教师、领导、顾客、法官需要:父母、丈夫、妻子、孩子,成熟家庭的条件,、分担共享:情感、
18、建设性:家庭发展、解决问题的机制:冲突、默契、亲情、界线与秩序,心理健康的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人类健康的新标准为机体的“五快”和精神健康的“三良”。 五快是: 三良是: (1)食得快 (1)良好的个性 (2)便得快 (2)良好的处世能力 (3)睡得快 (3)良好的人际关系 (4)说得快 (5)走得快,心理健康的的人应具备以下特点: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有一个或多个事业追求目标,或者积极的情趣,把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在工作和学习中表现出来,并能从中获得满足感、成就感。(2)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人类是相互依赖和支持的,一个人要得到别人的关心和爱,对他人的态度应是正面态度(喜悦、信赖、尊重)多于负面态度(敌意、怀疑、畏惧、憎恶等)。(3)性格开朗,情绪稳定遇事豁达,不闷在心理;对于挫折、痛苦保持冷静,而不是愤怒自责自怨。(4)有自知之明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出适当的评价,愿意努力发展自身潜能,并且对自己许多弱点与不足也能安然接受。(5)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对所处的环境有比较准确的把握,不作歪曲的理解,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能用切实有效的方法来解决,而不是采用逃避、怨天尤人和其他错误的应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