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城市规划高新区腊梅路南侧地块详细规划居住是城市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城市居民生活中极关重要的一个方面。居住小区即是提供人们居住、休憩、教育养育、交往、健身、甚至工作等活动的场所,具有一定人口和用地规模,集中布置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绿地道路以及其他各种工程设施,为城市街道或自然界所包围的相对独立地区。1小区规划是小区建设的先行,是影响小区建设水平的重要环节,因此,居住区居住环境的优劣,首先取决于规划方案的好坏,在居住区规划中,应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设计观念和“可持续发展”方针,通过规划设计的创新活动,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设备完善和达到2L世纪居住标准的居住环境,使中国住宅建筑技术
2、获得整体的提高。一、回顾居住区发展历史建国以来,在我国经济体制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下,我国住宅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一步步成长、成熟并走向健康发展的历程。住宅产业的休眠期。建国初期,我国的住宅产业几乎为零,人们大都致力于生产活动,没有能力和意识重视居住环境及品质,所以居住水平普遍较低。复苏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我国的经济体制进行改革,为我国的住宅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住宅产业进入了探索和改革发展时期。在规划理论上逐步形成居住区居住小区住宅组团的规划结构,配置有较完善的公建。住宅产业在几十年的恢复、探索,步入了产业化发展轨道,成为国民经济振兴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行业,住宅产业的效应初显。成长期。9
3、0年代早期,随着各项优惠的政策措施的出台,住宅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住宅建设提出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方针,注重住宅质量,提出住宅建设走规模效益的道路。全国多处开展了城市住宅小区建设试点工作,我国住宅建设取得了莫大成绩,从规划设计理念、施工质量、住宅成果的应用等方面,推动了住宅科技的发展,引导了住宅产业的健康发展。变革期。9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住宅建设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围绕住房消费成为新的增长点这个中心,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2000年小康型城乡住宅科技产业工程”的顺利实施和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初步构建了住宅产业现代化的总体框架。在分配、流通领域,
4、以城镇住房货币化分配为核心政策,构建住宅商品化、社会化的新体制,以物业管理为今本制度,提高住宅消费的市场化程度,较好地满足了群众日益提高的住房需求。这一系列变革,标志着我国住宅产业逐步走向持续健康发展阶段。发展期。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住宅建设完成了由计划经济型方式向市场导向型方式的转变,住宅产业发展的进入了新时期。需求、发展相互刺激,在市场经济中不断前进。提高住宅质量,降低住宅生存成本的根本出路是依靠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是新时期住宅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新时期住宅产业发展的根本目标和任务是通过加快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不断提高住宅的综合质量,提高住宅生产的劳动生产率,降低
5、住宅成本。2二、国外居住区发展历史及经验工业革命后,欧洲城市在1920世纪迅速扩大和蔓延,机械化大规模生产模式促使大批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欧洲随之出现了百万人口的超大型城市,城市的迅猛变化给其本身带来了一些问题,特别是居住,住房短期、居住条件恶劣等。19世纪末,英国人霍华德提出了“田园城市”的设想,他的追随者翁温和帕克于20世纪初建设了一个城郊居住区,成功的创造了一个“社会性综合社区”社区兼有各种住宅类型,从公寓大楼到小住宅,均经过精心设计,赋予变化又十分和谐。美国对此进行了尝试,并且这种低密度的城郊花园居住区受到了美国人的欢迎,他们更进一步提出要创造更适合与人们生活的社区。20世纪初另一伟大
6、建筑师勒柯布西耶提出了另一个规划理论“城市集中主义”,他将居住区围绕着城市的中心地区发展先是围绕中心商业区的一圈60层高的摩天大楼供40万居民居住,高楼周围设置大片的绿地,再向外拓展是多层连续的办事住宅供60万居民居住,最外围是容纳200万居民的花园住宅。柯布西耶几乎以最大可能提高密度,以改善交通、提供绿地、阳光和空间。20世纪三十年代,受“花园城市”城郊居住区建设的影响,在其基础上发展了社区运动、邻里单位、与划区理论。佩里在其伶俐单位理论中主张抛弃预先布置好街道和用地形式的外框,然后填入住宅的习惯做法,建议采取组织住宅公司和寻求长期投资的办法,建设有住宅群围成大小空间和拥有绿地的完整社区。泰
7、恩设计了雷德伯恩新镇体系,提出人车分离的概念及机动车道分级设计等。20世纪50年代,正值二战后,欧洲各国为解决房荒需大规模高速地进行建设,各国相继采用邻里单位或新村的形式组织居住区,规划理论沿袭西方邻里单位,但又结合各自国情,在规划内容与手法上做了相应的补充。以英国哈罗东北角居住区为例,由道路的分级和合理布置社会活动以及居住区、邻里、住宅团三者之间均设绿地相隔而形成明确的规划结构。320世纪60年代,人们对住宅建设要求提高,要求增加住宅面积,改善建筑形象,美化居住环境等。围绕这些问题,各国都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并发展了多门学科。国外居住环境设计越来越趋向科学化、完善化,他们研究了住宅群体组合中各
8、种空间的有机构成,处理好公共性和私密性、接触与隔离等使用特性以弥补居住环境中生活内容的贫乏,清除单调的、划一的建筑群布置模式以及疏远和寂寞的弊病;研究了自然与人工环境的融合,是生活接近自然,兼有乡村的优美自然环境,充分利用地形地貌与水体来活化环境;注意到创造良好的小气候,通过对噪声的控制,对风、日照和天然光的控制及利用来改善环境;发挥建筑空间的协同作用,创建多功能空间、综合住宅楼、多相形综合体和多功能综合区。4迄今为止,国外的居住区发展历经了一个世纪演化,影响远远深于我国的居住区发展,从他们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吸取许多的经验,避免走许多弯路。居住区不仅是应当,而是必然向着更生态化,更个性化的方
9、向发展。三、我国居住区发展现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再开发在许多地方如火如荼的开展着。居住小区作为城市的基本构成,涉及到每个居民的切身利益,小区规划又是小区建设的先行,是影响小区建设水平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国家将住宅建设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居民新的消费热点,并将住房制度由福利型分配转为货币型分配,住宅建设进入有“数量型”转向“质量型”的开发建设阶段。随着城市居民对居住环境要求日益提高,规划设计出一批居住环境良好、社区功能完备,具有当地特色的高水准的居住小区对我们来说已经成为一项急待解决的问题。于此同时,伴随着政策的转变,住房因市场的调控作用,显示出其巨大的增值空间,使得小区开放商纷
10、纷追求开始建筑密度、容积率,以创造更多的利益,导致诸多问题居住小区的绿化越来越简略,甚至未达标;景观环境单调缺乏人性,即不美观又无适用性;公共设施缺乏落后,原有的被拆除,新建的不完善,对老人及小孩的考虑太少;人与空间环境的关系不和谐,邻里之间缺乏交流,关系淡漠;住宅建筑不合理;而商业环境却在小区中越发浓厚,不断挤压着原本就不安静的小区。居住小区的品质遭到了利益的挑战。另外,城市不断改造,空间重新梳理,虽是为了建造一个更好的生存空间,然而在新旧衔接上缺乏调度,导致了道路斜街不合理、空间被挤占等诸多问题,不仅我们生活的城市空间环境的综合质量没有得到改善,人们的居住水准也没有相应提高,给城市的发展留
11、下了隐患。四、我国居住区发展遭遇的问题(1)控制性详细规划滞后,且规划意志不能够严格体现。城市规划,包括总规、控规、详规等,就是城市的发展给出一个方向,使城市能够向着我们所预期的方向发展,规划必然是超前的,必然是应该在众多的研究下制定的,必须严格遵守。5开发者和建设者想法设法争抢黄金地段,沿街“剥皮式”改造,以获得高利润,开发商不遗余力的追求高密度、高容量,挤占公共绿地和公共设施用地,以牺牲城市的整体环境效益来谋求本单位的经济效益,给城市的发展留下隐患。(2)居住小区的空间形态缺乏序列感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追求适当的容积率既是在充分保证土地的利用率,但开发商过渡追求容积率、建筑密度,则容易让居
12、住小区的内部环境单调,缺乏变化,也易使得居住小区变成千篇一律的兵营式拍拍楼,而没有自己的“个性”,也由此造成居住小区内绿化率低,居住品质下降。另外,高建筑密度又会让居住小区的道路、广场系统的标准不明确,小区内车行道与城市干道的交接、小区内车行道与人行道的交接处极易出现交错拥堵。6在某些大城市的一些地区,由于城市在开发,而将巷道打通,小区路成了可通机动车的道路,大量城市交通涌入小区内部,影响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在广场方面,不同的广场在大小度上难以自由调控,有局限性,没有针对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用空间和私用空间的划分,缺少明确的目的性及适用性,阻滞了邻里之间的交流。居住小区应本着“以人为本”
13、的原则,精心规划住宅楼体摆放方式及交通绿化组织方式。在住宅布置、环境布置、交通系统等环节保证住区有充足的日照,清新的空气,良好的通风;追求适当的容积率的同时提高绿化率,建造高品质、有特色的居住小区。(3)居住小区的功能分布比例不协调,商业过重,公建偏少毫无争议,居住区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居住,但并不仅仅只是居住。居住小区应从改革开放前经济水平较低时期限主要解决“有房可住”的生存功能问题,向今后的实用型尤其是舒适型发展,发挥居住及住区的发展功能、陶冶功能和享受功能。而在利益驱动下,商业环境充斥了居住小区,商业用房过多过滥,饭馆、家庭旅馆、家庭美容院、家庭英语辅导班、婚姻介绍所等,虽有环保、城建、工商
14、、社区多头管理,却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治理,带来了较大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4)居住小区的绿化少,景观设计简单,空间环境设计缺少层次居住小区景观设计一直是规划设计中容易忽视的问题,过于简单的景观设计造成了居住小区内只有草地、树木与小路,缺少考虑水面、曲桥、雕塑小品等空间构成元素,居民休憩空间更无从谈起。而居住小区绿化配置大多是草坪加灌木及少量的树木的模式,原有地被植物在重新绿化是一般全部被铲除,使得植物物种和群落的多样性被破坏,植物种类的单调易引发生态环境的不平衡和植物病虫害的爆发。而一些拥有水环境的小区中有不能够将水面环境善加利用,造成死水现象,或者还不如宁愿是广场用地让人走过。无论水还是植物
15、都应当与住宅、与空间、与人有机联系,最大化的被适用,才能最终造就灵动的活动空间7(5)居住小区的公共设施建设不符合居民的需求居住小区规划中追求最大面积的土地用来规划住宅,道路、外部空间及配套设施都作为辅助衬托,公共设施的被压缩是现在小区规划设计中常见的问题。许多小区在空间较大且不好利用的地方随意布置座椅、健身器材等作为小区居民使用公共设施,并没有考虑居民的生活需求和活动轨迹,久而久之,也就可能被废弃在一旁。在涉及拆迁地区,因为没有长远的考虑,将周边即将拆除的共建纳入相应的配套设施范围,导致不久的将来公共设施的缺乏,而使居民的生活秩序被打乱。8(6)居住小区的风格与城市不相协调居住小区是城市功能
16、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体现了城市的特色、风貌。但设计师往往会投开发商所好或者说他们只能屈于开发商的要求而忽视周边环境与城市整体风格或者当地特色,从而破坏了城市景观,使城市脱离了原本的风格。而这样的设计往往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容易过时。913五、居住区发展的新探索城市居住区究竟应该建成什么样子,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05年中首次提出要把北京建设宜居城市后,有许多城市也都把宜居城市作为其中的建设目标。宜居城市的住宅小区必然也应当是宜居的住宅小区。而宜居的住宅小区应当以人为本,且包括环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要满足三个条件好的物质环境,好的人际环境,好的精神文明氛围。既要满足人们居住、出
17、现、上下班、购物、安全、舒适的需要,又要满足人们审美和陶冶性情的需要。1415“夫宅者,乃是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轮模。宅者,人之本。”这是皇帝内经序中的一段话,人与住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当今小区设计多追求人性化的空间环境创造。建造宜人的住宅区,要首先满足住宅区的功能性,包括住宅内部和住宅外部,内部要有完整的住宅的功能,并且居住区内的住宅户型应当要多样化,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而居住区的外部环境则应体现人文特色,创造适于交流、休憩的公共空间及适于各年龄层的共建设施等,最终创造出自然和人类健康共存的、高品质的生态住区。16新时代的居住小区设计还应当结合居住功能多元化、设计精品化、设计的超前性和
18、弹性、空间多样化、科技应用集成化及信息化。“人本居住”是过去居住产业的追求和理想,现代居住小区开发的理念已转变为“以人为本”、“以自然为本”,创造“人本生活乐土”的居住空间。17根据以上的这些要求,具体的改进措施可归为几点1吸取行列式建筑布局的朝向和通风较好的优点,打破其单调,采用将住宅已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布置手法,是建筑围合成内向型院落,有利于安全、防卫和日常管理的同时增强居民的归属感。也有利于优化道路结构,减少尽端路。室外空间采用小区组团院落三级结构模式的设计以对空间进行层次划分,营造出序列感。2住区绿化园林化,发展立体绿化,不拘泥于平面,力求美、静、净、洁,发挥绿化的作用,减少噪音、吸收废
19、气、营造优美空间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克服“城市病”。将自然景观与人造景观相结合,创造更丰富景观;将绿化与公共设施相结合,增加绿化的同时又能增加居民活动场所。3居住区的公共建筑可以丰富居住区的功能,但应当参考居民意愿及周边设施的完整度。一方面与绿化结合,创造吸引人的活动空间,另一方面公建及基础设施应当遵循人的活动轨迹布置,使人们自然而然的参与到活动中来。1823总结安居而后乐业,居住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适宜居住的小区环境是我们规划者的重要任务。居住小区的建设首先应当遵循“宜人为本”的理念,同时尊重当地的自然环境及当地的人文特色,建造出生态环境优秀、山水景观优美、功能质量优良、人际文化上
20、乘、物质与精神可持续发展的住区。参考文献1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2董鉴泓中国城市建设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3李哲之国外住宅区规划实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4沈玉麟外国城市建设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5王喜顺,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浅议J哲里木畜牧学院学报,1998,026张冰冰,李宁,试谈居住小区涉及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04)7张少丽,居住小区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04)8冯婧,龙德才拆迁安置小区规划的问题及解决途径以宁波市北仑区为例J城市问题,2006,049陈波,张菲,叶晓刚,杭州
21、市十大居住小区环境景观调查广东园林,2009,(5)10曾湘,对居住小区规划设计中常见问题的分析四川建材,2009,35(06)11陈丹,建筑师眼中的拆迁安置房现状与对策J四川建筑,2004,0412杨贵庆,当前我国大城市居住小区停车困境规划设计,2010,26(09)13李慧琴,居住环境整体与个性的塑造对成都几个居住小区环境规划的调查与思考四川建筑,2009,29(2)14肖杰浅谈中小城市生态小区的规划设计科技信息,2008,(01)15张培旭浅谈大城市住宅小区规划中应注意的问题J四川建材,2008,0116徐定雄蒋美,黄德,浅谈创造宜人的住区环境建筑科技与管理,2010年7月17曹文彬,浅
22、谈生态小区的规划设计四川建材,2009,35(06)18李文欣,浅析新时代下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新思路广州建材,2009,(04)19沈滔,新世纪居住环境的探讨谈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广东建材,2009,(12)20于涛,周鲁潍,居住小区景观的人性化尺度研究城市建设,2010(06)21李倩,李磊,居住小区尽端路使用价值建设科技,2009,(21)22VERONIQUEDUPONTSOCIOSPATIALDIERENTIATIONANDRESIDENTIALSEGREGATIONINDELHIAQUESTIONOFSCALEJSCIENCEDIRECT,GEOFORUM35200415717523KHALIDZAKARIAELADLIIMAMROLEOFURBANGREENWAYSYSTEMSINPLANNINGRESIDENTIALCOMMUNITIESACASESTUDYFROMGYPTJLANDSCAPEANDURBANPLANNING,VOLUME76,ISSUES14,30APRIL2006,PAGES192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