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脑 性 瘫 痪宜宾县中医医院康复科胡诚诚,什么是脑瘫?,在出生前、出生时及出生后一月内,小儿脑组织在发育未成熟阶段受到损害,造成一种非进行性、不可逆性的病变,从而形成以姿势异常和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病因出生前因素:基因异常、染色体异常、胎儿期的外因导致脑形成异常、脑损伤。围生期因素:胎龄42周、出生体重4000g、异常产、产程过长或急产、臀位分娩、双胎或多胎、窒息、胎位异常、脐带过短、产伤等。出生后因素:新生儿期惊厥、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吸入性肺炎、败血症、缺血缺氧性脑病、婴幼儿期的脑部感染等。,返回,病理特点先天畸形:神经管闭合不全(多种畸形)、脑泡演化发育障碍(脑分化障碍)、神
2、经元移行及脑回形成障碍(皮层及脑回)、中线结构异常(胼胝体、透明隔)。先天感染:先天弓形虫病,大脑损伤皮质和基底神经节坏死,脑室及中脑水管阻塞(脑积水);先天性疱疹病毒,脑发育不良、脑积水、坏死性脑炎等;其他感染。,返回,颅脑损伤:颅脑产伤,(主要引起脑瘫的因素为硬膜下血肿及脑缺血性坏死);颅脑外伤,(各种类型包括脑出血)。核黄疸:高胆红素血症所致胆红素脑病,部分可变为手足徐动型脑瘫。缺血缺氧性脑病:脑缺氧缺血是构成围产期胎儿或婴儿脑损伤的主要原因。基本病变为,脑水肿、脑组织坏死、颅内出血等。,返回,一、脑瘫的分类二、脑瘫的临床表现三、脑瘫的并发障碍 四、脑瘫的诊断,返回,一、脑瘫的分类,1.
3、 根据运动障碍的性质可分为: 痉挛型; 不随意运动型(手足徐动型); 共济失调型; 强直型; 肌张力低下型; 混合型。,返回,一、脑瘫的分类,2.根据肢体障碍部位分为: 四肢瘫 双瘫 截瘫 偏瘫 重复偏瘫 三肢瘫 单瘫,返回,二、脑瘫的临床表现,1.痉挛型 此型在脑瘫患儿中最常见,占50%60%。是大脑皮层损害的结果,呈锥体束受损的体征。,返回,2.手足徐动型 此型脑瘫患儿占2025%。主要损伤部位为锥体外系或基底神经节。表现为难以用意志控制的全身性不自主运动,颜面肌肉、发音及构音器官均受累,因此常伴有流涎、咀嚼吞咽困难,语言障碍。病因主要为窒息、缺氧及新生儿黄疸。,二、脑瘫的临床表现,返回,
4、3.共济失调型 主要损伤部位为小脑,表现以平衡功能障碍为主的小脑症状。,二、脑瘫的临床表现,返回,4.强直型 症状类似痉挛型,但程度更重。全身肌张力增加,呈强直状,肢体僵直,运动严重障碍,常伴有角弓反张状态。检查时可见铅管样或齿轮样抵抗。患儿可出现扭转痉挛或强直。肢体无随意运动。常伴有智力低下。,二、脑瘫的临床表现,返回,5.肌张力低下型 临床以肌张力低下为显著特征,患儿肢体肌张力低下,关节活动度比正常儿大,抬头无力,坐或站立困难。,二、脑瘫的临床表现,返回,6.混合型 同时兼有上述两型以上的特点。两种或两种以上症状同时存在时,可能以一种类型表现为主,也可以大致相同。,二、脑瘫的临床表现,返回
5、,脑瘫的主要特征是: 四肢和躯干的非对称; 某种固定的运动模式; 抗重力运动困难; 分离运动困难; 发育不均衡; 肌张力不平衡; 原始反射残存; 存在异常的感觉运动; 联合反应和代偿运动。,二、脑瘫的临床表现,返回,三、脑瘫的并发障碍,生长发育障碍 智能、情绪问题 癫痫 语言障碍 视、听觉障碍 行为障碍,返回,四、脑瘫的诊断,高危因素运动发育落后姿势异常肌张力异常反射异常辅助检查,返回,小儿脑瘫的评定,评定的目的评定的原则 评定的内容,返回,一、评定的目的,明确患儿的发育水平、障碍的程度、异常姿势与反射的状态、异常肌紧张的范围与分布、正常的自律反应出现与否、有否变形与挛缩等,为设计合理的康复治
6、疗方案提供依据。,返回,二、评定的原则,强调整体评定的重要性,重视脑瘫患儿异常发育特点即脑的未成熟性和异常性,注意原发损伤和继发障碍。以正常儿童整体发育对照,进行身心全面的评定。,返回,三、评定的内容,运动发育的评定 姿势的评价 反射发育评定 肌张力的评价 作业疗法的评价语言的评价 功能独立性评定 感知认知评定 其他方面的评价,返回,三、评定的内容,1.运动发育的评定,返回,三、评定的内容,2.姿势的评价 (1)仰卧位 (2)俯卧位 (3)坐位 (4)四爬位 (5)膝立位 (6)单膝立位 (7)立位与步行,返回,三、评定的内容,3.反射发育评定 (1)原始反射 1)觅食反射和吸吮反射 2) 握
7、持反射 3)拥抱反射 4) 放置反射 5) 踏步反射 6) 侧弯反射 7) 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8) 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9) 紧张性迷路反射,返回,三、评定的内容,(2)生理反射,返回,三、评定的内容,(3)病理反射 锥体系受到损害时可以存在Babinski征及Babinski等位征。但此类反射在婴幼儿是可以正常存在的,在两岁以后依然存在有病理意义,说明存在脑损伤。,返回,三、评定的内容,4.肌张力的评价 静止性肌张力:观察肌肉形态、肌肉硬度、肢体活动度等。姿势性肌张力:利用姿势转换,观察四肢肌张力的变化。运动性肌张力:锥体系损伤时,被动运动各关节,开始抵抗增强然后突然减弱,称为折刀现象。
8、锥体外系损伤时,被动运动时的抵抗始终增强且均一,称为铅管样现象。,返回,异常肌张力的几种主要表现:肌张力低下时易出现蛙位姿势、W字姿势、对折姿势、倒U字姿势、外翻或内翻扁平足,站立时腰椎前弯,骨盆稳定性差而导致走路左右摇摆似鸭步,翼状肩,膝反张等;肌张力增高时的异常姿势 头背屈,角弓反张,下肢交叉,尖足,特殊的坐位姿势,非对称性姿势等。,三、评定的内容,返回,三、评定的内容,5.作业疗法评价评估内容包括:(1)运动方面: 上肢运动年龄评定;手粗大抓握功能评顶定 ;手精细动作评定:轻移物品功能评定;双手协调性的评定;手眼协调性的评定。(2)感知方面:视觉评定;听觉评定。(3)认知方面:认知发育;
9、智能评定,返回,三、评定的内容,(4)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包括9个部分: 个人卫生动作;进食动作;更衣动作;排便动作; 器具使用; 认识交流动作; 床上动作; 移动动作; 步行动作(包括辅助器具)。,返回,三、评定的内容,6.语言的评价 (1)了解婴儿语言发育的规律 (2)脑瘫患儿常见的语言问题: 1)痉挛型 2)手足徐动型 3)共济失调型 4)其他型,返回,三、评定的内容,7.功能独立性评定 功能独立性评定(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 FIM),FIM的内容有两大类,六个方面。每个方面又分为26项,总共18项。两大类是指躯体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其中躯
10、体运动功能包括自我照料、括约肌控制、转移、行走四个方面13个项目;认知功能包括交流和社会认知两个方面5个项目。,返回,三、评定的内容,8.感知认知评定 9.其他方面的评定 语言障碍听力障碍视觉障碍,返回,脑性瘫痪的康复治疗,返回,脑性瘫痪的康复治疗,(1)运动疗法 ; (9)小儿脑瘫的心理康复 ;(2)作业疗法; (10)小儿脑瘫的教育康复 ;(3)言语治疗; (11)小儿脑瘫的社区康复;(4)物理因子疗法; (12)小儿脑瘫的社会康复。(5)药物治疗;(6)传统医学康复疗法;(7)手术治疗;(8)辅助器具及矫形器 ;,返回,一、运动疗法,运动疗法是根据运动学、神经发育学的理论,借助器具或徒手
11、的方法,对脑瘫患儿实施运动疗法治疗。其目的是改善运动功能,尽可能使其正常化,提高生活活动能力。,返回,原则: 由头向尾、由近位端向远位端;抑制异常运动模式,诱导正常运动模式;使患儿获得保持正常姿势的能力;促进左右对称的姿势和运动;诱发和强化所希望的固定运动模式,;康复训练的方法要因人而异。,一、运动疗法,返回,目标:促进运动功能发育;抑制异常姿势;改善和缓解肌紧张;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患儿的精神心理状态,促进情绪、社会性的发育。,一、运动疗法,返回,种类: Bobath疗法、Vojta疗法、Temple Fay法、上田法、引导式教育、感觉整合治疗等。,一、运动疗法,返回,Bobath疗法
12、:是神经发育学疗法之一(neurodevelopmental treatment, NDT),是由英国物理治疗师Berta Bobath和她的丈夫Karel Bobath共同创建的治疗脑性瘫痪的理论与方法,是当代治疗小儿脑瘫康复的主要手段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一、运动疗法,返回,Vojta疗法是德国学者Vojta博士创建的,是小儿脑瘫运动疗法之一。此方法是通过对身体一定部位(诱发带)的压迫刺激,诱导产生全身性、协调化的反射性移动运动,促进和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因此又称为诱导疗法。,Vojta疗法,一、运动疗法,返回,引导式教育,返回,引导式教育(Pet疗法) 引导式教育的概念体系是通过
13、教育的方式,使功能障碍者的异常功能得以改善或恢复正常。通过一定的手段,诱导和实现预先所设定的目标,达到学习、掌握、主动完成机能动作的目的。,一、运动疗法,引导式教育,返回,1.引导式教育的原则: 以儿童需要为中心;疗育促通,创建有效功能;诱发学习动力,激发主动意识;整体意识,全面发展;循序渐进,融会贯通;极端负责,团队精神。,一、运动疗法,引导式教育,返回,引导式教育的适应证: 脑性瘫痪 不同年龄的脑性瘫痪; 某些神经遗传和心理障碍性疾病; 其他 。,一、运动疗法,引导式教育,返回,集体训练即达到功能训练目的,又有助于性格的发展。此方法非常重视机能障碍者人格的形成、认知能力、日常生活动作、人际
14、交往等能力的提高。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以及并发智力低下、语言障碍、行为异常等的康复治疗。,一、运动疗法,引导式教育,返回,二、作业疗法,目的 评估内容,返回,作业治疗(occupational therapy, OT)是应用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从患儿日常生活、学习、劳动、认知等活动中,选择一些作业,对患儿进行训练,以缓解症状和改善功能的一种方法。,二、作业疗法,返回,作业疗法的重点为: 保持正常姿势; 促进上肢功能的发育 ; 促进感觉、知觉运动功能的发育 ; 促进日常生活动作及运动发育; 促进情绪的稳定和社会适应性 。,二、作业疗法,返回,(一)目的,1.增大患儿关节活动范
15、围,掌握实用性动作,促进运动功能发育(主要是促进上肢功能发育)。2.改善及促进感知觉及认知功能的发育。3.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4.改善患儿的精神心理状态,促进情绪、社会性的发育 。,二、作业疗法,返回,(二)评估,1.运动方面;2.感知方面;3.认知方面;4.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二、作业疗法,返回,三、言语障碍的矫治,原则 主要内容 训练方法,返回,1.语言障碍矫治的原则,最大程度降低导致障碍的原因;确定目标,制定系统训练方案;采用多种训练方法;强调正确发音,使用规范语言;语言训练结合实际,具有实用性;采用简捷方法进行训练;个别训练与集体训练相结合;早期治疗;家庭成员参与;辅助或替代语言交流
16、工具的使用。,三、言语障碍的矫治,返回,2、语言障碍矫治的主要内容,日常生活交流能力的训练;进食训练;构音障碍训练,包括抑制异常姿势反射训练,构音器官运动训练,构音训练;语言发育迟缓训练;利用语言交流辅助器具进行交流的能力训练等。,三、言语障碍的矫治,返回,3.训练方法,发音训练,教会患儿下颌控制法与呼吸控制法,学会用嘴和鼻子呼吸。 训练患儿的听力、视力、感觉等器官,使之接受来自各方的刺激。,三、言语障碍的矫治,返回,四、物理因子疗法,1.水疗 2.传导热疗 3.电疗法、超声波疗法等,返回,五、药物治疗,1.常用的药物有 脑神经营养药; 痉挛性脑瘫采用肌肉松驰剂; 手足徐动型脑瘫多配合多巴胺类
17、药物; 合并癫痫患儿,治疗主要采用抗癫痫药 物。,返回,六、传统医学康复疗法,1.针刺疗法 包括:头针法; 体针法; 耳针法。 2.按摩疗法 主要有:弹拨法、一指点穴法、诊锤叩击法、节段性按摩法、掌滚法、搓法、异常姿势矫正法等操作方法。,返回,七、 手术治疗,其目的是改善功能,矫正畸形和挛缩,重建肢体的运动功能,为日后的生活自理奠定基础。包括: 1.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是整体解除痉挛的手术。 2.矫形手术是对肢体局部畸形的矫正 包括:肌肉、肌腱切断手术,肌腱延长术 如跟腱延长术,腓肠肌肌腱延长术等。,返回,八、辅助器具及矫形器,应用辅助器具及矫形器目的:促进和辅助康复治疗和训练;预防或减轻畸
18、形与挛缩;抑制异常姿势和不随意运动,有利于正确运动模式的保持;肢体负重,有利于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性作用;代偿已经丧失的功能,使患儿能够充分应用残存机能,实现自身难以实现的功能。,返回,1.矫形器又可分为手部的各类矫形器、矫形鞋、短下肢、长下肢、膝关节、髋关节、骨盆、脊柱等矫形器 。2.辅助器具包括坐位、立位、步行、移动、日常生活等不同用途的器具。因此,辅助器具和矫形器的配备要根据不同类型、年龄、瘫痪部位、目的等进行配备。,八、辅助器具及矫形器,返回,九、小儿脑瘫的心理康复,1.心理康复对脑瘫患儿尤为重要,不仅帮助患儿尽快地树立起信心,更能促进他们在躯体功能、认知智力上、言语表达等方面的恢复。2
19、.通过各种方法,纠正患儿的异常心理发育,促进正常的心理发育。3.注意培养患儿的自信心和自立、自理能力。,返回,十、小儿脑瘫的教育康复,脑瘫儿与健康儿同样有受教育的权利,而且应尽量和健康儿一起进行教育。提倡早期进行。根据不同年龄组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脑瘫儿童的教育在我国可以选择以下几种:残健结合的一体化教育;特殊教育;康复机构的教育;社区教育;其他形式的教育等,对脑瘫儿童进行教育。医护人员应与学校、家长密切配合,利用一切可能条件为 。,返回,十一、小儿脑瘫的社区康复,社区康复为脑瘫患儿提供了利用简单、通俗易懂的康复技术,低资金投入,充分发挥患儿自己的积极性,家庭成员的参与等多项优越条件,使患儿得到连续不断、持久的康复训练,达到理想的康复效果。,返回,十二、小儿脑瘫的社会康复,小儿脑瘫的社会康复是其全面康复的一部分,是指从社会的角度采取各种措施,为脑瘫患儿创造一种适合其生存、创造、发展、实现自身价值的环境,享受同等权利,达到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目的。在训练脑瘫患儿生活自理的同时为脑瘫患儿创造走向社会的条件。,返回,脑性瘫痪的康复结局,返回,正确认识小儿脑瘫的康复结局,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小儿脑瘫的预防,将小儿脑瘫的医疗康复与教育康复、社会康复相结合,才能对小儿脑瘫进行全面康复,达到最佳康复治疗效果。,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