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三年级下期科学教案(10-22课).doc

上传人:笑*** 文档编号:266507 上传时间:2018-08-0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三年级下期科学教案(10-22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鄂教版三年级下期科学教案(10-22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鄂教版三年级下期科学教案(10-22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鄂教版三年级下期科学教案(10-22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鄂教版三年级下期科学教案(10-22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鄂教版三年级下期科学 第十课 认识衣服面料 三单元 教学目标: 1、认识到衣服一般是选用不同材料制作的。 2、认识几种常见布料,如:亚麻、棉布、丝绸、毛皮、化纤和毛料等。 3、知道这些布料的主要特点和用途。 4、能够根据特性、用途源或其他标准对纺织材料进行分类。 5、激发学 生对生活物品 衣服的探究兴趣,意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6、体会到衣服的种类是丰富多样的,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在不断研究、生主新材料。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为每组同学准备各种典型的衣料一套,放大镜若干,酒精灯、火柴、镊子各一个。 2、学生准备:身边常见、容易得到并知道其材料名称的衣料若干。 教学过程: 一、谈

2、话引入 1、同学们,教师今天发现大家穿的衣服都很漂亮。这些漂亮的衣服除了大小、颜色、款式和图案不同以外,还有什么不同?(面料不同) 2、大家所说的(布、毛)其实是衣服的面料不同,请大家想 一想:你们衣服的面料都是什么材料制作的呢? 3、交流、汇报、评价:同学们的生活经验还真不少。 二、认识不同面料及作用 1、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认识各种不同材料制作的面料好吗?请各小组打开桌面上的塑料袋,认识一下都有些什么面料?(板书课题)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面料名称。 3、大家讨论一下,这些面料都应该在什么季节穿着会好些呢? 4、学生交流、汇报,教师小结:听了大家的见意,看来不同面料都有着不同用途。 5、这些

3、不同用途的面料的材料都来源于哪里呢?请各小组猜猜看好吗?听了同学们的猜想,我们知道了不同面料的材料, 其来源也不同。 三、鉴别面料 1、如果你和爸爸妈妈一块到衣店里要购买这些不同面料的衣服,你们一般都会采用什么方法来鉴别它们呢?请同学们相互说一说。 2、学生交流、汇报。 3、为了让大家看的更清楚,今天我们利用一种观察工具 放大镜来观察好不好?那么,想要用火烧的方法来鉴别衣服面料的同学请举手,让老师看看,这么多同学选择了火烧的方法,请各小组在使用酒精灯时一定要正确操作(师示范,提安全。) 4、下面请各小组彩你们鉴别面料的方法,找出各种面料,都有什么特点?同时把实验观察的现象记录在记录单上好吗?

4、5、分组活动 并记录,交流汇报。 6、师小结:在同学们共同努力下,我们认识了许多有关衣服面料的信息,真是了不起,这些面料都是由纤维制作而成的。 7、有谁知道纤维是什么吗?我们查查字典小博士,看看它是怎样解释的。 四、面料分类: 1、大家又学会了用身边书籍获取新的知识的本领了。我们能不能将研究过的布料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呢? 2、大家比比看,哪一组最先分好? 3、交流评价:同学们把各种面料分成天然的和人工合成的;还分出了来源于动物和来源于植物的。 五、了解面料的作用: 1、在今天的科学课上,我们一起认识了布料的很多特点。随着 科技的发展,衣服面料的工艺更加精美、性能更加广泛,请看(播放课件)在不同

5、环境下,人们的着装有什么不同。 2、讨论:说一说,人们在制作衣服时利用了各种材料的什么特点? 3、交流汇报,师小结:是呀,人们利用不同材料制作出不同面料,并在不同环境中穿着不同面料的衣服,使每种面料都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六、课外延伸: 关于衣服面料还有许多知识等待着我们去探究、去发现,希望大家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更多衣料的信息,我们将在下节课中共同来交流。 第十一课 衣料的吸水性 教学目标: 1、知道不同衣料的吸水性不同。 2、认识影 响衣料吸水性的因素。 3、能设计实验并合理的选择工具比较各种衣料的吸水性能。 4、能有条理地进行猜想假设、制订计划、收集事实、分析讨论 汇报交流的科学探究活动。 教

6、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设计科学实验方案,探究不同衣料的吸水性能。 教学难点:通过交流讨论,设计出科学的实验方案。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为每组学生准备同样大小的不同衣料各一块,盛水烧杯若干,滴管、镊子各一个。写字板、衣架、红墨水等。 2、学生准备:课前收集到的关于各种衣料特点的资料 。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喜欢 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部海绵宝宝的动画片,我们一起来看看。( CAI 播放 海绵宝宝动画片段) 2、问:咦,水到哪去了?这说明什么?(板书:吸水性) 3、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也具有吸水性?你是如何发现衣服具有吸 水性的?(生答) 4、认识各种衣

7、料,选择其中的四种研究它们的吸水性。(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衣料的吸水性。 1、作出假设。 ( 1)学生猜测四种衣料的吸水性,将猜测结果填在实验报告单中。 ( 2)全班汇报猜测结果,教师将结果板书出来。 2、指导学生设计并优化实验方案。 ( 1)全班交流初步 设想,并将学生按设想不同进行分组。 ( 2)小组内讨论实验方案。 ( 3)汇报实验方案,在全班对实验方案进行讨论,优化实验方案。 3、各小组领取实验器材,进行实验。 4、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板书结果。 5、学生谈收获,体会。教师小结实验结论并板书。 三、拓展延伸。(本环节视学生在前一段的学习情况而定) ( CAI 播放)衣料的吸水性在

8、生活中应用的画面。 四、课堂小结。(本环节视学生在前一段的学习情况而定) 第十二课 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 教学目标: 1、能对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去了进行猜测,并能设计实 验进行研究。 2、能对隐藏在不同蒸发实验背后水的去向做合理的分析。 3、知道蒸发一般发生在液体温表的表面,且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4、能联系实际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得用和防止水分蒸发的例子。 5、在探究活动中注意采集并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 6、通过认识水的蒸发现象,意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体会到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 教学准备: 课件,湿抹布和装有少量水的广口容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用

9、水写一个 “ 水 ” 字,师生一起观察 “ 水 ” 字的变化。 2、再观察晒衣服的图( 出示课件),并提出问题:湿衣服晾一会有什么变化?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去了呢? 二、实验探究,解决问题。 1、各小组根据自己的推测,设计实验研究方法, 2、分小组汇报各自的实验研究方案。集体交流评议,完善实验方案。提出实验中应注意这样几个问题,(出示课件)。 3、分小组实验研究,教师巡视指导。 4、各小组汇报交流:你们做了哪些研究?发现了什么现象? 5、讨论:在这些实验中,水为什么会慢慢减少了?水跑到哪儿去了呢?观察老师准备的水蒸发的录象。(出示课件)。 6、分小组讨论,并记录讨论结果。 7、课件展示大自然中水的

10、 蒸发现象,紧接着教师讲述水的蒸发现象:蒸发一般发生在液体的表面,且在何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1、交流:生活中水蒸发的现象。 2、学生列举生产生活中水蒸发的例子。 3、结合自己的经验,说一说生产生活中人们是怎样利用和防止水分蒸发的?(课件展示) 四、小结。 第十三课 怎样让衣服干得快 教学目的 : 1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知道蒸发是水在平常温度下变成水蒸气的现象,水蒸发时要吸热;能联系实际举例说明周围的蒸发现象。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根据蒸发现象想象蒸发的本质和过 程。 3渗透 “ 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 ” 科学观点。 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 1找一个广口瓶,上

11、本课前一天,往瓶内倒水,在瓶壁水面到达的地方做一个记号;把瓶子放在教室外面向阳的窗台上,让学生观察水面的位置。 2湿布一块。 3挂图或投影片 水的蒸发。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提问:水是什么样的物体? 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水的蒸发 (1)观察: 这个瓶子是昨天放在室外窗台上的,瓶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 (少了 ) (用温布在玻璃黑板或玻璃、铁板上擦一片水迹。 ) 看一看,黑板上的水迹有什么变化? (2)讨论: 瓶子里和黑板上的水到哪里去了? 你看到水是怎样跑掉的吗? 这说明水变成了什么样的物体跑掉了? (3)教师小结:这说明水变成了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跑到空气中

12、去了。这种物体叫做水蒸气。 (4)讨论:水是在什么温度条件下变成水蒸气的? (平常温度 ) (5)讲解:通过观察,我们知道:水在平常温度下,会慢慢地变 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板书课题 “ 蒸发 ”) (6)提问: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哪些水的蒸发现象? (让学生充分发言 ) (7)讲解:江、河、湖、海、地面等处的水,时时刻刻都在蒸发,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 2指导学生认识水在蒸发时要吸收周围的热 (l)谈话: 谁会游泳?游泳时,刚从水里出来有什么感觉? (很冷,比在水里冷。 )身上的水干了以后还冷吗? 炎热的夏天,在地面上洒些水,有什么感觉? (凉快 ) (2)讨论: 为什么刚从

13、游泳池里出来感觉比在水里还冷,身上的水干了就不冷了? 为什么在地面上洒些水会感觉凉快些? (3)教师小结:以上事实说明,水蒸发时要吸收周围的热。 3指导学生认识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系 (1) 提问:根据你晾衣服的经验说说,怎样才能使衣服上的水蒸发得快? (让学生充分讨论 ) (2)教师小结:以上事实说明:温度高、蒸发面积大,有风,可以加快蒸发。 巩固应用 1什么叫做蒸发? 2水蒸气是一种什么样的物体? 3填空: 布置作业 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蒸发快慢与蒸发面积或风大小有关系。 第十四课 穿棉衣为什么暖和 教学目的 : 1能对观察到 的现象进行大胆的猜想;会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用科学的

14、观点解释问题,在比较、归纳中得出结论。 2能积极参与观察实验;愿与人合作;乐于用学到的知识创造条件改善生活。 3知道生活中所使用的各种材料不会生热;知道各种不同材料及同种材料的不同状态的保温性能是不同的。 活动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材料准备:铁架台、 3 4 支温度计、 2 3 根皮筋、棉花、毛皮(学生可自备毛巾、毛衣、布、丝绸等)、实验记录单、冰块、热水袋。 教学重点: 知道不同材料及同种材料的不同状态的保温性能是不同的各种不同材料及同种材料的不同状 态的保温性能是不同的。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1)讲述:与前面的例子相反,有时在生活中希望热的物体不要变凉,要设法保持温度,保持热不散出

15、去,这叫做 “ 保温 ” ( 板书:保温 ) (2) 讨论: 要保温应该怎分办呢 ?( 当物体需要保温时,要尽可能减慢热的传递。 ) 生活中郎些物体需要保温 ? 它们是怎样保温的 ? ( 学生可能说出用暖瓶给开水保温,将饭放保温锅里,穿棉衣使身体保暖等等。 ) 二、学习新授: (1) 认识保温瓶的保温原理: 出示保温瓶。 观察:保温瓶的构造有什么特点 ? 讨论:这样的构 造与保温有什么关系 ? 讲解:暖水瓶 ( 杯 ) 内有瓶胆,是玻璃制成的,玻璃是热的不良导体;瓶胆为双层,中问的空气被抽去,抽掉空气不能形成热对流;瓶胆内外涂有银白色发亮的物质,可以减少热的辐射;瓶胆口有软木(或泡沫塑料)塞,

16、它是热的不良导体,既能减少热的传导,又能阻止瓶口的空气以对流方式带走瓶内的热量。 (2) 认识棉衣保温的原理: 出示羽绒、棉絮等保温材料。 观察这些材料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 膨松。 ) 讨论:这些特点与保温是否有关系 ? 讲解:棉絮和羽绒膨松多孔隙,内有很多不流动的空气,而 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借以保持人的体温。 (3) 认识地膜的保温原理: 谈话:早春,为了保持土温和幼苗,农民伯伯怎样做 ? 放录像:农民在地里盖地膜。 讨论:这有什么作用 ? 讲解在农田、菜园的土地上覆盖塑料薄膜,可以减少空气对流,借以保持地温,使小苗在低温多风的早春不致冻死。 (6) 提问:还有哪些物体像棉被、暖水瓶等物

17、体一样具有保温作用 ? 它们是采用什么方法保温的 ? (7)小结:要保温,必须尽可能减慢热的传递可以采用热的不良导体,隔绝与周围气体或液体的接触,减少热的传导、对流、辐射。 研究制 作保温盒的方法 (1)讲述:下面,我们要应用今天学的知识制作一个简易保温盒,给一杯水保温。想一想,应该用什么材料,怎样制作 ? (2) 学生分组讨论。 (3) 汇报、交流各种不同的方案。 ( 三 ) 巩固练习 1 、概述本课教学内容,进行全课总结。 2 解释两种常见现象。 (1) 有人说冬季盖棉被、穿棉衣是因为棉被、棉衣本身厚、暖和,对不对 ? 为什么 ? (2) 问:棉被、保温箱本来是保温用品,可人们把冰棍放在保

18、温箱里还盖上棉被怎么回事 ? ( 四 ) 布置作业 制作保温盒,比赛保温的效果。 第 18 课 让灯亮起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主动经历 “ 怎样使小电珠亮起来? ” 这一问题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探究问题的兴趣。 2、使学生通过探究学习活动,借助直观材料了解 “ 电流、电路 ” 的概念。 3、使学生学会连接简单电路的科学法,掌握用直观的方法记录 学习结果。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自主地想办法连接电路使小灯泡亮起来。 教学准备: 教师:手电筒;学生分组:小灯泡、电池、导线各 1。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引入问题 1、 (拉教室的电灯开关)灯泡为什么会亮起来?(有灯泡

19、、有电、电线连接) 2、 还在哪见过电灯泡亮起来的具体例子。 3、 观察小灯泡、电池是什么样的,指导学生认识灯泡、电池的组成部分,学习灯泡、电池的简单画法。 4、 出示分组材料,提出问题:给你一个电池、一个灯泡,怎样使小灯泡亮起来? 二、启发引导、探究问题 1、启发学生思考推想:怎样使小灯泡亮起来? 要点: a、需要哪些材料? b、用哪些方法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指导画连接方法 2、提供材料(电池、灯泡、导线)学生实验 要 求:把小灯泡亮起来的方法画在书中空白处。 3、汇报: a、哪些连接方法使小灯泡亮起来了。引导学生补 充完整,整理后板书 b、用哪些连接方法小灯泡没亮起来。 三、激疑导思、研讨

20、问题 1、 比较使灯泡亮的连接方法有什么相同? (用导线把灯泡的金属螺丝、下端点分别连接到电池的正负极) 2、 使小灯泡亮的连接方法与不亮的连接方法有什么不同? (不亮的连接方法没有把灯泡的金属螺丝、下端点分别连接到电池的正负极) 3、 为什么这样连接(亮的方法)小灯泡会亮起来? (电池的电能经过小灯泡的灯丝 形成电 流通路) 人们称这种电流的通路叫 电路, 四、联系实际、应用创新 1、 解释手电筒为什么会亮起来? 2、 家用电灯、电器是怎样工作起来的? 3、 家庭用电安全常识教育 第 19课 电路出了什么故障 教学目标: 1、经历思考电路出故障的各种原因的分析活动过程。 2、学会做一个电路检

21、测器,并学会应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故障电路的方法。 3、让学生经历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故障的原因的活动过程,培养他们解决问 题的能力。 4、在学生经历分析电路故障原因和检测电路故障原因的过程中,培养他们注重实是,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精神。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小组准备: 每组准备一个带有故障的串联电路( 1 个坏的小灯泡、根没有剥绝缘皮的电线,节废电池),制作电路检测器的材料(电线若干根、电池盒 1 个、小灯泡个、灯座 1 个)。 2、教师准备: 有个小灯泡的无故障的串联电路,个电路检测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在展示台下出示一个能使小灯 泡同时

22、发光的串联电路: 提问:大家请看,这是一个以前我们连接过的能使两只小灯泡同时发光的电路,谁能说说电流在这个电路里是怎样流动的? 讲解:电从电池的一端流出,通过灯泡,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形成一个环路,灯泡就会亮起来。这个由电池、电线、灯泡组成的,有电流通过的环路就叫做电路。 2、小组连接一个有故障的串联电路 谈话:老师为各组也准备了一个这样的电路,请你们把断开的电线连上。 提问:小灯泡亮了吗?小灯泡没亮说明什么?(学生回答后板书课题:电路出故障了) (二)各小组分析出故 障的原因: 、讨论、分析: 请大家分组讨论、分析,电路中的哪一部分可能出故障了?把讨论结果记录在 “ 表一 ” 中。 、交流:

23、你们认为,可能有哪些原因导致电路出故障了?(板书学生分析的结果) 、整理记录: 请大家根据刚才同学们的发言,把自己的记录补充完整。 (三)检测有故障的电路: 、讨论: 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检测有故障的电路? 、学习用一个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 ( 1)学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展台展示 “ 电路检测器 ” ) 请大家仔细观 察老师做的电路检测器,然后自己也试着动手做一个。 注意: 做好后一定要先试试小灯泡亮不亮; 要注意安全,不准用它来检测人的身体或 220V 的电路。 ( 2)学习使用电路检测器: 教师演示检测一根电线;用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和一根电线的两端相连接,如果小灯泡亮了,就说明这根电线

24、没有故障;如果结果相反,则说明这根电线有故障。 、分组讨论制定检测计划: 下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制定出一个检测计划(也就是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把计划写在 “ 表二 ” 中。 交流、汇报 :你们组制定的检测计划是怎样的? 、用电路检测器查找故障原因: 现在,请同学们按照自己订的计划,用电路检测器故障原因。 要求: 边查故障,边记录(可以把结果记录在 “ 表三 ” 中); 数数本组的电路共出现了几个故障。 、交流、汇报: ( 1)你们组检测到了哪些故障?请你上台来和大家说说你们组是怎样检测的? ( 2)大家认为他们小组的检测怎么样? (四)排除故障,使小灯泡亮起来: 故障已经找到了,你能排除这些

25、故障,使这些小灯泡重新亮起来吗?请动手试 试看。 (五)总结: 今天我们遇到的电路故障有:电池没电了、电线的外皮没有剥掉、小灯泡坏了。如果今后遇到了其它故障,你会怎么办? 请大家注意,电路检测器只能在实验室里检测简单的电路,绝不能用来检测家用 220V 电器电路,否则会出危险。 第 20 课 我来做个小开关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动手操作和描述手电筒开关特点的活动过程。 2、经历设计和制作一个小开关的活动过程,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创造能力。 3、经历一个设计装置红绿灯的活动过程。 教学重点:经历设计和制作一个小开关的活动 过程。 教学难点:给小电灯做一个开关。 教学准备: 小组每人

26、一只手电筒和干电池。每个小组灯泡一枚、小灯座、电池盒、干电池各一个,电线若干、回形针1 枚、其他导体、绝缘体若干。每组电路装置 1 个、开关 1 个、红灯、绿灯和黄灯各 1 个、干电池 2 个、电线若干。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我们已经学过怎样点亮小灯泡了,点亮小灯泡的电路是怎样的? 二、 探究过程 1、观察手电筒 ( 1) 观察手电筒的组成材料,讨论为什么有些地方要用导体,有些地方要用绝缘体。 ( 2) 观察手电筒的构造,比一比它和小灯泡的电路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 ( 3) 观察并操作手电筒的开关,体验开关是怎样控制小灯泡的亮和灭。 ( 4) 游戏:用手电筒相互发信号。 2、给我们的小电灯

27、做一个开关 ( 1) 在一个断开的电路上,小组讨论用什么材料来控制小电灯的亮和灭? ( 2) 再利用回形针,将一头翘起,一头固定,做一个按压式开关。 ( 3) 利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讨论并设计、制作一个小开关,全班交流。 3、红灯、绿灯和黄灯 ( 1) 利用每组准备好的材料,小组合作制作一个能交叉控制红绿灯的电路和开关。推测一下,什么时候红灯亮,什么时候绿灯亮。 ( 2) 在控制红绿灯装置的 电路中,再增加一个连接有黄灯的电路,使红灯变绿灯、绿灯变红灯的时候,中间亮起一盏黄灯。 4、小组讨论制作。 三、交流汇报 1. 在小组活动中发现了哪些问题,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一共运用了几

28、种小开关的制作方法。自己做的红绿灯是怎样控制的,和生活中的红绿灯有什么区别。 2. 延伸活动,向学生介绍遥控式开关、真空式开关和漏电保护开关。 四、总结 第 21 课 电磁铁 教学目标: 1、 指导什么是电磁铁,能够做一个电磁铁,能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电磁铁与永久磁铁的异同点。 2、 能够探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相关因素,知道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池的数量、线圈的圈数有关。 3、 知道电磁铁的磁极是可以变化的,能够设计实验探究电磁铁的磁极的变化。 4、 了解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意识到电磁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 教学难点与重点: 1、重点:认识电磁铁的基本性质。 2、难点:制作电磁铁,探究

29、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和磁极变化的因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 课; 1、 演示磁铁吸大头针 2、 提问:铁钉能吸铁么? 3、 演示电磁铁装置,并做吸大头针实验。 二、制作电磁铁 1、 指导制作电磁铁。 2、 学生制作并玩电磁铁。 3、 给装置起名(板书:电磁铁) 4、 提问:你能够比较磁铁和电磁铁的异同么? 三、分辨电磁铁的两极 1、 谈话:你对电磁铁有感兴趣的问题要研究么?(学生提出研究问题) 2、 指导设计实验方案(讨论制订实验方案) 3、 引导学生用指南针检验。 4、 学生验证假设(教师指导实验) 5、 学生讨论汇报,对不同的答案进行分析。 四、归纳小 结 谈话:在本课的学习中,你们有哪

30、些收获和体会么? 五、扩展探究 : 如果电磁铁针帽是北极,那么,改变缠绕方向和电池的正负极以后,电磁铁的针帽是什么极?(学生假设,学生实验,学生汇报) 第 22 课 电能转化成了什么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家用电器是一种能量转化器,可以把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利用电能向其他能量的转化,使人类社会有了极大的进步;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电能和其他形式能量之间的互相转化,并进一步了解多种能量之间的互相转化。 2、难点:应用能量转化的观点描述生活中的变化事例。 教学准备: 有关能量转化的图片资料。使用太阳能电池的计算器、手摇发电机;瘪了的乒乓球、铁丝、绳子

31、、开水等。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已经知道了很多形式的能量,如风能、机械能、电能、热能等,那么你知道我们用得最多,也是用途最广的一种能是什么吗? (二)探讨电能为我们做什么 1、提问: 说说家里有哪些用电的器具,它们的名称是什么?有什 么用途? 2、探讨: 家用电器都是一种能量转换器,它们把输入的电能变成了其他形式的能输出来。(教师出示灯泡边亮灭电灯边说)如电灯是把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我们现在用填表的形式来分析一下各种家用电器输出什么能量,能为我们做什么。 教师出示记录表(如教材所示),以电灯为例,做记录示范。 3、学生分组讨论、填表、教师巡视 。 4、小组交流汇报、小结。 (表格这里输入的能量形式都是电能,表中列举的电灯为我们做的事是 “ 照明 ” ,输出的能量形式是 “ 光 ”和 “ 热 ” 。我们需要的是 “ 光 ” ,热能虽然不为我们所用,但它是伴生的。用 电器往往不只输出一种形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