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科毕业论文 ( 20_ _届 )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经济学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完成日期 年 月 日 摘 要 : 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 , 农村金融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 但是,当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还不健全 ,存在着农村资金外流形势日趋严峻,且资金供给不足;农村金融市场产品单一;农村金融供需结构不平衡;风险分散与补偿机制不健全;农村市场准入管制严格;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有待改善等问题。对此,本文通过分析已有的调查资料,从各方面剖析并结合国外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健康发展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农村金融;
2、弊端;发展建议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Strategies of Rural Financial Systems in China Abstract: As the core of modern economy, rural financ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rural economy. However, there still exist lots of problems in the Chinas rural financial system at present, the
3、re is worsening the situation of rural capital outflows, and the money supply is inadequate; rural financial markets products are single; rural financial structural imbalance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risk diversification and compensation mechanism is not perfect; rural market access tightly contro
4、lled; rural financial environment and other issues to be improved. In this regard, Through analyzing the existing survey data, analyze from various aspects and combining foreign rural financial system construction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5、 Chinas rural financial system. Key words: Rural finance; Disadvantages;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目 录 一、引言 1 二、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现状 1 三、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2 (一)农村资金外流形势比较严峻且资金供给不足 2 (二)农村金融市场产品单一与服务滞后 2 (三)农村金融供需结构不平衡 3 (四)农村金融机构监管缺位且抗风险能力弱 3 (五)农村市场准入管制严格 3 (六)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有待改善 4 四、国外农村金融体系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借鉴 4 (一)国外农村金融体
6、系的特点 4 (二)国外农村金融体系对我国的借鉴 5 五、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健康发展的对策措施 5 (一)政府政策方面 5 (二)金融机构方面 7 (三)金融法制和行业自律方面 8 注释 8 参考文献 8 致谢 101 一、引言 伴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经济增长迅速,但与此同时占全国大部分人口的农民的收入增长缓慢,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而其中农民信贷难、资金供需不足成为妨碍新农村建设的最大瓶颈。而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第一产业和基础产业,实现农业以及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农村经济 的发展与农村金融体系息息相关,需要相互紧密配合。由此可知,农村金融
7、体系的健康发展是解决农村融资问题的根本途径,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如何扩大农村的内需,其核心的问题在于如何增加农民收入,这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来支持和促进农业增产、农村经济可持续稳定地发展。农业的经济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影响十分重大,它不仅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根本,还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金融服务的建设和完善有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而我国农村金融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尚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因 此,应大力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现我国正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新农村建设离不开金融资金的支持。开拓农村市场离开了农村金融的有效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就缺
8、少了核心支撑,中国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道路就有了阻碍。然而能起有效的推动器作用的农村金融,现为我国整个金融体系中一个最薄弱的环节,是我国金融业发展中的“短板”。其中,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农村资金短缺成了当前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改革最首要、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故此积极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成为了当前最迫切的需要之一。近年来,我国农村金融 发展严重滞后,农村资金外流形势比较严峻,且资金供给不足,农村金融供需不平衡;农村金融市场产品单一,服务滞后;风险分散与补偿机制不健全,农村金融市场准入管制严格,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有待改善。因此,构建和完善广覆盖、多层次、可持续的现代农村金融
9、体系迫在眉睫,它是加大对农村经济发展力度的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又好又快的强有力保障。 二、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现状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要扩大内需,消化剩余劳动力,中国农村市场就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改革开放 30 多年以来,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并有了一 定的发展,建立起了以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并存的三位一体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为主,以分散的、自发的资金互助社、私人钱庄、民间借贷为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体系。后者的服务比例远远高于前者。这体系以正规金融机构为主导,以农村信用社为核心,以部分民间金融为补充。长期以来,农村金融为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发挥了积极
10、的推动器作用。但相较于城市金融与市场经济的改革发展进程来看,农村金融仍明显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农村金融大量资金外流,提供的金融品种主要为资金借贷,缺乏农业保险等金融品种,农村金融体制不完善 ,总供给小于总需求,现有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市场的需求,同时政府对农村金融市场缺失监管,难以形成对我国农业发展的有力保障。在金融海啸来临的背景下,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发展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2 目前,农村金融服务正向纵深探索推进,农村多层次、多元化的服务需求的满足度逐步提高,支农力度明显加大 。 三、我国现行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农村资金外流形势 比较 严峻且资金供给不足 目前 ,
11、 我国在农村地区吸收资金的正规金融机构主要有邮政储蓄机构网点 和 农村信用社 以及 中国 工商 银行、中国 建设 银行等国有 商业银行。 其中 除中国农业银行 以 外,其他几家国有商业银行很少 在农村地区 发放贷款, 无形中充当了“抽水机”, 将农村资金大都转向 了 城市, 甚至 农业银行在农村资金投放的 力度 也呈 缩小 趋势。近年来,通过各大商业银行等正 规 或非正 规 的渠道农村资金大量外流 并流 入 城市 ,进而减缓了农村金融服务改革的步伐 。邮政储蓄机构只存不贷,随着存放资金的增加,储蓄资金又回流到城市,使得农村资金供给缺口加大,加剧了农村资金的 “ 体外循环 ” 。这些金融机构大量
12、抽走农村资金,却不承担支农的责任,加速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资金外流和区域资金的不平衡趋势。 就如农村 信用社。它 作为农村金融 的“ 主力军 ” , 也 不 能 避免出现农业资金“农转非”现象,未能 把资金全部用于农业领域。 部分 农村信用社在利益的 驱动 下,把资金投 入获 利机会 更 大的非农领域。农业资金 “ 农转非 ” 现象日益严峻,严重削弱了其支持 “ 三农 ” 的资金实力 ,未能从根本上摆脱在银行信贷能力的弱势地位 。由此造成 了 农村经济大量 “ 失血 ” ,这也是 新农村建设资金的 “贫血”发生的因素之一 。 据统计, 2008 年农业贷款占金融机构 总贷款 的比重仅为 5.81
13、%,而当年农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为 11.30%。 然而要建设新农村离不开农村金融资金的大力支持 ,且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和各层次的融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由此农村资金供求紧张状况难以得到缓和。 (二) 农村金融市场产品单一 与 服务滞后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经济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趋向个性化和多元化,农民对资金需求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和多样化特征。但是大多数农村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产品与服务依旧单一,大部分农村金融服务只限于存款、取款、贷款、一般的汇兑等一般业务,而新兴的中间业务根本没有普及,无法满足农民的多样化需求。农村金融资源大规模、持续地流出农村,导致农村金融抑制,不利于农村经
14、济的可持续发展。农村 金融 机构涉农业务减少, 服务 的 覆盖面 积也减少了 。贷款权的上收又使贷款业务逐渐远离农村,对农村的信贷仅限于大型的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生产和农户增收的金融服务处于萎缩状态。 “ 农 ” 字号 金融机构的 支农 服务 呈现出 “ 边缘化 ” 趋势。 从发展趋势来看, “ 三农 ” 发展需 要得到 更多的融资渠道和更好的服务 支持。不过, 目前金融机构服务缺位,显然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需求的局面;农村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不能很好地适应农村经济现代化的要求和农民金融多元化的需求。 (三) 农村金融供需结构不平衡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转型,特别是农业产业化 程度和城
15、镇化程度的提高,农村金融服务供需缺口存在持续扩大的趋势。农村金融 目前 的基本状况 表现出 金融需求总量较大,结构 繁 杂,而 相对的3 金融供给总量渠道少,缺口 又 大,供需结构不平衡。截至 2009 年 上半年 ,全国 仍 有 2945 个乡镇没有任何金融机构, 同时 8000 多个乡镇 只 有一个银行网点, 而 金融服务严重不足的乡镇 约 占乡镇总数的 1/3。 金融供给短缺集中表现在农民借贷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据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国家统计局2007 年对全国 10省 2 万农民专项调查显示, 46%的农民具有借款需求,而在有借款需求的农民中,仅有 26%左右可获得 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在获
16、得借款的近 75%农民中,只能得到小于或等于 5000元的短期借款,低于农民希望获得的额度,只能满足短期的、季节性的资金需求,无法无法用于长期的扩大再生产,这已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加快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关键要搞清农村金融需求和供给状况,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的措施。 (四) 农村金融机构监管缺位 且 抗风险能力弱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监管存在缺陷 ,监管约束机制缺失、监管法规滞后、监管基础薄弱等问题突出 。目前,对农村信用社采用的监管模式与其他金融机构基本相同 ,由地方政府 对农村信用社进行管理却未赋予其监管职能,使得农村金融市场监管未到位, 尚 未形成 对农村金融市
17、场的一套独立的监管框架。由于我国农村的保险业发展缓慢,还处于初创阶段 , 农业保险制度 尚未健全 ,农业保险还不适应农业经济发展的需求,农村保险业的发展滞后于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金融保障体系缺失,农村贷款收益补偿机制不完善,农业和农民信贷风险难以控制和分散, 这些 导致 了 农业投资对制定 高效的 农业风险保障机制和 风险分散渠道 的紧迫需求。 由于农业自身固有的特点 以及本身 弱质产业 的性质 决定了它的高风险性。 若 遇到市场价格的波动或者 发生 自然灾 害,农民 将可能 无力偿还贷款,风险 势必 转嫁 于 银行,故而 ,部分 商业保险公司 为 追求经济 利益 最大化不愿意开展农业保险
18、业务, 这 进而制约了金融机构支农信贷投放的积极性,导致农村信贷资金投放不足。农村金融机构内部管理相对落后,资产质量普遍不高,抗风险能力较弱;农村金融信用体系尚不健全。同时对农村金融监管的缺位还助长了民间地下金融市场的活跃,一些民间金融活动已经成为了孕育地下经济的温床。 (五) 农村市场准入管制严格 近年来,在从正规金融渠道难以取得贷款的情况下,民间金融发展很快, 造成了现在很大一部分 农村 的发展 资金来自于地下 钱庄、民间借贷等非正规金融机构, 这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 业 资金供求 不平衡的 矛盾,与正规金融机构 相互补充 ,但由于地下钱庄 、 民间借贷 等非正规金融机构尚未取得 法律
19、的 认可 , 一直在 合理性与非法性之 间博弈, 得不到应有的法律保护和政策支持,被视为 “ 有为而无位 ” , “ 草根金融 ” 。长期以来,政府对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门槛很高,在客观上导致出现了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的高度垄断,由此造成的低效率和高损失又形成机构财务上的不可持续性,而金融监管的保护进一步加大了机构的道德风险 这就是农村金融服务的恶性循环,使得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轨迹扭曲, 更是使其他金融机构的发展得到威胁。 (六)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有待改善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不佳 。 与农村金融发展相联系的公共基础服务设施改革建设没有进行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 首先, 农村信用
20、环境不如人意,农村信用体系尚不完善。一方面农村信用咨询体系建设落后;另一方面农民缺乏诚信意识, 这不利于 金融机构考察其财4 务状况和信贷条件,这是造成农村居民贷款难的重要原因。 其次, 农村金融中介环境 也相对于城市金融环境落后 。 在现今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 ,能 提供信用担保服务的机构缺 乏 ,风险补偿机制 不完善 ,并且 有部分 中介 服务机构中 有些 中介服务 操作不规范,如 虚假资信证明 、 协同贷款欺诈 等现象层出不穷 , 以致 银行对加大信贷投入更加谨慎,农村金融中介环境 也随之恶化遭到破坏 。 最后, 农村金融法治环境较差,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和健全,这造成了执法效率低下、司
21、法执行难和执行周期长,对债务人脱逃行为的惩处难以落到实处,这导致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村机构的服务热情。 四、国外农村金融体系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借鉴 (一) 国外农村金融体系的特点 1、合作金融组织是农村金融的重要组织形式 合作金融组织作为农村金融的重要组成形式,在 农村现已得到了普及。它最早诞生在欧洲,后逐渐被其他国家移植,可以主要概括为五种体系,分别为:一是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代表的多元复合式的合作金融体系;二是以日本为代表的非独立型附属式行业合作金融组织;三是以德国、奥地利和瑞士为代表的由多级法人组成的金字塔式信用合作体系;四是以法国为代表的由总行、分行和基层行组成的
22、“上官下民”式信贷互助银行体系;五是其他形式。 其中以印度为典型例子。印度的农村金融体系是由政府与农业信贷机构、信贷合作社、国民银行、地区农村银行、商业银行和非正式民间借贷组织组成。 2、在农村金融体制建 立健全过程中政府发挥着重要作用 除了民间自发建立的私人金融组织以外,世界各国其他农村金融机构的建立都离不开本国政府的帮扶,有些是在政府的政策扶持下,如提供启动资金和税收优惠以及财政补贴等,建立区域性商业或者合作银行;有些是政府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引入民间资金后成为合作银行,也有的直接选择注入资金建立政策性银行或服务于农村的商业银行。其中以美国为例,美国政策性的农村金融机构由美国联邦政府主导创建,
23、它专门针对本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特点提供融资机构。它主要为农业生产及其有关的活动提供金融服务和信贷资金,如提供一些商业银行 或其他贷款机构不愿意提供的贷款,并通过信贷活动来调节和控制农业的生产规模与发展方向,并贯彻实施农村金融政策。 3、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促进农村金融持续稳健发展的必备条件 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包括完善的法制环境、良好的信用环境和稳定的经济环境。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它有利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减少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它有利于优化区域环境,更好地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它有利于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提高了中央银行金融调控;它有利于提高社会企业和广大群众的风险意识和诚信意识,促进社会信
24、贷征信体系建设。 (二) 国外农村金融体 系对我国的借鉴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初步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间接金融的调控机制,结合国外农村金融建设发展的经验,以减少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改革与发展走弯路的机会。 5 1、充分重视农业金融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利用农业金融,既能更好地为农业生产与发展筹措所需的资金,也有利于更好地执行国家的产业政策。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受到一系列主客观存在的现实的制约,如人口数量居高不下,农业生产居低不去,这将不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牢固树立农业的基础地位,积极发展农村金融,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 2、对农村金融机构政府应实行限度干预
25、 农村金融市场“市场失灵”现象的普遍存在,因此政府的适度干预是非常必要的。但其仅仅是对市场的必要补充,发挥辅助绝非市场的主导作用。若对农村金融进行过于强烈地政策干涉,势必会降低农民的合作积极性和自主性,损害在资源配置上市场机制的有效性,从而抑制了农村金融的健康发展。因此,政府要适时改变政策方针,对农村金融机构科学地积极进行改革,调动商业金融机构发展农村金融的积极性,促进其成为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 3、积极扶持和协助农村金融 农村发展离不开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为了农业的 发展,作为市场补充的各国政府通常会制定相关的优惠经济政策来扶持农村金融,可通过注入资金,对我国农业贷款进行利息补贴、适量的损失
26、补贴和债务担保等政策,来调动商业金融机构发展农村金融的积极性。政府积极扶持与协助农业金融的方式主要包括:一是政府采用补贴办法,通过其他信贷征信系统,调动其开展农业贷款业务的积极性,保证农业资金供给;二是政府可通过国有性质的农业金融机构,提供农业信贷资金;三是政府可以以各种方式提供低利的资金。我国也应加大农村政策性的支农力度,拓宽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的业务范围,把握时机加快政策性银 行的积极转型,以便更好地为我国国民经济特别是农村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五、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健康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政府政策方面 1、 加大政府政策的干预与扶持力度 在金融这个领域,我国农村金融始终未能摆脱弱势地
27、位,它要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扶持。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适度的担保、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经济手段,来吸引金融机构增加对农村和农业的信贷投入,实行宏观调控和监管。另一方面,政府也可以利用一定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经营。其次,政府还可以运用相应地信贷政策和货币政策引导资金重 新流向农村,给农村重新注入新鲜的血液,加快农业资金的“体内循环”。与此同时,还应尽快出台适应新农村建设发展的农村金融的相应法律法规,以确保农村金融可持续、稳健地运行。 2、 建立农村资金反哺回流机制 农村资金大量流向城市,这阻碍了农村经济发展对资金大幅度投入的要求。我国要吸引农业银行资金向农村归流,
28、为此必须发挥国家政策的激励和引导作用,合理调配,并建立农村资金反哺回流机制和分拆与利益引导机制。综合运用财政税收杠杆和货币政策工具,定向实行税收减免和费用6 补贴,通过法律来规定财政的支农份额,并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延伸和 发展农村金融服务;继续发挥存款准备金、利率等货币政策在鼓励农村金融发展中的作用,对支农贷款比例较高的银行性金融机构制定更为优惠的存款准备金政策,实行更为灵活的利率政策;积极发挥财政政策的杠杆作用,通过税收减免、财政贴息、担保等多种手段,引导和优化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提高包括农业银行在内的各金融机构支农积极性,逐步建立市场主导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相结合的支农长效
29、机制,实现资金从城市向农村回流的需要,保障农业资金投入。 3、 建立农村风险补偿机制,降低支农资金的风险和损失 设置农业信贷风险专项基 金,主要用于弥补农业贷款因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部分损失以及农户贷款贴息、补偿农村信用社支农贷款的风险损失。 此外, 建立和完善风险分散和补偿机制,尤其是农村支农贷款保险机制 。 基于农业投资高风险的现状,在农民申请贷款投资大项目时,主要采取保险担保贷款的方式,这样既拓展了农业保险业务,又降低了农村信用社的风险。同时针对农业保险政府也可以实行多种形式的补贴,给予开展农业保险业务的商业保险公司优惠,调动开展农业保险业务的积极性。其次, 政府 要 扶持发展 建立 市场
30、运作、多方参与、方便融资的 农业信贷担保机构,这能为那些有市场前景 的优质农业项目和龙头企业提供担保;加强信用社的工作力度,鼓励信贷人员深入基层调查,建立健全农民信用档案。与此同时,地方政府还应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大力发展生产性投资项目,用发展生产刺激资金需求,用投入资金刺激生产增值。 4、 完善农村金融监管体系 建立科学有效的农村金融监管框架。不仅要充实监管人员力量,更主要的是应改进监管理念,完善监管技术,提升监管质量和效率。依据农村合作金融法、农业保险法、农村金融服务促进法等农村金融法律法规,政府对农村金融机构应该主要采用扶持性、鼓励性监管,但不是放松监管,更不 是自有放任。对此,要建立地方
31、性金融管理机构。只有让地方政府参与到农村金融改革的决策之中,并赋予地方政府部分的监管权,比如对信用社的监察审计职责和保证债权法律主体以及承担部分防范和化解信用社的风险责任,并建立相应的地方金融管理机构,地方政府才能更好地对地方的金融活动承担相应的风险和管理责任。 从现实的发展看,由地方政府承担的金融机构经营风险已显现出一些问题,这就要求赋予地方政府对于农村金融机构一定的管理职能。其中金融机构经营风险包括了农村信用社存在管理风险的问题,甚至由中国人民银行直接管理地方性金融机构的过程 中也面临着许多监督管理方面的问题,更不要提所有银行最终的风险全部由中国人民银行来承担的制度设计上的重大缺陷。要尽量
32、避免这些问题,就需要赋予地方政府一定的管理职能,实施差别监管,针对农村的不同区域和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逐步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农村金融监管模式。此外,在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加大投放力度、多做业务时,引导和监管加强它们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创新风险管理控制手段,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切实肩负起对对股东以及对社会公众的责任和承担相应的义务,积极稳步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的健康发展。 5、 适度放宽农村金融的市场准 入条件 适度放宽金融管制,降低准入门槛,使其成为真正的农村金融体制增量的推动力,同时允许民7 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引入多渠道的各种资本,可通过立法使民间金融走向合法化,并将其置于政府的监管之下。根据
33、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应该放开农村贷款利率管制,增加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尽可能地满足农村金融需求;同时还要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健全覆盖农村的保险体系,完善风险保障机制,为金融机构的退出提供条件。构建对农业保险的再保险制度和农业巨灾的风险承接机制,以减少由自然灾害风险和市场风险造成的贷款损失。针对农业投资风险的现实,试运行 农业贷款保险,增强农民对金融信贷投资的信心,以此构建解决农民信贷困难的长效机制。 (二)金融机构方面 1、 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产品,优化农村金融服务,满足日益发展的农村金融的多元化服务需求 针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农村金融机构主要提供符合农户基本需求的金融业务,对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
34、创新要扬长避短,真正探索并创新开发适合农村经济发展情况的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为“三农”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产品。同时通过新型金融产品的设计与创新,适度拓宽农村金融服务领域,如对农民的劳动技能、信息咨询等,可以满足农村金融市场供求双方的 需要,提高融资的效率,甚至将非农资金引入农村领域,从而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直至现今,以自助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为代表的创新的电子网络金融产品与时俱进,不断地涌现出来,在一定程度上贴心了农民,贴合了农村,也贴近了农业。同时增加保险、信托、代理等方面的综合性金融工具产品,满足农村市场的需求多样化。我国农村金融机构要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金融服务理念,积极主动了解
35、客户的金融需求及信用状况,设计能满足多元需求和发展农村经济的金融产品,适度放宽农村金融的市场准入标准,为农村经济主体提供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和相应的金融 服务。 2、 建立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系,形成农村金融市场有效的竞争机制 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建立竞争有效的农村金融市场。要强化政策性银行的支农功能,拓宽政策性银行的业务范围,建立邮政储蓄银行、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金回流机制,因此,为适应农村经济多元化的发展需求,发展多种类型的中小型农村金融机构,规范和引导民间金融支持农业发展,保持农村金融市场运行的长期稳定。 3、 进行金融创新 进行金融创新,降低金融机构的经营运作成本并提高其抵御风险的能力。农村
36、金融机构根据农业经济发展的特点,要牢固树立创新的意识,坚持以市场为 导向、需求为基础,通过适应农村发展新要求的金融创新,着力改善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方式,不断满足多样化的农村经济社会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切实提高“三农”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为适应农村金融需求多样性特点进行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提高竞争能力,促进现有金融机构的深化改革,完善农村信贷市场,促进在竞争中成长,在合作中壮大。 (三)金融法制和行业自律方面 1、 优化农村金融法制环境 新农村建设需要农村金融的支持,更需要金融支农法制环境的优化。回溯过去,农村金融的困境部分源自于金融制度安排的非强制性和不合理性。因此,要加 快研究制定农村合作金融法、农业信贷法、农村金融服务促进法等相关配套的金融法律法规,明确金融机构的支农责任、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