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前景探析【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文初 文档编号:284131 上传时间:2018-08-2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前景探析【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浙江省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前景探析【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浙江省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前景探析【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浙江省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前景探析【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浙江省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前景探析【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本科毕业论文 ( 20_ _届 ) 浙江省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前景探析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经济学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完成日期 年 月 日 摘 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引人注目的重要现象 产业集群。纵观整个浙江的经济发展历 程和轨迹,不难发现浙江经济是和产业集群的发展密切相关的。但在新世纪里,其可持续发展遇到许多瓶颈,如企业缺乏创新和科研能力、集群内企业低层次竞争等。针对这一系列问题,促进浙江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可以采取促进产业集群内企业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推行区域性品牌产品战略、加强产业链的建设等措施,希望通过研究能对浙江乃至全国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参考。 关

2、键词 :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存在问题;前景探讨 Study of Industrial Clusters Development in Zhejiang Province Abstract: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up, zhejiang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a compelling important phenomenon - industrial clusters. Throughout the zhejiang economic development, it is not hard to find and trajectory o

3、f zhejiang economy i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cluster is closely related. But in the new century, i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uch as enterprise encountered many bottlenecks, lack of innova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within a cluster enterprise low level competition, etc. In thi

4、s series of problems,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zhejiang industrial clusters can be taken to promote enterprise within the industrial cluster between vertical and lateral link,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gional brand product strategy,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industry chain,

5、hope through measures such as in zhejiang province and even the whole country research can provide reference industrial cluster development. Keyword: Industrial Clusters; Competitive Advantage; Problems of Existence; Prospect Discussion 目 录 一、浙江省产业集群发展概况 1 (一)浙江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 1 (二)浙江产业集群发展的特征 3 二、浙江省产业集群

6、竞争优势 4 (一)浙江产业集群的成本优势 4 (二)浙江产业集群的竞争合作优势 5 (三)浙江产业集群的地方网络优势 5 三、影响浙江省产业集群发展的因素 6 (一)集群内企业缺乏创新和科研能力 6 (二)集群内的低层次竞争 6 (三)集群内企业面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困境 6 (四)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根植性很弱 7 四、提升浙江省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7 (一)调整产业政策,优化产业结构 7 (二)促进产业集群内企业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 7 (三)推行区域性品牌产品战略 8 (四)加强产业链的建设 8 (五)增强区域营销能力,推进产业集群国际化经 营 8 (六)培育地方产业文化 9 五、

7、浙江省产业集群发展前景展望 10 (一) 产业集群的产业自我完善 10 (二)产业集群的国内外市场开拓和链接的完善 10 (三) 产业集群的融资扩产能力和产业链的完善 10 注释 11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3 1 产业 (industry)是一个集合概念,它既是同一属性的企业的集合,也是根据某一标准对国民经济进行划分的一部分。它是指从事国民经济中同一性质的生产或其他社会经济活动的企业的总和,即在社会分工条件下的国民经济部门。产业集群现象最早可以追溯到马歇尔,在其经典著作经济学原理中,他把专业化产业集聚的特定地区称作“产业区”。最早用“ cluster”来描述产 业集群现象的是哈佛商学院的波

8、特教授,他指出“集群即指在某一特定区域下的一个特别领域,存在着一群相互关联的公司、供应商,关联产业和专门化的制度和协会”。 我国的产业集群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浙江为代表的“原发型”产业集群;一种是以广东为代表的“嵌入型”产业集群。 结合浙江实际,王缉慈教授将浙江产业集群定义为:浙江产业集群又称特色产业区、块状经济等,是在乡镇或城市民营企业集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地方产业群或地方生产系统。一镇一品或多镇一品的专业化特征明显,企业之间劳动分工细化,地方劳动力市场发达。同时王教授认为 浙江产业集群可以认作产业群,之所以认作“产业群”,是因为它有特定产业内涵,产业群是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

9、和关联的机构,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从企业的规模结构来说,产业群的概念更偏重于中小企业为主的集群。 一、 浙江产业集群发展概况及其特点 浙江是一个经济大省,更是一个民营经济发达的省。据统计 2010 年,全省生产总值为 27227 亿元,比上年增长 11.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1361 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 14121 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 11745 亿元,分别增长 3.2%、 12.3%和 12.1%。三 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 2005 年的 6.7 53.439.9 调整为 2010 年的 5.0 51.9 43.1。 截至到 2009 年,个体经济 1986913 户,

10、私营经济 566595户,非国有投资 6262.42 亿元,同比增速 10.8%。 浙江 大部分 GDP 由个私经济创造 ,而民营经济的发展,更是来自以乡镇个私企业为基础的产业群。 (一)浙江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 1. 浙江产业集群的市场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发展速度一直位居全国前列,保持着旺盛的活力,对浙江现象的研究也一直是众多学者研究的焦点。如果说浙江经济的腾飞靠的 是观念制度创新的领先一步,那么在市场体制不断完善、产权制度日渐趋同的今天,浙江经济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产业集群所带来的产业集群竞争优势。以民营化和市场化等制度创新为驱动力的浙江经济自发展伊始,受到原有工

11、业基础和资金来源的限制,主要依靠民间资金建立起来的企业带有明显的小型化特征。产业集群作为一种产业组织形式,有效地解决了“马歇尔冲突”,既实现了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又保证了生产和管理上的灵活性,是浙江经济保持活力的又一重要源泉。今天,产业集群在浙江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已经越来越重要。宁波服装、温 州皮鞋和打火机、绍兴化纤面料、乐清低压电器、海宁皮衣、永康小五金、永嘉桥头纽扣等产业集群都已经成为国内甚至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产业基地,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品档次不断提高、市场前景日渐广阔。 2 2. 浙江产业集群分布 浙江是产业集群最集中的地区,有调查显示, 2010 年在浙江省内的 88 个县市中,有 8

12、5 个县市区形成了 800 多个产业集群,其中年产值在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就有 519 个,总产值近 6000 亿,平均每个县有三个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分布于机械制造、纺织、电器、制衣制笔、医药等 175 个大小行业,表 1-1 中列举了浙 江省主要的产业集群分布状况。浙江产业集群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实力强大。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有关统计,全国 532 种主要工业最终产品的产量,浙江有 336 种进入前十名,占总数的 63%, 56 种特色产品的产量居全国第一, 109 种产品居全国第二。 表 1-1 浙江省主要产业集群分布表 地 区 产业部门 典型产业集群 杭州 大型机械及成套设备、电子通讯、家用

13、电器、医药等 杭州旅游汽配城;萧山衙前化纤业;新塘羽绒业、南阳制伞业 宁波 服装、机械、石化 鄞 县服装产业、蔺草加工、横街水表及配件、姜山燃气灶具、咸祥金融箱柜;余姚模 具城、玩具城、塑料城、汽车配件、水暖设备、电动工具 绍兴 纺织、印染、机械、医药、化工 (如纺织印染助剂 )、化纤等 绍兴县中国轻纺城;诸暨市衬衫、五金、袜业;嵊州领带城;新昌轴承、胶丸业;上虞劳保用品、伞件业;越城区家具业 嘉兴 纺织、皮革、机械仪表等 海宁皮革、经编;平湖服装、秀洲区丝织品;海盐紧固件、玩具;桐乡羊毛业 湖州 纺织 (丝绸、毛纺、印染 )、服装 (童装 )、建材等 织里童装业;城区纺织业;南得建材业;安吉

14、竹制品加工、菱湖种养殖业 舟山 水产品加工、海洋药物、机械等 舟山水产品中心批发市场;水 产品精深加工、海洋药物、船舶修造、机械制造、电器电子、玩具等,同时已经形成了螺杆、微电机、小五金和水产品加工等 续表 温州 机械、塑料、包装印刷、仪表仪器、日用电子等 平阳县萧江镇“中国塑编城”;苍南标牌制作;瑞安市塘下镇汽摩配;乐清市柳市镇低压电器城、虹桥电子元件、芙蓉钻头;磐石服装 台州 汽摩配件、工艺制品、鞋业、塑料制品等 椒江兆桥塑料制品;临海屈家村彩灯业;三门高视铆钉 3 金华 机械、五金工具、农产品加工、纺织、服装等 市区量具、东阳磁性材料、西服;义乌服装、针织、饰品、袜业等八大行业、义乌中国

15、 小商品城;浦江针织服装产业;永康中国五金城 衢州 化肥、建材 (水泥 )、机械电气 (矿山设备、变压器 )等 吴村镇羽毛球生产;常山狮子口乡轴承加工;衢县上方、常山辉埠石灰钙加工;龙游梧村、庙下竹制品加工;龙游湖地扑克纸加工、江山清湖弹簧加工,峡口铸造业;开化张湾木制品加工 丽水 木材加工、工艺制品、农产品加工等 龙泉太阳伞业;青田鞋革业;云和县木制玩具业等 资料来源 :浙江省统计局,浙江统计年鉴 (2010 年 )R,中国统计出版社。 (二)浙江产业集群发展的特征 浙江的产业集群经过 20 多年来的发展, 已形成了较好的产业基础和竞争能力,具有几个较明显的特点。 1. 集群大多是自发形成的

16、,且大多为低成本型集群 从浙江产业集群发展的历史来看,产业集群现象是在市场主导下,是自下而上自发形成的,是以本地资源禀赋和商业文化氛围为基础的集约生产(批量生产、专业化产品加工、专用设备改造的生产)。但由于这些企业自成立开始,就存在着资金、技术、人才的限制,先天创新能力不足,突破性的创新能力不强,生产的产品缺乏技术含量,产品的竞争大多在于价格的竞争,在于相互之间的模仿,在于依靠当地廉价的劳动力、较低的土地价格等生产要素成本。 这些因素就导致浙江省产业集群大多为低成本型的集群。 2. 产业集群的主体是中小企业,且大多为非公有制企业 在浙江的产业集群内,绝大数是中小企业,且由于这些企业的投资基本来

17、自于本地私人的原始积累资金与外来资金,企业多是非公有制企业。而且浙江省的中小企业大多在集群内,从浙江省统计局的数据正可看出,浙江省集群的主体正是非公经济的中小企业。 3. 集群内企业之间分工合作较为密切 浙江产业集群具有同质性与关联性,集群内的企业从事相关、相似、互补或相关联的经济活动。在产业链的纵向上,存在着很多相互配套的,处在不同生产阶 段的企业间的合作关系,强调企业之间的分工与合作,而在一个产品的同一生产阶段的水平方向上,也存在着众多的生产企业,他们之间进行着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与学习的状态,促进了集群内企业的创新和发展,生产经营知识的传播,刺激企业不断繁衍和集群的扩大。 4. 集群内的

18、产业大多为消费品的行业 浙江产业集群涉及的产业分布在“浙江工业中的 110 多个大小行业和经营性农业中的 30 多个农4 副产品方面,主要以传统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部门为主,如纺织、服装、化纤、普通机械制造、塑料等”。据有关资料显示,浙江传统的日用消费品增长很快,服装、纺 织品、鞋类、家具四类商品的出口增量,占整个全省出口增量的五成左右。浙江的产业集群大多生产用工量大、技术门槛低的传统消费品,是同特定背景下浙江农村工业化分不开的。浙江省没有国家的大量投资,发展起初也没有多少的外来投资,农村工业基础薄弱,集群的选择就必然倾向于低技术的产业。集群的这种选择偏好,是因为这些产业相对进入与退出容易,所生产

19、的中低档消费品需求弹性高,市场容量大,实现发展较易。 5. 集群的发展同当地的专业市场发展紧密相关 浙江省是一个资源小省,也是一个市场大省。浙江没有多少资源优势,但发展相当迅速,同浙江的专业市场发展大有关系,如义乌小商品市场、玉环汽摩配市场、海宁皮革市场等。因产品集中、配套齐全,在国内甚至国际市场小有名气,聚集了人气,带动了产业群的发展,更带动了地方产业的投入,良性循环,使市场如雪球般越滚越大。 二、 浙江省产业集群竞争优势 从 2005 年到 2010 年,浙江生产总值一直以年均 12%的速度发展,远远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 许多研究者发现浙江经济长期快速增长和浙江极具特色的区域经济 (产业

20、集群现象 )是分不开的。以产业集群为基础的区域经济,不仅为充分利用当地的各种特色资源提供了可能,更为重要的是, 通过产业集群把大量彼此分散的中小企业联为一个颇具竞争力的有机群体,构成了浙江经济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浙江的产业集群具有以下的竞争优势。 (一)浙江产业集群的成本优势 产业集群在地理空间上的集聚必然会带来外部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这些效应所形成的最基本竞争优势就是成本优势。浙江产业集群恰恰充分体现了这种优势,使之发挥得淋漓尽致。它包括以下几种成本优势。 1. 环境成本优势 浙江本是个资源相对贫乏的省份,又恰是经济走在较前沿发展较迅速的省份。要体现环境成本优势,只有从其它途径来弥补能源贫乏

21、的现状。只有从其它方面来 弥补,如进货、生产、发货、经销、服务等基本成本和一些如财务、治安、卫生、运输等辅助活动的成本,大量的企业聚集在一定的地理空间,分布密度高,可以充分利用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的规模经济优势,实现在相同供给水平下公共产品平均使用成本的降低。 2. 交易成本优势 这里的交易成本不仅指企业和企业之间在进行分工和协作所产生的成本,还包括生产要素的主体之间进行交易所产生的成本。首先,在浙江产业集群内部,由于企业地理位置和分工协作之间的关系,彼此依赖型很强,同时它们之间进行的是重复无限次博弈,所以能够克服企业有限次交易中由于 资产专用性强而产生的“敲竹杠”问题。其次,企业间频繁的人流、

22、信息流和技术流等降低了5 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性,使企业之间合作的不确定性也减少;集群内各企业成员长时间相处,彼此了解,产生了一种诚信。企业之间不必频繁签约,也不必在每次签约时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由此也降低了交易费用。另外,集群内往往都形成了专业产品市场,专业生产要素市场,这些专业市场的形成开拓了营销渠道,降低了运输成本和搜寻成本等。 3. 信息成本优势 产业集群能够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集群区域内企业相对集中,它与功能发达而完善的专业市场共存。浙江是全 国专业市场最多、最大、最集中的省份,其他省份的专业市场,也大多和浙商有关,使得浙江很多企业在专业市场设立门市部,使企业容易通过市场的变化迅速捕

23、捉各种最新的市场技术信息,错综复杂的多渠道人际交流,将信息高效的在集群内部传播,使企业搜寻信息的时间和费用大大节省,有利于企业的生产贴近市场,甚至超前市场,不断的满足市场的需求变换。 (二)浙江产业集群的竞争合作优势 1. 产业集聚增强了企业的竞争优势 相互竞争的确会给集群内企业带来一定的威胁,然而,适度的竞争有利于提高集群内企业的竞争优势和优化集群的产业结构,因此也 提升了整个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2. 产业集群能加强集群内企业间的合作 产业集群的合作主要体现在: (1)产业集群内企业的合作是通过集群内的专业化分工来提高生产效率的。众多企业围绕同一条产业链,各企业都专注于某一种产品,某一道工序

24、或某一类业务开展生产经营,甚至某个部件的某一个环节,努力做精、做专、做深、做细产品或业务。 (2)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共同参与产学研一体化的集群式创新体系。众多企业集聚在同一地区,互相学习,协作创新,增强地方竞争力已成为产业集群内企业的共同愿望。由于它们区位接近,经济联系紧密、信 息交流便捷,这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知识的外溢和技术的传播。同时,众多的中小企业一同参与创新降低了各企业的创新风险和创新成本。集群创新还可以通过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的相互学习,互通有无,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促进新观点、新做法、新技术的快速传播和扩散,快速提高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例如,绍兴的轻纺产业集群采取“走出去,请

25、进来”,“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等多种科技协作形式,建设多层次科技协作网络。目前,全县已有 400 多家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科技协作关系。有利地推动了绍兴轻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 三)浙江产业集群的地方网络优势 网络是一种非正式的制度,是各种行为主体之间在交换资源、传递资源活动过程中发生联系时而建立的各种关系总和。产业集群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区域性网络,集群范围内的各个行为主体如个人、家庭、企业、地方政府、研究机构和高校等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彼此建立起各种相对稳定的正式和非正式关系。企业主通过自己的社会网络关系及其它的社会关系建立起必要的信任,这种信任有利于企业主获得他们所需的各种

26、稀缺资源及各类信息,并能开辟自己的营销,市场渠道,把自己产品成功的推向市场。在企业成长起来以后,集群内临近企 业在频繁的交往中建立起了稳定的企业网络关系,信任是企业网络关系的基础,因此各企业之间的交易不需要监督和正式协约的签订,6 从而避免了法律维护各交易主体利益时所招致的监督和执行成本。并且,企业之间的交易是长期的和稳定的,集群内的企业都有相对固定的供应商和客户,从而避免了单个企业所面临的市场不确定性。 三、影响浙江省产业集群发展的因素 波特对影响企业产业集群的因素的解释。波特利用“钻石” 模型 , 对影响产业集群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他从创新能力的角度探讨了产业的集聚现象 , 其整个理论分析框

27、架包括四个方面: 需求状况 、要素条件、竞争战略、事业群(或相关与支持性的产业)。按波特理论,对当今浙江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分析来看,影响竞争力提升存在多方面的因素。 (一) 集群内企业缺乏创新和科研能力 根据调研以及有关资料表明,浙江中小企业集群所采用的技术多为引进或模仿,自主创新较少,普遍缺乏创新能力。大多数中小企业的规模偏小,资金短缺,生产中低档产品,以传统工艺进行生产。因创新投资风险高,外部性强,为了降低创新投资的风险,集群内的技术模仿动机远超过创新动机。产业集群中企业技术创新的速度不快、开发新产品能力薄弱、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是中小 企业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存在的棘手问题。 (二)集群内的

28、低层次竞争 浙江产业集群的短时间快速成长,因外部环境的衔接跟不上,如市场、人才、配套,就只有在相对较小的范围内竞争。浙江产业集群内企业主要面对的竞争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集群内企业之间的竞争,二是集群之间的竞争。从集群的整体水平上看,浙江的产业集群尚未发育成熟,集群企业的竞争大多建立在低成本、低价格,特别是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基础上;个体、家庭企业生产管理方式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不仅工艺设备较为落后,而且技术熟练工人缺乏、技术水平普遍不高,产品“低质跑量”比重 大。以轴承行业为例,新昌和慈溪是两大轴承产业集群基地。两地之间的竞争以产品型号重叠竞争为主,在同一地方的轴承各生产商,互相压价竞争,产业集群的

29、低层次竞争使其优势难以持续,目前有些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已经开始呈现出衰退的迹象,如著名的浙江温州桥头钮扣拉链集群,形成较早,“小商品”做出了“大市场”,然而,近年来却陷入了发展的困境。 (三)集群内企业面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困境 浙江产业集群的高速发展,与之相匹配的人才培训机制和政府投入就显得相对落后。虽然近期政府也意识到这种现象,也在加大力度,但已滞后,使得高素质的 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太少,导致企业缺乏自主技术创新的人才基础:企业员工素质普遍较低,多数人只有初中以下的文化程度,导致企业缺乏自主技术创新的劳动力技能基础。同时普通产品一窝蜂上,产能过剩,而部分高质量、高档次、高附加值的产

30、品不能满足主机配套,依赖进口,价格奇高。另外中小私营企业贷款难,导致企业缺乏自主技术创新的经济基础。此外,外资企业在产业集群多采用标准化的技术。而把核心产品的开发、设计和生产留在母国,外资企业的技术和管理知识的扩散十分有限。制度障碍和组织效率低下也不容忽视,这使得一些大制造商宁可承担 高额的运输成本在海外组织零配件的7 生产。也不愿与所在地企业合作,进一步限制了外资的技术扩散,影响了产业集群的优化升级。 (四)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根植性很弱 特别是外源型中小企业集群的根植性很差。外资企业虽已在投资区聚集,并初步形成网络,但并未真正嵌人或根植于当地,即外资产业集聚全部效应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主要体

31、现在 :一是外商制造业采购非本地化,主要零部件和重要原材料还是依靠进口,外资企业与当地相关产业前向、后向关联效应差。外资企业到我国投资后,仍然与海外的原材料、机器供应商等上游企业以及其他支撑体系保持 着相当紧密的网络联系。二是“复制群居链”。一些有着产业联系的上下游的外资企业“一窝蜂”地相继前来投资办厂,以维持原来的生产联系,这在台资企业中最为明显。“群居链”一经复制过来,台资企业与当地企业的经济链必然出现递减,因为它们可以不依赖当地的供应商网络。而这种“群居链”又是可以到处流动的,因此“群居链”的复制和流动导致台资企业集聚的“产业同构”,极大地影响了集聚区域内的结构优化。 四、提升浙江产业集

32、群竞争优势的对策建议 针对浙江产业集群原有的优势在新的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突现的问题,在国内,长江三角洲成为 经济发展的新龙头,吸引了大量资金、人才、信息、技术等稀缺要素。另一方面,随着比较优势的转变和自身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浙江经济一些资源型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开始向内地转移。从国际环境看,加入 WTO 使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浙江产业集群有了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全球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更使浙江产业集群有了吸纳稀缺要素、加速发展成为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机遇。另一方面,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强和国际市场上错综复杂的技术贸易壁垒对浙江产业集群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的机遇和

33、挑战,浙江必须针对产业集 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进一步增强产业区的集群竞争优势,降低集群风险。 (一) 调整产业政策,优化产业结构 原有集群企业规模小,尚处在产能扩张阶段。通过企业集群改组、改制、联合,具备相应竞争规模,由产能扩张过渡到技术扩张和品牌扩张,突出技术这个重点,以加快技术进步、技术创新步伐,实施品牌战略。 (二)促进产业集群内企业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 首先,地方政府作为“网络经纪人”应采取措施进一步促成产业区内企业间的横向合作。地方政府应该定期召集区内企业举行公开会议共同探讨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政府搭台, 成立服务性公共机构如产业技术中心、权威检测中心,由地方政府主要领导、责任挂职。其次,地方政府应采取措施鼓励产业区内大中小企业之间建立起纵向分工合作关系,一方面可以避免产业区内中小企业直接与区内大企业进行竞争,另一方面,从长期合作关系的角度看,可以使中小企业获得大企业技术指导、设备改进、资金援助等帮助,而大企业也可以将非核心生产环节外包给配套的中小企业生产,即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效率,实现了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双赢”结果。由于企业之间形成纵向联系关系的基础不仅包括非正式的契约关系,而且包含着大量的正式契约 关系,因此,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