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银行“走出去”的动因、收益与风险分析【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284162 上传时间:2018-08-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3.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资银行“走出去”的动因、收益与风险分析【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资银行“走出去”的动因、收益与风险分析【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资银行“走出去”的动因、收益与风险分析【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资银行“走出去”的动因、收益与风险分析【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资银行“走出去”的动因、收益与风险分析【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本科毕业论文 ( 20_ _届 ) 中资银行“走出去”的动因、收益与风险分析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经济学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完成日期 年 月 日 摘 要: 文章主要通过对当前时代背景的分析,结合当今我国中资银行走出去的现状,通过对各种以往中资银行 走出去的实例以及各研究学者研究成果的综合分析,来探讨中资银行走出去的动因,以及可能带来的收益和风险,旨在通过该方面的研究,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更多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 : 中资银行;走出去;动因;收益;风险 Analysis Of The Motive, Benefit And Potential Risk Of Chinese Ba

2、nks Going Globalization Abstract:This paper is mainl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market background, combined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how Chinese banks going global, through some previous examples of how Chinese-funded banks achieve in the world and the synthetic analyses by many rese

3、archers to investigate the motive that Chinese banks tend to be globalization as well as the potential benefit and risks. It is purposed that through referencing the research in this field to conclude some experience and make more reasonable advices. Key words:Chinese bank; Go global; Motive; Benefi

4、t; Risk 目 录 一、引言 . 1 二、中资银行 “ 走出去 ” 的概述 . 1 (一)中资银行“走出去”的战略方式 . 1 (二)近年来中资银行实施“走出去”战略概览 . 2 (三)中资银行海外经营的模式 . 2 三、中资银行“走出去”的原因 . 3 (一)经济全球化,国际银行业的冲击 . 3 (二)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影响以及政府的支持 . 3 (三)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 . 3 (四)我国海外客户群的增多 . 4 (五)中资银行的内在需要已及应对外界竞争压力的需要 . 4 (六)人民币升值压力下管理外汇资产的需要 . 4 (七)通过地域的多元化来分散风险 . 4 四、中资银行“走出

5、去”的收益和风险 . 5 (一)中资银行 “ 走出去 ” 的收益 . 5 (二)中资银行 “ 走出去 ” 的风险 . 5 五、总结与建议 . 7 (一)重视企业自身发展,实施长远的发展战略 . 7 (二)抓住机遇,重视风险 . 8 (三)政府应向中资银行 “ 走出去 ” 战略提供支持 . 8 (四)科学评估,理性投资 . 8 注释 . 8 参考文献 . 9 致谢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 一、引言 在面对不断加速的经济一体化,金融自由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以及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我国银行业的国际化竞争日益严峻。要想在新的竞争环境里获得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是中资银行要面 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当前一系列的

6、客观条件构成了我国银行业“走出去”的重要背景:经济全球化下的跨国公司的全球扩张, 国家对外开放的政策对金融业“走出去”的支持,金融危机下外国金融资产的相对便宜,中资企业 “ 走出去”后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以及人民币升值等情况。 我国银行业“走出去”战略也取得一定成效。 1985 年中国银行业海外资产仅 90 余亿美元,到2009 年已超过了 2700 亿美元。 2009 年末 200 家,业务覆盖 32 个国家及地区。 像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交通银行等经过股份制改革上市的中资银行也成功的在金融市 场上展开了并购。除这些大型商业银行以外,一些中小型的商业银行如招商、民生、中信等银行

7、业陆续开展了海外投资并购的一系列活动。 但是与外资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走出去”的经验还是不丰富。因此我们必须熟知当前的国际形势,对银行“走出去”的策略和路径进行研究探讨,并从以往的案例中总结出经验教训,对于银行海外开拓的收益和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这样才可以更好的抓住机遇,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二、中资银行 “ 走出去 ” 的概述 从中国银行在 1981 年,在纽约开设了第一家国外分行开始,中资银行走出去就此拉开了序幕。但在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所呈现的第一波并购热潮,其开展的步伐还是相对较缓的。而在 2006 年开始的第二波并购热潮,次贷危机爆发后,中资银行走出去的步伐逐渐加快。 (一)

8、中资银行“走出去”的战略方式 中资银行“走出去”的战略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投资新建。新建投资是指一国银行根据银行根据具体情况在另一国设立形势各异、规模不一的海外分机构,如代理行、分行等机构组织形式。外国投资者可以拥有全部的股权,设立独资银行;也可以只参与部分股权,设立合资银行。新建投资的优势在于,其在投资规模和投资地点上受外界的干扰较小,可以使投资行具 有较大的主动权和灵活性,相对更容易把握投资的风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农、中、建四大银行以及招商银行、交通银行、广州发展银行等国内的商业银行都相继在国外设立了分支机构。二、跨国进行并购。跨国并购,是指在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下,一国银行为获取对另

9、一国某银行的经营控制权,有偿地收购该银行的部分或全部产权,以实现资产经营一体化的市场行为。包跨跨国兼并和跨国收购。跨国并购的渠道包括发起收购的银行直接向国外目标银行投资,也包括通过在外国子公司、分行进行并购活动。跨国并购的优势在于可以迅速占领市场,并且可以快速扩张。因 为银行可以直接充分的利2 用被并购银行原有的客户和市场,可以很快适应市场,以较低的成本实现迅速扩张。 (二)近年来中资银行实施“走出去”战略概览 截止 2006 年年底我国对金融业实行了全面开放后,外资银行加速进入中国,而中资银行相应地也加快向外扩张。下表是中资银行实施“走出去”战略近年来的一些案例概览。 表 2-1 中资银行主

10、要海外拓展案例一览表 2007 年 1 月 3 日 工商银行的首度海外并购,收购印尼的哈利姆银行( HALIM) 90%的股权。 2007年 10月 25日 工商银行将支付约 366.7 亿南非兰特 (约 54.6 亿美元 )的对价,收购标准银行20%的股权,成为该行第一大股东。双方还将在 更多 的领域开展 一系列 合作。 2008年 10月 15日 工商银行 在美国设立首家分行即纽约分行 。 2008 年 6 月 2 日 招商银行以 193 亿港元 (约 合 172 亿元人民币 )的巨资完成了对香港永隆银行53.12%股权的收购。 2009 年 5 月 11 日 中信银行 将以 135.63

11、 亿港币现金收购中信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 (中信国金 )70.32%的 股权。 2009 年 6 月 1 日 中国建设银行 在英国伦敦金融新城开业。 2009 年 6 月 4 日 工商银行 预 向东亚银行支付 8025 万加元 (约 7300 万美元 )的 价格 ,收购加拿大东亚银行 70%的股权。 2009 年 9 月 29 日 盘谷银行把其所有的 ACL 银行 19.26%的股份已每股 11.5 泰铢的价格出售给工商银行。 2010 年 12 月 继德国法兰克福分行、汉堡分行之后 , 中国银行的杜赛尔多夫、 布鲁塞尔 分行也相继开业。 2010年 11月 30日 中国建设银行 的 悉尼分行

12、开业 。 2011 年 1 月 17 日 中国工商银行在卢森堡宣布,该行法国巴黎、比利时、荷兰阿姆斯特丹、意大利米兰和西班牙马德里 5 家分行将从即日起正式对外营业。同时, 工商银行 还宣布 将工商银行 的 卢森堡有限公司正式 改 名为中国工商银行 (欧洲 )有限公司,下设 5 家分行。 并在 已与东亚银行签署协议,将以 1.4 亿美元收购东亚银行美国子公司 80%的股权。 由上表可以了解到,近年来中资银行“走出去”的速度还是比较快的,并且形式也较为多元化,除一些大型国有银行,一些私人银行参与了海外业务的开拓。 (三)中资银行海外经营的模式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一般通过代表处、分行、代理处、经理处

13、、以及合资银行等形式进行跨国银行网的组成和各类业务的开展。 1代理行 代理行是指与其他国家建立往来账户 , 代理对方的一些业务 , 为对方提供服务的银行。代理行其实不附属于本银行 , 代理行关系就是不同国家银行之间建立的结算关系。目前 , 我国工、 农、 中、 3 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以及 10 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在进行国际结算业务时 , 通常都会有海外代理行 ,但我国一些城市的商业银行大部分还没有海外代理行。因此 , 海外代理行可以作为这些城市商业银行进行海外经营的首选形式之一。 2代表处 代表处通常由银行派出的代表和为数很少的工作人员组成,提供相关的咨询服务 , 并且搜集当地的经济、 金融等信

14、息 , 联系相关客户和协调本地的代理行关系 , 并为总行提 供背景资料,这些都是其最基本的功能。而且其也具有成本较低的优点。当前,除四大商业银行外,交通银行和光大银行也在海外设立了代表处。 3经理处 经理处的业务基本上包括了代理行的主要业务 , 另外其的贷款业务也是代理行所没有的。其级别比代表处高 , 但是比分行低。对我国的几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而言,这一形式还是比较适合的 ,因为其投入资金相对来说比较少,但它可以起到相当于分行的作用 ,而且有利于总行的直接控制。 4分行 分行直接受控于总行 , 可以从事国际业务和当地业务。但分行不是独立法人 ,总行的所有其全部资金 , 业务经营 也直接受总行管辖

15、 , 其范围较广 , 可分为国际业务和当地业务两部分。目前,中国银行采用这种形式比较多,其实 3 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在海外建立分行的数目还不是很多,但近来开设分行的数目显著增加。 三、中资银行“走出去”的原因 中资银行“走出去”的速度加快,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结合最新的情况, 主要的原因总结如下: (一)经济全球化,国际银行业的冲击 在面对不断加速的经济一体化,金融自由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以及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世界各地的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而近年来,许多外资银行业纷纷进入中国,这无疑给中国的银行业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国际竞争日益加强。与此同时,随着中国金融影响力的与日俱增,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是必

16、然的。 (二)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影响以及政府的支持 银行业的对外开放是我国改革开放政策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经济与全球经济日益密切的客观要求。近来,政府对“走出去”企业的优惠力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还数次表明会去支持中国银行业“走出去”。这将为中资银行“走出去”提供了强大的保障。 (三)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 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过后,众多的国内外的金融机构都将进行一定的优胜劣汰。而我国的中资银行参与国际金融市场 的程度并不深,加之我国政策监督的较严,因此在此场危机中受到的影响相对较轻,所以这次金融危机还是为我国中资银行“走出去”带来了不少机遇的。 4 1. 降低了收购成本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

17、,许多国的金融机构都陷入了危机,股价大跌,有的甚至破产倒闭,变卖资产,从而大大降低了收购的成本。 2. 银行并购的竞争对手减少 在金融危机的下,许多曾经活跃于全球银行并购市场的各国的大型跨国银行都因后院起火,陷入财政危机。因为许多金融机构都开始集中精力于自己的核心业务,对国际业务开始收线,对于潜在的并购业务已经自顾不暇了,有的甚至放 掉一些业务区维护核心市场,因此,此时中资银行海外扩展中的竞争对手显然会有明显的减少。 3. 银行可以并购的潜在的对象增加 2009 年 2 月末的美联储的数据表明,在这次经济危机中,至今已有 43 家 银行相继倒闭,预计还会有更多银行濒临破产,而这些银行就是潜在的

18、并购对象。 4. 海外市场的贸易壁垒的降低 为维持本国的金融与民生,众多国家会对外资机构设置贸易的准入壁垒。但是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许多国家为了稳定金融市场,化解经济危机所带来的金融风险,都会引进外资,因此也会降低市场准入的壁垒。 5. 国际间人才的聘用成本的下降 金融危机使 大量国际间的企业破产倒闭,有的为降低经营成本也会大规模的裁员,自然失业率也会大幅度增加。而我国中资银行想要在国际市场上发展正需要这些高端的金融人才,因此这次金融危机就可以让中资银行以较低的成本引进海外高端的金融人才。 (四)我国海外客户群的增多 近年来,我国的很多大型的企业不仅仅是央企,甚至是一些民营企业都已经成功的开拓

19、了国际市场,而且在海外发展的非常好,这也为中资银行的海外经营带来了大量的客户群体。 (五)中资银行的内在需要已及应对外界竞争压力的需要 随着我国银行业的飞速发展,中资银行在国内的扩张空间也越 来越有限,为追求更大的利润和业务量的增长,就必须进行海外市场的开拓,寻求规模经济。面对外界竞争的日益激烈,施行中资银行“走出去”的战略,不但能为客户提供更全面与丰富的金融产品以及服务,在竞争中占有优势,而且也有利于中资银行引进国际银行业间的先进技术,改善生产经营管理,更好的应对国际竞争。 (六)人民币升值压力下管理外汇资产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外贸盈余资金的大量流入,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而在

20、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下,实施银行走出去的战略,即可以降低银行业新建和并购的成本,更重要的是通过海外新建和并购 把美元投资出去,从而可以降低庞大的美元给各家银行带来的运用压力。 (七)通过地域的多元化来分散风险 银行通过海外业务的拓展来实现银行经营地域的多元化,并购一些价值被低估但是发展潜力巨大的银行。由于不同地区和国家的经济起伏的周期不同,因此地域的多元化不但可以分散国别的风险和地域风险,更可以享受到不同国家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各种利益。 5 四、中资银行“走出去”的收益和风险 (一)中资银行“走出去”的收益 1. 有助于规模经济的发展 银行的规模经济所指得是,随着银行业务规模的扩大,人员数量以及其机

21、构网点的增加而使其单位营运的成本下降并且使单位的收益上升的一种现象。因此,银行的经营达到了一定的规模才能实现规模经济。现今,国内的银行业市场有限,在加上外资银行也大幅度进入中国。通过海外业务的开拓可以增加资产、人员和网点机构有助于银行的资产达到最佳规模。 2. 经营效率的提高 经营效率的提高包括管理协同效应和经营管理效应。 管理协同效应又称差别效率理论,该理论认为并购可以使那些剩余的管理资源得到充分发挥,并使目标银行的管理效率得到提升。由于并购双方的管理效率存在不一致,因此较高管理效率的一方并购较低效率的一方后,则被收购的银 行的管理效率将会被提高到收购方的标准,从而使并购双方的总体管理效率得

22、到提升,这就产生了管理协同效应。而经营协同效应则是通过范围经济,即指银行利用一组投入要素生产出多种产品和服务。也就是指当银行的经营成本和投资规模不变时,拥有越多的业务量,他们的单位成本就越低,经济效益也就越高。以汇丰银行为例: 1965 年,汇丰银行乘机一 5100 万元港币收购了因过快膨胀和扩张而造成流动资金不足的恒生银行 51%的股份 ,汇丰银行通过有选择的并购,以极低廉的价格收购了宝贵的资产,并以此弥补了集团本身业务的增长,与此同时还挤掉了一个 强大的竞争对手,有力巩固了自己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地位。正式多次此类的一举数得的并购,才是汇丰银行逐渐确立了香港零售业中的垄断地位。 3. 有利于增

23、强抗风险能力和金融体系的稳定 首先,由于在银行“走出去”以后,其在地域上和产品结构上都会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各个地域有不同的经济周期,在加上产品的多元化发展,从而有效的降低市场的不确定性,分散风险。 其次,在银行的规模得到升级以及其在社会经济中地位的提高,这样有助于建立更多的与社会各界的利益关系,银行的声誉和利益也会得到很大提升,从而可以更有效的稳定其金融体系。 (二 )中资银行“走出去”的风险 1. 宏观环境风险 ( 1)金融危机影响下存在的风险 虽然金融危机为我国银行“走出去”,创造了许多的机遇,但是同样的也带来了很多风险。 并购投资对象的选择风险。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都遭受了很大的打击,因此

24、各国都出现了许多坏账、不良贷款以及负债等等,这些都会使在并购目标的选择上的风险加剧。在加上,在金融危机以来,一些国家都出现了政治动荡的局面,一些群体性的事件也时有发生。因此,如何在这种政治经济有所动荡的环境下,如何选择一个潜在的并购对象或者进行新建投资,都是一个十分现实的挑战。 6 汇率风险和 海外信用风险。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全球汇率市场也深受影响,所有的货币的汇率都波动很大,因此存在很大的汇率风险。加之金融危机下大量企业都陷入困境,甚至破产倒闭,使各国的客户的信用风险急剧增加。 依然存在投资保护主义。在金融危机过后,各国都会抓紧金融复苏,保护自己自身产业的复苏和发展。因此往往会在复苏后的几

25、年里出现各式各样的投资贸易保护主义。 ( 2)国外的监管政策和法律风险 在当今的一些主流市场,特别是像纽约、伦敦等市场还存在着一些经济和非经济的影响因素,为中国走出去战略设置了不少障碍,比如对我国的资本充足率和 风险管理上的要求等等。今年来我国的几家大银行纷纷股改上市,在那些方面也有了显著的改善。而今考虑最多的还是我国的监管水平和监管能力不符合国外的标准。由于我国银行的监管制度方面和外国存在比较大的差别,因此对于那些已经熟识了国内监管规则的中资银行来说,如何适应国外的监管规则和法律制度是其进行海外投资并购所面临的一大挑战。 ( 3)文化差异所造成的经营管理风险 跨国投资并购,往往需要去适应国外

26、不同的文化背景,文化上的差异往往会造成行为准则,处事方式、思维、经营模式以及沟通上等等的差别。例如伊斯兰银行的经营模式和银行贷 款业务的利息等方面就和一般的银行存在在很大的不同。以此,文化的差异会影响整个并购过程,并给并购后的整合和后续经营带来相当大的难度,对接管目标银行后,机构的具体组织、岗位的设定和人员的考核制度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经营管理风险。 2. 银行并购的产权风险 我国由于受经济体制的影响,并且改革也较为滞后。所以往往不具备有和西方国家一样的完善的产权制度,在产权上没有可以依靠的法律依据,这无疑成为中资银行并购的一大风险。 银行并购的产权风险常常涉及到交易标的的产权问题,如交易标的股

27、权、资产等如果全属不清,就极容易产生法律 纠纷。而如由母公司股东持有的专业技术、品牌或者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如果不妥善处理就更容易产生法律问题。 3. 银行并购的操作风险 ( 1)战略制定和目标选择的风险。制定合理的并购战略和对并购目标的选择是并购活动的首要条件。风险主要体现在决策失误的风险。战略决策直接影响着整个并购活动的成败,能否准确的判断宏观环境的变化制定合理的并购战略,能否充分的了解内外部的宏观环境,监管政策、并购对象的发展潜力、充分基于本行战略考虑制定合理的并购目标,对于并购活动能否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 2)价值评估与尽职调查的风险 科学的评估并 购目标的价值是制定合理的并购价格的

28、前提,但是并购双方通常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或者因为一些未知因素,并购方只能通过可得信息对并购目标进行价值评价,使其在可靠性和实效性等多方面存在风险。而尽职调查,主要的目的是识别风险和价值发现,但也会受调查人员的素质、调查目标的配合程度以及并购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如果组织不当或者流于形式,容易忽略并购活动中存在的重大风险或难以界定风险领域 。 7 以民生银行为例: 2007 年 10 月,民生银行宣布出资 3.2 亿美元收购美国联合银行控股公司 9.9%的股权。到 2008年 3 月的顺利增持股份至 20%。 而因 2008 年的次贷危机,美国股市受挫严重,在美资产缩水严重。截至 2008 年

29、 6 月 30 日,民生银行在美国联合银行的股权投资中已出现较大的的账面浮亏,虽然是“浮亏”,但是仅仅一年的时间里,就造成了大量资产的损失。由此可知跨国并受尽职调查以及并购目标的选择影响较大,并充分证明了其重要性,应该引起重视。 ( 3)信息披露与竞争对手的风险。 并购是一项保密和信息披露要求很高的工作信息披露及其引发的竞争对手风险值得关注,因此要重视对并购信息的保密工作,如果泄漏,容易使并购目标股东提高要价,增加谈判难度,也容易引 发舆论压力,造成声誉风险。国上市规则一般都对并购信息披露进行了详细规定,并购各方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未能依法履行相关义务既会招致处罚,也容易引发声誉

30、风险。 4. 整合风险 ( 1)经营整合风险 虽然我国的几个大型商业银行,在国内市场上处于主导地位,并经过股改以后,近几年的国际排名也有所提升。但毕竟刚刚经过改革,一些传统的管理经验以及内在制度 都还没有完全转过来。例如公司的治理结构还不完善,市场的约束机制还有待确立;现还处于多级管理,一级经营的组织管理模式,系统优势难以充分发挥;我国传统业务是以存贷为主 ,和全球化、综合化的国际跨国银行还存在这很大的不同。如果不能快速的整合到位,将会严重影响到目标银行的后续经营。 ( 2)人力资源的整合风险 人力资源整合是对并购目标的人事安排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进行的调整,包括高层领导者更换、组织结构变革、激

31、励制度调整等。人力资源整合对整个集团的运营和管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因为经营权的改变,必定会在人员上有所调动,如果处理不好,容易丧失购方员工的信任,人心不稳,这会造成极大的风险。 五、总结与建议 本文在概述中资银行“走出去”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中资银行“走 出去”的动因收益与风险。中资银行要想更好地实施“走出去”战略,需要不断地总结自己及其他机构的经验与教训。 (一)重视企业自身发展,实施长远的发展战略 企业核心业务的壮大以及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中资银行走出去,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前提。在当前形势下,中资银行更应该发展自身的核心业务,摒弃“抄底”这种机会主义的思维,一长远的战略作为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基础,采取理性的投资战略,并针对各银行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不同市场的国际形势和经济周期,采取新建和并购并举的多元化的跨国经营方式。 而汇丰银行,这个大家公认的通过并购成 为一个真正的全球化的本地银行,其科学的公司治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