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特色小镇的“特色”要有广度与深度 什么是“好的小镇”?什么是“差的小镇”? 改革开放以来,特色小镇经历了四种阶段 第一阶段,即小镇 +“一村一品”。当时的小镇是为农村、农业、农民服务的,是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基地; 第二阶段,即小镇 +企业集群。以浙江为主要发源地,该省大多数的小镇都有一个企业集群,而且这些企业集群所产的产品都能进入全球产业链,这也导致了浙江经济后来居上。 第三阶段,即小镇 +服务业,尤其是旅游休闲、历史文化特色这一类的产业与小镇的迭加大幅度得到发展。 第四阶段,即小镇 +新经 济体,是特色小镇进入城市的新阶段,特色小镇以形态、产业构成、运行模式等方面的创新,成为城市修补
2、、生态修复、产业修缮的重要手段。 第四阶段的特色小镇 企业集群形成的特色小镇,是当前的一个新奇事物,小镇内部新产品、新结构、新创业生态等特点的形成,完全取决于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以及城市所提供的各种各样的公共品。 此类特色小镇的新奇性体现为三种范式: 一是将原来没有特色的小镇改造成新奇的特色小镇; 二是在原有的单一功能区、空城里面植入特色小镇,弥补其原有的不足; 三是将特色不足的小镇,升级改造成为有新奇产 业、新奇特色的小镇。 由此可见:特色小镇之“特色”,应有两个维度: 第一个维度是特色的“广度”,即小镇拥有多少种新奇的特色 . 第二个维度是特色的“深度”,即唯一性,指的是某个重要产业或者空间的
3、特色,是否具有本地区“唯一性” ,还是具有全省、全国或全球“唯一性”?如果具有“全球唯一性”的新奇 特色,那就会立于不败之地了。 在第四阶段的特色小镇里,产业和空间的活力源于其个体的自适应性所形成的自组织性,整个小镇就相当于企业孵化器和“双创平台”。 所以建设一千个特色小镇,至少要用一千个以上企业的力量自上而 下涌动来推动特色小镇的诞生和发展。 政府管理小镇,首要的工作是要防止一哄而上; 政府要激励企业去创立小镇,而不是取代,更不能取代企业家的功能; 政府对小镇应该是简政放权,而不能专权繁政; 政府应该是为小镇护航,排除一些利益集团和旧体制的干扰,而不是包办取代; 政府要对小城镇科学评估,在此
4、基础上再行奖励,而不能刮风,只有政府有能力刮风、搞大跃进。 当前,我们最担心的就是一阵风、一哄而上,造成泥沙俱下,败坏了特色小镇的名誉。 根据以上,我们可以分辨出来什么样的小镇是好的小镇?什么是差的小镇? 第 一,自组织 好的特色小镇是由下而上生成的空间和产业组织,差的特色小镇往往是人为规划的,政府指定的,政府花大力气财政补贴,赶工期建设而成的。 在浙江,有一个东阳横店影视小镇,凡是我国历史上消失了的名苑、名园,如阿房宫、圆明园、大观园,那里都有。 是一个名叫徐文荣的当地村支部书记,把生产队并起来,逐步形成这个小镇。 现在我国百分之六十的历史大片电视剧都在这里产生。每年还吸收几百万游客来参观,
5、活力非常好,资产已达几百亿之巨。 它就是自组织的,从下而上自组织规划建设的典范。什么农民的利益、投资者的利益、影视 剧作者的利益等,都通过“自组织”得到协同共赢的结果。 第二,共生性 好的小镇是具有共生性的。它能补主城的缺陷,发挥“三修”的功能。比如坐落在杭州玉皇山基金小镇,玉皇山处在西湖风景名胜区内,这块地周边环境非常漂亮,但不能用于大规模建设,一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二是地下有南宋皇宫的遗存,著名的八卦田就在这附近。南宋皇帝也要显示自己亲民,每年也要在八卦田里耕作做做样子。 改革开放后,农民在这里盖了很多房子,形成了一个生活陶瓷品市场,因经营不善逐渐成为城市“脏、乱、差”的地段。后来把市场取
6、缔了,基本上就是一块废地 。 一些有创意的结构,考虑到浙江的民营经济要进入资本市场,中间的跳板就是基金,引进了 500 个基金组织成立了基金小镇,现已有五千亿元的规模。 这个新兴的“基金小镇”对城市这个地段“三修”发挥了不可取代的作用。现在的环境比起陶瓷市场好多了,基本没什么污染,而且形成优美协调的环境。 仿古的建筑,低容积率办公区、错落有致的园林布局,能够与周边山水产生共生共存的作用。这就把城市破烂的边缘地带,修复成了一个非常漂亮的高级社区,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这就是个成功的案例。 基金经理们心理压力极大,他们需要寻求共识,需 要一个基金小镇经常聚在一起,即实现脑力共振,又能放松心情。 第三
7、,多样化 这指的是小镇特色的种类要多。如建筑本地特色,产业唯一性特色,投资和管理特色等,小镇特色越多,就越能形成多样化的空间,多样化的产业模式,就会产生非常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因为创业生态链形成了。 而差的特色小镇是单一性的,产业模式又与城市趋同的,资源是相互冲突,类同的。比如成都边缘的德源镇,原先是个单纯的地产开发区,空置房产很多。 当地农民请能人将其转变为一个双创孵化器。先把市容进行改造,专门为年轻人建设创业孵化器,房子以低廉租金出租 ,创客的空间、风投机构、咖啡厅、茶馆、医院、学校等等配套设施都逐步引进。农民的双创孵化器比政府做的还要强,农民们不会编制宏大的高大上的人为规划,只是紧盯创客
8、的实际需要来持续“补短板”,结果“自组织”式形成了创客天堂。 第四,强联接 任何网络的(能量)价值都是由节点质量、数量及其相互间的连接强度成正比。特色小镇等于是一个好的城镇或产业网络节点,要和外界强联接,多种强联接会使它产生某种“反磁力”。 某个小镇某一个方面如果有强大的反磁力效应,这种效应是好的特色小镇吸引外部资源加盟的必要途径,否则就会因资源流失 生存都很困难。差的特色小镇,只有“弱磁力效应”,甚至没有“磁力”,这是因为缺乏与主城的强联接,或者是很糟糕的单一功能。 像北京附近的“睡城”( sleeping town),虽然当地政府和农民从土地拍卖上赚了不少钱,但在产业方面与主城没有任何“反
9、磁力”,那就会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个成功的案例是成都附近的安仁镇,面积不大,却聚集着 35 座博物馆和 27 座老公馆,而且把当地的民间的染布、木艺、刺绣、酿酒等各种各样手工艺生产者聚集在一起,成为四川最大的文创基地。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要从中国制造向中国设计、中国 智造转变。智能化设计与智造发展,这是一个伟大的新长征。让人的智力转变为设计成果,这时候要大量的模板进行学习,向西方学习。 杭州的中国美院建筑学院,产生了王澍这样的大师。当时是花了几千万元钱把德国的包豪斯几千个工艺品模型,花钱买过来供学生们模仿学习,工业化要从制造为主向设计阶段转型就要建立学习平台。 第五,产业集群 即企业相互之
10、间高度细密的分工与合作关系,这种模式造成了集群,它是自组织体系的,集群反过来又会造就小镇的自组织特性。哈佛大学彼特教授在其名著国家的竞争力写道:“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竞争力常常决定于那些地理上不起眼的“马赛克”,而不决定于那些宏观的指标。 这些“马赛克”是什么呢? 就是企业集群,一种产业的企业在一个地方聚在一起,他们之间的高度分工与合作产生超高的经济效率和巨大的创新活力。这种集群在地理上是不起眼的,但会成为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最主要的元素。这也就是广布集群的广东浙江经济为什么比东三省发达的原因之一。 东三省的产业原来都是苏联来的高大上的 “大而全”的单个巨人,反而扼杀了中小集群的成长空
11、间。但是广东、浙江等沿海省份许多企业从销售、零部件生产始都分工的,多种层次分工组合在一起,生命力非常强大,就是因为它们是“自组织”形成的。 这些南方的“小版块”先使北方那些大而全、巨大无比的工业在竞争中败下阵来,包括机器人、数控机床等东三省长期传统优势的产业纷纷转移到南方。 现在最有竞争力的机器人在东莞,最有效率的数控机床在东莞生产,无人机在深圳生产,这些都是企业集群生产零部件集合而成。不仅高技术产业受到集群的影响,传统产品亦同。 江苏宜兴有个小镇叫丁蜀 镇,当地不少紫砂壶的工艺大师都在镇里开工作室,其他初级、中级的工艺师也都聚在镇里,共有紫砂专业合作社 67 个、紫砂企业 400 多家、紫砂
12、家庭作坊 12000多家。 去年一年,实现产值 78 亿元,带动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 14.5 亿元,实现旅游总收入 7亿多元。而且还成为不断产生紫砂壶制作大师的基地。 差的小镇是与别的城市和产业没有关联的,小而全、缺乏细密的分工与合作,形不成企业集群,这样的小镇产业、人口就会渐渐衰败。 第六,开放性 好的小镇的产业是高度开放的,能够主动切入到全球的生产链中去,并且不断地向上游移动。因为 全球价值链和产业链是变动的,如果说某小镇有一类产品进入到这个产业链,不断的上升,特色小镇作为行业单打冠军就会成功。 柳市镇原是温州的“边角料”,是一个政府产业投资等于零的穷镇,经过三十年的个体私企培养,现已成为低压电器的超级基地,全国低压电器的百分之八十产于这个基地,占全国此类产品出口的百分之七十以上,法国、德国的大企业都来这里合作办厂。 其中知名度最高的两个企业正泰和德力西,是我在当地任县委书记的时候,两位修自行车的聪明小伙子合办一个仪表厂起步的,然后又分裂成两个大集团,一个为正泰集团,一个为德力西集 团。 德力西集团 10 年前和法国全球最大的电器生厂商施耐德合资。正泰一心一意的搞电器,每年产值都达到 500 亿。他们的生产基地就在柳市镇,使该镇成为中国电器之都。 全国所有低压电器企业基本都由柳市企业家掌控了。因为柳市镇的生产厂家可以融到全球产业链去。那么一个不起眼的小镇,如果其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