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289365 上传时间:2018-09-0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1 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 第七单元 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一节 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 : 由 两性生殖细胞 结合成 受精卵 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例如 :种子繁殖(通过开花、传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胚珠中的卵细胞 与花粉中的 精子 结合成 受精卵 胚 种子 ) 有性生殖的过程 :开花传粉受精结实新一代植株。 2无性生殖 : 不 经过两性生殖细胞 的结合,由 母体直接产生 新个体。 应用: 扦插 , 嫁接 ,压条,分株、 组织培养 等。 ( 1) 甘薯 、 葡萄 、 菊 、 月 季的栽培,常用 扦插 的方法。 ( 2)苹果、梨 、桃等很多果树都是利用嫁接来繁

2、育优良品种的。 嫁接 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 芽或枝 (接穗),接在另一个植物体(砧木)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有 枝接 和 芽接 两种。 嫁接的关键 :接穗 与 砧木 的 形成层 紧密结合 ,以确保成活。 ( 3)植物的无性生殖需要的条件:以扦插为例,除去光照、水分、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外,用作扦插的植物茎段还需要具备以下条件(例如紫背天葵): a.茎剪成 15 20 厘米长的茎段,一般每段保留两个节。 b.茎段上方的 切口是水平 (减小伤口水分过多蒸发)的,而茎段下方的 切口则是斜向 ( 可以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的。 c.上一个节上的叶要去掉部分叶片,下面一个节上的叶

3、从叶柄处全部去掉。( 一般说在节的部位居间分生组织发达,此处较易生根。去掉叶片时,叶柄在节上留下伤痕,伤口处较容易产生愈伤组织,也就容易生根。 ) ( 4) 将马铃薯的块茎切成小块来种植时,每一小块都要带一个 芽眼 。 第二节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2 1.变态发育: 在由 受精卵 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家蚕的 幼虫 与 成体 的 形态结构和 生活习性 差异很大 ,这种发育过程称为 变态发育 。 ( 1)完全变态 : 同家蚕一样,蜜蜂、菜粉蝶、蝇、蚊、蛾等昆虫的发育也要经过 卵 、 幼虫 、 蛹 、 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 ( 2)不完全变态 :蝗虫的发育过程要经过 卵 、 若

4、虫 、 成虫 三个时期,像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 不完全变态 。 不完全变态的昆虫还有蝉、蟋蟀、蝼蛄、螳螂。 由蝗虫的受精卵孵出的幼虫,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 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 ,仅有 翅芽 ,能够跳跃,称为跳蝻,这样的幼虫叫做 若虫 。 3. 昆虫是 卵生 、 有性生殖 、 体内受精 。 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两栖动物: 幼体生活在 水 中,用 鳃 呼吸,经 变态发育 成体营 水陆 两栖,用 肺 呼吸,兼辅 皮肤 呼吸。代表动 物: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2.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 1)发育经过 :卵 蝌蚪 幼蛙 成蛙。 ( 2)特点 :有性生殖、 卵生

5、, 体外受精 ,水中变态发育。 ( 3) 雄蛙鸣叫 的意义是 求偶 , 雌雄蛙抱对 有利于 提高卵的受精率 。 3.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 水中 进行,幼体要经过 变态发育 才能上陆生活。 注意 :两栖动物的发育只说是 变态发育 , 不再区分 到低是不完全变态发育还是完全变态发育。 第四节 鸟的生殖和发育 3 1 生殖 特点 : 有性生殖 、 卵生 、 体内受精 。 2 鸟卵的结构与功能: 一个 卵 黄 就是一个 卵细胞 。 胚盘 里面含有细胞核。受精卵的 胚盘 (未受精的卵,胚盘色浅而小,已受精的卵,色浓而略大)将发育成雏鸡,胚盘是鸡卵受精后开始发育形成的初始胚胎,在

6、适宜的条件下胚胎发育成雏鸡。 3 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筑巢、 求偶 、 交配 、 产卵 、孵卵、育雏几个阶段。其中求偶 、 交配 、 产卵是 鸟类生殖和发育必经的过程。 列表比较昆虫、两栖动物和鸟类的生殖和发育方式: 4 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一节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 遗传 是指 亲子间 的 相似性 , 变异 是指 亲子间 和 子代个体间 的 差异 。生物的 遗传和变异 是通过 生殖和发育 而实现的。 2. 人们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最初是从 性状 开始的,以后随着科学的发展,才逐渐深入到 基因 水平。 3. 性状: 生物体所表现的的 形态结构特征 、 生理特性 和 行为方式 统称

7、为性状。 4. 相对性状: 同种 生物 同一 性状的 不同 表 现形式。例如:家兔的黑毛与白毛。 5.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6. 转基因超级淑的启示: 基因 决定生物的 性状 ,同时也说明在生物传种接代中,生物传下去的是 基因 而不是 性状 。 7. 把一种生物的 某个基因 ,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 基因组 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 转入基因 所控制的 性状 。 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1 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基因经 精子或卵细胞 传递,精子和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生物种类 生殖方式 发育方式 昆 虫 有性生殖、体内受精

8、、卵生 完全变态或不完全变态 两栖动物 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卵生 多为变态发育。在变 态发育中,幼体离不开水 鸟 类 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 受精卵经过孵化发育成雏鸟,雏鸟发育为成鸟,没有变态发育 5 2. 基因 位于 染色体 上是具有 遗传效应 的 DNA 片段。 DNA 是主要的 遗 传物质 ,呈双螺旋 结构。 3染色体 :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 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 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 染色体 的 形态 和 数目 都是一定的。 4 在生物的 体细胞 中染色体是 成对 存在的, 基因 也是 成对 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人的体细胞中 染色体 为 23 对( 46

9、 条) ,也就包含了 46 个 DNA。 5. 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 染色体 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 任意 的一半,是 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 中而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亲代细胞中染色体的水平,其中有一半染色体来自 父方 ,一半来自 母 方 。 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第三节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 ( 1)孟德尔: ( 18221884),奥地利人,是遗传学的奠基人。 ( 2)实验材料:选择的是具有明显相对性状且闭花受粉的豌豆。(豌豆的相对性状:植株的高和矮,种子的黄和绿,种皮的光滑和皱缩。) ( 3)实验方法:人工控制

10、的传粉杂交。 ( 4)实验过程:把矮豌豆的花粉授给高豌豆(或相反),获得了杂交后的种子,结果杂交后的种子都是高杆的。孟德尔又把杂交高豌豆的种子种下去,结果发现长成的植株有高有矮,不过矮的要少得多(高矮之比为 3 1)。 ( 5)对实验现象的解释为: a. 相对性状有 显性性状 和 隐性性状 之分,杂交一代中表现的是显性性状。例如,豌豆的高和矮,高是显性性状,矮是隐性性状,杂交的后代只表现高不表现矮。 b. 在相对性状的遗传中 , 表现为隐性性状(矮豌豆)的,其基因组成只有 dd(用同一字母的大、小写分别表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一种,表现为显性性状(高6 豌豆)的,其基因组成有 DD 或 Dd两

11、种。 c. 基因组成是 Dd 的,虽然 d 控制的形状不表现,但 d(隐性基因)并没有受 D(显性基因)的影响,还会遗传下去。 2. 我国婚姻法规定: 直系血亲 和 三 代以内的旁系血亲 之间禁止结婚。 近亲携带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比例较大,其后代患该遗传病的几率就增大。 第四节 人的性别遗传 1. 1902 年,美国细胞学家 麦克朗 在观察中发现,男性体细胞中有一对染色体的形态与别的染色体不一样,他把这种染色体称为 性染色体 。后来,美国细胞学家威尔逊和斯特蒂文特进一步把男性体细胞中那一对与众不同的染色体,分别称为 X染色体和 Y染色体 ;而女性体细胞中的同一对染色体是一样的,都是 X 染色体

12、 。 2. 性染色体是指在体细胞中能决定 性别 性别的染色体,在人的体细胞中,性染色体有 2 条 。 3. 每 个正常人的 体细胞 中都有 23 对 染色体(男: 44 条 +XY 女: 44 条 +XX)。其中 22 对 男女都一样,叫 常染色体 ,有 1 对 男女不一样,叫 性染色体 (男性为XY,女性为 XX)。 4. 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精子( 22 条 Y或 22 条 X),卵细胞( 22 条 X)。 5. 生男生女机会均等,比例为 1 1,生男生女的概率各占 50。 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 1 生物性状的 变异 是 普遍存在 的。变异首先决定于 遗传物质 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 也

13、有关系。因此变异可分为 可遗传的变异 和 不遗传的变异 。 2. 可遗传的变异 由 遗传物质 的 改变而引起的变异, 不可遗传的变异 是由 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引起的变异。 3. 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例子: 人工选择 、 杂交育种 、 太空育种(基因突变) 。 4. 生物变异的意义:生物进化和发展的基础,培育动、植物的优良品种。 7 第三章 生物的进化 第一节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人类起源于 森林古猿 。这一结论的获得有许多 化石 证据支持。 2.地球大约形成于 46 亿 年前,原始生命大约诞生于 36 亿 年前。 3.原始大气成分来自于 火山喷发 ,有 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

14、碳、硫化氢 气体构成。原始大气中与现在大气明显的区别是没 有 氧气 。 4.地球上生命的生存需要 物质 和 能量 。 5.米勒的实验:米勒将原始大气中的成分充入烧瓶中 ,通过 火花放电 ,制成了一些有机物。 ( 1)原料:甲烷、水蒸气、氢、氨等。 ( 2)产物(证据):氨基酸。 ( 3)结论:原始地球上能形成简单有机物。 6. 原始大气在 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 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条件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后来,地球的温度逐渐降低,原是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又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 7. 原始生命 诞生于 原始海洋 。原始海洋就像一盆稀薄

15、的热 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地相互作用,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大约在地球形成以后 10 亿年左右,才逐渐形成了原始的生命。 8多数学者认为: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 , 再到原始生命 ,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的。 9 原始地球条件 : 高温、高压、紫外线以及雷电、原始海洋、无氧气 。 10蛋白质、核酸是生命中重要的物质。 11. 原始生命起源于 非生命物质 , 过程如下: 无机物小分子有机物大分子有机物原始生命 。(但是从大分子有机物到原始生命的过渡还没有被实验验证) 第二节 生物进化的历程 1比较法 :根据一定的 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8

16、2化石: 是生物的 遗体 、 遗物 或 生活痕迹 , 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 地层 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系形成的。例如:始祖鸟化石(古代爬行动物 古代鸟类)。 3. 生物进化的历程: ( 1)采用 比较化石 的研究方法;即比较不同类型动物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从而判断动物的脊椎动物进化的顺序是: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 。 ( 2)采用比较动物的 形态和解剖特征 的方法,通过对 始祖鸟 与现代鸟和爬行动物的形态和解剖特征的比较,说明 鸟类 起源于 古代爬行类 ,始祖鸟是爬行 动物向鸟类进化的中间过渡类型。 ( 3)利用组成生物体的一些重要物质的差异性来比较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的方法,表明

17、人和黑猩猩的亲缘关系最近,马次之,果蝇和向日葵则较远。 4. 在生物学研究中,涉及到许多研究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是 比较 。科学家们通过对不同年代化石的 纵向比较 ,以及对现存生物种类的 横向比较 等方法,推断出了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 5.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 形态结构 和 生活习性 。 6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由 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 7. 掌握 P55 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图。 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 1. 100 年以后,桦尺蠖由浅色占多数变成深色占多数,是 自然选择 的结果,浅色的桦尺蠖在黑色树干上易被捕捉,深色的易幸存下来,繁衍后代。

18、2. 保护色及其意义: 动物的 体色 与 周围环境 的色彩十分相似,人们把这种体色称为 保护色 ,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易被其他动物所发现,这对它 躲避敌害 或者 捕食猎物 是十分有利的。保护色的形成是 自然选择 的结果。 3. 除了 保护色 ,动物的 警戒色 和 拟态 也有助于生物的生存。 4. 推动生物不断进化的原因是 自然选择 。 5. 达尔文认为,在自然界,各 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 繁殖能力 ,能够产生大量的后代,而生物赖以生存的 食物 和 空间 都是非常有限的。任何生物生存下去,就是为了获得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而进行 生存斗争 。 9 6. 在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 遗传和变异 ,其中有许多

19、 变异 是能够 遗传 的,这些不断发生的 变异 是生物 进化 的基础。 7. 变异具有 不定向性 。有利的变异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后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易被淘汰。 8. 自然选择的内容包括 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9. 自然界的生物通过激烈的 生存斗争 ,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 者被淘汰掉,这就是 自然选择 。生物通过 遗传 、 变异 和 自然选择 而不断进化。 第八单元 健康的生活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 常见传染病:流行性感冒、非典、水痘、结膜炎、 蛔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肝等。 第一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 1. 传染病是由某种特殊的 病原体

20、 (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所引起的,能在 人和人之间 或 人和动物 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具有 传染性 和 流行性 。 2. 病原体 是指 引起 传染病 的 细菌、病毒、和寄生虫 等生物。根据致病的病原体不同,传染病可分为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寄生虫传染病等。 3. 传染病流行 的基本环节: 传染源 、 传播途径 和 易感人群 。 ( 1)能够散播病原体的 人或动物 叫 传染源 。 ( 2)病原体离开 传染源 到达 健康人 所经历的途径叫 传播途径 ,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 3)对某种传染病缺乏 免疫力 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 易感人群 。 4. 艾滋病( AIDS)

21、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 HIV。 5.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 1)控制传染源:如隔离、建立专门的传染病医院。 ( 2)切断传播途径:如传染病流行期,在教室喷洒消毒液。 ( 3)保护易感人群:如接种疫苗或锻炼身体提高自身免疫力。 10 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 1. 人体的三道防线及其功能 : ( 1)第一道: 皮肤 和 黏膜 , 它们不仅能够 阻挡 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和胃酸和酶等)还有 杀菌 的作用。呼吸道(气管和支气管)的黏膜上还有 纤毛 ,随着纤毛的摆动,病菌等异物能被 清扫 出去。 ( 2)第二道:体液中的 杀菌物质 和 吞噬细胞 ,杀菌物质中

22、的 溶菌酶 ,能破坏许多种病菌的 细胞壁 ,使病菌融解。分布 在血液,淋巴结,脾脏,肝脏等组织器官中分布有吞噬细胞,可以将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吞噬消化。 ( 3)第三道: 免疫器官 (胸腺、淋巴结和脾脏)和 免疫细胞 (淋巴细胞,是白细胞 的一种)。 2. 第一、二道防线是 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 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 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 ,而是 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叫 非特异性免疫 (又称 先天性免疫 ) 3. 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特点是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针对 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 起作用,叫 特异性免疫 (又称 后天性免疫 )。

23、 抗体: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 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 特殊蛋白质 。 抗原: 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 抗原进入体内促进篱笆细胞产生抗体,一定的 抗体能与一定的抗原结合,从而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抗体对抗原的反应具有特异性,一定的抗体只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 (犹如钥匙与锁的关系 )。 4 免疫 :最初指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现在比较一致的看法是 : 免疫是人体的一种 生理功能 ,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 “自己 ”和 “非己 ”成分,从而 破坏 和 排斥 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5. 免疫的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