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王朔笔下边缘人的四重矛盾【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294458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王朔笔下边缘人的四重矛盾【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浅析王朔笔下边缘人的四重矛盾【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浅析王朔笔下边缘人的四重矛盾【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浅析王朔笔下边缘人的四重矛盾【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浅析王朔笔下边缘人的四重矛盾【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本科 毕业论文 (设计 ) 题 目: 浅析王朔笔下社会边缘人的四重矛盾 学 院: 中文系 学生姓名: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班 级: 指导教师: 起 止 日期: 1 浅析王朔笔下边缘人的四重矛盾 摘要 王朔的作品塑造了一系列的“社会边缘人”形象。这些形象存在着多层面的矛盾现象,主要体现在历史与现实的反差导致心理落差的矛盾,玩弄爱情却自我谴责赎罪的矛盾,鄙视英雄却渴望成为英雄的矛盾, 身处颓废却渴望走出困境的矛盾 这样四个方面。本文对这些矛盾作了分析论述 ,最终得出其失 败的命运恰恰是因为这些矛盾,由此感叹社会边缘人的“痞子”形象在嬉笑怒骂的外表下悲剧的一面。 关键词 王朔;边缘人;四重矛盾

2、Four conflicts of Marginal men in WangShuos Stories Abstract:WangShuos works created a series of “marginal man“ image.These images are multidimensional paradox.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historical and realistic causes psychological gap between contrast,play love and self condemned sin paradox,look

3、 down the hero is eager to become a heros contradiction,in the decadent desire to walk out of predicament of contradiction such three aspects.In this paper four contradictions are expounded.Ultimately the fate of failure is precisely because of these contradictions.The sigh of marginalized people “r

4、ascal“ image in the channel under the appearance of tragedy. Key words:WangShuo;Marginal men;four conflicts 2 社会边缘人这一 概念 由 德国 心理学家 K勒温首先提出 :“广义地说凡是脱离主流社会的都可以视为社会边缘 人,包括那些浪迹江湖的游民,甚至进入反 社会团体的,因为相对于全社会来说,他们是处在边缘状态的。狭义的社会边缘人是指处于主流社会边缘的人们。” 1而王朔笔下的社会边缘人大多属于狭义的社会边缘人。他们无心进入社会的对立面,也无意给社会徒添麻烦,他们在面临社会变革的过程中因为

5、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而成为了被社会忽视甚至抛弃的群体。他们只想将自己沉浸在回忆之中,痞子们的行径像极了阿 Q 的自我精神安慰法, 借此来掩藏自己不敢面对八十年代现实生活的虚弱无力感。 一、 历史与现实的反差 导致 心理 落差的矛盾 80 年代初, 改革开放促使中 国在从睡梦中苏醒的同时积极创造新的事物,由此 整个社会 从 黑白渐渐转为色彩 , 人们逐渐卸下了文以载道的重任,但也因此身处十字路口,看不到来路在哪里。人们尝试跟上社会的步伐,开始打破旧的枷锁,但同时因为没有值得自己信仰的事物而陷入焦躁不安, 他们颠覆语言,以自嘲的形式掩饰自尊,以玩世不恭的态度对待社会和人,用平淡、无聊和荒诞的生活场

6、景反讽社会。 此时,王朔以一面旗帜式的形象,以“我是流氓我怕谁”的嚣张气焰将“痞子文学”推向大众。他不过多纠结于文学作品所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只为让读者在阅读其作品的过程中尽情地玩一把心跳 ,用制造出多种可能性的笔法 以社会边缘人为代表,使很多人找到了暂时的慰藉,他那自我调侃和戏虐人生的论调在当时就好像一根救命稻草一样让社会边缘人们找到了精神的寄托。王朔的这种大胆毫无疑问与他个人的经历是密切相关的, 在 文革进行的轰轰烈烈的时候 ,王朔 和众多的社会边缘人一样 由于家庭的关系当上了“红小兵”, 在那个年代军区大院的孩子们从不担心自己的前程。他们并不像真正的“红卫兵”那样参与政治革命 ,但他 因

7、为生活在军区大院这个特定的社会小环境里而熟悉了 那些“红卫兵” 大 哥哥们在大革命上所做的一切:喊口号、游行、批斗等等, 在 王朔的眼里这些刺激好像英雄的特有招牌显得格外 惊心动魄 ,同时又因为众多人的参与而深信自己也能成就这样的英雄事迹 。正式 这样的 亲身 经历给了他更加自由 的创作空间。 他大胆直露 ,直言不讳, 他的创作真实立体 。王朔的作品之所以能够引起人们的关注是因为他笔下的社会边缘人像极了王朔自身,同时是社会上确确实实存在的社会群体,因而能顺利地引起读者的 共鸣。 和王朔自身一样,他笔下 的社会边缘人大 都是当过兵的年轻人,“他们虽然说不上是上流社会子弟,但确实曾经拥有过时代性的

8、、其他阶层所匮乏的临时特权,所以这种等级思想强烈地残存在他们身上是 必然的。” 2在文革这样一个特殊的阶段,这些年轻人经历了时代提供的放任自流的童年和少年时期,这个“美好的时期”堪称是文革给他们留下的最珍贵的“礼物”。 然而改革开放使这一精神的赠礼瞬间消失 , 人自然会以 巨大的失落感 来回应这个突如其来的冲击 ,经济上的优越被私营者代了,政治上的优越感又很模糊,他们不愿从事体力劳动,又没受过太多的教育,社会位置急剧变化,青年中的佼佼者不再是他们,社会位置的提升和知识成正比了。 “这对一个(或一群)刚刚走出乌托邦式军营的年轻人来说未免太残酷了一点。当他返回现实世界时,发现除了疲惫的身 心与无法

9、适应的外界环境以外,自己一无所有也一无所长。” 3于是他们无奈地 选择社会中比较底下的工作,或者干脆通过不法途径来生存。 在这样一个社会环境中本能地将世界 围成一个圈,而 唯独“ 我 ” 在圈外 ,借沉迷于过去3 或嘲讽现实、放纵自我来缓解内心的紧张与痛苦。 空中小姐 中的“我”在还是一个英俊潇洒的海军时倍受王眉的青睐,到后来反过来需要王眉资助 “坐家” ,前后在王眉心中从高大的形象瞬间变得渺小,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自我也承受着心理落差的苦痛挣扎,一度渴望回到过去。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中的张明说:“所以我一发现大 学毕业后才挣五十六,我就退学了,我一发现要当一辈子小职员,我就不上班了。” 4

10、这是因为过去理想的生活与现实产生了差距,张明宁愿选择逃避,逃避的方式就是尽情的吃喝玩乐,享受生活,他们对生活有了自己新的定义那就是不放过任何享乐的机会。当历史与现实不在一致时,心理落差的矛盾顺其自然地浮出水面。 过把瘾就死 中也提到 从前的战友部分都已经升职,而 唯独自己还是 一个职员, 甚至连 房子 都是靠 妻子单位分配 得来 的 ,可谓在家庭中无颜面,在事业上无地位,另有 许立宇 目睹了 父亲 从事 司机 行业时威风凛凛的样子 , 本想着能够子承父业 , 在这一 行得以立足 , 做一回骄傲的人,却不幸地 从八十年代中期的“时髦”沦为后来要对人点头哈腰的卑微姿态。 这种落差和原有的“等级思想

11、”产生冲突,他们骨子里的高傲使他们不愿去接受这样的事实,包括不愿接受自己在这样的现实下产生的自卑感,于是他们只能选择逃避。他们尽情地胡闹,无限 地堕落,不承认任何权威,不屈于任何框架 。 一方面是企图忘记这个残酷的现实,忘记自己其实在被淘汰的边缘;另一方面,他们通过这种方式,来强调自己的优越感,臆想出自己如英雄般高大,来彰显自己的存在感。 他们一直在做心理斗争 但结果却让他们显得有些尴尬。他们的行 为有种破罐子破摔的感觉,让人在跟着痛快过后,感受到强烈的无奈和无助。狂欢过后的落寞才是最悲凉的。 二、 玩弄爱情却自我谴责赎罪的矛盾 (一)随意玩弄爱情 痞子们 随意勾搭女人,巧舌如簧,甚至作奸犯科

12、。在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中,张明是个拉皮条的惯犯,从事着卖淫诈骗的犯罪的勾当,还以此为话题随便与小姑娘搭讪。吴迪就是其中一个被他搭讪的小姑娘,这个原本还是清纯的学生, 这是一个眼里有 365 个太阳每天起来轮流值班的女孩,她会因为一碗雪菜肉丝面而高兴不已。然而 在张明半真半假的挑弄之下,爱上了他,而得到的却是这样的结 果:“爱这个字眼在我看来太可笑了,尽管我也常把它挂在嘴边,那不过是想说屁一样顺口。” 5从此吴迪也跟着走上了不惜出卖自己的身体,坑蒙拐骗的道路,最后以割腕终结了自己的生命。 在王朔的作品中玩弄爱情的不仅仅是男人专属,女人们同样玩弄爱情。在橡皮人中李白玲和杨金丽打着金钱的名义无视

13、爱情的价值,他们游戏于各色各样的男人之中,杨金丽与年老的港商在一起被假装警察的“我”恰巧遇,“我”还暗想她会试图向“我”解释些什么,直到当我看到他坦然自若的表情时方才明白她并不察觉自己做了什么有损颜面的事。李白玲和杨金丽 一样,只要是能为她们在彩电大战中获取利益的一切男人都不会拒之门外。 他们始终奉行自己开心就好的生活宗旨,“他们放弃了对他人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甚至放弃了对自己的责任,能混就混,能玩就玩,一切都在嘲弄和调侃之中。” 6他们非但超出了王蒙所说的“良民”的底线,甚至进入了“恶人”的圈子。 (二)自我谴责赎罪 4 然而每一个痞子的心目中都必然有一段梦寐以求的爱情故事,动物凶猛中的“

14、我”也曾披星戴月 像只铁皮屋上的猫焦躁地等待着画中人的出现。 只是这样神圣的爱情故事总以救赎者形象出现的少女们付出代价后才得以唤醒。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这部作品,以一个主人公,两个故事为结构。前半部分,张明是甩人者,而到了后半部分,成了被人甩者。 在 前半部分,他知道吴迪是爱他的, 看似魔鬼般的张明也曾向吴迪直言不讳地吐露自己的行径“其实,你也是鬼迷心窍,你跟我结婚有什么好?要说结婚,你还是找韩劲那样的老实小伙结婚好,一定会对你好一辈子的。我可就说不准了,即使现在喜欢你,一旦你老了,十之八九会另觅新欢。” 7假如说这只是痞子用来诱惑纯情少女的技巧,那么酒后吐真言的真理总该值得我们相信痞子内

15、心的自我谴责与反省,当张明醉着问吴迪自己坏不坏 时她没有回答,而是张明自己说:“坏是坏,的确坏”“你也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8张明无非是想对吴迪说:“你不应该爱上我这样的人,你应该离开我。”但这并不足以让吴迪清醒吴迪却依旧遐想着不吵嘴不生气让所有人都称羡的未来幸福生活。 当 张明 知道吴迪也被拉下水后,他很愤怒。以至于他忍不住动手打了跟吴迪发生关系的人,并且是“置于死地”地打。尽管 他 一直做着毫无良心可言的事,违背道德,违背法律,他自己也认为自己是“超脱”的人,但在这一刻,他控制不住自己 。 他内疚 而 自责,是道德评判在 他的 潜意识里起了作用。 “深感伤害、 毁灭吴迪的罪责和愧

16、疚,罪恶在人性的审视下不堪回首。” 9 在下半部分,曾经对吴迪讲过的无情无义的话,反过来从 胡亦 口中讲出来,自己成了当年的吴迪。 胡亦 跟吴迪一样,也是一个小女生,对“痞子”的生活充满了好奇。她像是另一个吴迪,又像是另一个张明,她在接近“痞子”的同时,自己也变得“痞”气十足。在与胡亦 接触的过程中,张明俨然成了一个督促者,不断地告诫 胡亦 的安危,最后还为了他,暴打了欺骗 胡亦 的两个人。最后因为有病才被警察询问了以后又放了出来,小说的结尾,描写了张明在回家的路上看到景象,读者能读到一种负罪的人得到释怀 的心情。 三、鄙视英雄却渴望成为英雄的矛盾 (一)揭露知识精英分子们的虚伪 尽管 痞子们

17、 自己如同一坨烂泥,玩世不恭,丑事做尽,但是对那些精英或知识分子的嘲讽却丝毫不留余地,颇有显得几分英雄气概。 王朔自己也 说:“因为我没念过什么大书,走上革命的浪漫主义道路受够了知识分子的气,这口气难以下咽。” 10因此,在痞子们口中的精英分子是虚伪龌龊的 ,他们打着高尚的旗号掩盖自己的真实意图。 动物凶猛中的“我”万分感激自己所处的年代,空前的解放使得自己不必学习无用的知识并且一口咬定人们之所以以光明的前途作为诱饵强 迫年轻人读书仅仅只是为了不让他们到街头闹事。痞子们早在学堂一眼看透了教师各种崇高的把戏,他们明智地选择以起哄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知识分子的不屑是因为深知所有的老师都是一丘之貉。

18、从学堂逐渐走向社会, “在他的小说中,知识分子常常作为一种传统虚伪与堕落象征。”11在作品 玩的就是心跳中,刘炎 对 主人公方言 提起了出现在他生命中的三个男人 , 这些男人都有着让人恶心的丑陋行径 , 除此之外,都有共同的的特征便是都以知识分子的形象出现在刘炎与主人公的对话中 : 这三个男人中一个 是 她的 音乐老师, 有着高大英俊的外表和5 动人的好嗓音 , 然而他的内心并不像他的外表那样高大 ; 另一 个是在人面前有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受人尊敬,还是个语言学专家的父亲,人后却不断威胁和玷污自己的亲身女儿; 还有一个便 是 她的 红卫兵同学, 在当时拥有政治觉悟高这样的人是无上光荣的 ,可

19、是 就是这个拥有至高荣誉的人 在跟刘炎发生关系后 大义凌然地 揭发她,让她承受各种压力和批判 ,突显着自己的高尚。 在 社会边缘人 的对话中, 也 经常会出现很多政治历史术语。因为经历过文革,对于那个时期的特定语言谙熟于心,运用起来更是如鱼得水,在嬉笑怒骂的氛围中这些语言起到插科打诨的效果。刘心武在看完由动物凶 猛改编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后认为王朔、姜文等人是“大院”里出来的孩子,他们已经构成一个创作流派,“他们对社会并无颠覆性,他们只是在解构一些文革中第一世界的残留物,那多半是确应拆除的,而他们的调侃式解构,往往比急赤白咧地抨击更奏效,也更富艺术性。” 11, 痞子们 对政治术语信手拈来,在

20、平常的交流过程中脱口而出, 拿 来玩笑调侃,制造“笑果”。 严肃的政治事件在他们口中瞬间失去该有的味道 。在 玩的就是心跳 中,社会边缘人把 看似最为寻常的 玩牌 游戏 称为开党小组会, 那么,自然而然老的牌友就是资格颇深的老党员 , 新 参加玩牌游戏 的牌友 就是党组织 发展的新党员, 老党员和新党员在打牌这一党组织活动中交流经验,加强政治学习,提升自己的政治觉悟。在 顽主 中社会边缘人不知天高地厚地 把 他们编写的书在市场上 的 销售量与 毛泽东语录做比较。 他们觉得自己能言善辩的本领没有在 中苏谈判 中发挥作用有些对不起自己,对不起国家。在 玩的就是心跳 中社会边缘人骄傲 地描述 着 自

21、己将来要建立 的 政权, 并不觉得这是幻想,而是能够被付诸实践的理想,要不然他们也不会细致到 按照每个人的特点 给在场的所有人 安排 与其特点相符的 职位,“军管”、“公社”、“北伐”、“区 域自治”、“妇联”、“公会”等等 。 社会边缘人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揭露知识精英分子的虚伪:通过挑战象征知识来源的教师表达对学习知识的厌恶,通过瓦解政治术语的严肃性透露出对精英知识分子的不屑。将鄙视精英知识分子的情感融入到日常的举止交谈之中, 一切都是那么顺理成章 ,他们企图 颠覆的精英知识分子树立 在人们心中的权威 。 (二)漠视父辈们的谆谆教诲 痞子们大多生活在北京大院里,高干子弟是他们与生俱来的身份,这

22、与痞子的身份是截然不同的。他们的双重身份同时意味着在与长辈的交谈必然以失败而告终,社会给父辈们赋予 了父亲与军区干部的身份,两者之间密切的联系使得父辈的谆谆教诲不可避免。有时痞子们也会在辩论赛中占据上风,在一时的胜利中窃喜自己成为这一场战争中的王者,顽主中的于观便是如此:“非得让我说自个是个混蛋、寄生虫?我怎么就那么不顺你的眼?我也没去杀人放火,上街游行,我乖乖的招谁惹谁了?非得绷着块儿坚挺昂扬的样子才算好孩子?我不就庸俗点吗?” 12 但更多时候痞子们并不直言反抗,而是以漠视的态度来回应父辈的教诲,因为无论你承认或不承认,高兴或不高兴,中国的传统会让你无奈的认同,爸爸们会语重心长的告诉痞子们

23、:“你 才吃几碗饭,知道什么好吃?” 13于是在讨论吃中餐还是西餐的问题上,于观不得不妥协,恰如于观说的:“谁让我得管你叫爸爸呢!” 14这一顺从的举动中更多参杂了无奈地默认,就像在权威之下被判刑的人毫无还击的余地。 6 当动物凶猛中的“我”看到同伴因为父亲在外地可以像孤儿一样快活时,我长时间都认为,父亲恰逢其时的死亡,可以使我们保持对他的敬意,也为此找到一个自己不受道德伦理观念约束的借口,犹如我们心安理得地丢弃搜掉的食物,不必强硬撑着吃下去以免担上个浪费的罪名。在多次尝试下痞子们学乖了,他们懂得了与其作一只张 牙舞爪却吃不了人的笼中虎,不如做一只千啼百啭的黄莺鸟的生存之道,用漠视的态度让父辈

24、们深信自我的权威力量不容置疑,让自己在战争中得以保全,当双方都自以为是的时候,欺骗便是维持和平的最佳手段。 无论是揭露知识精英分子们的虚伪还是漠视父辈们的谆谆教诲我们必须承认这都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社会边缘人在一定程度上张扬着自我的个性,但却在没有把握好尺度的情况下走入了极端个人主义的误区。 (三)极度渴望实现英雄美梦 痞子们会偷偷穿上父辈的军装,在聚会上狂欢,尽情歌舞。 即便痞子们坚信“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将知识分 子至于最低级的位置却依旧渴望在军队中当一个排级军官。事实上痞子们也渴望走在知识分子的道路上,他们在漠视父辈教诲的同时渴望拥有像父辈们高贵的身份。当他们走进省城看到灯火辉煌的

25、生活时暗暗庆幸自己从暗无天日的旧社会回归到八十年代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就好像一个人自我安慰着所谓的元帅不就是众多平庸士兵的平庸领导,又不自觉地用“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来自我鞭策。 他们一面表现出对英雄的不屑一顾,一面又做着成为英雄的美梦。 动物凶猛中的“我” 热切渴望中苏开战,因为这样就会有一个伟大的英雄的诞生 我。“ 王朔 也 自己认 为英达对他的作品概括地比较准确: 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 ”15这里的卑贱者可以定义为痞子,而高贵者就是知识精英分子及父辈类英雄人物的象征。社会边缘人之所以“痞”是渴望成为英雄式的人物,社会的中流砥柱,因为身处于社会边缘而更加渴望在别人的眼中看到自

26、己的存在。正如橡皮人中的“我”所告白的:“我跟别人不太一样,你不能用世俗的眼光看我。” 16 王朔在其作品中为我们展示了两种社会边缘人的英雄美梦:一种是抽着“恒大”烟,神气活现地往人群中一站从中体会到一种高人一等和不入俗流的优越感。大多社会边缘人的 美梦是此类型。 这是 一种 “痞子”式的英雄主义, 他们 只注意到自己威风凌厉的一面,能够在别人面前建立一个高大的形象以满足虚荣心,对于侵害别人的行为非但不感到惭愧和内疚,反倒得意洋洋,甚至侵害得越多越好,完全颠覆了黑白概念。“在他们眼里,自己的享乐是唯一的生活原则,其他人的生命价值、传统的是非道德观念都不屑一顾。于是恶就堂而皇之地以种种冠冕堂皇的

27、理由、以非常骄傲的姿态在边缘人的生活世界中肆掠,并得到他们一致的欢迎。” 17 另一种少有的英雄梦便是顽主中的于观,他甚至走出黑暗的鼠洞,以英雄自称出现在光天 化日之下,开起了替人解难解闷替人受过的“三 T”公司,扬言要是为了别人的幸福可以在所不辞,可以忍受不幸,让我们不得不相信儿时不管让自己做刘胡兰还是花木兰都义无反顾的誓言不是泡沫。 四、身处颓废却渴望走出困境的矛盾 王朔是一种文化现象,他和他笔下的痞子形象确实是社会所存在的一类人的缩影。 做人7 的尴尬与不做人的不可能造就了橡皮人,也将逃避现实的人们拉回真实中提供了必然性。 (一)身处颓废 作品橡皮人中李白玲等人怀揣着“说什么都是假的,掏

28、出钱来是真的”处事金针投身于彩电大战之中,梦想着一夜暴富,“一旦把金 钱奉为上帝,良知反而成了碍手碍脚的东西,就必定要荡然无存。之后,人就只剩下了一副尔虞我诈的狰狞面孔,人就成了非人。”18,在这样的标准下痞子们成功地游离在现实之外,以骄傲的姿态展示非人的神奇。在金钱的驱使下李白玲不惜成为犯罪分子们共同的老婆,道德在他们眼里一文不值,所以按照金钱至上的原则被理直气壮地抛之脑后。 (二)渴望走出困境 和李白玲交往密切的 “我”从农村走向城市的同时,在从人到非人的转变中内心的挣扎让我感到痛苦不已,当我是堂堂正正的人自问到“像人一样生活就难受,就不痛快?非得折腾折腾。” 19当 “我”显露出非人的面

29、目时,在感官上获得了满足,在心灵中却厌恶自己,两者感情交错起来将撕扯起“我”的身心,变得血肉模糊,此时的“我”对自己越来越陌生,尝试依靠酒醉来混淆视听但这并不能起到明显的作用,反而使“我”显得更加难看惹眼。在“我”的内心深处是渴望真诚善良与美好的,我曾不止一次回想起残破的教室和那些瘦高个的老师们却同时梦见自己孤独得躺在黑屋子里沉睡,所谓的同学只是令我感到害怕的陌生人而已,矛盾的心理是心中焦灼与不安的来源。 王朔也曾经为痞子们的颓废做出解释:“是非观念在生活中是微妙的,关键时候就乱了,很多 事情是无法用是非和道德观来衡量的。这一是非标准显然就是“边缘人”所秉持的道德观。” 20, “痞子”行径仅

30、仅是逃避反差的工具, 王朔对自己所描述的社会边缘人丝毫没有价值判断的心思, 他既不是“温柔的叙述者,平和的见证者,优雅的观赏者。” 21;他也不是耐心谨慎的教导者,慷慨激昂的呼吁者,歇斯底里的抨击者。 仅仅以一种冷漠优哉游哉的姿态,向读者刻画着被玩的轰轰烈烈的人生游戏,在这游戏的过程中人们不会觉得有任何的不自在,痞子们的行径是客观环境这一大熔炉所造就的的,并非自身向往,就如同官员每天上班一样无可厚非。“ 事实 是他们除用最原始的方法来保护自己的生存以外,无法知道还有什么东西更值得留恋。” 22 结语 王朔笔下的社会边缘人在诸多矛盾的纠缠中显示出他们想尽力摆脱自己这种社会边缘人的身份,事实上恰恰

31、相反,他们并未成功脱离,走上人们所说的“正轨”,而是在挣扎中深陷于上述四重矛盾之中,走向堕落与不堪。 在历史与现实的反差导致心理落差的矛盾方面,王朔笔下的社会边缘人在现实的压迫下尽管努力挣扎却毫无还击之力,如同身陷牢笼中的小鸟,逐渐遗忘了自己原本拥有飞翔的心灵,久而久之他们开始认为自己原本就出生在牢笼之中。空中小姐中的 男主人公在从一个英俊潇洒的军人转变为只爱吃油炸的胖子时并未放弃自救的机会,与王眉的相爱更是给了他莫大的激励,然而他自我救赎的梦伴随着恋爱的失败而结束了。社会边缘人在面对现实时虚弱无力感使得他们总在寻找能够依靠的枝蔓,所以他们不停地折腾自己,折腾别人,直到最终失败时才明白现实就是

32、现实不会因为折腾而使老树抽出新芽,期盼依傍着他使自己显得强大,即便有也只是假象。 在玩弄爱情却自我谴责赎罪的矛盾方面。王朔笔下的社会边缘人渴望让心灵从罪恶的深渊中得以解脱。一面玩弄爱情,一面又在玩乐结束之后发现自己似乎违背的了道德准则 ,8 他们会为自己的行为感到过意不去,表现出自我赎罪的行为,如张明知晓曾经深爱自己的吴迪不复存在时内心的矛盾油然而生,张明 为吴迪或 胡亦 做的一切,只是出于内心的不安,这也正是悲剧的地方 。当伤害的事实已经造成时即便是内心的自责与赎罪都将变得徒劳无功。吴迪最终还是堕落了,甚至为了廉价的爱情走上了万劫不复的死亡之路,不曾留下一丝劝说的机会。 在鄙视英雄却渴望成为

33、英雄的矛盾方面,王朔笔下的社会边缘人最终并未能使他们成为出色的英雄人物。即便是走出黑暗的鼠洞,光明正大的展示自己英雄梦的于观也最终面临了公司被取缔的噩运,因为“ 三 T”公司仅仅是一家替人解决困难,替人解闷,替人受过的公司,他们并不能帮从本质上帮人解决问题。 在身处颓废却渴望走出困境的矛盾方面。王朔笔下的社会边缘人未能如愿以偿。橡皮人中的李白玲,张燕生,老邱等人一心发家致富直至进了监狱才从发财梦中醒来。 金钱至上的生存法则最终无法满足内心的欲望。 而“我”彷徨的走在街道却找不到一条通往“人”的路途。“我”最终在“人”与“非人”之间精神崩溃。 分析王朔笔下社会边缘人的矛盾现象可以发现这些社会边缘

34、人最终都走向了失败。笔者认为这种失败正是由于他们的矛盾所致。他们在社 会变革的过程中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因而无奈地游离在社会的边缘。作家王朔对这一人群并无批判之意, 当我们真正看到社会边缘人内心的挣扎与苦痛时便不再一味的抨击,王朔 对社会边缘人的描述更像是一首同情的挽歌。 读完 王朔的作品之 后,能够感受 到的是 一种落寞。 注释: 1http:/ 21720 贺仲明 .文化边缘人的怨怼与尴尬 J. 中州学刊 .1998(6):95.92.93 322陈思和 .黑色的颓废 读王朔小说札记 J.当代作家评论 .1889(5):35.33 45王 朔 .王朔自选集 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 .20

35、04( 9) :45 6918张德祥 .王朔与他的“顽主”人生叙述 J.小说评论, 1995( 3) :21.23.22 78 王朔 .王朔自选集 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4( 9): 92.93 10 蔡翔 .旧时王谢堂前燕 关于王朔及王朔现象 J.日常生活的诗性消解, 1994( 12) 11 刘心武 .“大院”里的孩子 们 M.读书, 1995( 3) 121314王朔 .顽主 M.北京 .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4( 1): 75.76.76 15 1619王朔 .橡皮人 M.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3(2):23.56 贺仲明 .“文化边缘人”的怨怼与尴尬 论王朔的反传统思想 J.1998(6):92-93. 21王蒙 .躲避崇高 J.读书 ,1993(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