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繁华,终于沦落——李清照的花意人生【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文初 文档编号:294463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于繁华,终于沦落——李清照的花意人生【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生于繁华,终于沦落——李清照的花意人生【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生于繁华,终于沦落——李清照的花意人生【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生于繁华,终于沦落——李清照的花意人生【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生于繁华,终于沦落——李清照的花意人生【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本科 毕业论文 (设计 ) 题 目: 生于繁华,终于沦落 李清照的花意人生 学 院: 中文系 学生姓名: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班 级: 指导教师: 起 止 日期: 2 生于繁华,终于沦落 李清照的花意人生 【 摘 要 】李清照对花有着独特的情感,花不仅是其作品的重要构件,更是其表现超越限制的女性情感和女性意识的手段。 阅读李清照的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超越时空的思想,对于自由的追求,对于爱情的表白,对于国家的关注,这些都是同时代女性所不具备的,这也正是词人的独特魅力 所在。 【 关键词 】 李清照;花;人生;女性意识 Born in the bustling, and finally r

2、educed Qingzhao flowers meaning of life Abstract: Qingzhao has a unique emotional to flowers, The flower is not only important component of her work, but also the means of performance beyond the limits of womens emotional and feminist consciousness. When you read her works, you can feel the idea tha

3、t beyond time and space, the pursuit of freedom, the confession of love, the concern for the nation, what are her contemporaries women do not have, also is the poets unique charm. Key words: Qingzhao; flowers; life; feminist consciousness 3 引语 提起花,忆起古代红颜,女人总会与花联系在一起,女人如花,花似女人。自古以来,人们便用花来形容女子,人面桃花、花枝

4、招展、花容月貌之类便是如此。在诗经桃夭中就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描写。李白在长相思中写道“美人如花隔云端”。而女性自身对花就特别的敏感,春去秋来,年复一年,花落花开,一个女人的一生不也经历着这样一 个过程吗?从少女时代的含苞待放到少妇时代的烂漫绽放直至最后的凋零,这是一个女人的一生,也是花的生命写照。花之所以能够长久地受到骚人墨客们的青睐,不仅是因为它们的姿态、它们的色彩、它们的气味、更是因为它们所散发出来的精神内涵。于是便有了花中四君子、岁寒三友、山中七贤等一系列称号。屈原笔下的香草美人,陶渊明对菊的情有独钟,周敦颐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正是花所具有的独特品性,引得文人们的

5、喜爱。 一代才女李清照对花有着自己独特的情感与怜惜。花是李清照词作的一个重要构件,她的许多名句都与花有关,“知否、 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人比黄花瘦”,“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花自漂零水自流”等等。在其现存的 40 多首词中,十之八九或是直接或者间接地写到了花,如下表(将词人作品中出现花名和写花的词进行统计,表格按作品系年进行排序): 花的种类 出现次数 出处 桂花 3 次 鹧鸪天 暗淡轻黄体性柔、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金、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荷花(即藕花、芙蓉) 4 次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怨王孙、浣溪沙绣幕芙蓉一笑开、一剪梅 菊花 4 次 醉花阴、声声 慢、多丽咏

6、白菊、鹧鸪天 海棠 2 次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好事近 芍药 1 次 庆清朝慢 梨花 2 次 浣溪沙小院闲窗春已深、怨王孙 梅 13 次 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玉楼春红梅、小重山、满庭芳、临江仙梅、蝶恋花暖日晴风初破冻、临江仙、诉衷情、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清平乐、孤雁儿、永遇乐 李清照写花的独到之处正是将自我融入到了花中,此花不与群花比的寒梅,自是花中第一流的桂花,欲谢恐 难禁的梨花,这些花都寄托了词人深厚的情感,更是其独特的女性意识和独立人格的真实写照。 一、红酥肯放琼苞碎 李清照少女时期 李清照出身在一个爱好文学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是“苏门后四学士”之一。生母是

7、宰相王珪的长女,是一位精通文墨的大家闺秀。继母是吏部尚书王拱辰的孙女,也能文。李清照生长在这样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中,自然对其文学的发展有着不小的影响。少女4 时代的李清照无疑是快乐的、无忧无虑的。她天资聪颖,从小便接受着文化的熏陶,不仅饱览父亲的群书,更难能可贵的是其生活空间相当宽松,不像其他小 姐那样整日呆在闺房之中,她有时和侍女到花园荡荡秋千,有时到郊外去游玩,这些不仅为其创作带来了不少的灵感,而且为其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一)才华渐露 红酥肯放琼苞碎 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二讲到李清照“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的确,由于生活在文化氛围如此深厚的家庭,并且拥有自由的生活,因此

8、,许多奇异新鲜的思绪就像雨后春笋般在李清照的心中不断生长。 李清照作品中最先传播的是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全词仅用 33 个字,就勾勒出了一幅完整而又真实的郊游景象。李清照少女时代的生活闲适、风雅,对于自由的 向往与追求使她形成了活泼的性格。这首小令便记录了她的一次外出郊游。在溪亭,一边饮酒一边欣赏美景,景色令人陶醉,不知不觉中暮色降临。这时人也醉了,竟不记得回家的路,而迷途于荷花深处,惊起了一滩的鸥鹭,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幅生动传神的日暮醉归图。此时的词人正如作品中那茂盛的藕花一般充满了青春的活力、绽放着生命的热情。 作为一个生长在封建社会的大家闺秀,李清照无疑是幸运的,她能够自由自在地度过自己

9、的少女时代。她去郊外游玩,能够兴尽晚回舟;她饮酒,甚至沉醉不知归路。而这一切无疑是要归功于其自由的家教,否则,一次责骂就 可以将那美好的经历化为痛苦的回忆。于是与那些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女子相比,她就赢在了起跑线上。而对于自由的向往则是其内在的动力。于是那些出游的经历、快乐的回忆犹如土壤般滋润着词人的思绪,为其今后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二)情窦初开 却把青梅嗅 李清照于 1099 年前后,和其弟于原籍赴汴京,其“学诗三十年伊始”。李清照年谱那时的她十六、七岁,正是处于充满幻想的年岁,虽然她曾外出游玩,能够快乐地荡着秋千,但是作为一个女人,她不能够抛头露面,更不可能去自由地恋爱,高大的屋脊和围墙阻

10、断了词人与外界的联系,但她拥有一 颗自由追逐爱情的心,对于外面的整个世界都充满了幻想与希冀。 一词点绛唇刻画了一个调皮活泼的少女形象,并委婉地表现其情窦初开年岁的微妙心理。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1 上片描绘荡完秋千的少女娇慵的情态;下片文笔一转,客人的闯入使其手忙脚乱,躲避时头上的金钗掉了下来,却已顾不上去捡,只逃也似的带羞而走。但是好奇心促使她靠在门边回头偷看,却又佯装嗅青梅。整首词宛然是一出戏剧小品,将少女的天真活泼和勇敢刻画得淋漓尽致,真可谓 是一幅怀春少女嗅梅图。 词人这种窥门视客的行为,是传统礼教所严

11、禁的。而词人却真实地记录了生命中的这一片段,大胆地表达了内心的想法。从中可以看出词人的叛逆心理。封建社会中的的女人应该是娇羞的,她们应该遵循三从四德,应该守着本分,应该等待着被选择,然后顺从,而不应该有自己的想法,更不应该试图去改变,爱情对于他们而言更是是一种奢侈的东西。于是,5 女子只能将爱情放在心里,默默地幻想、暗暗地希冀。而李清照虽身为女子,但她却是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她勇敢地追求爱情,并大声地将内心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在创作中主张“故实”,凭着 自己不羁的情怀和坦率的性格,将感情直言不讳地表现出来而极具感人的魅力。这份勇敢、这份真实便是那个时代的女子所没有的。但是在那个处处用封建礼教束缚

12、女性的时代,对于李清照的这种大胆追求爱情生活,大胆展示内心真实的做法,一些封建卫道士就跳了出来,有的甚至砰然攻击。吴世昌词林新话“咏歌女,非易安自咏,见有人来,是何等人家?”但正是李清照的这种率真,体现其不虚伪、敢说敢做的真性情,也正是这份真性情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对于爱情,对于自己的情感,李清照永远是那么的坦诚、那么的直接,敢于爱,敢于大声地说出自己的爱,尤 其是在其婚后与赵明诚的或是幸福或是思念的生活中,那徒要教郎比并看的可爱少妇形象,那人比黄花瘦的孤独思妇形象,那怎一个愁字了得的飘零嫠妇形象,都是其真实的人生写照,可谓是一个勇敢的封建礼教的叛逆者。 二、可怜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的少妇时期 李

13、清照十八岁时嫁给了与其志同道合的太学生赵明诚,并且度过了一段平静、安适的生活。李清照晚年曾回顾道:“侯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赵李族寒,素贫俭。每朔望渴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果实。归,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之民也。”2这段文字情深意长,反映 了李清照新婚后快乐的生活。 (一)甜蜜生活 买得一枝春欲放 在十八岁那年,李清照出嫁了,嫁给了志同道合的赵明诚,过上了一段幸福时光。 新婚的夫妇恩爱有加,而李清照更是直言不讳地将这种恩爱、这份幸福表现了出来。一词减字木兰花将女子对丈夫的娇美天真之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

14、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3 花凝聚了人的一种生命意识,而那活力饱满的春花更是蕴含了蓬勃的生命力和无限的发展空间,于是便唤起了词人的生命意识,引发其对美 的追求。在“花面”与“人面”的比较中,确认了自己独特的人生价值。女为悦己者容,而美好的事物向来被人所追求,词人同样爱美,更何况只一心想获得丈夫全部爱情的新婚女子。那时的她是小心眼的,会对周围一切与自己比美的事物发生莫名其妙的嫉妒,但恰恰是这种嫉妒,表现出了词人对丈夫的爱,而作为一个充满自信又争强好胜的女性,李清照便“徒要教郎比并看”,表现了新婚夫妻之间的亲昵与温情。这时的词人不再是被动地等待着被赞赏,而是主动寻求交流,要求评价。看

15、似撒娇,却是词人对自身生命的审美。从中我们看到了词人的痴、词人的傻,但更多的是 她的真实与自信。宋代词作家多为男性,以男性作家描写女性的生活,对女性的思想、内心缺乏深入的了解,只有到了李清照,才开始了对女性内心世界的真正严肃而又深刻的剖析。 4因为男子所能表现的只是自己所看到的,或者是所想象的,他们只能以代言人的身份出现,而不能够真正将女性内心深处的情感或者是想法全部表现出来,由于隔了一层,难免隔靴搔痒。而女性则不同,她能够站在女性的立场上,表达出内心真正的自身的意识,这是对女性自身存在的一种探索,观察到的是女性眼中的自己,而不再是男性眼中的女性,是一种真切的自6 我意识,因而不是男性所 能比

16、拟的。因此,在表现同一现象时,女性更能代表女性。李清照就是这样一个有着独特性格,充分表现女性自我意识的女词人。这时期李清照笔下的花是娇艳欲滴的,是美艳的,更是充满生机的,因为新婚燕尔的李清照是幸福的,正如烂漫的山花般心花怒放。 (二)以花喻人 自是花中第一流 李清照的词作中,最能表现其自身品性的莫过于自是花中第一流、此花不与群花比这两句。前一句赞美桂无华丽的外表,芳香却长留人间,拥有一份低调的高雅,而词人本身的才情与涵养,远远超过了同时代的女性,甚至是一些男性,因此用自是女中第一流来形容词人,她也当之无愧。 后一句更是用出浴的美人来形容梅花,可见其对姿容俏丽气质淡雅的梅花喜爱。梅花傲雪斗霜,在

17、严寒中绽放并散发出淡淡的幽香。因此在百花之中,文人对梅花最为钟情,咏花诗词中也以咏梅者为最。南朝陆凯在赠范晔中就写道“折梅逢驿使者,寄与陇头人”以梅花作为送别的信物。有“梅妻鹤子”之称的林和靖更是写下著名的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山园小梅),陆游称赞梅是“花中气节最高坚”的,辛弃疾“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临江仙 探梅)。这些诗歌或是咏梅的风韵,或是咏梅的节操,或是咏梅的形神。而在李清照的咏花词中也梅为最,菊、桂次之,梅见证了词人的一生。青年时期渔家傲 雪里已知春信至所表现的自信,中年时期孤雁儿对亡夫的悼念,老年时期的清平乐更是截取人生不同阶段赏梅的片段,表现在人生不同阶段三

18、种不同的人生处境,有过欢乐,有过悲伤,直至最后的沦落。于是,词人笔下的梅便成了其自我的真实写照。 词人笔下的菊花是高洁的,更是不屈的,它“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清芬酝藉,不减酴醾”, 表现菊的卓然不群、 淡雅高洁,并将菊花鱼屈原、陶渊明联系在一起。屈原的“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离骚),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朱淑真的“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黄花),更是表现了菊的高风亮节。 因此,不论是梅花、桂花、亦或是菊花,词人在赞美花的同时所表现出来的正是自身的自信、自强与自爱。

19、 (三)离愁别绪 此情无计可消除 李清照婚后生活美满,但是赵明诚作太学生时,每月只能回家两次,做官以后,也常有外出,这就给李清照的生活带来了寂寞与忧伤。作为一个女子,心里想的 无非是与心爱的人长相厮守,尤其在那种高门深院中的少妇,失去了丈夫的关怀,剩下的便只有孤寂与凄清了。 清照本就是一个惜花、爱花之人,她也经常会去赏花,那满园的花也会使她内心激起一阵涟漪。花是自由的,而这种自由恰恰就是深闺中的少妇所没有、所渴望的。花虽生长在红墙之中,但却阻挡不了它的自由生长,它能迎风起舞,它会恣意生长,最后长成了花团锦簇。而清照却是不自由的,是孤独的,丈夫出仕、丈夫外出,这种别离一别就是数月,而其本身狭隘的

20、生活空间,单调的生活内容,增长了她的多愁善感。她被束缚在深闺小院中,无法参与到外界的交往 中,因而对身边的事物变得尤为敏感,也使其加深了对自身命运与感情世界的关注与投入,变得更加的脆弱与敏感,一些生活中细微的事物便能够激起其内心的孤寂与凄清,春去秋来、花开花落,甚至几滴催花雨、一阵卷动帘子的微风便能引起她的愁绪幽怨。于是这时期便出现了一剪梅、醉花阴、凤凰台上忆吹箫、好事近等一系列作品。 7 一剪梅中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令人回味无穷。用平常的字眼表现新奇的意境,“眉头”是人的感情外露的地方,别人看得见的,而藏在“心头”的感情别人却看不见。 愁锁眉间和愁情在心是完 全一致的,唯

21、其在心,发而为形,才有愁锁眉间之态。5秋天来了,红色的荷花凋谢了,荷香也消失了,一开始便渲染了当时萧索、清冷的气氛,词人独自上了小舟,不像往昔那样有着丈夫的相伴,眼前的景物使词人联想到自己,从而产生了种种的愁绪。空中飞过的大雁,使词人想起雁足传书的故事,不禁问道:“大雁啊,这是谁寄来的书信?”词人热切盼望着那是丈夫所传来的锦书。当看到眼前的落花流水,想到两地的相思,便被愁绪所包围了。这个时期词人的愁绪多是因与丈夫的离别而起,因而此时词人笔下的花是落花,显得凄凉,这时的花是瘦的,不像前期那蓬勃 的荷花和娇艳的春花,更表现了词人的憔悴。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李清照正是将

22、其丰富的情感注入了词中,把花当成了自己来写,把情感注入了花中,花的娇艳蓬勃是词人少年时代的写照,而花的瘦弱是其少妇时期寂寞的写照;老妇时期的漂泊便用花的残败来表现。同一时期的醉花阴写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词人借重阳赏菊,表达了闺中的寂寞,花是瘦的,而人比花还瘦,更加形象地表现了思念和闺中寂寞时刻摧残着词人。 三、风住尘香花已尽 李清照的老年时期 公元 1126 年,金人攻陷汴京, 1127 年,金人掳走徽、钦二帝和数千宫人,康王赵构在南京称帝。他不仅不思抗敌,反而拼命逃跑,直到 1132 年才在临安正式建立了南宋小朝廷。靖康之乱给百姓带来了空前的浩劫,李清照也深受其害,她仓惶

23、南渡,在逃难过程中不仅与丈夫分离,其精心收藏的金石书画也损失不少。 1129 年,赵明诚病逝,对清照打击尤为沉重,大病之后,李清照便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花儿的生长离不了土地的滋养,而一个人也不能脱离社会独自生活。李清照从一个无忧无虑的官家小姐最后沦落为颠沛流离的可怜妇人,与宋王朝的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她的出生前后,正 是北宋发展史上大转变的时期,面临着种种危机的宋朝统治,在黑暗和腐朽中一天天地腐烂下去。李清照出生在宦门望族之中,政治上的变幻对于她的家庭没有太大的影响,因而她能够无忧无虑地度过其少女时代,写下了如梦令这类的欢快作品。出嫁之后,也因与丈夫志同道合而过着幸福的生活。但是随着朝廷

24、矛盾的激化,公公被罢相并于不久之后的逝世,不仅是对赵家,对清照的生活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但却使他们过上了另一种生活。夫妻二人离开东京回到了青州故居开始了简朴却又充实的生活,远离了朝廷的斗争与喧嚣,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过了几年平静的生活 。然而,随着朝廷的进一步腐败与昏暗,国力的衰退,外族的入侵破坏了北方人民的平和生活。靖康之乱更是将其不幸推上顶峰的刽子手。 因此,李清照后期的作品总表现出哀愁,夹杂着那么多的痛苦,她是把自己的遭遇和控诉都融入了作品之中,那种国破家亡的痛、背井离乡的哀怨以及对丈夫的深深怀念,令人为之怜惜。经过了那么多的灾难与飘摇,李清照也最终成为了一朵摇曳风中的女人花。 (一)家

25、国之思 物是人非事事休 在词人后期的作品中,往往满是愁绪,即使没有出现愁字,我们读起来也能感受到愁肠百转,而这个时期正是被残酷现实所逼出来的血泪 之愁。武陵春: 8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6 南渡以后的奔波,使她一个深闺中的弱女子亲尝了国破家亡的滋味,在耳闻目睹了金人入侵带来的灾难,此时的她早已没了花前月下的回忆,所表现的已不再是那淡淡的离愁别绪,有的是饱含血泪的控诉,融合了国难家仇的辛酸愤恨。这其中,有的不只是词人自身的家亡之痛,更承载着国家、人民的哀痛,词人把个人的身世之苦与国家的衰亡之痛结合

26、在一起,这种爱国情怀,不是同时代的一般女性作家所具备 的,更是一种不让须眉的气概,这也正是词人刚烈的女性心理特质的表现。菩萨蛮中“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添字采桑子中的“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蝶恋花永夜恹恹欢意少就更直接的抒发了词人的故国之思。家国之爱是深深蕴藏在个人心底的深厚情感,在经历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之后,看到自己和人民的苦难之后,这份情感就尤为强烈。但是,在那样一个腐败黑暗的封建社会中,在失去了所有庇护之后,李清照什么也做不了,什么都不能做,她不能论政更无权干政,只能怅望故乡,借酒消愁,“故乡是何处,忘了除非醉”(菩萨蛮)。只有借 助酒才能暂时忘记那许许多多的事,但是酒醒之后呢?生

27、活的无望和痛苦使她的愁苦更深、更远。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应,纵观李清照的一生,可以看到宋代的历史变迁。置身于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在遭遇了如此的不幸之后,词人仍旧不忘故国,仍能想到苦难的人民,作为一个女性,她站在了时代的前沿,站在了爱国者的队伍中,她的这种见识,这份气度也是同时代许多男性作家所不能够比拟的。李清照曾发出“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不复志千里”的感叹,希望自己能够像木兰一样征战沙场,却已身处暮年,只留下一片遗憾。由此可见,李清照强烈的时代感和爱国心,是 其超前的女性意识的真实写照。 (二)凄惨境遇 怎一个愁字了得 后期代表作声声慢通过抒发看到秋日黄昏景色时的感受,以自己苦难的遭遇、凄清的

28、生活,用真实动人的笔触,抒发了词人历尽沧桑、饱经忧患后的无限哀愁。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7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南渡之后,词人的生活变得艰难,尤其在赵明诚去世之 后,连唯一可以安慰和依偎的人都没有了,词人心中无限的悲凉与寂寞。因此,词一开头便用 7 对叠字,将气氛渲染的无比的低沉与凄楚。我们不禁要问,词人在寻觅着什么?是曾经与丈夫的甜蜜爱情生活?是与亲人的温馨时光?还是那些辛苦搜寻的心爱的金石

29、文物?但是这一切都云烟般逝去了,剩下的只有词人独自在人间孤寂地生活,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满心的愁绪只想用酒将其派遣,却也无法消除。大雁飞过,觉得似曾相识,在一剪梅中有:“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作者早已将大雁作为一种安慰,大雁会带来丈夫的书信。而今,这种希冀也已破灭。院中凋零的菊花,是一种残败的象征,已不单单是曾经因相思寂寞而瘦弱的花朵,那种时光的流逝,那种往昔不再的悲凉,只有曾经拥有过的,如今的回忆才更令人伤感与悲凉。9 一点点、一滴滴打在梧桐上的细雨,也深深地打在了词人的心上。不论是大雁还是黄花,对于词人而言都是曾经期盼或幸福生活的见证与写照,而如今孤苦飘零的生活,那种今非昔

30、比的悲凉、那种亡夫丧国的无奈,只剩下了愁,思想怀旧之愁,因花及人之愁,度日如年之愁,触景伤情之愁,怎一个愁字了得呢!北京大学中文系专门化 55 级编写的中国文学史中曾说:“这完全是一个家破人亡的 贵妇人的哀鸣。”“词中所唯一表现的是那钟完全绝望,对生活丧失最后一点信心的悲观情调。” 8这是一个多么狭隘而又不公正的评价。整首词以悲凉为基调,那是一个历经沧桑、饱经风霜的女性内心愁绪的抒写。女人的情感是细腻的、是直接的,就像在伤心难过时女人就会哭出来,女人是敏感的,尤其在一些有着深刻记忆的事物面前。于是,像李清照这样一个充满才华的女子,在经历了那么多的不幸与苦难之后,在面对那似曾相识的事物之后,在处

31、于这样一个孤寂、悲凉的环境之中,她的愁绪、她的孤寂、她的痛苦便一涌而出了,那是血的控诉泪的抒发。试问如果没 有朝廷的黑暗腐败,没有金人的入侵,没有国家的破灭,没有丈夫的逝去,没有那孤独的飘零,还会有那么许多的愁绪与苦难吗?对于一个可怜的妇人,怎能如此评价。她的不幸与愁绪都是受一个大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的,而她的哀愁也是将个人遭遇与国家衰亡交织在一起的,并不是所谓的家破人亡的贵妇人的哀鸣,其中有控诉,有不平,更多的只能是无奈。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应。而纵观李清照的一生,我们可以看到宋代历史的变迁。词人晚年在孤独飘零中仍念着国家,虽带着深深的无奈,却又不能够将其抛弃。这种气度、这种思想,不是同时代的女

32、性所能够比拟的。 结束语 在宗璞散文集序中有这么一句话“花美在精神,精神是要人们用心去感受的。”那人呢?我想也应该美在精神,也是需要用心去感受的。我们很难说李清照是哪一种花,因为无论是哪一种花都不能够简单地概括出她的一生,梅的超尘脱俗,高风亮韵;桂的芳馨清逸,高华而不炫耀,坚忍而不矜持;菊的纯洁高雅;杏的玉骨冰肌这些品性在词人身上都有体现。 通过李清照不同时期的作品,我们看到了一个女人的人生历程,在不同时期不同情感变迁面前,她将自身情感灌注于作品之中,向世人讲述自己的故事,自己的人生。让我们明白,在才女的外 衣下,她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女人,有着自己的追求,自己的依赖和自己的执着,更有着属于自己的

33、独特女性意识。在经过生活的沉淀、苦难的磨练之后,我们看到的便是一个成熟、坚强的女人,即使飘摇在风雨中也要挺立胸膛;即使环境再恶劣,心中依旧惦念这国家和人民;即使生活再困苦,也保持着那份闲适之心。在她的作品中,有着自身的人生经历、情感变化和时代的变迁,因此她的作品更能触动人心,也更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胡适在国语文学史中称:“李易安乃是宋代一个女文豪。”郑振铎在插图本中国文学史说到:“李清照是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 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刘大杰则认为李清照“是中国古典文学史有崇高地位的天才女作家。”李清照所散发出来的独特魅力,也不愧于世人对其如此高的评价。 10 注释: 1 王学

34、初李清照集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70 2 王学初李清照集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177 3 王学初李清照集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9 4 张芙蓉略论李清照前后期词风的变化镇江师 专学报( 4) 57 5 蔡丽珊花自飘零水自流 浅析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文教资料 2009 年 1 月号中旬刊 16 6 王学初李清照集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140 7 王学初李清照集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161 8 北京大学 1995 级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8 121 参考文献 1王灼碧鸡漫志卷二 2济南市社科研究所李清照研究论文选上海:上海

35、古籍出版社 1940 3王学初李清照集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4王延梯李清照评传陕西:陕西人名出版社 1982 5济南市社会科学研究所李清照研究论文集北京:中华书局 1984 6温绍垄钱光培李清照名篇赏析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1987 7陈祖美李清照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5 8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李清照辛弃疾研究论文集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 1997 9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卷三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10陈祖美李清照新传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1 11诸葛忆兵李清照词选 .北京:中华书 局 2005 12李清照李清照词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9 13陈玉兰李清照北京:中华书局 2010 14郭榕花文化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5 15孙书安咏花诗品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 1996 16张忠纲綦维李清照的女性意识文史哲 2001( 5) 17鲁渊近百年李清照研究综述哈尔滨学报 2007( 9) 18王金寿易安词女性意识再评价西北师范大学学报 1999( 2) 19贾丽微论李清照词中“花”意象的使用及其象征意义四川大学文学与新 闻学院北方文学 2011( 7) 20张锡梅解读李清照词中的女性自我意识大理学院学 2007( 5) 21许金华试论李清照词“花”的人生象征意义浙江树人大学人文学院 2005(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