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鳍东方鲀(Fugu rubberizes)幼鱼饲料中适宜脂肪含量的研究【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文初 文档编号:294828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85.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鳍东方鲀(Fugu rubberizes)幼鱼饲料中适宜脂肪含量的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红鳍东方鲀(Fugu rubberizes)幼鱼饲料中适宜脂肪含量的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红鳍东方鲀(Fugu rubberizes)幼鱼饲料中适宜脂肪含量的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红鳍东方鲀(Fugu rubberizes)幼鱼饲料中适宜脂肪含量的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红鳍东方鲀(Fugu rubberizes)幼鱼饲料中适宜脂肪含量的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本科 毕业论文 (设计 ) 题 目: 红鳍东方鲀 ( Fugu rubberizes) 幼鱼饲料中适宜脂肪含量的研究 学 院: 学生姓名: 专 业: 水产养殖 班 级: 指导教师: 起 止 日期: 1 目录 中文摘要 . 1 英文 摘要 . 2 1.前言 . 3 1.1脂肪的生理功能 . 3 1.2鱼类脂肪营养研究状况 . 3 1.3红鳍东方鲀的研究进展 . 5 1.4 本次实验的意义及目的 . 8 2.材料与方法 . 8 2.1 实验饲料 . 8 2.2 饲养实验与管理 . 9 2.3 样品采集 . 9 2.4 样品分析 . 9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11 3.1 饲料中不同脂肪水平对红

2、鳍东方鲀幼鱼的生长与饲料利用的影响 . 11 3.2 饲料中不同脂肪水平对脏体比、肝体比和丰满度的影响 . 12 3.3 饲料中不同脂肪水平对全鱼、肌肉、肝脏的生化成分的影响 . 12 4.讨论 . 13 4.1 饲料不同脂肪水平对红鳍东方鲀生长和饲料利用的影响 . 13 4.2 饲料中不同脂肪水平对红鳍东方鲀生物学数据的影响 . 14 4.3 饲料中不同脂肪水平对红鳍东方鲀全鱼和组织成分的影响 . 14 小结 . 15 致谢 . 15 参考文献 . 15 1 红鳍东方鲀 ( Fugu rubberizes) 幼鱼饲料中适宜脂肪含量的研究 摘要 本实验研究红鳍东方鲀( Fugu rubberi

3、zes)幼鱼适宜的饲料脂肪含量。在等能饲料中,分别添加 3%, 5%, 7%和 9%的饲料脂肪 水平,每组设置三个平行组,在 29 33 的温度条件下,通过 66d 的饲养实验分别足量喂食四组鱼,每 组 15 尾 鱼 (20.37 0.66g)。针对不同饲料脂肪水平对幼鱼生长、饲料利用率、体组成等方面的影响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 5%饲料脂肪水平的实验鱼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要显著高于 3%水平组( P0.05)。 饲料脂肪水平的提高,加大了鱼体的脏体比与肝体比,促进了全鱼脂肪的增大趋势,对鱼体的丰满度以及肌肉成分无显著性影响 (P0.05)。同时, 5%脂肪水平组的全鱼蛋白成分最高,且肌肉

4、和品质较为适宜。因此,综上所述,确定红鳍东方鲀幼鱼饲料的适宜脂肪含量为 5%。 关键词 红鳍东方鲀 脂肪水平 生长 体组成 2 Optimal dietary lipid levels for Fugu rubberizes Abstract The experiment studied optimal dietary lipid levels for Fugue rubberizes. 4 groups of equal energy feed stuff with levels of 3%, 5%, 7% and 9%. Each diet were fed to satiety to t

5、riplicate groups of 15 fish(20.370.66g) in 29-33 for 66d. A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the dietary lipid level on growth, feed utilization, body composition by Fugu rubberizes. At the end of the feeding trial, fish fed diets containing 5% lipid showed a higher growth than those f

6、ed with 3% lipid(P0.05),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t was found among 5%, 7% and 9% lipid group(P0.05). The 5% group had appropriate FCR and PER. As dietary lipid level increased, VSI, HSI and body lipid crude increased gradually, but they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muscle composition and IPF(P

7、0.05). The 5% group had the maximum body protein crude content, and had appropriate body composition data. In conclusion, Optimal dietary lipid levels for Fugue rubberizes is 5%. Key word Fugu rubberizes lipid levels growth body composition 3 红鳍东方鲀 ( Fugu rubberizes) 幼鱼饲料中适宜脂肪含量的研究 1.前言 脂肪 是生物体中最重要的

8、营养元素和组成物质之一。它 不仅是天然饲料中的重要营养物质,也是人工合成的配合饲料中不可或缺的组成原料。一方面,脂肪可以促进生物体新陈代谢和健康生长,但另一面,过低或过高的脂肪含量都不利于生物体的正常发育和组织器官的机制功能。 在水产养殖的产业发展中,饲料工业无疑是发展的重点环节,而对鱼体生长饲料中适宜脂肪含量的研究与应用更是饲料领域的重中之重。红鳍东方鲀作为一种高蛋白、低脂肪鱼类,其市场前景也得到广泛认同。有鉴于此,笔者将通过总结鱼类脂肪和红鳍东方鲀的相关研究结论,为本次实验和论文提供合理依据,保证本次实验设计与研究结论的科学 性,为红鳍东方鲀的产业化养殖与饲料生产提供参考和借鉴作用。 1.

9、1脂肪的生理功能 脂肪作为能量物质, 是 机体 代谢所需 燃料 的贮存和运输形式。 脂类 是构成 生物膜 的重要组分,与细胞特异性识别和组织免疫 功能 等 关系紧密 。 同时,脂肪 为 生物 机体提供必需脂肪酸和 脂溶性维生素 ,并为维持体温、保护内脏,防止 机械损伤与 身体 热量 散 失等生物体机能提供了有效帮助 。 在鱼类营养需求和饲料研 发的实验探究过程中,脂肪含量的测定与研究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脂肪作为水产动物的主要营养素 ,对鱼类生长、发育和维持正常生理代谢功能等具有重要作用。饲料中的脂肪是水产动物的能源物质 ,在饲料中适当添加脂肪含量不仅可有效地促进水产动物的生长 , 还可以节约

10、蛋白质,减少养殖成本。同时脂肪是脂溶性维生素的携带者,可促进某些维生素和激素的合成,脂肪中的磷脂还是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 1。有鉴于此,我们将总结前人关于水产动物的脂肪营养水平研究,以及红鳍东方鲀的相关营养需求和影响因素研究,为本论文提供借鉴和参考作用。 1.2鱼 类脂肪营养研究状况 1.2.1 脂肪需求量的研究 王吉桥等 2人将主要养殖鱼类的饲料脂肪需要量进行了总结,具体包括三种类型:一是以淡水鲤科 (Cyprinidae )鱼类为主的相对低脂肪需求量鱼类,其需要量在 5%-10%之间。二是以多数鲈形目 (Perciformes)鱼类为代表的海水和淡水鱼类,其需求量大致在 10%-20%之间。

11、三是以洄游性鱼类为代表,其对脂肪需求量较高,大致在 20%-35%之间,有的高达 40%以上。 于丹 3等人在讨论脂肪含量对幼鱼影响时,总结和得出的结论为:偏肉食性鱼类主 要依靠饲料蛋白质和脂肪来获得能量,在脂肪含量不足的情况下,将蛋白质作为主要能源。因此,在饲料中添加适量脂肪,可以增强饲料的蛋白质利用效率,从而促进养殖4 鱼类的生长。 王树启等 4人在研究黄斑篮子鱼 ( Siganus canaliculatus)幼鱼的饲料适宜脂肪含量的实验中,综合考虑,认为蓝子鱼幼鱼饲料中脂肪的适宜添加量为 6 9。在实验中,采用酪蛋白为蛋白源、鱼油为脂肪源 ,配制蛋白含量为 32而脂肪水平分别为3、 6

12、、 9和 12的 9 种配合饲料 ,对幼鱼开展 8 周的生长试验,实验结果表明,饲料中的脂肪 含量对蓝子鱼的生长性能、饲料利用率及鱼体生化成分等都有一定的影响。 3 9实验组的增质量率、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无显著差异,但它们的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 12实验组的脂肪水平组鱼。 王朝明和罗莉等 5人研究胭脂鱼 (Myxocyprinus asiaticus)幼鱼生长的适宜脂肪水平,结论认为幼鱼适宜脂肪水平为 6.62% 7.02%。实验以大豆油为脂肪源 , 配制成脂肪水平为 2.04%、 4.43%、 6.88%、 9.02%、 11.98%、 13.39%的半精制饲料 , 进行为期 56d的生长试

13、验。结果显示 : 饲料 脂肪水平对胭脂鱼的生长性能有显著影响。脂肪水平为6.88%时 , 胭脂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沉积效率最高 , 饲料系数最低。脂肪沉积效率随脂肪水平的增加呈下降趋势。随脂肪水平增加 , 胭脂鱼全鱼、肌肉和肝胰脏脂肪含量逐渐上升,至 6.88%组后趋于稳定 , 而全鱼水分、粗蛋白含量则没有发生显著变化。 冯建等 6人在实验中发现,红姑鱼的相对生长率随着日粮蛋白质水平增加而显著上升 , 而与日粮中脂肪含量无关。同时,红姑鱼的成活率随着日粮脂肪含量增加而显著下降,日粮脂肪含量高是导致红姑鱼死亡的直接因素。 段彪等人的研 究结果表明,当饲料中脂肪水平在 1.79%-8.21

14、%时,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的特定生长率将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邱岭泉等人在研究俄罗斯鲟稚鱼饲料中适宜脂肪含量时也得出相似的结论。试验中幼鱼增重率及特定生长率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而逐渐提高,但在达到一定程度后则随着脂肪水平增加而降低,呈现抛物线形式。于丹等人的研究表明, 77%-8.37%可以促进江黄颡鱼生长 3。 1.2.2 不同的脂肪源对鱼类生长的影响 季文娟等 7人对黑鲷 (Sparus macrocephlus)幼鱼 生长的研究实验表明,以大豆油、鱼油为饲料脂肪源的试验组的幼鱼增重率较高 ,同时摄食以鱼油为脂肪源的饲料的实验幼鱼,其鱼体脂肪中的高度不饱

15、和脂肪酸含量最高 ,与试验前幼鱼鱼体脂肪酸组成模式最接近。试验结果表明鱼油、豆油为黑鲷配合饲料可选用的优质脂肪源。 高艳玲等 8人,利用 豆油、菜油、猪油和菜籽作为团头鲂 (Bluntsnout bream)饲料脂肪源 ,结果表明, 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猪油能引起鱼体内脏指数降低但肝胰脏脂肪含量偏高 ,易 引起脂肪肝 ,应考虑 与 植物油脂搭配混合使用。 王吉桥等 2人,对七彩神仙鱼( Pterophyllum scarale)生长的适宜脂肪源进行研究, 以花生油、芝麻油、豆油、深海鱼油为脂肪源 (添加 5.0%,粗脂肪 16.0%),相互组合设置不同的饲料实验组 。 结果表明,综合考虑,各种脂

16、肪源的应用各有优劣。各组之间成活率差异不显著, 但摄食添加豆油饲料 的实验组 特殊生长率 (SGR)最高 ,摄食鱼油饲料组 最低。摄食含豆油和芝麻油与豆油混合饲料的鱼饲料效率 (FER)最高 ,摄食 以 鱼油为主、单一 的 花生油和花生油与芝麻油混合 制成 饲料的 饲料效率 最低。摄食 3 种植物油混合饲料 组的 蛋白效率最高 ,显著高于其它组 (P0.05),摄食单一花生油饲料的鱼 组 最低。 5 1.2.3 脂肪水平对鱼类体组成的影响 饲料脂肪含量的提高一般会引起鱼体脂肪比重的增加。在很多鱼类中都发现,饲料脂肪水平和鱼体的脂肪比重呈现正相关关系 9。 李坚明等 10人通过实验发现,随着脂肪

17、含量的增加 ,奥尼罗非鱼 (Tilapia)幼鱼实验组的肝脏重量、肝体比、肝脏脂肪含量和肌肉脂肪含量等指标逐渐升高 ,饲料脂肪含量与这 4 个指标呈正相关关系。饲料中脂肪添加过量易使罗非鱼幼鱼产生脂肪肝 , 这与冯健和贾刚等 6人研究发现鱼肝胰脏脂肪含量与日粮脂肪水平成正比 , 脂肪肝病的病变程度与日粮脂肪水平成正相关的结论一致。 王朝明等 5人研究发现,随着饲料脂肪水平增加,各胭脂鱼实验组肌肉和肝胰脏的脂肪含量在逐渐升高后趋于稳定 , 水分和粗蛋白含量变化不显著。不同研究结果存在的差异可能与鱼的种类、生理和饲料脂肪水平的设置不同等方面有关。 复合肉碱的添加 可有效 促进脂肪代谢 ,降低团头鲂

18、内脏团大小和肠道脂肪富集 ,改善鱼体品质。 此外, 不同脂肪源对团头鲂的非特异性免疫力、肝胰脏及血液的载能氧能力 未 产生明显的 不良影响,而 对心脏、脑、脾脏、肝脏和血液的脂肪酸组成 影响 较小 ,对肾脏、肌肉、皮 肤、肠道脂肪、腹部体侧脂肪和肠道脂肪酸 的 组成 有明显影响 。 并且 ,鱼体内部存在着 鱼体不同的 组织器官 的 脂肪酸向性腺转移 的现象 8 在石斑鱼( Epinephelussp)的生长实验中,王际英等人发现,在水温较低的情况下鱼体生长缓慢 , 适当增加饲料中的脂肪含量可以增加摄食活力,减小负面影响 , 而易出现肌脂率和肝脂率升高 , 脏体比和肝体比降低的情况 , 对石斑鱼

19、的肌肉品质影响较小 11。 对瓦氏黄颡鱼而言,在研究中发现,鱼体脂肪含量也呈现随饲料脂肪含量的增加而显著上升的实验现象。高脂肪含量饲料在促进鱼类生长性能的同时 ,常常会引起鱼体体脂沉积的问题 12。鱼体干物质含量在摄食配合饲料的同时逐渐增加 ,水分相应减少 , 这是造成动物发胖的普遍原因。瓦氏黄颡鱼鱼体的蛋白含量随着饲料脂肪含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的现象在其他鱼类的相关研究中也有类似的报道 13,14。 在徐奇友等人对哲罗鱼( Hucho taimen)稚鱼的脂肪需求量的研究中,得到结论:随着饲料中脂肪水平的增加 , 鱼体的脂肪含量也上升 ,验证了 Kaushik 等 15的发现 ,高脂肪水平对牙

20、鲆( Paralichthys olivaceus)、 大菱鲆( Psetta maxima)和虹鳟( Oncorhynchus mykiss)体脂肪含量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 ,在蛋白质含量一定的情况下,脏体比随着饲料脂肪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这与刘永坚等 16人在研究红姑鱼时得到的相关实验结果一致,也进一步验证了在脂肪水平提高的同时 , 鱼体内脏组织中的脂肪沉积量上升 17。 1.3红鳍东方鲀的研究进展 1.3.1 生物学资料 红鳍东方鲀 ( Fugu rubberizes) 隶属于鲀形目、鲀科、东方鲀属,主要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的日本、朝鲜半岛和中国沿海 。 红鳍东方鲀肉质细

21、嫩、味道鲜美 , 属高蛋白、低脂肪性鱼类 ,同时富含 DHA、 EPA 和人体必需氨基酸, 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 和养生功6 效 ,是经济价值较高的 水产 品种 ,已逐步形成规模化和产业化养殖。 高露姣等人研究发现,在不同养殖模式下,红鳍东方鲀肌肉的脂肪酸组成差异显著,主要会影响其营养成分风味物质的组成和含量以及肌肉的物理特性,其中池塘养殖达到幼鱼阶段后转移至海上网箱养殖是相对好的一种养殖模式 18。 1.3.2 生态因子对幼鱼生长的影响 红鳍东方鲀作为广盐性鱼类,对盐度突变的适应能力很强。稚鱼期水质盐度在8-20;幼鱼在 8-24范围内日增长率 最大。红鳍东方鲀的生长速度、成活率与盐度关系紧密

22、,盐度适当偏低,其生长与成活较好 19。 葛慕湘等 20人在研究红鳍东方鲀幼鱼存活率的实验中发现,相互残食是东方纯类鱼的天性 ,尤其是幼鱼阶段表现更为明显 ,导致在密度较大、饵料较缺乏的情况下 ,幼鱼自残现象严重 ,造成大量死亡。减少密度、增加投饵量及换水量确是防止东方纯幼鱼自残行为之有效的方法。另外 ,在实验过程中还发现 ,在咬食饵料的过程中 ,幼鱼在竞争食物时也互咬 ,不过死亡率较低。因此如何分散悬挂饵料减少咬伤 ,需进一步试验 ,但减少自残 ,提高成活率是可以明确的思路 。 在温度的影响实验中发现,当水温 T=28时红鳍东方鲀幼鱼体重增长和全长增长速率最快。在 T=20和 T=24时体重

23、和全长的增长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超过 28时开始出现下降趋势。红鳍东方鲀幼鱼最大摄食量随体重的增大而增加,在试验水温为2028范围内,二者呈正相关,超过 28度时呈负相关。综合两期试验研究得出2829是红鳍东方鲀幼鱼生长的最适温度 21。 闫俊礼 等 22人的研究表明,当红鳍东方鲀稚鱼发育至全长 10 毫米左右,约 25日龄,各鳍鳍条发育齐全,进入幼鱼期。幼鱼期的培育是指从进入幼鱼至全长 30 毫米规格的苗种,此阶段约需 20-25天,生长速度明显加快,日增长 0.8-1.0 毫米,但生长速度、成活率与饵料、密度及环境条件相关。夜间不投饵,黄昏前的 1 次投饵要投足,既有利于节约饲料成本,减

24、少水质污染,又可有效避免幼鱼残食现象。 宋兴安等人对红鳍东方鲀的氨氮和溶氧量的研究实验表明, 5.Oppm 氨氮含量可作为死亡临界值 ,养殖水体中的氨氮必须控制在 5.Oppm 以下 ,应尽量降低氨氮含量 ,控制在 1.0ppm 以下为安全浓度。同时,溶解氧低于 3.00mg/L(2.96 mg/L)时鱼体开始死亡 ,说明红鳍东方 纯稚、幼鱼不耐低氧, 3.00 mg/L 可以视作红鳍东方纯幼鱼缺氧临界值 23。 1.3.3 鱼体营养需求和营养价值研究 卢敏德等 24人对我国常见的 4 种东方鲀进行研究,分析了 15 项营养成分,并与其他代表性名贵水产品比较 , 结果表明 ,东方鲀为高蛋白质、

25、低脂肪、低灰分鱼类。蛋白质含量和肌肉所含能量相当或超过鳜鱼、对虾、银鱼、和鲜贝 , 脂肪含量较之明显低0.2%-2.64%。 但是,有关东方红鳍鲀营养需求的研究,特别是针对幼鱼阶段饲料的研发还处于相对滞后的阶段,所以探究红鳍东方鲀幼鱼的适宜营养需求,为饲料的研发 提供借鉴作用,已成为加快产业发展的重点工作。 1.3.3.1 蛋白质 蛋白质是是东方鲀生长的物质基础 ,也是最大的饲料成本部分 .东方鲀作为肉食性鱼类 ,对饲料中蛋白质含量的要求较高。杨州等人 (2003)以白鱼粉为蛋白源,采用蛋白7 质浓度梯度法 ,以增重率、饲料效率等为指标 ,研究得出暗纹东方纯幼鱼的最适蛋白质含量为 46 一 4

26、9%的结论。 Kanazawa 等通过采用以酪蛋白为蛋白源的蛋白质浓度梯度法 ,以增重率、蛋白质效率等为指标 ,认为红鳍东方纯的养殖试验表明最适蛋白质含量为50%25。 1.3.3.2 糖类 在探究饲料中糖 类的最适含量的实验中,陈学豪等人以鱼粉为主要蛋白源 ,鱼油为脂肪源 ,分别以 30%的葡萄搪、糊精、淀粉和纤维素为糖类来源 ,研究饲料中不同类型的糖类来源对东方鲀的代谢和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饲料碳水化合物种类对东方纯肝指数( HSI)影响显著 ,HIS 指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葡萄糖组、糊精组、淀粉组、纤维素组。纤维素组甘油三醋( TG)含量最高 ,而葡萄糖组最低。这表明东方鲀对不同碳水

27、化合物的代谢方式存在差异 26。 1.3.3.3 维生素 在探究维生素影响作用的实验中,王建梅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红鳍东方鲀易患维生素缺乏 症,因此在其饵料中要添加维生素。结果发现红鳍东方鲀对胆碱、烟酸、泛酸、维生素以及肌醇的需求量比其他鱼种高,如果饲料中的营养成分不平衡,鱼体将增大对维生素的需求量。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可以减轻如蜡状细胞病等持续发生的肌肉营养性疾病 19。 1.3.3.4 矿物质 红鳍东方鱼的天然饵料一般为小型鱼类、贝类 (牡蛎、蛤等 ) 和甲壳类等,都含有丰富矿物质成分。因此 , 人工饲养中对矿物质的需求量较高。人工配合饲料中,矿物质复合物的添加量一般 10%左右 27。 1

28、.3.3.5 脂肪 阳清发等 27人研究发现,由于海水肉食 性鱼类的必需脂肪酸是 n-3 系列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对促进海水鱼的生长、抗病能力的增强和保证鱼体的健康都有重要作用;反之,缺乏必需脂肪酸将出现鱼鳍和皮肤变红、鱼厌食、生长缓慢、肝部变白、鱼眼浑浊和休克等症状。鱼类消化吸收鱼油,脂肪极易发生氧化变质反应,并引起肝部病变、血糖升高、体色变黑等症状,死亡率升高。 龟井健二等人在测定红鳍东方鲀鱼体肝胰腺的蛋白质含量时发现 :随着脂肪含量增加 ,鱼体蛋白质的含量逐渐下降,但粗脂肪含量却有增加的趋势。据此可以认为 ,红鳍东方鲀在不同生长阶段对脂肪的最适需求是有差异的 ,总体而言, 随着个体的生长

29、 , 需求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28。 为了研究红鳍东方鲀对脂类的最适需求 , 龟井健二等人选用体重为 37g 的幼鱼 ,设5 个试验组别 , 每组 40尾 ,并按时定量投喂软颗粒饲料 ,试验为期 20d。实验结果表明 ,不同脂肪水平的实验组增重率和肥满度并未出现显著差异 , 但在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蛋白质含量积累率、饲料蛋白质的节约效果等方面,以 7.5%鳕鱼肝油的实验组效果最佳 ,即适宜的饲料脂肪含量应在 11%以下 28。 日本广岛大学在研究中发现,红鳍东方鲀在幼鱼时期肝脏脂肪的储存基本不受饵料种类影响,并随鱼体的 生长而缓慢增加 29。同时,红鳍东方鲀肌肉的脂肪含量通常在1%以下,明显

30、低于其他鲀鱼类。日本学者金泽昭夫在探究红鳍东方鲀饲料营养的合理供8 给时,提出饵料的脂肪含量应低于 6%,否则会影响鱼体的生长效果和蛋白质摄入效果,降低饲料的利用 29。 1.4 本次实验的意义及目的 综合以上文献,虽然国内外学者对红鳍东方鲀饲料的适宜脂肪含量有过相关研究,但结论存在差异,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可以确定的是各研究结果中,对脂肪适宜含量的评定都在 11%以下。针对幼鱼生长阶段的脂肪需求的研究也未见报道。针对上述实验,可以确 定的是各研究结果中,脂肪适宜含量的结论都在 11%以下。所以笔者将综合以上实验和分析方法,借鉴前人的研究结论,将脂肪水平梯度设置在 11%以下,分析红鳍东

31、方鲀幼鱼阶段饲料的适宜脂肪含量,为相关的饲料研发生产工作提供借鉴。 2.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饲料 本实验饲料配方和营养组成成分如表 1 和表 2 所示,饲料以鱼粉和酪蛋白为蛋白源,以鱼油为脂肪源。依据前文文献综述所得的研究结论,红鳍东方鲀饲料的适宜脂肪含量被认定为 11%以下 28,29,因此,在本次实验中配置四组饲料,其脂肪水平分别为 3%, 5%, 7%, 9%。总能 保持不变,主要通过调节鱼油和玉米淀粉的比重来改变饲料的脂肪含量。 在饲料制作过程中,先将配方中所示的各原料做混合粉碎处理,干质原料必须经过 60 目筛筛选,待原料准备完备,按比例混合,然后使用搅拌机搅拌,在搅拌过程中,加

32、入鱼油、豆油和大豆磷脂 待搅拌均匀,加入实际所需的水分。接着用双螺杆挤压式制粒机( CD4 1TS)制成相应直径 1.2-2.0 毫米的实验饲料,用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 (DGG-9123A)在 50条件下烘干 12 小时, 至水分少于 10%, 然后用密封袋储存于 -20 冷藏备用。每批每组必须取若干克样料做分析 ,以确定其实际成分 (表 2)。 表 1 幼鱼饲料配方( %) Table1 Composition (%dry wt.) of diets fed in experiment( %) 1 2 3 4 鱼粉 36.50 36.50 36.50 36.50 酪蛋白 15.00 15.00 15.00 15.00 大豆磷脂 0.50 0.50 0.50 0.50 鱼油 0.00 1.96 3.96 5.96 豆油 0.00 0.00 0.00 0.00 玉米淀粉 20.00 16.26 12.46 8.68 VC 0.50 0.50 0.50 0.50 胆碱 0.30 0.30 0.30 0.30 维生素预混料 2.00 2.00 2.00 2.00 矿物预混料 3.00 3.00 3.00 3.00 CMC 2.00 2.00 2.00 2.00 微晶纤维素 20.20 21.98 23.78 25.5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