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历史学 宋元时期的观音信仰 一、 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从印度佛教在中国的整个发展传播史中,不难看出观音信仰在中国这块异质文明的土地上发展之快,流行之广,信仰民众之多是远非其他大乘菩萨可比拟的。同为大乘佛教宣扬救济思想的菩萨,为何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大势至菩萨、甚至地藏菩萨,虽然在中国都曾流行一时,并至今还在中国这块地域辽阔的土地上保存有自己的道场,但观音菩萨却以其独特的信仰魅力在上到社会统治阶层集团,下及民间平民百姓中广为流传,以至于最终淡化了其佛教色彩而走上“俗神 化”的民间信仰神坛?究其原因,当代时贤所论者甚多,但多围绕着观音菩萨女身化的原因
2、作论述。今吾亦紧随先贤的步伐,以观音女性化为主导方向,伴随当时的观音形象、观音雕塑、观音壁画等线索,探讨宋元时期的观音信仰。 一、国内方面 观音信仰是大乘佛教领域最流行的一种信仰形态。这种信仰形态在两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与宗教、哲学、艺术、民俗、伦理、文学等文化形态相互交织,彼此影响,构成一种厚重而复杂的宗教文化现象,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今天,既在佛教理论体系与实践体系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也对人类社会特别是人类文化的各个方面产生巨 大的影响,所以,观音信仰应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术研究领域。遗憾的是,从总体上来看,有关观音信仰的研究在学术界特别是中国大陆学术界历来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特别是宋元时
3、期这一块,更是鲜有人涉及。其中关于观音由男变女的过程正走入成熟阶段。 当然,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其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宽,更是涌现出许多新的研究成果,但还是显得过于零散和薄弱,并未深入到每一时期的探讨。而且尚没有吧观音信仰作为一个完整的结构来进行研究,缺乏完整性。 目前中国学术界的观音研究,主要是从文学、艺术、考古、古籍整理、民俗等 方面 进行的,而观音信 仰首先是一种历史性的宗教现象,历史性的宗教现象首先应该从宗教学和历史学的方法来进行研究,所以,从研究方法来讲,现有的观音信仰研究很不到位,明显缺乏多样性。 而在台湾方面,既有 从宏观角度进行研究,涉及总体性的问题,如源流与演变以及特性等, 又有
4、 从具体的个案入手,进行翔实独特的考释; 还 有的则从精神形态的某种观音信仰形态或某种文化现象切入,再进行造像的历史追溯和原理解释,既涉及艺术的分析和鉴别,也涉及历史的疏理与义理的分析,对观音造像的历史地位和影响等也有论述,同时也显示了多学科多方法的优势和具体翔实的特点。 而且, 台湾的学者善于捕捉一些能够反应观音的小细节,进行深入研究,并且这些小细节都是 分属于观音信仰研究这个学术领域的各个方面,内容是比较广泛 和详细。 二、国外方面 除了日本之外,国外学术界对观音信仰现象的研究是从六七十年代以后才开始的。他们主要是一些对宗教信仰或着相关内容感兴趣的研究机构和学者作的一些学术研究和报告。我们
5、大致可以把 它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 对观音造像的研究。这是从艺术的角度、大量使用考古的资料,进行历史的追述与艺术特征的分析,是西方学术界观音信仰研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领域。 第二, 国外观音研究的第二个类型是关于观 音信仰的流传、演变等方面的研究。主要是用历史文献来进行研究,尽管也涉及观音的造像。 第三, 第三类是关于观音信仰的神话传说、宗教礼仪、神秘信仰等方面的研究。和前面两种研究的区别是,前面两种研究都是对历史发展和历史遗存的研究,更多地涉及到宗教与社会政治、思想观念、民俗、艺术等方面的联系,而第三类研究则更注重于观音宗教信仰传说以及信仰内容与特征的研究或阐释。 三、个人方面 从中外对观音
6、信仰的研究中可以看出,目前对观音的研究还是普遍以一个时期的整体性为主,而相对对于每一时期的分开进行单独详细的研究则较少,特别是宋元时期的更是其中的荒漠地带。所以我的选题宋元时期的观音信仰正式处在这种大背景下进行的,也可以说我是适应这种需要而产生的。故而我相信我的这篇论文无论是从整个观音信仰的整体性研究还是分段性研究,都是具有一定的完善意义的。再者,从我个人角度出发,对于佛教乃至其中的各种仙佛人物,我都是非常感兴趣的。正好现今就读于舟山的大学,能够近距离的膜拜佛教名山 普陀山,更是触发了我心中对于那小时候根植在我心目中大慈大悲的观世音娘娘的无限想往。因此,在所谓的天时地利人和之下,我果断的选择了
7、以观音信仰为我的毕业论文题目,当然以我现在 的水平还不能驾驭对整个古代观音信仰的研究,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我所在地 舟山观音信仰开始繁荣的时期,也就是隋唐之后的大一统时期宋元时期来进行单独的研究。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主线:宋元时期的观音信仰问题,包括这一时期观音信仰的传播、发展及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活动,最主要的就是观音女性化问题的深入研究; 副线:通过对这一时期观音的雕塑,形象,壁画等方面来研究 其中主要问题就是:观音由男变女这一演变问题的探讨,还有对观音道场的一些补充 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 1、实地考察,对普陀山寺 庙中的观音文化进行实地研究和了解 ;对当地居
8、民的信仰问题进行深入探寻; 2、翻看舟山市志,了解各个朝代,观音信仰在舟山本地的变化; 3、借阅其他学者已完成的著作或着报告,针对自己要求进行筛选阅读; 4、浏览一些佛家经典,从中获取更多资料; 5、从雕塑,建筑,服饰等方面对观音信仰进行侧面研究。 四、参考文献 1、 王景林观世音的来龙去脉,文史知识 1989 年第 1 期 2、 徐静波:观世音菩萨考述,收入观音菩萨全书,春风文艺出版社, 1987 年 9月。 3、 郑筱筠:观音信仰原因考,学术研究 2001 年增刊。 4、 孙丽:中国人的观音信仰,中国宗教 2004 年第 5 期。 5、 徐宏图:谈普陀观音信仰的历史影响,浙江海洋学院学报
9、2004 年第 1 期。 6、 任继愈主编:中国佛教史第三卷第五章佛教信仰在民间的流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8 年 4 月版。 7、 冯汉镛:千手千眼观音造像源流考,文史杂志 1996 年第 2 期。 8、 郭子瑶:观音形象中国化的审美依据,艺术设计 2004 年第 2 期。 9、 芮传明:中原地区女相观音渊源浅探,史林 1993 年第 1 期。 10、 孙修身、孙晓岗:从 观音造型谈佛教中国化,敦煌研究 1995 年第 1 期。 11、 邢莉:观音信仰与中国少数民族,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2002 年第 2 期。 12、 徐晓望:闽人与观音崇拜,福建民间信仰源流,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3 年 12 月。 13、 萧明华:从两尊观音造像看唐宋南诏大理国的佛教,四川文物 1993 年第 3 期。 14、李利安:古代印度观音信仰向中国传播的基本历史进程 15、彭树智:文明交往论,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8 年 8 月 16、李四龙:中国佛教与民间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