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货代企业发展战略研究【文献综述】.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295960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货代企业发展战略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小货代企业发展战略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小货代企业发展战略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小货代企业发展战略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小货代企业发展战略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物流管理 中小货代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一、引言 21 世纪,我国的货运代理行业迎来了崭新的机遇一物流业的热兴以及货运代理企业“入世”的积极影响 ;加入 WTO 将推动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有更大的增长 ;适当服务引进机制,促进国内服务贸易发展 ;外国的货运代理在华设立独资公司,有利于我国的外贸企业选用外国货运代理企业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更好地为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和技术贸易服务 ;有利于我国的货运代理企业在外国享受公平待遇的权力,参与跨国的竞争与协作,并借鉴和吸收国外同类企业的先进组织技术和管理经验, 尽快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因此,货运代理企业应该调整自己的经营战略,积极地应对

2、市场的变化与发展,为客户提供更具个性化、更完善的物流服务。 二、主题 1、关于货代业的研究 乔婷婷 ( 我国货代业发展现代物流研究)提出我国货代业基本上处于小、若、散的状 态,处于初始阶段,在人员管理,市场营销管理,信息化管理以及网络化管理方面,亟待提高竞争能力,需要从资源,资金,网络的规模化等多方面入手,推出不同层次的物流产品,才能最大限度地在物流产业中获益。 刘殿英提出国际贸易与货代业的发展是互动的,一方面国际贸易是货代业生存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货代业,特别是第三方物流的科学化、合理化又是国际贸易发展的有利保障。所以说货代业为企业的进出口贸易做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第三方物流又较货代业服务

3、的面更广、更细致、更科学。 目前,经商务部批准的货代企业已超过 5000 多家含分公司 ), 如果考虑到挂靠在这些正规货代企业的二代、三代,保守估计实际数量应该有 4 万家,面对外资货代巨头咄咄逼人的竞争态势,中国国内的货代企业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货代业转型已初露端倪。一是过去货代仅仅负责货运代理、维护货主利益、订单找车等,现在不仅是中介代理,大多数有实力的公司也是承运人。二是现在开始运用高科技信息网络服务,提出第三方等物流解决方案。三是加速国际化人才培训,表明现代货代物流企业开始转型。 2 章晓莹提出随着行业的分化重组,货代企业的内涵和外延将被扩大。市场放开是一把“双刃剑”,中小货代

4、企业在感受竞争 压力的同时,与货代业务相关的外贸经营权、保险代理、国内快递等市场的开放也会给中小货代带来机遇。如货代与外贸紧密相连,一些中小货代经过多年积累,已具备经营外贸的条件,实践中也有一些将公司名称改为贸易物流公司,以运输为依托向外贸发展;另一些中小货代则有可能放弃一些面面俱到的业务,专注于力所能及的环节和链条向特任烙营垄粤蛮和链条,向特色经营转变。 第一,剩余索取 :通过扩大业务规模和加快库存周转次数来取得规模效益。第二,增值创造 :顾客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因此,只要 我们通过开发各种物流服务 (例如加工、包装、信息咨询、营销策略支持等 )来

5、帮助其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的,我们就能获得物流增值。例如打包,产品的简单装配、安装服务、熨烫等。又如,利用不同集运货物的物理状态,采用不同的装配方法来获得运费计价差产生的合理利润。第三,回避风险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回避风险都意味着间接的利润创造。现在有一些物流能够提供货主所希望的那种具有连续性的提高物流价值的服务。但是,当货主们找到这样的潜在合作伙伴时,他们又不愿意与这些物流服务伙伴建立长期密切的。 乔婷婷认为 传统的货代服务已经难以满足 市场竞争的需要。因此,我国国际货代企业必须转第三方物流理念发展国际货代业。针对我国货代企业目前尚处于低层次的经营状态,系统组织能力较低,难以解决全面的物

6、流管理服务等因素,我国货代业可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首先,根据自身的条件和资源,发挥区域优势及仓储优势,结合劳动力成本低等便利条件,大力开发以基本的流通服务和提高劳务附加值为主的基础物流服务,抢占物流的第一市场。另一方面,努力朝高科技、多功能、全方位的高层次物流服务业方向发展, 将我国的货代业融入到全球物流大体系中去。否则,一旦等到我国货代市场向国外企业全面开放,而我国的货代业仍大大落后于国际物流业大趋势,那么,“狼来了”对于我国货代企业来说将是一场真正的生死存亡之战。因此,目前对于我国货代业而言,发展第三方物流是当务之急。 2、关于资源基础理论的研究 杨春华 从资源基础理论的发展来看 , 体现

7、出了研究对象层次化、动态化和无形化三个发展趋势 : 第一,研究对象层次深化。大部分的传统资源基础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个体层次和组合层次上 , 即主要分析资源的类别 , 与企业长期竞争优 势相联系的资源所具有的特质 , 资源与资源之间的关系的类别、特征。企业能力理论的研究以企业层次的研究为主 , 企业作为一个总体具有终极意义 , 不论基于何种解释 , 都要落实到这里。从中可反映出研究对象层次的深化。第二, 研究对3 象动态化。传统资源基础理论以具体的作为物的静态的资源为研究对象 , 将其视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发展到能力理论和知识理论 , 则以不断获取的能力和知识为研究对象 , 将其视为企业持续竞

8、争优势的源泉 , 反映了面对激烈变化的外部环境 , 资源的动态性将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研究的趋势。第三,无形资产成为研究的 重点。资源基础理论从以研究有形资源分配对竞争优势影响的传统资源基础理论 , 发展到了以研究能力、知识等无形资产对企业竞争优势影响的能力理论和知识理论 , 反映了以能力、知识等无形资产越来越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研究的重点。 张劲青 运用资源基础理论分析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行为 提出 企业战略资源的获取主要有三条途径 :内部开发、外部购买和外部合作。这里的外部购买不仅 包括购买目标企业的技术和诀窍 ,还包括企业并购。资源基础理论把市场失灵归结于国外目标企业资源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使目标

9、企业具有某项专有优势,但这项优势并不被跨国公司所拥有或掌握。为了获取该种优势 ,跨国公司必须付出更高的成本,或者通过自身的自然积累来培养这种独特资源花费的成本很高,或者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延迟。这些因素促使跨国公司通过跨国并购的形式来达到对这种战略性资源的控制。 根据资源基础理论,物流外包是一种战略选择,可以弥补企业在物流资源和能力上的缺陷。企业实施物流外包,可以减少在物流设备、物流管理和物流运作上 的资本投入,从而把有限的资源投在核心能力和核心业务上 :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资源大大降低物流成本并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和顾客服务水平,进而增强企业的获利能力及竞争优势。而物流外包作为一个企业提

10、高物资流通速度、节省物流费用和减少资金积压的有效手段,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得到了迅速发展。然而,虽然物流外包确实能够给供需双方都带来好处,但在实践过程中,物流外包又举步维艰,企业物流活动的失败有可能源于其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困难或意外,但是也极有可能是根源于不恰当的外包决策。 杨春华( 资源概念界定与资源基础理论述评 ) 认为 资源基础理论分化为三个主要的流派 ,即传统资源基础理论、企业能力理论和企业知识理论。传统资源基础理论学者 ( Penrose, 1959; Wernerfelt, 1984; Barney, 1991等等 ) 认为 , 企业是“资源的独特集合体” , 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来自

11、于企业所拥有和控制的特殊资源和战略资产。企业能力理论学者 ( Prahalad和 Hamel, 1990; Foss,1993、 1996; Teece, 1997等等 ) 认为 , 企业是“能力的独特集合体” , 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来自于企业的核心能力或 动态能力。企业知识理论学者 (Kogut and Zander, 1992、1996;Spender, 1996) 认为 , 企业是一个知识的独特集合体 , 蕴藏在企业组织或组织层次的社会知识或集体知识构成了企业长期竞争优势源泉。这三个流派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 , 即企业在本质上是产品、业务背后的要素组成的独特组织 , 而竞争优势来自于那些具

12、有特殊性质的要素。不过 , 不同流派的学者认为 , 这些要素应该是“资源”、“能力”或“知识” , 而拥有特殊性质的要素是4 “特殊资源 /战略资产”、“核心能力 /动态能力”或“社会知识 /集体 知识”。 Wernerfelt (1984)认为 : “任何可以被看成是某给定企业优势或劣势的东西 , 更正式地说 ,在给定时间里 , 那些半永久性属于企业的有形和无形资产”。 Barney (1986) 认为 : 在一个企业中 , 不是所有的资源都是与战略相关的资源 ,有的资源会妨碍企业制定和执行有价值的战略 , 有的资源会降低企业制定和执行战略的效率和效益 , 有的资源可能对企业的战略没有影响。

13、 Barney (1991 ) 将企业资源定义为 : “企业控制的能够使一个企业制定和执行提高其效率和效益的战略的所有资产、能力、组 织流程、企业属性、信息、知识等等。用传统战略分析的语言描述 , 企业资源就是企业在制定和执行其战略时可利用的力量。”根据传统的分类方法 , Barney (1991) 将企业资源分为三类 , 即物质资本资源 (physical cap ital resource) 、人力资本资源 ( human cap ital resource) 和组织资本资源 (organizational cap ital resource) 。 Grant (1991) 将企业资源定义

14、为生产过程中的投入物 ,包括资产设备、员工的个人技能、品牌、 资金等。他将资源分为六类 : 财富资源、物质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声望资源和组织资源。同时 , Grant (1991) 认为资源与能力之间存在关键差别 , 就资源本身而言 , 几乎没有什么资源是有生产价值的 , 生产活动需要组合和协调各种资源 , 各种资源只有结合起来才能发挥作用 , 这种组合资源来完成某项活动或活动的组织流程和手段就是能力。 Amit 和 Shoemaker (1993) 将企业资源定义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要素存量” , 包括可交易的专有技术 (如专利和授权 ) 、财务或者物质资产 (如产权、工厂和设备 )

15、 、人力资本等。他们认为 , 企业资源通过与其它一系列广泛的资产和诸如技术、管理信息系统、激励机制、管理者与员工的信任等联结机制 , 可以转化成最终产品或服务。与资源定义不同 , Amit 和 Shoemaker ( 1993) 认为 , 能力指的是企业利用资源 (一般通过整合和利用流程 ) 以有效地达到所需要的结果的能力 , 是企业资源之间通过长期复杂的相互作用发展而来的企业独特的基于信息的 , 有形或者无形的流程 , 可以抽象地看作是企业产生的以提高其资源生产率、战略灵活性和保护最终产品或服务的“中间产品”。 国内学者宝贡敏 ( 2001) 认为 , 企业有两种典型的资源 , 它们分别是企

16、业资产和潜能、技能。企业资产是企业用以为顾客提供有价值的商品、服务的要素 ; 企业潜能、技能是用以发挥、利用其资产效能的技术、知识、方法等能力。他创造性地以资产效能的本质为标准将企业资产分为实效资产和隐效资产。实效资产是具有直接、显在的对企业业绩产生贡献的效能资产 , 如专利、财产与设备、秘方等 ; 隐效资产是具有间接、潜在的对企业业绩产生贡献的效能的资产 ,企业层次的隐效资产主要有商标活动、信誉、文化、沟通技巧等。 5 项保华 (2003) 认为 , 资源一般指的 是那些能够由管理者所完全掌握的外显、静态、有形、被动的“使役对象” ;而能力指的是最终会体现在具体个人或者群体身上的潜在、动态、

17、无形、能动的可以胜任某项工作或者活动的“主观条件”。 三、总结 面对世界物流业强手纷纷抢滩中国市场,货代企业首先要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企业在本质上是产品、业务背后的要素组成的独特组织 , 而竞争优势来自于那些具有特殊性质的要素。如何利用这些“资源”、“能力”或“知识” , 而拥有特殊性质的要素是“特殊资源 /战略资产”、“核心能力 /动态能力”或“社会知识 /集体知识”综合看来有这么几条选择: 一是放弃企业的独立性,谋求跨国公司的兼并,成为跨国公司内部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学习和吸收国外企业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的过程中保全自己并谋求不断发展与壮大:二是以独立企业的身份成为跨国物流企业价值链中运输、储存

18、、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若干环节中的一环,从而在跨国公司外部实现与其共存;三是有潜力的货代企业,在长远发展方向上向第三方物流发展;四是组建国内物流联盟,通过各种协议、契约而结成的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松散型网络组织,共同抗御跨国公司的竞争。 参考文献 1白旭云 .龙升公 司发展战略 D.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2004: 03-11. 2徐人杰 .新世纪公司发展战略研究学位 D.西安:西南财经大学 , 2003: 07-13. 3赵玉成 .国有资源型企业竞争力研究 首钢矿业公司发展战略实证分析 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 , 2009: 13-23. 4钟文俊 .

19、中国中小型印刷企业战略研究 D.上海:上海财经大学 , 2009: 05-19. 5虞毅伟 .G 集团公司的整合与增长战略 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 , 2005: 13-24. 6余亚平 .安徽电视台经济中心战略规划研究 D. 安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2002: 3-43. 7王希平 .我国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的竞争环境和竞争力研究 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2005:32-47. 8顾益群 .上海耀华皮尔金顿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D.天津:天津大学 , 2009: 56-78. 9鲁开垠 .产业集群核心能力研究 D.广东:暨南大学 , 2004: 07-21. 10杨春华 .资

20、源基础理论及其未来研究领域 J.商业研究, 2010( 34): 13-16. 6 11郑丹峰 .D 公司的成长案例研究 D.山东:大连理工大学 , 2009: 39-46. 12梁登攀 .上海地区大型国际货运代理企业战略调整研究 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 , 2003: 78-98. 13王野 .新文泰纸业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D.山东:大连理工大学 , 2009: 45-67. 14赵梦珺 .用钻石模型分析中国奶业竞争力现状 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5:24-32. 15SANCHEZ R, HEENE A. Managing a reticulated knowledge in

21、 competence-based competition M . Chichester: John Wiley and Sons, 1997. 16 TEECE D, P ISANO G, Shuen A. 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7, 18(7) : 509 - 533. 17BARNEY J. 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J. Journal of Management , 1991 , 171 (1): 99 - 120. 18 WERNERFELT B. A resource - based view of the firm 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 1984, 5 (2) : 171 - 18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文献综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