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行政管理 博士从政现象透析与制度设计 一、引言 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政府的决策会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因而对从政人员的综合素质、管理水平及办事效率有较高的要求,中国行政管理系统的发展也朝着专业化、法治化、民主化、服务化的趋势推进。博士是精于学术,引领学术的社会精英,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中坚力量。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与行政体制改革的要求下,博士从政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重要方面;是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有效途径;是新时期改进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提升政府 形象,构建知识型、创新型政府的重要举措。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博士从政依旧出现了一些问题。
2、对此,我们应站在客观的立场进行的思考分析,设计博士从政的制度。目前, 国内以“博士从政”、“引博从政”为研究对象的文献资料很少,所以,本文的选题有一定的新颖性。 二、主题 社会各界关于博士从政这个问题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几大方面:博士从政的现象;博士从政带来的好处;博士从政遇到的问题;博士从政的主客观原因。 第一方面: 方志伟中西方博士从政现象之比较( 2009)介绍了中西方博士从政现象几点不同之处。从 从政人数、从政动机、从政 体制及社会主流思想的差别进行分析比较,指出了西方国家社会文化由于受实用主义影响,强调个人价值利益至上,对于政治大都是喜恶参半,通过普选制度下进入政界的少数博士也主要是为了
3、自我价值实现和服务国家机器。而我国社会历来尊崇“内圣外王”的儒家 文化,政治精 英“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价值取向,促成了“博士官”大量出现,其中不乏为了个人私利。 第二方面: 庞井 君透析中国政坛“博士从政”现象介绍了从改革开放后,我国培养硕士和博士的数量大量增加,进入行政机关的博士和硕士也逐年增加,这是中国社会向现代2 杜会结构转变的体现,“ 博士从政”不但优化了干部队伍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而且极大地提高了政治决策水平和整个杜会管理水平,有力地推动了社会全面进步和发展。与此同时,还巧妙地提出了“学而优则仕”和“仕而优则学”对于从政的积极意义,更指出了博士从政过程中的不易之处。
4、 张国玉 ,余斌 “ 引博从政 ” 的经济学分析从经济学角度对“引博从政”进行了分析,根据 阿罗 (Arrow)的甄别 (过滤器 )理论,假设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由于能力较高的人获得较高的教育水平的成本较低 (包括货币成本和非货币成本 ) ,故其倾向于获得较高的教育水平来证明自 己的能力;相反,那些能力较差的人相对来说获得较高教育水平的成本比较高,所以只能选择较低的教育水平。 因此,人们潜在性地认为教育系统已根据相对客观的标准筛选了人才,高学历人才的需求正好可以根据教育系统的信号得到满足,政府引博也就情有可原。 第三方面:尚玉明政治文化纠结中的博士从政 欠发达地区博士从政困境透析指出以较高
5、“官帽子”吸引博士,职位起点高,为今后的发展留下隐患。 其一是这样吸引来的博士,素质参差不齐。对于一些综合素质不高,不适合从政的博士来说,从政高官阶诱惑下的“误入歧途”,以后很难有好的发展。其二 是过高的政治平台与博士的从政能力不相匹配,势必加大其适应环境与胜任工作的难度。其三是职位的高起点没有为博士以后的进一步发展预留空间,同时也容易引起当地干部的群体性嫉妒,对从政博士的提拔心存抵触。这些都为其日后晋升留下了隐患。“引博从政”并不是必然不可行,但必须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对待。要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而又不唯学历论,切勿急功近利。 明延华 对我国博士从政现象的评论指出 根据 ERG( Exi
6、stant Relationship Growth)理论,人有生存、相互关系和成长三种核心需要,如果高层次的需要 得不到满足,那么满足低层次需要的愿望更加强烈,相反,如果高层次需要能够得到满足,则会淡化低层次的需要。如果博士从政能够充分发挥潜能,发挥专业知识,大显身手,大干一番事业的话,那么成长的需要就能得到满足,相应的对物质条件的要求就会淡化。当然,如果成长的需要不能满足,博士们更容易也更有能力跳槽,去追求更好的生活条件。 第四方面:刘军“博士从政”的感悟( 2005)分析了博士从政的主客观原因,首先,从政是博士实现其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之一;其次,博士从政是政府应对现代社会管理的需要;再次,
7、高等教育的迅速扩张为社会 提供了大量博士。特别指出了博士向官员转型应注意的问题: 1、博士要靠自身素质而不是专业知识; 2、要学会新的工作方法; 3 要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 4、要找准角色定位; 5、要善于面对“排异”现象; 6、要保留合适的推出途径。同时在实践中, 对博士官员要进行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价,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及岗3 位职责规范。 三、总结 虽然关于博士从政的文献资料很少,但从这些有限的资源中,本人对博士从政有了更深的认识。从积极方面来看,博士从政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潮流,为公务员队伍输入了新鲜血液,改善了公务员的人才结构,提高了政府执 政能力。同时,博士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科
8、学意识、民主意识、监督意识较强,在客观上促使了干部队伍朝着清正廉政的方向迈进,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博士在从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究其原因,有两点:其一,政府机关“引博动机”是否纯正,是否真正本着为人民服务而提高行政能力;其二,“引博机制”是否科学合理,符合人力资源规划原则。只有立足这两点,才能摆脱“高学历等于高能”的错有认识,博士对自身也要全面思考定位,有关部门也要建立相应的博士官制度, 才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于博士、国家、社会都是有益无害的。 参考文献 1 方志伟 .中西方博士从政现象之比较 J.湖湘论坛 .2009,(2):13-14. 2张明 .武汉“引博工程”结束 61名博士“处座”
9、上任 EB/OL. http:/ 3邓于 .一年多引进博士 71名 EB/OL. http:/ 4王晓丹 .河北邯郸向重点高校科研院所 引进 40名“博士副县长” EB/OL. http:/ 5姚裕群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概论 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187. 6乔新生 .“ 博士从政热 ” 的误区 J.决策咨询 .2003,(7):5-7. 7 Jeremy Jennings,Anthony Kemp Wclch.Intellectualls In PoliticalM. Taylor & Francis e-Library.2003:120 8 尚玉明 .政治文化纠结中的博
10、士从政 欠发达地区博士从政困境透析 J.领导科学 .2010,(7),17. 9 明延华 .对我国博士从政现象的评论 J.中国电子教育 .2008,(2),11. 10朱志荣 .怎样进行学术研究 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2),105. 11陈水秘 .提升政府管理的科学含金量 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 .2001,(1),11. 4 12 ELEANORTOWNSLEY, A history of intellectuals and the demise of the new class:Academics and the U.S. government in the 1960sJ.Mo
11、unt Holyoke College.769 13杜宝青 .试论新时期我国学者从政的干部选拔方式 J .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1:(2),81. 14陈智明 .郑州 :引博从政冲击波 J.中国人才 ,2003,(7) . 15庞井君 .透析中国政坛 “ 博士从政 ” 现象 J.中国经济周刊 .2001,(16):7-9. 16张国玉 ,余 斌 .“ 引博从政 ” 的经济学分析 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06,(6):24 17教育部 .200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R.2007,(5). 18黄建钢 .论公共社会 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 .“ 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 ” 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 2008年年会论文集 2008 年 C. http:/ 19刘军 .“ 博士从政 ” 的感悟 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05,( 9):43-44. 20罗同文 ,姜晶 .英国公务员培训制度及启示 J.山东省农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1,(1),173 21李敏也 .用科学的制度选人用人 J.党建研究 .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