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农村建设研究【文献综述】.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296222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新农村建设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我国新农村建设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我国新农村建设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我国新农村建设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我国新农村建设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行政管理 我国新农村建设研究 一、 引言 新农村建设的提法引起学界的热烈关注源于 2005 年 12 月 31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发表。实际上,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这个提法,不是今天才有的。新中国建立之初的上世纪 50 年代,党和政府就提出过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的任务,但这个 “ 新农村 ” 是相对于旧中国的 “ 旧农村 ” 而言的。改革开放之初,党和政府再次提出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的任务,但这个 “ 新农村 ” 相对的是改革开放前的农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的任 务,是针

2、对在新世纪里农村建设的新的历史任务提出来的,面对的是新形势和新要求。这个新要求或者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目标就是 20 个字: “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 官方文件中将新农村建设视作我国实现现代化的战略任务,足见 “ 三农 ” 问题的严峻和国家对它的高度重视。而对新农村建设的研究,显然是早在官方文件的提法之前就已开展较多时日。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我国对新农村建设的研究,实际上传承于“ 三农 ” 问题研究。可以说,新农村建设,是 “ 三农 ” 问题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和大热门。因而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新农村建设研究也展现出不同的流派主张 二、主题 (

3、一)国内研究现状 新农村建设的面向究竟是什么,这是首要回答的问题。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四种代表性较强的说法。 一是以经济学家林毅夫为代表的 “拉动内需 ”说。这种观点认为,从短期来看,通过国家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拉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的就业和收入,同时又可以刺激内需,消化国内制造业的过剩生产能力,防止经济紧缩。从长期来看,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问题,必须鼓励农村劳动力转移进入城市,也就是 “农民进城 ”务工。 二是以 “三农 ”问题研究专家陆学艺为代表的 “户籍制度改革 ”说。这种观点认为,农村衰败2 的原因在于中国城乡分治的二元体制限制了城乡之间的合理流动,致使

4、中国农村人口过多,城市化进程太慢,因此要改变不合理的社会结构,首要的在于改革户籍制度,取消城乡二元分立体制。 三是以徐勇、贺雪峰和温铁军等人为代表的 “新乡村建设 ”说。这一派的观点认为,中国人口基数太大且处于增长之中,而人均占有的资源又太少,仅靠 “农民进城 ”来解决 “三农 ”问题既不理智,也不现实,必须寻找新的出路。这个出路就是新乡村建设。因而 他们也区别于 20 世纪 20-30 年代梁漱溟、晏阳初等人推动的乡村建设运动,被称为新乡村建设派。 仔细来看,在新乡村建设派各自强调的重点里面,实际上又有三个不同的分野。如,以徐勇为代表的早期农村政治学研究更注重村民自治的深化和市场化、民主化的

5、导向。他认为,我国现阶段乡村社区建设的要义是在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框架下,通过外部支持和内源发展的结合,以市场化、民主化为导向建设新的乡村社区,要提供开发村民自治有效运行的资源。以温铁军为代表的 “农民合作 ”说则认为,新农村建设就村庄层面上讲,是农民在经济、文 化、社会、政治等领域全方位的建设和全方位的合作。 “农民合作社由于本质上是弱势小农联合而成的组织,因此才应该在当前的新农村建设中被认为是一种能够兼顾公平和效率的组织创新;其主要作用是通过农民互帮互助、共沾利益、共担风险,把市场行为造成的外部性问题内部化解决。 ”同时,温铁军还从他的乡村建设实验总结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在于建立老

6、年人协会和文艺队伍。而贺雪峰等力图建立 “转型期乡村社会性质 ” 研究领域的新生代则更注重农村社会的组织重建和文化重建,主张通过 “低消费、高福利 ”来提高农民的主观福利,通过建立老年人协会和农 村文化活动中心,给农民提供一个公共的、有品位的、适合他们需要的交流场所。组织重建和文化重建的目的,正在于 “让村民对未来充满信心,有预期;让村庄有文化,有舆论,有道德压力,有生活感 ”。 四是政策部门的研究,体现相当浓厚的政策色彩。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陈锡文认为,新农村建设应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新农村建设要坚持发展农村生产力,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经济不发展,农民收入不提高,新农村建设搞不

7、下去;( 2)新农村建设要加快完善农村经济社会管理体制,乡镇机构设置、职能设置必须与农民要求和承受能力相适应;( 3)通过城乡统筹解决农民最无奈、最无法解决的问题;( 4)建设一个好的农村环境。可见政策规划主要着眼于经济与制度等宏观领域。 以上各种观点的差异,实际上可以归为两类,一是以农村和农民为本位的新农村建设,二是以国家(或农村以外)为本位的新农村建设。前者的视角是农村和农民,后者的视角是农村外部的国家制度和政策安排。 3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一 )韩国新农村运动 韩国的新农村建设运动正式开始于 20 世纪 60 年代末。这段时期一方面韩国城乡差距、工农差距日益扩大,使得农村问题成为韩国

8、政府必须解决的迫切问题,另一方 面,由于政府采取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取得成功,政府能够有财力支援农业和农村。韩国政府自 1970 年开始发起了 “新乡村运动 ”,大力倡导 “勤勉、自助、合作 ”理念来振奋农民精神,以项目开发为纽带,以政府支援和农民自主为基本动力,带动农民开展家乡建设活动。在交通方面,通过改善农村公路,全国都实现了村村通车。居住方面,通过改善住房条件,使得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在农村生活条件的改善方面,通过实施农村电气化工程, 20 世纪 90 年代农村家电普及,全国已实现了电气化;通过改善农民饮水条件、兴建村民会馆、增加农民收入等措施,使农民得到 极大的实惠。 总结韩国新农村运动的

9、运作机制,可概括为如下几点:一是规划先行、分步实施。政府从战略高度认识新村建设的重要性,进行全面科学的规划设计,围绕总体设计分阶段、分步骤推进,由自上而下的领导机构和组织机构统一推动和实施;二是准确定位。韩国政府将农民定位为农村建设的主角,而政府在农村建设中只是充当引导、援助作用的配角;三是援助方式上,做到重点突出。资金以扶强助优的集中方式,向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领域投入;四是采取科学的激励机制。采取分类激励村庄、民选产生村领导、强化村民会议、资金用于民众相关领域的方 式,调动农村社区的积极性。 (二 )日本农村建设 日本农村建设的历史从总体上来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1.以农业现代化带动农村

10、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从 1961 年到 1998 年。二战后,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农业人口急剧减少,工农和城乡差距日益扩大。面对这种情况,日本政府从1961 年开始,颁布了农业基本法、农业现代化资金筹措法等一系列法律,并修订了农地法和农振法等法律。基本思路就是从产业振兴的角度切入,以促进农业发展为主线,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发展。主要内容都是围绕如何推进农业 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率,扩大农户经营规模,增加农民收入,以缩小工农产业和城乡收入差距。这些法律法规虽然从农业角度涉及了农村发展问题,但并没有系统、专门的内容关注农村建设问题。 2.农村与农业并行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从 1999 年以后开

11、始。 20 世纪 90 年代后,日本农业面临食物自给率明显下降,生产成本较高的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减弱,农户经营规模小,兼业农户占主体地位,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山区农村经济衰退等一系列问题的挑战。基于这种4 情况,在旧农业基本法的基础上,从 1999 年起,日本又出台了食品、农业、农村基本法 以及山区振兴法等配套法律,并制定了具体的实施计划。这些法律和计划将如何振兴农村列为重要内容,采取了如下措施:一是支持山区半山区农民从事农业生产;二是大力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吸引年轻人留在农村和新的农业劳动者进入农村;三是制定地域性的产业重振计划,推进农村、山村及渔村地区振兴;四是设立 “农村建设专项费 ”,支

12、持农村个性化、亲环境型发展;五是鼓励农村地区发展非农产业;六是建立城市与农村共存及双向交流的机制。通过创建绿色观光事业及体验农村生活等活动,增强城乡国民间双向交流。 (三 ) 欧盟农村建设 欧盟农村建设总体上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1.以农业结构调整促农村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从 1962 年到 1991 年。二战以后,为了实现欧洲重建, 1957 年欧洲经济共同体诞生。在经济一体化带动下,欧共体成员引发了农业一体化要求。 1962 年法国、荷兰、意大利推动欧洲共同体建立了共同农业政策。共同农业政策的目标中规定: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具体农村发展措施主要是实施落后地区发展补贴;

13、利用欧洲的结构基金特别是农业指导和保障基金,为农村地区采用农业新技术、改进农业产业结构和发展非农产业提供资金支持 ;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村全面发展。 2.从以农业生产为中心向关注农村发展过渡阶段。这一阶段从 1992 年到 1999 年。 1992年欧盟第一次比较全面地改革共同农业政策,把过去以价格支持为基础的机制过渡到以价格和直接补贴为主的机制,降低价格支持水平,控制农产品生产和财政预算开支的过度增长,进行国土整治和保护环境,促进农村发展。除了农业生产措施外,促进农村发展的措施主要是完善农业结构调整政策;建立农业结构调整基金支持环境保护;对 55 岁以上农业生产者实行提前退休制度,安置青年就

14、业;扶持山区和条件差的地区发展农业 等。 3.农村与农业共同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从 2000 年开始。 1999 年欧盟委员会通过了欧盟2000 年议程,对共同农业政策进行第三次更彻底的改革。欧盟提出建立欧洲农业模式,将共同农业政策转变为 “共同农业和农村发展政策 ”,将农村发展作为共同农业政策的第二支柱;注重农业在农村发展中的多功能作用,强调保护生态环境,使农业、农村、环境协调一致、共同发展。 欧盟理事会 1999 年制定了 “关于欧盟农业指导与保证基金支持农村发展条例 ”。该条例围绕农业部门、林业部门、环境和农村遗产保护、农村地区竞争力等四个方面 ,提出了优先资助的发展目标,制定了农村发展的

15、政策措施,并落实了相应的资金。此外,还有欧盟地区发5 展基金、欧盟社会基金和渔业指导财政资金,也支持农村发展。 从目前的文献来看,学术界一般都以韩国的“新村运动”、日本的“造村运动”、拉美国家社会转型期“贫民窟”的教训等作为正反两方面的参考版本,为我国的新农村建设提供借鉴。其中,韩国的“新村运动”是主要的参考对象,其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思路被总结为:促进农民增收的多样性;改变农村面貌,从小项目入手(如小的基础设施项目);不断完善市场机制;建立高效的农业服务体系;保 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杨豪, 2006)。而韩国经验可归结为:“新村运动”在发展初期主要采用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并充分调动了

16、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发展中期采取的是政府培育、社会跟进的发展模式,后期逐步转入国民主导型发展模式(潘忠贤, 2006)。韩国政府实行了奖勤罚懒的机制,并提供相应的资金、技术支持和行政推动,部署了“一社(企业)一村”,即一个企业和一个村结合。其中最关键的是,政府始终注意让农民自己办事、自己管事,发挥农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虽然大力支持“新村运动”,但不包办(学习月刊, 2006;陈耀邦, 2006)。 学者从国外经验借鉴中得到的启示是,在新农村建设中,政府必须加强参与和引导,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加大投资力度,拓展资金资源,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不断创新农村机制和体制。政府还应该动员全社会力量支持农村

17、发展,同时与提高农民的积极性结合起来,把农民的活力激发出来。 三、总结 综 上所述 ,我国新农村建设研究正朝着多学科、多角度、多视野的方向发展。其中,民间新乡村建设派在理论建设和实践上都具有不小的建树,尤其是他们所主张的田野调查与乡村建设实验具有较强的场域吸引力,培养着中国的参与式发展理论。但不可否认 的是,目前的新农村建设仍然以政策研究为主,学理研究显著不足,不仅局限于一般的经验性研究,且存在着较大幅度的低水平重复。而理论研究如果不能建立起自身的体系,低水平生产将是不可避免的 “ 死胡同 ” 。一方面,是由于新农村建设的提出还未经历长时间的论证和检验,各学科之间缺少交流与争鸣;另一方面,是由

18、于热点问题研究容易产生 “ 搭便车 ” 和随波逐流效应;此外,政府的高度重视可能无意中造成了学理性研究的沉默。诚然,纵观我国 “ 三农 ”研究中的农村基层政权研究、村民自治研究、乡村治理研究的发展,无一不是经历了从政策性研究到学理性研究的 转变。应该说,重返学理研究的专业化,才是理论研究的核心所在。为此,更加关键的是对政策实施的社会基础的研究,强调以农民的角度、从农村社会内部来研究新农村建设的意识。通过探讨新农村建设在农村社会成功运作的现实基础,才能减少外6 部政策被扭曲的可能,避免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集体失语。对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基础的研究将有助于更加真实地反映新农村建设的实际进程,更好地反思和

19、调整理论支农实践,构建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加深我们对乡村社会自身结构和特性的认识 。 参考文献 1曾玉林新时期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内涵 J,云梦学刊, 2008,5 2张小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J,农机服务, 2009(4) 3徐礼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8,7 4李黎明浅议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9,1 5蔡元森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J,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9(19) 6苏果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 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6,2 7张松灿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建 议 J,生态经济 (学术版 ), 2009,10 8王介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 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6) 9荣玲,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9 10张维平,论提高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08(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文献综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