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行政管理 新农村建设视阈的新型农民培育 一、引言 新世纪之初,我们党审时度势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共同富裕,事关我国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要把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需要大量的具有新素质、高素质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只有通过培育新型农民,将农村人力资源的巨大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并加以合理配置利用,才能推动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从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迅 速发展。如果农民积极性无法真正调动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会成为空谈,小康社会的目标也
2、将无法完成。因此,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培育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 为此,学术界围绕新型农民的内涵,新型农民培育过程中的阻碍以及解决措施等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与此同时,建党至今,中国共产党也在积极丰富和发展着中国特色的农民理论。这些理论研究的价值都在于解决我国农村实际问题,而农村问题是一个大问题,是关系到十几亿人口未来发展的问题,更是关系到中国稳定和繁荣的大问题。 二、主题 参考的文献资料主要是在 学校图书馆的综合书库、期刊室、中国期刊网上搜集的,主要是关于我国新型农民培育的一些文章和专著。在此,根据参考的内容,我将我所参考的资料进行了分析和分类,如下: 关于农民, 汉
3、书食货志上有云:“播植耕稼者”、“辟土殖谷曰农”。 1经济学大辞典对农民的解释是:“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 (不包括农业工人 )” 。 2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新农民应当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 3学者 詹静( 2006)在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的培育中总结了目前学术界的解释大约2 有三种 :一是指“觉悟高、懂技术、善经营、能从事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新型农民;二是指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三是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同于一家一户的经营,目的是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需要组织大量具有规模效应、外
4、部效应的公共事业,维护共同利益,所以,新型农民不仅仅是追求个人收益最大化的人,还需要有具有自主意识,追求社会或社区利益最大化的人。 4中央党校研究员曾业松在建设新农村关键是培养新农民中也指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培养新型农民确实具有极 其重要的意义。从新农村建设需要来看,无论经济发展,还是社会事业发展;无论基础设施建设,还是精神文明建设;无论立足当前,还是着眼长远,都需要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落点在“村”、重点在“农民”;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兴衰,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农民的知识化、现代化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
5、和条件。从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性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培养新型农民就是要造就有道德、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一代新型劳动者。要总结历史经验,吸 取过去农民教育中的教训,防止实用主义和教条主义倾向,避免出现宗旨与行为背离、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引导农民走近知识、走向市场、走向富裕、走向文明,提高思想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获取、吸收、交流各种知识和信息的能力,提高转岗的专业技能和农业生产的实用技术,为城乡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提供直接动力。 5从学者的研究可以得出,新型农民培育的重要性已经逐渐体现出来,但是将之付诸实际,却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关于农民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陈庆立通过数据和例
6、证分析了我国农民素质的现状,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在提高农民 素质方面做了不少的工作,但和实际需要还有很大的距离。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不适应。 6张宝臣指出,全国80%的人口在农村,却只有 10%的学校在农村。全国 2 亿多的文盲绝大部分集中在农村;在全国 4 亿多青壮年农民中,有 8 千多万文盲、半文盲 。 7肖玉珍也提出我国有 13 亿多的庞大人口,每年大约新增 1500 万人, 将近 70%的人口仍然生活在农村,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大约是1.5 亿人。全国 4.97 亿农村劳动力中 ,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 13%, 初中的占 49%, 小学及以下的占 38%,
7、 农 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 7 年 , 全国 92%的文盲、半文盲在农村。 8从总体上看,我国农业劳动者数量大,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不高,从事非农产业的技能非常缺乏,竞争力越来越弱,就业空间越来越小,必须加强农村劳动力素质教育。 对于新型农民的培育问题,中共中央党校科社部主任严书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人谈到,建设新农村一定要把农民作为主体,这是贯彻落和落实科学展观的核心,即3 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建设新农村要求我们广泛充分地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广大农民的素质。为此,我们要增加对农村教育的投 入,在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 9
8、曾艳华,黄世杰( 2007)从主体的职业教育培训的角度认为农民是农村改革发展主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需要广大高素质的农民。农村成人教育作为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高素质新型农民的重要途径之一,必须从办学组织、内容、形式方法等多方面入手,加强农民实用知识教育和技术培训,为农民发展服务。巫建华( 2007)等针对江苏省实施百万农民培训工程的主要做法与经验,归纳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民创业培 训三种主要类型的农民培训模式,对建立健全新时期新型农民培训动力机制、评价机制和保障机制等进行了探讨,认为应以百万农民培训工程为契机,大力培育新型农民领导重视、统
9、筹规划是做好农民培训工作的前提政策支持、增加投入是做好农民培训工作的保障创新机制、注重实效是做好农民培训工作的关键典型引路、加强宣传是做好农民培训工作的动力。 10 三、总结 综上所述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全国全面展开,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各级领导干部正积极地投入到新农村建设的研究中去,已取得初步成果。正如陆学艺所讲:“三农问题是一个整体,核心 问题是农民问题。因为农业是一种产业,是农民从事的职业,农村是农民聚居生产生活的社区。所以,要解决三农问题,第一要位的是要解决农民问题。” 11而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是提高农民素质问题。农民素质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培养新型农民对新
10、农村建设的重要性以及一些相关问题的研究上。这些研究较为零散,有些研究成果仅仅停留在定性的理论研究上,对运用于实践中的可操作性不大,不利于从根本上把握培养新型农民的途径和方法。而且一些研究仅从单一视角出发,对培养新型农民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机理,尚缺乏全面的系 统分析和纵深研究。 没有新农民,就没有新农村,没有农民素质的现代化,就没有农村和农业的现代化。我相信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能深入基层,了解农村实情,充分认识到培育新型农民工作的重要性,从而总结出新农村建设的新经验,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持。 4 参考文献 1 汉书 M.北京 :中华书局 , 2
11、005. 2经济学大辞典 Z.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 1992 3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 OL.中国网, 2005-10-19. 4詹静 .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的培育 J.江苏农村经济 ,2006,(5). 5 张文 .现代农民素质教育浅析 D.湖南师范大学 ,2004 6曾业松 .建设新农村关键是培养新农民 .经济日报 .2006 年 3 月 24 日 第 001 版 7张宝臣 .论农村教育与农业发展问题 OL.教育学在线网, 2005-03-15. 8肖玉珍 .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农民的培育 A. 甘肃高师学报 . 2007 第 12 卷(1):107-108 9严书翰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人 N.光明日报 2006-04-14 10 陆振飞 .新型农民培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武鸣县新型农民培育状况为例 D.华中农业大学 D.2007 11 陆学艺 .“三农”新论 当前中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研究 .北京 :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