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形象研究述论【文献综述】.doc

上传人:文初 文档编号:295242 上传时间:2018-09-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音形象研究述论【文献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观音形象研究述论【文献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观音形象研究述论【文献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观音形象研究述论【文献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观音形象研究述论【文献综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1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历史学 观音形象研究述论 一、 引言 观音是西方三圣之一,在世界各地信仰者颇众,影响之大堪同佛祖释逛牟尼并比,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在 大乘佛教领域 中, 观音信仰是最流行的一种信仰形态 , 这种信仰形态在两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与宗教、哲学、艺术、民俗、伦理、文学等文化形态相互交织,彼此影响,构成 了 一种厚重而复杂的宗教文化现象 。 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今天, 观音信仰不仅 在佛教理论体系 和 实践体系中占据 有 很重要的地位, 而且 对人类社会 , 特别是 对 人类文化的各个方面 也 产生 着 巨大的影响 。因此 ,观音信仰应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术 研究领域 ,而对观音形

2、象的研究又是观音信仰研究领域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为研究观音信仰提供理论依据。 观音形象在中华大地广为流传,从进入中华大地便开始了形象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变过程历经数朝数代,实现了观音形象从男身到女身的转变过程,并演绎出在中国文化影响下的多种变身。这一转变既体现了佛法无边,普度众生的思想,又体现了印度佛教在中国流传过程中的演变和与当地文化的相融合的过程,同时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审美创作。 二、主题 本人大量查阅、浏览了中国期刊网上当前已收录的相关文献资料,发现对观音形象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对 观音各类雕刻像和观音画像的研究来展开的。而 历来有关 观音形象 的研究在学术界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虽然

3、随着学术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展,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在不断涌现, 但还是 显 得 零散与薄弱 ,而观音形象研究是研究观音信仰的重要方面,因此,观音形象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所以总体上,本文的研究与写作是切实可行的。 (一 ) 本课题国外研究动态 近年来国内外对于观音形象研究的学者越来越多,研究成果不断丰富。国外学者 对观音形象 的研究 主要 是 通过观音造像, 从艺术的角度进行艺术特征的分析 ,并 使用大量考古资料进行 历史的追述 。观音形象研究 是西方学 术界观音信仰研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领域。代表性2 的成果有: Tove E. Nevile 女士所著的十一面观音:它的起源和造像 ( 1999 年)

4、 对密教观音信仰中著名的十一面观音信仰做了深入研究,书中收集了采自印度、柬埔寨、尼泊尔和中国西藏、中国汉族地区、朝鲜、日本等地的十一面观音造像共 67 种,对这种特殊形式的观音信仰的起源、造像演变进行了系统的梳理 。 Chutiwongs东南亚大陆地区的观音造像 ( 1984 年)一书共有 六章, 600 多个页码 ,对东南亚大陆地区的观音造像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资料翔实,内容丰富,极具 资料价值。 Chang, Cornelius Patrick 的博士论文水月观音画像研究专门对流传于中国的水月观音的造像进行研究。书中对唐以前中国的观音信仰及观音名称的含义进行了阐述,对敦煌石窟中的四幅水月

5、观音造像作详细的分析,对中国流行的三十三观音特别是其中的水月观音和白衣观音作了大概的勾勒, 并 对水月观音造像形式的演变作了分析 , 论述比较详细。 Giuseppe Vignato 的佛教的中国转化:以观音为例 ( 1994 年)一书 对视觉艺术在佛教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对中国的佛教造像作了历史的回顾, 并对 佛教经 典中的观音和民众中的观音、崇拜仪式、观音的基本造像类型等 内容做了研究论述 。 John larson 和 Rose kerr观音:一部杰作的展现 ( 1985 年) 主要是从考古的角度对历史上的观音造像进行分析。 印度学者洛克什 钱德拉的敦煌壁画中的观音 ( 1995 年 )

6、 主要研究中国敦煌壁画中的观音造像,涉及观音名号的种类、来历、壁画的内容、观音的形象等。 日本学者西上青曜的观世音菩萨图像宝典 ( 1998 年 ) 则对观世音菩萨的各种形象及其来源进行了追溯和分析,对各种观音形象进行了说明。 (二 ) 本课题国内研究动 态 在国内,关于观音形象研究的文献主要是 以实际存在的观音造像为依据,以艺术的风格及其演进为线索,以观音信仰的教义为背景,同时涉及古代印度观音信仰在中国的演变、观音信仰与中国文化的关系、藏传佛教观音信仰与汉地观音信仰的区别等问题 来 分析研究的,举其要者,有以下这些: 孙修身、孙晓岗的从观音造型谈佛教 的 中国化 ( 1995 年 )一文通过

7、对观音形象考辨和观世音造型女性化时间的考定两个方面的研究和论述,提出女性观音的定型是佛教世俗化中国化完成的标志之一。 芮传明的中原地区女相观音渊源浅探 ( 1993 年 )主要从观音形象 性别变化的时间和原因对中原地区女相观音 渊源 进行研究,提出了中原地区观音的性别演变过程发生在太宗、3 高宗朝和玄宗、肃宗朝之间的一段时间内,亦即大体相当于武则天专权的时期内。并指出观音概念在印度时就融入了不少女性因素,嗣后随着佛教在中原地区之逐步普及,其形象中的女性成份也日益增多。 李翎的专著藏密观音造像 ( 2003 年 )在大量图像材料的基础上,选取了在藏传佛教中最具典型意义的六字观音像和持莲花观音像这

8、两大类观音身形进行了图像学研究。其中六字观音像研究,主要是围绕着造像名称和造像样式进行讨论,而持莲花观音像研究则 是就现存大量的持莲花类观音像进行了佛教图像学的辨识,从而将持莲花观音分为救“六道”类观音,包括香王观音、空行观音、水菩萨、如意轮观音等,救“人道”类的世间尊观音和代表无量光的法金刚观音,并通过图典还原的方式,说明了不同身形观音的经典出处和宗教功能。 郭子瑶的观音形象中国化的审美依据 ( 2004 年 )一文以审美的角度分析观音性别变化和各种形象,提出观音形象女性化的前提是佛教中国化,而佛教真正中国化是从宋代开始的,观音造像的女性化与中国传统美学中的阴阳对称有关联,观音造像的中国化女

9、性化正好是在没有印度佛教影响下 按照中国人的审美理想创造出来的新形象。 董彦文多姿多彩的观音菩萨 ( 2003 年 )一文结合出土文物主要对千手千眼观音、十一面观音和四臂观音做了简单介绍,并附有彩图。 王丹的从观音形态之流变看中国佛教美术世俗化、本土化的过程 ( 2003 年 )一文对不同历史时期观音造像的形态进行研究,提出了在中国佛教美术发展的历史进程中 ,经历了一个外来艺术本土化、宗教艺术世俗化的过程。这一过程 ,突出地反映在不同历史时期观音造像的形态变化之中 ,体现了中国佛教艺术走向世俗的必然趋势。 冯汉镛的千手千眼观音圣像源流考 ( 1996 年 )一文对 千手千眼观音 的来历、像模和

10、雕塑进行分析研究,考证了 千手千眼观音 出现的时间和其形象塑造的原因。 王松 的 东方美神 观音 主要 通过对东方美神观音和西方美神维娜斯的对比研究 以及 观音形象的来由和变化 , 生动地阐述民族化和世俗化进程及东方审美和心境取向。 提出观音菩萨的演变正是反映佛教中国化、民族化、世俗化的过程。并指出一方面宗教要利用艺术形式来宣传自己的教义,另一方面,艺术也借助宗教内容得以实现自己的美学价值,而观音就是依人的理想愿望和审美意识创造的,观音形象的变化正说明这一点。 三、总结 总之, 上述国内外已有相关成果为本文研究提供了极有价值的文献和论点支持,并开阔了本人的研究视野,使得本人 对“ 观 音形象研

11、究述论” 这个课题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 。 4 佛教在中国取得的巨大进步,不仅是以往所说的思想内容进行调整的结果,也是作为内容载体的佛教神祇形象不断调整的结果。在诸多形象上有调整的佛教神祇中,观音形象的调整最为激烈,经历了由男到女、由单一到多样的变化,而观音在中国信徒中极其广泛的影响力也是有目共睹的,可以说观音形象变化与佛教在中国的广为传播是有关联的。佛教艺术也要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思想,就如我们现在说有“洋为中用”“适合国情”,而观音形象的演变正是反映佛教中国化、民族化、世俗化的过程, 同时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 审美创作。 注释: 1Tove E. Nevile, “Eleven -headed

12、 Avalokitesvara: Its Origin and Iconography” ,Munshiram Manoharlal Publishers Pvt. Ltd., New Delhi, 1999. 2Nandana Chutiwongs,“The Iconography of Avalokitesvara in Mainland South Asia” , Ph. D. Dissertation , Rijksuniversiteit, leiden. 1984. 3 Chang, Cornelius Patrick, “A Study of the Paintings of t

13、he Water -moon Kuan Yin” , Printed by microfilm/serography on acid-free paper in 1986 by University Microfilms International, Ann Arbor, Michigan, USA. 4 Vignato, Giuseppe : “Chinese Transformation of Buddhism: The Case of Kuanyin”. Micro-published by Theological Research Exchange Network, Portland,

14、 Oregon 1994(缩微胶片型出版物 ) . 5John larson & Rose kerr “Guanyin: A masterpiece Revealed”.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1985. 6洛克什 钱德拉著、杨富学译:敦煌壁画中的观音,敦煌学研究 1995 年第 2 期。 7日 西上青曜:观世音菩萨图像宝典,唵阿吽出版社, 1998 年 5 月。 8孙修身、孙晓岗:从观音造型谈佛教中国化,敦煌研究 1995 年第 1 期。 9芮传明:中原地区女相观音渊源浅探,史林 1993 年第 1 期。 10李翎:藏密观音造像,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3 年 11 月。 11郭子瑶:观音形象中国化的审美依据,艺术设计 2004 年第 2 期。 12董彦文:多姿多彩 的观音菩萨,丝绸之路 2003 年第 1 期。 13王丹:从观音形态之流变看中国佛教美术世俗化、本土化的过程,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2003 年第 3 期。 14冯汉镛:千手千眼观音造像源流考,文史杂志 1996 年第 2 期。 5 15王松: 东方美神 观音 J. 雕塑 , 201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文献综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