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金陵诗试论【文献综述】.doc

上传人:文初 文档编号:296502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代金陵诗试论【文献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唐代金陵诗试论【文献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唐代金陵诗试论【文献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唐代金陵诗试论【文献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唐代金陵诗试论【文献综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汉语言文学 唐代金陵诗试论 六朝古都金陵,是一座阅尽沧桑的历代帝王之都,它保留了太多的前朝旧事。金陵积淀着前朝的陈迹,反映着当代社会的缩影。唐代的金陵诗歌所体现出的文化沉思给予后人很多的启迪,命题的广泛性和深刻性是系统和空前的,诗人们关于时空、生命、皇朝盛衰以及由此而衍生出的人生观等问题,让后世的是想家们也不得不以此为起点进行思考,而难以有所逾越。 通过阅读大量的书籍和期刊,我发现自古以来的文人、学者之所以热衷于研究、考证唐代的金陵诗歌,无外乎一下三点原因:一为历史兴亡的反思与憾恨;二为六 朝古都的尊崇与怀念;三为金陵风光的绮丽与风流。故本综述将根据以上三个方面对前人对金陵诗

2、歌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介绍。 一、 为历史兴亡的反思与憾恨 唐代金陵诗歌多在感叹历史兴亡,六朝的短促苟安使得后代文人不得不发出“有国有家皆是梦,为龙为虎亦成空” 1 的慨叹。而唐人观察六朝正处于一个不远不近的最佳距离,既经过了时间的沉淀,又没有被岁月的风尘遮蔽了史实所有的光华。 例如汤贵仁先生在分析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时就驳倒了方植的观点,方植认为西塞山怀古“独王睿一事”,又“无自己在诗内”,所以“无甚奇警胜妙”。 2 汤贵仁先生认为和西塞山关联的历史人物是很多的,但刘禹锡独选王睿一事,却有深刻的寓意,王睿虽不是西晋伐吴战争中的主力,却是一支奇兵。他从西到东,纵横数千里,直取石头城,不失为伐吴战

3、争中的风流人物,把王睿作为抒写的中心,不仅于突出兴亡之感的主题有利,亦能增加诗文的传奇色彩 3 。计敏夫在唐诗纪事中说,长庆年间,刘禹锡和元稹、韦楚客相聚于白居易家,论南朝兴废,各赋金陵怀古诗。刘禹锡的“王睿楼船”先成。白居易看了以后说:“四人探骊龙,子先获珠。所余鳞爪何用耶?”余人皆辍笔。 4 再如李华先生在分析杜牧的泊 秦淮中的名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时,认为“隔江犹唱”包含了四层意思:第一,玉树后庭花是亡国的曲调,歌女只知道卖唱,不知道这曲子的性质和它特定的含义;第二,金陵是陈朝的故都,是玉树后庭花曲调的诞生地,陈朝皇帝就因为生活腐化、沉醉于靡靡之音而亡国。“地下若逢陈后主

4、,岂宜重问后庭花”; 5 第三,歌女们大概不知道亡国是什么滋味,她们不知道自己也正是在为大唐帝国唱挽歌;第四,歌女们固然不知道陈代亡国的历史,但是除她们之外,有谁还记得陈代亡国的教训?这正像李商隐所说的“从臣皆半醉,天子正无愁 ”。 6 又如在南通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志清的学术论文金陵怀古第一诗 李白 鉴赏 7 中指出 , 第一首侧重于壮大,是写虎踞龙盘的形势;第二首略偏于柔巧,通过今昔对比来写“空馀后湖月”的萧瑟;第三首则由山水而具体到宫殿、绮罗,“古殿吴花草,深宫晋绮罗”,在内容安排上采用了逆挽的手法,即在好山好水的描写之后,补写引起遥想的眼前景物,以追述对前朝历史的遥想,突出了六朝过后金陵盛

5、衰所蕴含的历史教训。此三首诗,应写作于李白中年时。 8 总体来说,由于诗人远离政治中心,是一个没能纵横的纵横家,其诗的总体倾 向是伤感而沉郁的。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很复杂,既是对历史兴衰、社会更替,江山易代的伤感,又是为“旧都”搁置于今日而惋惜,也充分显示了其政治理想受阻而生成的内心的苦闷、愤郁和无奈。 9 最后再引证吴调公对李商隐咏史的分析 10 。他认为这首诗的标题是咏史,而实际是侧重咏南朝之史以寄寓讽谏。李商隐的咏史诗,往往侧重于南朝和隋代帝王失国与天宝之乱后唐政的荒废,这现象绝不是偶然的。第一,唐王朝衰微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往往同帝王的昏庸腐朽、沉醉女色有密切的关系,因此,玉树歌残,景阳

6、宫井,就成为他咏史诗中艺术构 思的经常比托。第二,李商隐的环妍绮靡的审美观点,导致他以更多的兴趣主意南朝史实。第三,从六朝到隋唐,特别是惊心动魄的安史之乱使唐王朝加速地走下坡,曾使得当时的不少人们感到创巨痛深,回顾祸源,发为咏史,这在晚唐诗作中并非罕见。 11 二、 为六朝古都的尊崇与怀念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作为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王朝的都城,金陵阅尽了豪奢也饱览了衰颓,朝代之兴亡荣辱在这里你方唱罢我登场,古城埋藏了太多缄默的辉煌和 凄美的苍凉 。唐代诗人怎么可能放过金陵这个可以展挥洒他们诗情的好地方。 12 在全唐诗中, 怀念六朝古都的诗歌就将近一百二十首。后代学者在对唐代

7、金陵诗歌的研究中,也将很大的精力都放在了这一块上。 近人梁启超较早地将国势的强弱与国都所处的地理位置联系起来考察,他认为:“建都北方者,其规模常弘远,其局势常壮阔。建都南方者,其规模常清隐,其局势常文弱”。 13至于为何形成北强南弱的局势,今人王恢先生作了一个形象的解释:“中国譬如一巨人,坐北向南,头脑在北,河济江淮为其胸膛,头脑豁露于外,常有清新寒冷之刺激;胸膛包裹在内,时有温暖安全之感。反之,头脑倒装于腹,则全身运动不灵,常现疲缓滞呆之像。” 14地处南方的金陵和杭州不宜选作国都,这种看法几乎成了现代学者的通识。然而古代作家的思考角度往往与后世的政治家、地理学家和文化学家不尽相同,他们并不

8、认为金陵的自然位置欠佳,反而不断地强调其地理条件的优越,例如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上阕就极力描写金陵地理形胜之美和财货之富,其目的在于说明国运、帝运的短促并非地理原因所致。南宋文人康与之的菩萨蛮令金陵怀古更是以“下临全楚地,包举中原势”两句来高度评价金陵在北伐事业中的重要战略地位。 15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周晓琳在她的学术论文“金陵”意象与古代作 家的怀古心态 16 中就提到:出现在怀古诗词里的金陵既是作为客体的那座历史名城,更是经过创作主体情意选择组织与过滤加工的意象,集中地体现着作家的意识流向和情感状态,“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韦庄金陵图 )这就是诗人的另一种真实的感受。

9、事实上“金陵”作为诗歌中的感伤意象是文人作家今昔比较之后的艺术产物,其比较又主要集中在这座城市的 弱的局面 政治命运之上,至于经济发展与否显然没有成为他们文化视野的聚焦点。 17 上海大学国际交流学院教授张润静在对唐代诗人的金陵情结的研究中也提到: 都城是一个国家、 一个朝代的象征,往往也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万众仰止的地方。 18 一向关注政治的中国文人对于都城的近乎虔诚的感情,在中国古代诗文中随处可见。金陵在唐前就先后为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六朝故都,经历了“四十余帝三百秋”,它上空长期笼罩的沉沉王气给它增添了无穷的文化内蕴。 19 在金陵怀古诗中,诗人往往要触及金陵的王者

10、之都的内涵,并流露出一种既叹惋又尊重的复杂情感,越是业已风流远逝,越是让人不禁去缅怀昔日的王者之风。 20 三、 为金陵风光的绮丽与风流 金陵古城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更有着众多的名胜, 如台城、乌衣巷、雨花台、燕子 矶、凤凰台、玄武湖、莫愁湖、秦淮河等,这些都成为后世无数文人骚客观赏、凭吊、吟咏的对象。 21 在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程章灿和南京审计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教授成林共同完成的论文从 到“金陵四十八景中就提到了南唐诗人朱存的金陵览古诗 22 。金陵览古诗原有二百首,遗憾的是,这一组诗如今已经散佚不全,从现存篇目如后湖、北渠、秦淮、东山、新亭、天阙山、石头城、乌衣巷、段石岗、阿育王塔、半

11、阳湖、潮沟、直渎、运 渎、凤凰台等来 看,可以确定所咏都是南京的历史遗迹,并且都以“地”命题。他们还将“金陵四十八景”大致分为了四类:六朝文化组:莫愁烟雨、雨花说法、珍珠浪涌、北湖烟柳、东山秋月、虎洞明曦、冶城西峙、赤石片矾、桃渡临流、青溪九曲、凤凰三山、长干故里、楼怀孙楚、台想昭明、商飚别馆、谢公古墩、栖霞胜境、星岗落石。佛教文化组:祈泽池深、雨花说法、天界招提、永济江流、牛首烟岚、清凉问佛、嘉善闻经、达摩古洞、祖堂振锡、报恩寺塔、神乐仙都、灵谷深松、献花清兴、栖霞胜境。诗酒风流组:凭虚远眺、东山秋月、赤石片矶、杏村沽酒 、桃渡临流、青溪九曲、凤凰三山、鹭洲二水、楼怀孙楚、台想昭明、长桥选妓

12、、三宿名崖、谢公古墩、星岗落石。自然胜迹组:莫愁烟雨、永济江流、燕矾夕照、狮岭雄观、石城霁雪、钟阜晴云、龙江夜雨、牛首烟岚、珍珠浪涌、北湖烟柳、冶城西峙、青溪九曲、凤凰三山、鹭洲二水、幕府登高、鸡笼云树、灵谷深松、秦淮渔唱、天印樵歌、商飚别馆。 23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高峰在对金陵怀古词的研究中,认为金陵怀古词中的意象,大都带有衰飒、荒凉、凄迷、寥落的特征。 24 广大词人在抒发怀古之思的时候,专门寻找较为冷清的物象,进行意境创造 ,借助悲凉的情感体验,使笔下的景致都带上黯淡凄冷的光环。在自然景物意象方面,词人多选择长江、秦淮河、青山、衰草、寒树、燕子、斜阳、月色之类的意象来构筑境界,有

13、力地渲染荒凉的氛围;并且通过自然山水的永恒反衬社会人事的短暂,渗透着深沉的沧桑之感。在人文景观意象方面,词人多透过台城、石头城、乌衣巷、雨花台、凤凰台等历史遗迹的咏叹,揭示金陵故都的盛衰变迁,寄托着作者心中的悲哀和感伤。这虽然是对金陵怀古词的研究,尽管文体不同,但人们对金陵景物的感触应该在内在感应上是一致的。 以上内容就是我从三个方面归纳的前人对唐代金 陵诗歌的研究成果,由于本人阅历有限,本综述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还是值得商榷的,希望能得到指导老师的批评和指正。 注释: 1 日本笕文生 笕久美子 唐宋诗文的艺术境界北京中华书局 2007 76 2(清)方东树昭昧詹言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1

14、353 3汤贵仁唐诗鉴赏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 255-256 4计有功唐诗纪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9 212 5(清)沈德潜唐诗别裁北京中华书局 1975 167 6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北京三 联书店 2001 187 7王志清金陵怀古第一诗 李白金陵三首鉴赏 南通大学文学院院报 2009( 6) 8詹 锳 李白诗文系年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4 143 9(清)王琦李太白全集注北京中华书局 1977 1050-1057 10吴调公钟山何处有龙盘 李商隐咏史欣赏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报 1980( 8) 11 何敬群 遯翁 诗学纂要 香港远东书局 1974 324 12 王会

15、昌 中国文化地理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 298 13 梁启超 饮冰堂全集 上海上海中央书店 1935 175 14 王恢 中国历史地理 台北台湾学生书店 1979 232 15 王立 文人审美心态与中国文学十大主题 辽宁 辽海出版社 2003 87 16 周晓琳 “金陵”意象与古代作家的怀古心态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 2007( 5) 17 张大可 三国史研究 甘肃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8 211 18 张润静 霸业鼎图人去尽,独来惆怅水云中 唐代诗人的金陵情结 上海大学学报 2006( 7) 19 葛永海 金陵守望与长安放歌:唐代都城诗的审美歧义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2009( 4) 20 葛永海 历史追忆与现世沉迷:唐诗中的金陵与广陵 浙江社会科学报 2009( 2) 21 李量 先读唐诗再旅行 北京金城出版社 2009 195 22 程章灿 成林 从金陵五题到金陵四十八景 南京社会科学报 2009( 10) 23 南京市文献委员会 南京市通志馆 南京文献 上海上海书店 1991 347-350 24 高峰 论金陵怀古词的文学生成及表现 南京师大学报 2009(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文献综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