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Ⅱ型固定式输送机的设计【开题报告】.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295507 上传时间:2018-09-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TⅡ型固定式输送机的设计【开题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DTⅡ型固定式输送机的设计【开题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DTⅡ型固定式输送机的设计【开题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DTⅡ型固定式输送机的设计【开题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DTⅡ型固定式输送机的设计【开题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DT型固定式输送机的设计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国外带式输送机技术的现状 国外带式输送机技术的发展很快,其主要表现在 2 个方面:一方面是带式输送机的功能多元化、应用范围扩大化,如高倾角带输送机、管状带式输送机、空间转弯带式输送机等各种机型;另一方面是带式输送机本身的技术与装备有了巨大的发展,尤其是长距离、大运量、高带速等大型带式输送机已成为发展的主要方向,其核心技术是开发应用于了带式输送机动态分析与监控技术,提高了带式输送机的运行性能和 可靠性。其关键技术与装备有以下几个特点: 设备大型化。其主要技术参数与装备均向着大

2、型化发展,以满足年产 300500 万 t 以上高产高效集约化生产的需要。 应用动态分析技术和机电一体化、计算机监控等高新技术,采用大功率软起动与自动张紧技术,对输送机进行动态监测与监控,大大地降低了输送带的动张力,设备运行性能好,运输效率高。 采用多机驱动与中间驱动及其功率平衡、输送机变向运行等技术,使输送机单机运行长度在理论上已有受限制,并确保了输送系统设备的通用性、互换性及其单元驱动的可靠性。 新型、高可靠性关键元部件技术。如 包含 CST 等在内的各种先进的大功率驱动装置与调速装置、高寿命高速托辊、自清式滚筒装置、高效贮带装置、快速自移机尾等。如英国 FSW 生产的 FSW1200/(

3、 23) 400( 600)工作面顺槽带式输送机就采用了液粘差速或变频调速装置,运输能力达 3000 t/h 以上,它的机尾与新型转载机(如美国久益公司生产的 S500E)配套,可随工作面推移而自动快速自移、人工作业少、生产效率高。 国内外带式输送机技术的差距 大型带式输送机的关键核心技术上的差距 带式输送机动态分析与监测技术 长距离、大功率带式输送机的技术关 键是动态设计与监测,它是制约大型带式输送机发展的核心技术。目前我国用刚性理论来分析研究带式输送机并制订计算方法和设计规范,设计中对输送带使用了很高的安全系统(一般取n=10 左右),与实际情况相差很远。实际上输送带是粘弹性体,长距离带式

4、输送机其输送带对驱动装置的起、制动力的动态响应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而不能简单地用刚体力学来解释和计算。已开发了带式输送机动态设计方法和应用软件,在大型输送机上对输送机的动张力进行动态分析与动态监测,降低输送带的安全系统,大大延长使用寿命,确保了输送机运行的可靠性,从而使大型带 式输送机的设计达到了最高水平(输送带安全系数 n=5 6),并使输送机的设备成本尤其是输送带成本大为降低。 可靠的可控软起动技术与功率均衡技术 长距离大运量带式输送机由于功率大、距离长且多机驱动,必须采用软起动方式来降低输送机制动张力,特别是多电机驱动时。为了减少对电网的冲击,软起动时应有分时慢速起动;还要控制输送机起

5、动加速度 0.30.1 m/s2,解决承载带与驱动带的带速同步问题及输送带涌浪现象,减少对元部件的冲击。由于制造误差及电机特性误差,各驱动点的功率会出现不均衡,一旦某个电机功率过大将会引起烧 电机事故,因此,各电机之间的功率平衡应加以控制,并提高平衡精度。国内已大量应用调速型液力偶合器来实现输送机的软起动与功率平衡,解决了长距离带式输送机的起动与功率平衡及同步性问题。但其调节精度及可靠性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此外,长距离大功率带式输送机除了要求一个运煤带速外,还需要一个验带的带速,调速型液力偶合器虽然实现软启动与功率平衡,但还需研制适合长距离的无级液力调速装置。当单机功率 500 kW 时,

6、可控 CST 软起动显示出优越性。由于可控软起动是将行星齿轮减速器的内齿圈与湿式磨擦离合器组合而成(即粘性传动 )。通过比例阀及控制系统来实现软起动与功率平衡,其调节精度可达 98% 以上。但价格昂贵,急需国产化。 技术性能上差距 我国带式输送机的主要性能与参数已不能满足高产高效矿井的需要,尤其是顺槽可伸缩带式输送机的关键元部件及其功能如自移机尾、高效储带与张紧装置等与国外有着很大差距 装机功率 我国工作面顺槽可伸缩带式输送机最大装机功率为 4250 kW,国外产品可达 4970 kW,国产带式输送机的装机功率约为国外产品的 30% 40%,固定带式输送机的装机功率相差更大。 运输能力 我国带

7、式输送机最大运 量为 3000 t/h,国外已达 5500 t/h。 最大输送带宽度 我国带式输送机为 1400 mm,国外最大为 1830 mm。 带速 由于受托辊转速的限制,我国带式输送机带速为 4m/s,国外为 5m/s 以上。 工作面顺槽运输长度 我国为 3000 m,国外为 7300m。 自移机尾 随着高产高效工作面的不断出现,要求顺槽可伸缩带式输送机机尾随着工作面的快速推进而快速自移。国内自移机尾主要依赖进口,主要有 2 种:( a)随转载机一起移动的由英国 LONGWALL 公司生产的自移机尾装置。( b)德国 DBT 公司生 产的自移机尾装置。前者只有一个推进油缸,后者则有 2

8、 个推进油缸。 LONGWALL 公司生产的自称机尾用于在国内带宽 1.2 m的输送机上,缺点是自移机尾输送带的跑偏量太小,纠偏能力弱,刚性差。德国生产的自移机尾在国内使用效果优于前者,水平、垂直 2 个方向均有调偏油缸,纠偏能力强。因此,前者还需完善,后者则需研制。但对自移机尾的要求是共同的,既要满足输送机正常工作时防滑的要求,又要满足在输送机不停机的情况下实现快速自移。 高效储带与张紧装置 我国采用封闭式储带结构和绞车红紧为主,张紧小车易脱轨,输送带易跑偏,输送 带伸缩时,托辊小车不自移,需人工推移,检修麻烦。国外采用结构先进的开放式储带装置和高精度的大扭矩、大行程自动张紧设备,托辊小车能

9、自动随输送带伸缩到位。输送带有易跑偏,不会出现脱轨现象。 输送机品种 机型品种少,功能单一,使用范围受限,不能充分发挥其效能,如拓展运人、运料或双向运输等功能,做到一机多用;另外,我国煤矿的地质条件差异很大,在运输系统的布置上经常会出现一些特殊要求,如弯曲、大倾角( +25)直至垂直提升等,应开发特殊型专用机种带式输送机。 二、 输送机的发展趋势 : 设备大型化、提高运输能力 为了适应高产高效集约化生产的需要,带式输送机的输送能力要加大。长距离、高带速、大运量、大功率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高产高效矿井运输技术的发展方向。在今后的 10a 内输送量要提高到 3000 4000 t/h,还速提

10、高至 4 6m/s,输送长度对于可伸缩带式输送机要达到 3000m。对于钢绳芯强力带式输送机需加长至 5000m 以上,单机驱动功率要求达到 1000 1500 kW,输送带抗拉强度达到 6000 N/mm(钢绳芯)和2500 N/mm(钢绳芯)。尤其是煤矿井下顺槽可伸缩输送技术的发展,随着高产 高效工作面的出现及煤炭科技的不断发展,原有的可伸缩带式输送机,无论是主参数,还是运行性能都难以适应高产高效工作面的要求,煤矿现场急需主参数更大、技术更先进、性能更可靠的长距离、大运量、大功率顺槽可伸缩带式输送机,以提高我国带式输送机技术的设计水平,填补国内空白,接近并赶上国际先进工业国的技术水平。 提

11、高元部件性能和可靠性 设备开机率的高与低主要取决于元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除了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现有元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还要不断地开发研究新的技术和元部件,如高性能可控软起动技术、动态分析与监控 技术、高效贮带装置、快速自移机尾、高速托辊等,使带式输送机的性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扩大功能,一机多用化 拓展运人、运料或双向运输等功能,做到一机多用,使其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开发特殊型带式输送机,如弯曲带式输送机、大倾角或垂直提升输送机等 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 本次毕业设计是关于 DT 型固定式带式输送机的设计。首先对胶带输送机作了简单的概述;接着分析了胶带输送机的选型原则及计算方法;然后根据这

12、些设计准则与计算选型方法按照给定参数要求进行选型设计;接着对所选择的输送机各主要零部件进行了校核 。普通型带式输送机由六个主要部件组成:传动装置,机尾或导回装置,中部机架,拉紧装置以及胶带。最后简单的说明了输送机的安装与维护 。 方法及措施 以小组为单位自主设计、研究,关键问题与指导老师沟通。 四、参考文献 : 1 纪名贵 . 机械设计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4. 2 田晓明 , 韩刚 . 常见的几种大倾角带式输送机 C, 2008. 3 高剑峰 , 孙红 . 气垫悬浮技术在起重运输机械上的应用 J. 广东科技 , 2008, (22): 1215. 4 A.W. Robert

13、s . Recent developments in belt conveying - bulk solid and conveyor belt interactions Original Research ArticleJ. Handbook of Powder Technology, 2001, 10: 225233. 5 赵玉文,李云海 . 带式输送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J. 煤矿机械 , 2004, (04): 1822. 6 蒋卫粮 . 带式输送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J. 煤矿机械, 1999, (07): 1316. 7 王龙江 . 国内外带式输送机的差距及未来发展趋势浅析 J. 黑龙江科技信息 , 2007, (18) : 2829. 8 王飞 , 蔡艺华 . 常用带式输送机的现状 J. 黑龙江科技信息 , 2009, (01):1013. 9 张德裕 . 带式输送机的数字式速度、加速度测试仪 J. 起重运输机械 , 1984, (05):58. 10 蒋卫良 , 韩东劲 . 我国煤矿带式输送机现状与发展趋势 J. 煤矿机电 , 2008, (21):1215. 11 杨达文 , 庞禹东 , 赵玉顺 , 赵建平 . 国内外煤矿带式输送机的现状及发展 J. 煤矿机械 , 2002, (01): 3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开题报告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