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科毕业论文 ( 20 届) 养殖虾塘中水环境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农业资源与环境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完成日期 年 月 摘要 我国养虾业规模大、贡献大、牵涉的面广,因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近年来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 题,其中虾塘水环境牵涉到水、种、饵、病害等,对生产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虾塘中主要的污染物及其来源,重点介绍了水环境的修复技术修复的原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应用方面。总体上可以分为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尤其是生物修复技术,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点,因而具有广泛的应用,进一步分为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和动物修复。最后对全文进行
2、了小结,对以上几种修复技术进行了比较,并就当前的形式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新的见解。 关键词 虾塘 水环境 生物修复 物理修复 化学修复 The progress in the remediation of the water environment of shrimp pond Abstract Shrimp farming has a pivotal position in China as it has a large scale, great contributions and a wide range .However, water environment of shrimp pon
3、d has many problem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scale and intensive process, which involved the species, bait, disease, etc.This paper reviews the major pollutants and their sources, focusing on the repair techniques to repair the water environment and the applications and the main problems at
4、present. The repair techniques can be divided into physical rehabilitation, chemical remediation and bioremediation on general, in particular. Bioremediation has unique advantages and characteristics, and thus has wide application. Bioremediation technology can be divided into microbial remediation,
5、 phytoremediation, and animal rehabilitation. Finally, we conducted a summary of the full text about the several repair techniques, and we advanced the new insights of the current form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Keywords Shrimp pond Water environment Bioremediation Physical rehabilitation Chemica
6、l remediation 1 1 前言 1.1 养殖虾塘水环境 虾塘养殖是水产养殖中发展速度快、换汇率高、效益好的产业,在我国水产养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国虾塘养殖的历史,虽然只有几十年的时间,但 作为一个产业,已经经历了从兴起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相对稳定阶段、急速滑坡阶段和恢复发展阶段的历程 1。虽然 1992 年发生的暴发于台湾海峡两岸的对虾白斑综合病毒病( WSSV) ,1993年就传遍了全国沿海,给我国养殖业遭成了严重损失,虾农悲痛欲绝,国营养虾场频频破产,但通过一系列的研究与开发,查清了病原、病因,提出了诊断技术和防治措施,使我国养虾业得到恢复与发展 2,尤其是 20
7、05 年以后,我国养虾业得到较好恢复,并进入养殖业高速发展时期。 池塘作为虾类的生存生长环境,虾塘水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虾类的各项 生命活动,水不仅直接影响虾类本身,还直接影响着与虾类生长息息相关的饵料生物的组成和数量,要使虾类健康生长,良好的水质是虾类养殖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水体对虾类的影响具体可以分为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物理因素主要有水温、光照、透明度、水体的运动等,化学因素主要有溶氧、溶盐、溶解有机物、酸碱度等,而生物因素主要有浮游生物、底栖动物、微生物等。 水温是影响虾类最主要的物理性环境因子,它不但影响着虾类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也影响着虾类天然饵料的生长与繁殖。虾类属于变
8、温的低等水生生物,体温会随着周围水环境温度的 上升而上升,随着水温的下降而下降,温度过低虾类新陈代谢受到抑制,虾不能正常生长,甚至会死亡,温度过高,虾类的新陈代谢也会相应的加强,生长速度加快,但也不是温度越高越好,一般水温上限不能超过 38 摄氏度。 溶解氧是虾类赖以生存的首要条件,它不仅提供虾类呼吸的耗氧,供体内细胞内呼吸需要,还影响虾摄食率、饵料利用率、生长率和免疫力,严重缺氧时还会引起虾类缺氧死亡,造成养成的重大损失,所以将溶解氧维持在一个合理的、稳定的范围对虾类养殖是非常重要的。 营养盐是池塘生产力的基础,池塘生产力的高低主要决定于该池塘营养盐含量 的高低,一般情况下,营养盐越高,虾类
9、饵料生物和其他水生植物生长也越旺盛,但是营养盐过盛会导致植物的过度生长,形成水华,影响虾类的正常生长,所以要控制营养盐含量在合理的范围。 水体中有机物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内源性的,包括水体中水生动物的代谢及动植物的死亡;二是外源性的,主要是从外界进入的有机物 3。有机物在分解过程中要消耗水体中溶氧,使水体溶氧减少,致使虾类体质下降,流行病的爆发。 水体中一系列的理化因子的相互制约,水生生物的协同生长,共同构成了稳定的养殖虾塘水环境生态系统,控制这些理化因子在合理的范围内 对虾类养殖具有积极的作用。 1.2 养殖虾塘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虾类养殖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养殖技术有了一定的提高,尤其
10、是近年来,随着虾塘养2 殖的精养、半精养模式的发展,养殖的集约化程度日渐提高。但是我国虾塘养殖水环境中仍存在不少问题。 有机物的大量沉积 目前我国水产养殖生产过程中仍有不少地区盲目的追求养殖面积、养殖高产,而忽略了长远的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对科学规划和组织管理的缺乏,致使开发过度,养殖密度过高,养殖容量负荷加重等情况较为严重,水环境方面基本上还是静水、较少排污或不排污,以及以投饵为主的养 殖模式,残饵、粪便、水生动植物的尸体等大量富集沉淀到池底,造成有机物的大量堆积 4。由于国内市场配合饲料的质量大多不稳定,水中稳定性差,残饵及粪便的代谢产物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水体的有机污染和疾病的频发。 理
11、化因子的失衡 水中有机物的有氧分解过程中对溶氧的消耗,以及厌氧分解过程中有毒物质的产生,使水体中化学需氧量、生物耗氧量、氨氮、亚硝酸盐、硫化物等严重超标 5,水环境中原有生态平衡和理化因子的平衡被打破,虾体的生理机能受到限制,其抗病力下降,导致虾类病害的暴发与蔓延,不但严重影响了虾类的生长,甚至会 引起虾类大批死亡,使养殖户蒙受重大的经济损失。 另外,水中的悬浮物、重金属、油类对虾类也直接或间接影响虾类的生长发育。找出这些问题的来源,并采取一定的措施预防和修复对虾类养殖有积极的作用。 2 虾塘中主要的污染物及来源 水环境的恶化给虾类的健康养殖和产量的提高造成一定程度的压力,但是我国的水产养殖现
12、状往往是只重视结果,而忽略了水体污染恶化对虾类养殖造成的负面影响。因此,对虾类养殖中污染物危害和来源的重新认识和重视对虾类养殖是必要的。 2.1 悬浮物 悬浮物主要是指悬浮在水中的污染物质,包括无机的泥沙 、铁屑、聚氯乙烯泡沫,以及有机的纸片、落叶、油类等。这些悬浮物会使得水体变得浑浊,不但影响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降低溶解氧,还会影响虾类的摄食,同时这些悬浮物还会吸附有机毒物、重金属、农药、抗生素等,形成更具危害性的复合污染物被虾类误食,导致有害物质在虾体的富集,引发虾类疾病的发生,或虾体的死亡。 2.2 重金属 很多重金属对生物有显著毒害作用,重金属离子对虾类影响的研究约起始于 70 年代初
13、。Chinnayya6曾报道铅、锌、铜、汞可降低淡水虾( Caridina rajadharj)的耗氧速度。Mandelli7曾测得铜离子对桃红对虾( Penaeus duorarum)和褐对虾( P.aztecus)的各期幼体阶段的致死量为 50ug/dm3,但在 25ug/dm3 时,生长正常。汞会影响褐对虾的渗透能力;对白对虾( P.setiferus)的仔虾的 96 小时半致死浓度为 17ug/dm3 。对于中国对虾( p.chinensis),曹登宫等 8报道了锌离子的影响。吴彰宽 9等曾研究过二十三种有害物质对对虾的急性致毒实验 ,其中包括汞、铜、锌、铅、酚 5 种有害物质,并对卵
14、子孵化和无节幼体的存活、仔虾的忍耐浓度做了实验。结果表 明,不同有毒物质对对虾不同生长阶段的影响也不相同,虾类生长期越小影响越大。 同时,重金属在被生物吸收后会通过食物链的作用浓缩千万倍,进入人体造成慢性中毒,甚至造成严重疾病。比如,日本水俣病就是由于人的神经系统被甲基汞破坏而引起的;而骨3 痛病则是由于镉中毒导致骨骼中钙减少的后果,这两种疾病都会使人死亡。 2.3 酸碱污染 池塘中 PH 是左右水化学状态及生物活动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水质因子,是水域生态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酸碱性的污染物进入水体,或由于降雨以及受生物生命活动和底质的影响导致水体 pH 发生较大变化时,原本 的酸碱平衡体系就
15、会失衡,水中自然缓冲作用遭到破坏,影响虾类的呼吸,使虾类从水中摄氧能力减弱,造成新陈代谢下降、生长发育停滞等一系列异常变化,这对虾类的生长发育时一个很大的威胁。 养殖池水的 PH 一般在 7.5-9.0 之间,特殊情况下,可能会低于 2 或高于 11。当水体 pH小于 6.5 或大于 8.5 时,水中微生物的生长会受到抑制,致使水体自净能力减弱,所以在人工条件下培育对虾幼苗时,尽量把 PH 控制在 7.5-8.3 之间。 2.4 油类 石油是一种成分十分复杂的天然混合物,废水如果含有石油类产品而排入水体后,则会漂浮在水体表面 ,并迅速扩散,大气中的氧会由于这层油膜而被阻止进入水中,进而影响水生
16、植物的光合作用。微生物在对石油进行分解时,会消耗氧气,造成水体缺氧。同时,虾类会由于石油的作用而呼吸困难直至死亡。在这类水中生长起来的虾类,还会危害人身健康。并且在石油精炼过程中不同分馏物的对虾类的毒性是不一样的,研究表明,轻质油比原油和重质油更具毒性 10。 2.5 难降解有机物 难降解有机物主要指那些被微生物难以降解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大多是人工合成的。例如,有机芳香胺类化合物、有机氯化合物、有机重金属化合物以及多环有机物等。它们的来源主要是抗生素的使用、农药的喷洒以及外来污染源的排放进入虾塘。 它们在水中会很稳定的存留,通过食物链富集最终进入人体。它们中的一部分化合物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很
17、大的威胁,因为它们具有致突变和致癌致畸的作用。例如 抗生素可以是某些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物质,用于治病的抗生素除由此直接提取外;还有完全用人工合成或部分人工合成的 ,可以 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或抑制致病微生物感染的药物 ,然而抗生素的滥用会导致一系列副作用,可能会使致病菌产生抗药性,有些甚至危及到人类的健康。 2.6 植物性营养物 植物性营养物主 要指含有氮磷等植物所需营养物的有机、无机化合物,如硝酸盐、氨氮、磷酸盐、亚硝酸盐和含氮含磷的有机化合物。此类污染物主要来自生活污水和外界农业的排入,同时,在养殖过程中由于饲料的投喂和鱼类的排泄以及水生生物的死亡后尸体的氧化分解造成的污染。
18、水中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往往会因为此类污染大量繁殖,形成水华,严重时也会使水中溶解氧下降,导致虾类食欲不振,虾病的发生,严重时会导致虾类大量窒息死亡或中毒死亡,至于氨氮对水生生物危害的作用机理目前还不是很清楚,一般的认识是,高浓度的氨氮会取代生物体内的钾离子,影响神经,引起 N-甲基 -D-天门冬氨酸( NMDA)受体结合活性明显降低,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中流入钙离子并引起细胞死亡 11。 此外,在有机物分解过程中产生的非离子氨进入水生生物体内之后,会影响酶的水解反4 应和膜的稳定性,使虾类出现不摄食、呼吸困难、抵抗力下降、惊厥甚至昏迷等,影响虾类正常的生理和生长 12,严重时会导致虾类的大批死亡,
19、给养殖业造成较大损失。 2.7 耗氧有机物 某些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中往往含有蛋白质、脂类、糖类、酯类、氨基酸、纤维素等有机物质,此类物质如果以悬浮状态或者溶解状态排入水体后,微生物能把它们 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分解会消耗氧气,造成水中溶氧减少,微生物滋生。 如果溶解氧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则处于缺氧状态,在缺氧状态下,厌氧细菌就会代替好氧型细菌进行厌氧分解,厌氧分解产生的硫化氢、氨、甲烷、氢、有机酸、低级胺类、硫醇等物质对虾类有很大的毒害作用,而硫化氢则对虾类具有直接的毒害作用,同时硫化氢的再次氧化也会消耗溶氧,加剧缺氧状态。如果水中溶氧过低,会严重影响虾类及其他水生生物的生存;如果溶氧降至零,厌
20、氧的微生物就会占据优势,使水体发黑发臭。因为耗氧有机物有机物成分复杂,有较多种类,一般用 COD、 BOD 和总有机碳( TOC)等综合指标表示耗氧有机物的量。清洁水体中 BOD5 含量应低于 3mg/L, BOD5 超过 10mg/L 则表明水体已经受到严重污染 13。 3 水环境修复技术 3.1 生物修复 生物修复是上世纪 80 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低投资,高效益环境治污技术,是一种改善虾类生存环境的一种新的方法,即通过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吸收、降解、转化水体中的污染物,使水体水质得到净化 14。它作为一项极具发展潜力的环境修复技术,克服了传统养殖环境净化方法净化不彻底、易产生二次污染、易破坏
21、原有生态平衡等缺点,对我国虾类养殖业的 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3.1.1 微生物修复 3.1.1.1 微生物修复原理 微生物是虾塘生态系统的重要生命体,它不仅可以指示污染水体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而且还具有巨大的潜在环境修复功能。由此,虾塘的微生物修复理论及修复技术便应运而生。微生物修复是指根据异氧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为碳源和能源而生活的原理,使有机物在微生物特别是细菌产生的各种酶的作用下,经过好氧或厌氧的过程,转化为易被植物吸收的无机元素 15。 3.1.1.2 微生物修复的应用 3.1.1.2.1 细菌 光合细菌 光合细菌是自 然界中普遍存在的原核生物,也是人类研究最早
22、、研究成果最多、应用最广泛的菌群。广泛分布在湖泊、海洋、水田、温泉、极地、土壤中,是光能异氧菌 16。光合细菌能在厌氧光照或好氧黑暗条件下以光为能源利用自然界中的有机物、硫化物、氨等作为供氢体兼碳源进行光合作用,提高水体中溶解氧量,同时不断把池底有机物初始的分解产物和产生的氮离子除去,这样在不换水的情况下就基本能保持池塘的水质。另外,光合细菌是一种营养丰富、营养价值高的细菌,菌体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叶酸、 b 族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 b12 和生物素含量较高,可作为饲料添加 剂 17。因此光合细菌在水产养殖中具5 有良好的水质调控作用。既能增加水中溶氧又能降低对虾类有害的物质,还能调节水体中的P
23、H 值在适宜的范围,其中应用较广的是红螺菌科的一些种类。 南美珍等对球形红假单胞菌在对虾养殖生产与虾病防治中的应用做过研究,结果表明,球形红假单胞菌通过营养竞争以及抑制等作用,使能引发虾病的副溶血弧菌的数量有明显的下降,同时也可有效预防弧菌病,提高对虾的成活率和饵料系数,降低虾类发病率,提高养殖产量。从上述 PSB 在虾类育苗、幼虾培育和生产性实验中的作用表明,在水体中投放 PSB收到了良好效果, 它不但可以净化水质、强化营养,还有效的抑制某些致病菌的发生,增强虾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促进虾类的健康生长,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抗生素的乱用、滥用现象。 硝化细菌 硝化细菌属于化能自养性细菌,分为两种完
24、全不同的菌群:亚硝酸菌属( nitrosomonas)及硝酸菌属( nitrobacter),亚硝酸菌属可以将水体中的氨氮氧化为亚硝酸氮,硝酸菌属细菌可以将亚硝酸盐氧化为对水生生物无害的硝酸氮。通过这两种菌的协同作用,使对水生生物有毒的氨态氮和亚硝酸盐转化为对水生生物无毒的硝酸盐。它克服光合细菌对亚硝酸盐转化低率较 低和芽孢杆菌对氨氮转化低的缺点。同时,也能增加植物可利用的氮素营养 18。 硝化细菌主要和其他细菌一起制成复合微生物制剂使用,在虾类养殖池塘水质净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早在 1991 年, Porubcan 就基于利用细菌来改善水质和提高斑节对虾的产量而提出过两种设想:一是利用预
25、接种硝化细菌的浮游生物滤器来减少养殖水体中的亚硝酸盐氮和氨氮的含量,以此提高对虾的存活率;二是将杆菌属菌株引入到池塘的增氧管道中,这一处理即会降低 COD 值,也会提高对虾的收获量。 芽孢杆菌 芽孢杆菌,好氧,革兰氏阳性菌,能产生孢子,多 属芽孢杆菌属,是普遍存在的一类好气性细菌 19。该菌无毒性,耐高温、抗应激性强,能分泌蛋白酶等多种酶类和抗生素,对有害物质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因为它能利用已经存在于水中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所以在改善水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另外,芽孢杆菌还可以利用自身产生的多种酶类及抗生素来抑制其它细菌的生长,减少甚至消灭病原体的影响来改善水体水质。 仇丽等 20利用枯草芽孢杆
26、菌生物净化剂后,发现对虾养殖水体中的氨氮含量在育苗期下降了 52.5%,养成期下降了 50%;亚硝酸氮的含量在育苗期下降了 50%,养成期则下降了 32.5%;使补水降低 60%,药物成本也有算下降,平均每亩减少 191 元。丁雷等 21发现芽孢杆菌不能分解水体中的小分子有机物、同化氨氮,但对烟硝酸盐的去除却有明显的效果。 双歧杆菌 双歧杆菌是人体和动物肠道中正常的菌群,是属于革兰氏阳性的多形态的专性厌氧态菌。邹向阳等 22将双歧杆菌微生态制剂应用于中国对虾育苗,并获得了成功,研究结果表明双歧杆菌提高了各阶段幼体对疾病的免疫力,并提前进行了变态,从无节幼体到商品虾苗的成活率也提高了 55%-6
27、0%。 蛭弧菌 蛭弧菌是一类普遍存在于天然水体中的专门以捕食细菌为生 的寄生性细菌。蛭弧菌在水体形成优势种群后,能吞食有害的细菌防治虾类疾病的发生,起到改善养殖水体生态环境的作用。蛭弧菌不单能防止或减少对虾病害发生和蔓延,还能促进对虾的健康生长,使对虾免疫力增强。杨淑专 23等曾在海洋噬菌蛭弧菌实验中,该菌寄生在 25 株对虾大肠杆菌和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以及绿脓杆菌中的结果显示蛭弧菌都能寄生所供试6 寄主细菌,形成的噬斑也较清晰。陈家长等 24在 2002 年曾将光和细菌和蛭弧菌混合起来用来使养殖环境得以改善, 25 天后发现实验组中的细菌总数比对照组综述减少了 3 个数量级,而
28、 COD、氨氮、硫化氢等都维持在很低的水平。 3.1.1.2.2 放线菌 鄢庆枇等 25在分离海底底泥时得到 38 株放线菌,并且经紫外线的照射作用得到了 4 株放线菌对副溶藻弧菌与溶血弧菌等致病菌的拮抗作用很强。吴伟等 26在用诺卡氏菌除氨氮时,获得的效果也比较好,实验结果显示氨氮去除率最高达达每小时每升 3.5mg。吴伟等 37在利用酵母菌及其与诺卡氏菌的融合细胞处理养殖水体时得到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 28%和32%,水体中的 COD、 NO2-N、 NO3-N 等大部分被去除,此外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对虾的生存数量和生 存质量。 3.1.1.2.3 微型藻类 藻类的组成不但直接影响着虾类的发育
29、和生长,有些藻类还能直接反应水质的污染状况。查广右等在 44 口凡纳滨对虾低盐度养殖池中共鉴定出藻类 7 门 62 属 113 种,蓝藻 26种,绿藻 54 种,硅藻 14 种,裸藻 11 种,隐藻 3 种,甲藻 4 种,金藻 1 种 28。通常情况下水质良好的虾池中硅藻会占优势,随着不断加重的有机污染,耐污种类蓝藻、甲藻和隐藻等则会取而代之变成优势种。而硅藻如果变成了优势种则表明水质的状况良好,而且它分泌的抗菌物质还能作为对虾幼体的饵料。此外,一些硅藻像角刺藻可以很迅速的使 氨态氮含量降低,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氨氮积累。然而硅藻的生长有比较苛刻的环境要求,不易接种,目前情况下虾塘中常用的硅藻
30、有牟氏角毛藻和中肋骨条藻,它们都耐高温。也有学者曾提出人工接种硅藻,使其在藻类组成中占优势 ,以此来是虾塘水质得到维持。但是促使优良藻类繁殖的养殖环境的研究尚没有见到报道。 3.1.1.2.4 酵母菌 酵母菌是人类文明史中被应用得最早的微生物 , 可在缺氧环境中生存。 它可以 有效分解溶于池水中的糖类,并迅速降低水中生物耗氧量。另外,酵母还含有较高的营养成分,不但富含 B 族维生素,还含有较高的氨基酸,并 且营养成分比例恰当,因此被广泛用作鱼虾的饲料添加剂。近年来人们将其用在水质调节中,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陈昌福等 29在日本对虾幼虾饲养过程中,把海洋 1 号红酵母定量的添加在了其饵料中,结果
31、表明这样不但能使幼虾的成活率提高,还能促进其生长并提高其对环境因子的耐受力。张林等 30在凡纳滨对虾育苗中使用了酵母发酵物产品,结果表明这样可以促进对虾蚤状幼体摄食及其生长发育、同时使水质得到改善、并且使育苗成活率得到显著提高。 3.1.1.2.5 复合微生物制剂 随着养殖水体问题的日渐突出和复杂,单一菌种适应性差、应用面 窄,很多时候不能有效应对,所以复合微生物制剂有应运而生。复合微生物制剂是近年来国内外兴起的一种新型微生物制剂,其特点是通过复合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微生物制剂的协同作用,有效降解有机淤泥,抑制有害微生物和有害藻类的生长繁殖,平衡养殖水体中的生态平衡。这些产品主要包括益生素 、 E
32、M ( effective microorganisms)、 PondPro-VC、 BRF-1A、 PBL-44 等。而益生素和 EM 制剂研究较多、应用也较为广泛。 益生菌进入养殖池后,发挥其氨化、氧化、硝化、反硝化、硫化、解磷、固氮等作用,7 可以把 养殖虾类的排泄物、动植物尸体、残饵等有机物迅速分解为硝酸盐、磷酸盐等,为单胞藻类生长繁殖提供必需的营养 31。单胞藻类的光合作用又能为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微生物及养殖生物的呼吸提供溶解氧提供一个良性生态循环,使养殖池里的菌藻趋向平衡,维持和营造一个良好的水质环境。 Devaraja 等 (2002)报道,应用益生菌产品不会对水体正常菌群造成危
33、害并且能显著的增加水体中矿化细菌菌群。 3.1.1.2.6 霉菌 在水产养殖水体中用霉菌处理水质的情况国内外还没有报道。但是工业水处理中霉菌应用比较广泛。屠娟等将黑根霉用于吸收 工业废水中重金属 ,结果发现黑根酶对铅、铜等具有很好的吸附能力 ,并且成本低 ,能回收重金属。翟素军 32等发现用白地霉处理有机酸含糖废水时 ,处理段对糖成分、溶氧都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可达 95%和 76%。李慧蓉等 33利用黄抱原毛平革菌处理染料废水时发现 ,脱色去除率高达 95%左右。霉菌的酶系很丰富 ,并且对营养要求较低。易于生产和保存 ,在工业废水处理上已经已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作为养殖水体微生物调控剂和饲料
34、微生物添加剂都将具有广阔的前景。 3.1.1.2.7 酶制剂 酶制剂是指从生物中提取的具有酶特性的一类物 质,酶制剂在工业水处理中应用较为广泛 ,但在水产养殖水体的水质处理中国内外还没有报道。乔德阳 34在用固定化腺酶处理工业尿素废水时发现 ,尿素去除率可达 94.5% ,固定化酶的形状和活力都比较稳定 。徐虹等 35用固定化眠酶处理尿素废水时发现 ,在 50 摄氏度下 ,尿素废水通过固定化酶柱只停留 3 分钟。尿素去除率就达 92.5%,它的半衰期为 3 个月。张国平等 36利辣根过氧化物酶处理废水中的五氯酚 ,在 PH 为 4-5 时 ,五氯酚的去除 率达 95%以上。 3.1.1.3 微
35、生物面临的问题: 制剂的稳定性 微生物制剂虽 然在疾病防治和底质污染清除方面有很多有优点,但在应用中,它却受温度和周围环境的影响比较大,受微生态环境的胁迫后,往往难以形成优势菌种,难以持续有效的发挥其作用,并且在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容易失活,在不影响微生物制剂修复效果的情况下,有效增强制剂的稳定性是该技术应用的一个突出问题。 菌株的选择 有些菌株来自畜禽微生态制剂,而微生态制剂菌株有宿主的特异性,一般畜禽会提供比水生生物比较稳定的生存环境,这种环境的差异性导致,适用于畜禽的微生物未必适宜水产虾类的现象。因此,现在的研究方向趋向于从水生生物本身或其所处的 环境来提取并培育筛选菌株。 3.1.2 植物
36、修复 3.1.2.1 植物修复的机理 植物修复的机理是水生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能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利用植物根系的吸收、富集、降解等作用将水体或底泥中的氮、磷等无机营养物质及重金属等污染物吸收,合成自身物质储存在植物体内,以实现消除或降低污染水体的污染强度,达到修复环境的目的 37; 此外,植物在维持水体生态平衡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它们可以与微藻形成竞争和抑制关系,抑制微藻的过度繁殖。某些种类还可以作为养殖对象的饵料,减少了饲料等外来物的投放,节约成本;植物在光合 作用过程中大量吸收水体中的 C、 N、 P 等营养元素,并向水体中释放氧气,加快有机物分解,防止有害物质的产生,从而使水体的各项理化因子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