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仪式的政治功能与历史启示.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2974267 上传时间:2019-05-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国大典”仪式的政治功能与历史启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开国大典”仪式的政治功能与历史启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开国大典”仪式的政治功能与历史启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开国大典”仪式的政治功能与历史启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开国大典”仪式的政治功能与历史启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开国大典”仪式的政治功能与历史启示 摘要:“开国大典”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当天三十余万军民参加了庆祝仪式。这样的一场规模盛大的国家庆典产生了巨大的政治影响。本文首先对“开国大典”的仪式过程进行了全景扫描,然后分析了“开国大典”仪式的政治功能,最后得出了举行“开国大典”仪式的的历史启示。 关键词:“开国大典” 政治功能 Keywords:Fouding ceremony of China Political function 一、“开国大典”的仪式过程简述 “开国大典”的仪式过程具体包括: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仪式、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三大部分。 2 这种仪式次序的安

2、排几乎成为新中国历次国庆重大庆典的仪式蓝本。 1. 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仪式 14 点 55 分,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和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以及功勋卓著的解放军将领,民主党派和社会知名人士一同登上了天安门城楼。 15 时整,林伯渠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典礼开始,毛泽东向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之后,毛泽东按 下电动按钮,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在义勇军进行曲的伴奏下冉冉升起。 108 门礼炮齐2 放 28 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大众艰苦奋斗的 28 年历程。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2.

3、阅兵仪式 在东方红的音乐背景下,阅兵仪式开始。整个阅兵仪式分为检阅式和分列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在阅兵总指挥聂荣臻的陪同下,乘坐检阅车开始检阅三军。检阅结束后,朱德回到天安门城楼,宣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之后分列式开始。分列式队伍按照海陆空的次序依次通过天安门广场,分列式以海军两个排 为前导,接着是步兵师、炮兵师、战车师、骑兵师四大陆军力量,紧接着是由 17 架飞机 3 组成的空军力量。分列式队伍由东向西依次前进,共计一万六千四百人。 3. 群众游行 晚 6 时许阅兵仪式结束,群众游行开始。 30 万群众热情高涨,整个天安门广场成了欢庆的海洋,五彩缤纷的礼花腾空而起,游行队伍开始依

4、次走过天安门。游行队伍由工人队伍、农民队伍、学生队伍、机关干部队伍和其它各界代表队伍组成。群众潮水般涌向天安门城楼下,尽情地呼喊:“毛主席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也情不自禁 地探身栏杆外,向广场上的群众频频招手,并向群众呼喊:“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青年同学们万岁!”。 二、“开国大典”仪式的政治功能 1. 增强国家认同 一般我国举行这种类似的大典所要到达的目的都是为了展现国家的综合实力,比如 50 周年、 60 周年国庆庆典等,而 “开国大典”是在国家3 一穷二白的情况下举行的,谈不上展示国家综合实力了,它的真正意图在于要向世界宣布中华人民

5、共和国成立了。当 30 万群众目睹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升旗的时候,当威武的国防力量阔步走来的时候,群众的心情是激动 的,是有归属感的,是能够向新生国家进行认同的。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庆典是在取得了多数民众对共产党的支持和信任之后才举行的,没有多数民众的支持,政治合法性也就无从谈起,在获得政治合法性的基础之上的举行的政治仪式,必然是参与人越多,越能够实现民众对国家的认同。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开国庆典的仪式越隆重约好,参加者数量越多越好。开国庆典组织了 30 万军民参加,从现场气氛上能够达到实现国家认同效果。 2. 认同执政党的合法性 一定意义上来说,对国家的认同就是对其领导的政党的认同

6、。新中国的缔造者是中国共产 党,对新中国的认同也就等同于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中国共产党从 1921 年建党到 1949 年新中国的成立,人们从不认同到认同这个党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建党之初由于国民党的歪曲宣传,使得很多人对共产党有很多扭曲的认识。随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推进,民众对共产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一个由 50 多人组成的政党,经过 28 年的奋斗竟然能夺取政权建立新中国,这是一个奇迹。民众对中国共产党的崇拜敬仰自然而然就会产生。我们可以想象天安门广场上 30 万民众齐呼“毛主席万岁!”时是怎样的一种情形。举行这样一场“开国大典”不仅是在客观上实 现了民众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而且强化了

7、民众的意识形态,使得执政党的意识形态成为民众共识,从而自觉认同执政党的政治合4 法性。 3.展现军队威严 “开国大典”上展现的武器装备虽然是“万国杂牌”,但是人民军队却使用这样的杂牌枪炮打败了帝国主义,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为什么会这样?总结起来两点:一是靠严格的军事纪律,二是靠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军队作风。即使武器装备这么差,依然战胜了装备精良的敌人,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在“开国大典”上展出人民军队的英雄风貌,更是起到了扬我军威,震慑敌人的作用。阅兵仪式向 世界传递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这样一种政治讯号。当人们听到铿锵有力的军乐,看到斗志昂扬的军队时,一刹那能够感受到强大军事

8、力量的存在。尽管使用了“万国杂牌”武器,但是,人民解放军海陆空三军军种齐全。既有步兵师、骑兵师、炮兵师、战车师陆军力量,又有以 P51 野马式战斗机为主力的空军力量,还有最新组建的人民海军海军部队。三军列阵极大地壮大了解放军的军威。 4.振奋人民信心 1949 年的中国,只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满目疮痍。经过了大规模的战争和国民党常年的盘剥,国家已经奄奄一息。中国共产党 接手的是一穷二白的烂摊子。这个时侯就急需一种精神力量来振奋民心,鼓励民众为建设新国家而奋斗。回想之前的一个世纪,土地被割占,国家被蹂躏,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当受到帝国主义欺负的时候,政府不作为,民众寻求被保护的心理诉求得不

9、到满足,长此以往民心凋敝,中国民众长期生活在没有安全感的社会之中,更谈不上振奋信心建国国家。而这个时5 侯举行隆重的“开国大典”,能够让广大的民众产生了强烈的归属感和安全感。邓小平有过这么一段论述:“举行庆祝仪式有点作用,就是教育人民,是一种鼓舞的作用。”“开拓新的局面,鼓舞士气。” 4 当民众对这个国家及其政党产生归属感的时候,自然也会增强建设国家的信心。所以民众就会自觉地团结在执政党周围,建设新国家、开创新生活。通过一次国家强力的展示,振奋了民众建设新国家的自信心。 三、“开国大典”仪式的历史启示 从 1949 年至 1970 年,每年的国庆都会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的庆祝仪式,其中 194

10、9 年至 1959 年接连举行了 11 次国庆大阅兵。 1984 年 10 月1 日,举行了国庆 35 周年阅兵仪式和群众庆祝游行。 1999 年 10 月 1 日上午, 50 周年国庆庆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2009 年 10 月 1 日 上午, 60 周年国庆庆典也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每次大型的国庆庆典都会有几十万人参加。为什么这种花费巨大的国庆庆典仪式一再重复上演?每次国庆大典之后,虽然赞扬之声占主流,但是也有对大典仪式批评的声音存在。一些人认为,搞国庆大典不过是形式主义,劳民伤财,没有必要。诚然,他们是看到了国庆大典花费的巨大成本,但是他们没有看到花费这样的成本之后获得

11、的巨大政治收益。每次国庆大典之后,在增强国家认同方面,在维护执政党合法性方面,在展现国家综合实力方面,在扬振军威、振奋民心方面显然是取得了比花费的物质成本多得多 的巨大的政治收益。定期举行国家庆祝仪式,能够增强民众对国家认同。中国作为一个地域大国、人口大国,民族众多、国情复杂、形势多变,特别需要周期性地举行政治仪式进行国家认同,来巩固团结国家6 统一和维护执政党的合法性。因此,定期举行国庆庆典仪式非但不是经济浪费,反而是获得了巨大的政治收益。正如涂尔干所认为的那样:“已经集合起来的群体的心理状态,恰恰构成了我们称之为仪式心态的唯一的稳定牢固的基础”。 5 所以,国家庆典仪式,就是要强化国家认同

12、的意识,以形成全民向国家认同的牢固稳定的心理基础。研究“开国大典”有助于研判中国的 政治社会现状,有助于为中国的和谐社会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一种新的实践路径和理论支撑。 1 李杨( 1985),女,山东临沂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当代中国研究。 2 中央档案馆馆藏资料: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程序中有这样的记载:“大会仪式:全会分为两个段落:第一、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仪式,第二、阅兵典礼仪式,”,加上群众游行,“开国大典”共有三大部分。 3 关于受阅飞机数目,诸书多作“ 14 架”。但据阅兵总指挥杨成武回忆,阅兵式上飞机 为“ 17 架”。另据当时受阅飞行总领队、飞行员邢海帆回忆,受阅飞机的队形是:飞在最前面的是 9 架 P-51 战斗机,分 3 个分队,编为“品”字队形;战斗机后紧接着是 2 架“蚊式”轰炸机,编为“一”字队形;轰炸机后是 3 架 C-46 运输机;最后还有 3 架教练机。可见受阅飞机为“ 17 架”。 4 冷溶、汪作玲 主编: 邓小平年谱( 1975-1997)(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996 页。 7 5 法 爱弥尔 ?涂尔干 著,渠东、汲 ? 译: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36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