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千人计划”助推强国梦 2011 年 7 月 1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将人才建设的重大意义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不能越走越宽广中华民族能不能实现伟大复兴,要看能不能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更要看能不能让各方面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华。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全党同志和全社会都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牢固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观念,敢为事业用人才,让各类 人才都拥有广阔的创业平台、发展空间,使每个人都成为对祖国、对人民、对民族的有用之无特别是要
2、抓紧培养造就青年英才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毋庸置疑,人才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被大量事实证明。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成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背后,正是聚集了来自全世界大部分的顶尖级人才: 从 1872 年的留美幼童开始算起,中国的留学史已经长达 139 年之久。从中国近代第一个留学生容闳开始至新中国成立前,负笈海外的中国留学生,带着对中国积贫积弱的困惑与思考,带着深沉的强国梦想,探索真理、学习西方科技文明。他们拉近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推动了中国前进的步伐。 2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出现了三次留学与回归潮。而每一次的留学与回归潮,都改写了中国的走向与历史进程。中国人心底从
3、未寂灭的梦想一代代传承着,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内在而真实的动力,中国政府的人才战略也提到了更具体更高的层次。 建国之初,以钱学森、邓稼先、华罗庚等为代表的海外归国的高级知识分子达 2500 多人,其中包括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 23 人,掀起了第一波归国潮。他们填补了中国多个科学技术领域的空白,奠定了新中国的科技基础。 然而,中国的人才之路却因随后的“文革”而终止。 1978 年,在被誉为“科学的春天”的全国科学大会上,上个世纪 20 年代曾经留学海外的邓小平,在“文革”后刚刚复出就充满豪情地说,自已有一个想法,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就“要从科学教育着手,所以中央、国务院讨论分工时,我自告奋勇管
4、科学和教育。”“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我愿意当大家的后勤部长”,这些亲切的话语在科学家心中,永远回味不尽。国家尊重人才,求贤若渴之情淋漓尽致,“振兴中华”成为中国强国之梦的集聚与进发。 第二次留学生归国的热潮,出现在 1992 年邓小平同志发表“南巡”讲话之后。坚持改革开放的政策,吸引了海外有心归国的留学生。他们看到了中国的迅速发展和改革开放不断扩展的良好环境,纷纷回国创业。有数据表明,从 1978 年到 1989 年,留学回国的只有 2 万多人。而到了 2007年底,留学回国人数已达 32 万人。 在这期间,许多新兴科技行业尤其是互联网,成为许多海归们实现创3 业梦想的平台
5、,成就了许多闪光的名字,如李彦宏、张朝阳、邓中翰、严望佳、周云帆等,中国信息时代的大幕也由此豁然拉开。 改革开放 30 多年的成就,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物质基础 ,这其中,国家为人才的发展赋予了最宽阔的平台与最开放的胸襟,中国海外留学人才更直接地参与并推动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科技发展和经济变革。 进入新世纪,中国实施人才战略,以海外高层次人才为龙头的第三次归国潮到来。 2008 年 12 月,中央办公厅下发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决定实施“千人计划” (海外高层人才引进计划的简称 )。 2008 年,中国的海归人数达到 6, 93 万,占了自 1978
6、年开放留学以来总人数的六分之一。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金融危机的影响,迫使更多留学生回国寻找 机会;另一方面,则是国家在吸引海外人才方面给予了更多的政策倾斜;而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需要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的顶尖级领军人才。 对此,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辉耀在其所著国家战略人才改变世界中所述:如今的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已经持续多年,正面临着产业升级的重大任务,发展知识经济就是发展人才经济。中国的崛起也不仅仅是成为“世界工厂”,还需要成为知识大国和人才大国,成为世界“创造中心”。然而,中国自身的人才培养与人才资源总量并无法满足国家发展的需要,因此,中国需要也必须推动第 三次留学
7、人才回归大潮。未来 30 年,中国即将也必须迎来改革开放后的新一轮大部分留学人才的新4 回归大潮,这也必然将改变中国整体的命运。 “千人计划”吸引了一大批在海外的杰出中国科学家,施一公、陈十一、胡小平、王力军、潘建伟、徐国洪等怀揣报国之志竞相回国。 有媒体称,相比前两次归国潮,在新一轮的吸引海外人才回归的浪潮中,国家表现出了更加主动的态势。可以说,“千人计划”或许不仅将推动中国的科技事业,也将影响世界科技格局的发展。 正如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所说:“他们正在实现着前人千百年以来的梦想。” “千人计划”:中国目前最高层次的海外才引进计划“千人计划”出台的背景 张桦 今日中国: 2011 年 7 月
8、1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不仅以大段篇幅详尽论述了中国的人才观,并首次将人才建设的重要性提到了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不能越走越宽广,中华民族能不能实现伟大复兴的空前的战略高度上。 事实上, 2008 年 12 月,中央办公厅下发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决定实施“千人计划”,就集中体现了国家对人才的高度重 视和海纳百川的胸襟。请您介绍“ ?A 计划”的具体内容,为什么国家要加快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 ? 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专项办公室负责人: 海外留学人才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特需人才资源。“千人计划”的内5 容,
9、是从 2008 年开始,用 5-10 年时间,在国家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中央企业和国有商业金融机构、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引进并有重点地支持 2000 名左右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 (来华 )创新创业。 2010 年,“千人计划”被纳入中国第一个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 要 (2010。 2020 年 )。“千人计划”是中国目前最高层次的海外人才引进计划。 实施“千人计划”,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是党中央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为更好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当前,中国正处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人才作为科
10、学发展第一要素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科学发展的关键在科技,根本在人才。应该讲,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已经从人才资源 相对匮乏的国家发展成为人才资源大国。但是,中国人才发展总体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不足,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不强。因此,制定并实施“千人计划”,加快从发达国家和地区引进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新兴产业、带动新兴学科、培养创新人才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是应对世界科技革命、参与国际人才竞争的紧迫任务,是壮大中国人才队伍、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的关键举措,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选择。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从事关中
11、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强调了培养和用好人才的极端重要性,这是继 2010 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后,党中6 央又一次向全 党全社会发出的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的进军令。这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实施“千人计划”,大力吸引更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 (来华 )创新创业。 “千人计划”的具体做法 今日中国:“千人计划”为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搭建了哪些平台 ?请举例说明。 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专项办公室负责人: 为组织实施好“千人计划”,中组部会同相关部门成立了海外商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小组,并在中组部人才工作局设立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专项办公室 (以下简称专项办 ),负
12、责“千人计划”的组织实施工作。 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作用,分别由人社部、科技部、教育部、国资委、人民银行等部门牵头建立了“千人计划”四个申报评审平台。 为确保引才质量,建立部门初审、平台评审 (同行评审 )、专家顾问组终审的三级评审制度,组织国内顶尖专家为“千人计划”把好关。同时,注意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及时调整评审工作。比如,针对各层次海外人才希望以多种方式参加“千人计划”的要求,在实施创新人才长期项目、创业人才项目的同时,我们又陆续启动实施了创新人才短期项目、“青年千人计划”项目、顶尖人才及其团体引进项目、人文社会科学项目以及“外专千人 计划”项目等,形成了覆盖较为完备的“千人计划”项目体系。
13、 同时,设立“国家特聘专家”制度,为引进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生7 活条件。为帮助大家解决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在各省 (区 )市设立“千人计划”服务窗口,按照“一站式”服务、全程代理的方式,为引进人才办理出入境、居留、落户、子女人学、配偶安置、医疗、保险、住房、税收等各项政策待遇的手续。在北京大学、中关村科技园区等 67 家企业、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地方高新园区建立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集中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团队,探索实行国际通行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创 新创业机制,形成有利于引进人才发挥作用的环境和氛围。此外,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帮助和支持引进人才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咨询论证、获得各层次
14、科技项目和资金支持等等。 专项办还重点组织指导大连“中国海外学子创业周”、广州“留学人员科技项目交流会”、无锡“千人计划”峰会等在海外人才中具有较大影响的引才活动,使其成为海外人才和国内用人单位联系接洽的重要平台,有效拓宽了引才渠道。建立“千人计划”官方网站,面向海内外宣传推介包括“千人计划”在内的国家和地方的引才政策、信息、环境等。目前网站总页面数近 2 万张,总访问量 3307 余次,已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海外人才工作网站之一。“千人计划”实施取得积极成效 今日中国:英国金融时报文章称,“千人计划”的专家的贡献,突出体现在完善中国经济结构,推动国内在新经济,新技术、通讯、传媒等诸多领域的发
15、展。最后成为中国企业“走进去”和国际化的重要推手。截止目前为止,“千人计划”已经实施近 3 年,取得了哪些成效 ? 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专项办公室负责人: “千人计划”实施近 3 年来,有 8000 余名符合引进基本条件的海外8 高层次人才提交申请。截至目前,已分 6 批共引进 1510 人 ,其中,从事科学研究的创新人才 1161 人,在国内创办企业的创业人才 349 人。在 1161名创新人才中,有美国、英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科学院,工程院院士 10 余人,世界知名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相当于教授职务的 1100 多人。据统计 ,“千人计划”引进的海外正教授数量,是此前国内
16、 10 年引进正教授数量总和的近 20 倍。 349 名创业人才每人至少已在国内创办了一家企业,这些创业企业集中在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产业领域,正迅速发展成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支重要生力军。这些引进人才回国 (来 华 )工作后,积极承担国家和地方的重大科技项目,带领团队进行技术攻关,不少人已担任国家 (重点 )实验室、高校院系或企业研究部门负责人,他们在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推进教育科技人才机制创新等方面正逐渐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是取得了一批有国际影响的重要科研成果。例如,中国科技大学潘建伟教授带领研究团队成功实现了世界上最远距离的量子态
17、隐形传输,比原世界纪录提高了 20 多倍,为最终实现全球量子通信网络奠定了重要基础。 二是攻克了一批重大关键技术。例如,展讯通讯 (上海 )有限公司李力游博士 研发 TTD SCDMA 核心芯片,为推动国家自主标准 TD。 SCDMA 的正式商用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是推动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壮大。例如,俞振华博士创办的普能公司,已拥有钒电池制造核心专利超过 50,形成由全球 39 个国家9 和地区的 25 项专利组成的知识产权体系,成为全球唯一具备兆瓦级钒电池储能系统交付商用产品的领军企业。 四是打造了一批具有廿界水平的创新团队。“千人计划”专家的回国,带动了一大批海外优秀人才回流。例如,
18、陈十一担任北京大学工学院院长后,引进 T6 位“千人计划”专家在内的 60 多位国内外杰出 人才,打造了湍流与复杂流动领域国际一流的研究团队。 五是推进了科研体制和人才工作机制的改革创新。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晓东大力推行与国际接轨的科研工作机制建设,同时,建立高水平技术支撑体系和国际化行政服务体系,领导研究所产生了一批国际瞩目的原创性成果,所内半数以上青年科学家在科学、自然和细胞等世界顶尖杂志发表文章,实现了“出人才出机制、出成果”的目标。 陈十一、施一公分别在北京大学工学院、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推动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教学、科研管理制度,改革行政管理制度,实行国际通行的 Tenure-track(终身轨 )制度,推行“教授治学”和“行政服务于学术”,在改善大学行政化的倾向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千人计划”的示范带动下,全国除新疆、西藏外,其他 29 个省 (区 )市均制定实施了各具特色的海外人才引进计划,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