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无为”思想与当代美术学院教学评价实施策略 作者简介:侯文辉 (1969 ),男,汉,江苏南京人,四川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南京工程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美术学,设计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0-058.1 文献标识码: B “Inaction“ Ideas and Strategies to Implement Teaching Evaluation in Contemporary Fine Arts Institutes HOU Wen-hui 一、问题的提出:当代艺术背景下的美术学院教学评价现状 美术学院的教学思想主要受社会思潮的影响。极简主义艺术的出现结束
2、了现代艺术近百年变幻多端的历史,艺术现状切换到后现代主义的境遇中。其后果是艺术生存的最基本条件色彩、形象、构成等这些形式元素被弱化,艺术也从主体上脱离了传统的叙事模式,艺术场域从个人向社2 会转移。艺术担当起了本来是哲学和文化学对社会批评与对人类智性进行释放的任务。这就是我们所称的当代艺术的叙事转向。 当代艺术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其存在 的功能、意义、性质经受了空前的裂变。在这种语境中,美术学院教学的价值信念和价值目标也随之发生变化。专业教学很多新的思路、新的方式应运而生 ,逐渐脱离了现实主义时期的那种重技术、轻思想的单一教学模式,呈现出多样性、多元化趋势。比较之下 ,当代学院教学中对于教学评价
3、标准的研究与变通就略显阻滞。一方面,我们知道,对于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形态而言,因为其题材是明确的,技术是单纯的,因此它具有可比性和明确的评价标准,作品好与坏很容易被辨别。艺术到了当代形态,由于艺术的实验将原先的固定标准给破坏了,所以标准是相对的,又由于艺术 为反对含义的确定性而带来了作品的意义模糊,当代艺术作品的评价标准呈现出“失语”状态。当代艺术标准的复杂性和模糊性给美术学院教学评价的研究与重构带来了困难。另一方面,传统教学中那种完全依靠成绩等外在的刚性措施和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量化与定性的评价方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艺术教育发展的需要 ,新的教学评价体系尚未建立,于是教学评价标准的失控,便成
4、为当代美术学院教学现状的重要特征之一。所以这样一种提问在现在就显得很有必要:我们如何构建当代美术学院教学评价的策略。 二、当代美术学院教学评价的价值指向 评价活动是主体在先有的价值信念和价值目标的引导下对客体的价3 值所进行的观念性的判断活动。教学评价因其强烈的价值指向性,成为教学活动成功与否的指示器,也是教学活动深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之一。同时,教学评价的价值指向性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是教师深层教学思想的具体化和现实化。教育的价值信念和价值目标在教学评价活动中具有核心的地位和作用。 针对美术教育的价值信念和价值目标的变化,我认为当代美术专业教学评价的意义不仅着眼于对学习结果
5、的判断,更要注重学习和发展的过程及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发展;通过评价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性、建设性和鼓励个性及创新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以开放的态度,充分地反思、认识和发展自己的个性和创新潜能。因此,当代美术学院教学评价机制实质上就是一种教育实施策略,一种思想,一种教学态度,而不是一种固定的、技术性很强的方法。它应该是一种系统观、整体观、联系观、和谐观、均衡观下的具体教学手段。但是,当这种策略、思想、态度具体到教学过程中时,它在当代教学评价机制中的意义在于要求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定性与评价不完全依靠成绩等外在的强制措施和量化方式,而是尊重其客观规律和自主意 识,利用有效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学
6、习进行引导,“顺势”去“善为”。笔者认为,老子的“无为”哲学思想对于当代美术学院教学评价策略的实施具有丰富的理论指导意义。 三、“无为”思想下的当代美术学院教学评价实施策略 “无为”是道德经中的重要概念,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无为”哲学在指认了人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的“有为”本性基础上,提出了“无为而无不为”的存在范式。通俗而言,“无为”强调在“辅万物之自然”4 的前提下,遵循事物的自然趋势而为,不妄为。其主题词应该是“规律”、“和谐”、“非强制”、“内在”、“自觉 ”。 “无为”哲学思想运用在教学评价中,是一种把有形的评价融入到无形的意识中去的“贵柔”的评价策略,用韩非子 ?解老的话说即“柔弱
7、随时,与理相应”。教学中通过这种“无为”评价,使学生的学习行为由“刚性”教学评价机制内化为自我调控,变组织目标为自觉行动,使学习进入“不用扬鞭自奋蹄”,“水到渠成”的境界,从而最大程度的优化教学效果,最终实现“无为而治”,“无为无不为”的目的。这是一种极高超的教学评价策略,是“有为”的最高表现,亦是“无为”思想的真髓。它与以学习者为中心,培养完整的人为核心的现代人本主义教 育理念有着内在精神的一致性。 “无为”思想对当代美术学院教学评价实施策略的启迪,主要体现以下原则: 1、内重于外 “无为”思想中“过之则为扰,不及则为偷”,即强调顺应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顺势善为”而“不妄为”。 当代艺术的
8、叙事转向,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评价过程中靠眼睛来决定学生作品在形式元素层面上是好与不好的那个时候起已经发生了改变,今天教师在美术教学评价活动中的任务是引导。通过参照学生的画面,帮助他们阐释、理解他们力图表达的东西和他们的思考。这种评价更关注于那些无形的、内在的如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策略、文化意识以及创造性潜能等主体性意识的培养,关注教育对象个性发展需求。 5 无疑,在美术教学评价活动中,关于形式与技术等外在“硬件”标准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它是一种明确的尺度,可以对学生的学习程度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但它毕竟又是有限的、表面的。这种重“身”轻“心”的评价方式往往使学生对艺术的理解产生偏差
9、,在学习路径的选择上出现导向性错误,过于注重一些孤立的画面形式和技能技法,由于此类知识的机械性与外在性特点,使它往往在具体运用时缺乏因时因地因人制宜、通权达变的能力,难以解决 艺术创作中的实际问题,并最终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精神与内在热情。 “重内轻外”的评价机制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往往是更加深刻,更具有渗透性与持久性,更能调动起学生的潜能与智慧。教学评价机制建设中内在重于外在,就是要重视“软件”,以学生的“心”为本,把其作为我们教学评价工作的出发点、着力点与归宿,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达到“行不言之教”的效果。 2、及时归因 老子“无为”思想的“为无为”亦即“必先为而后立于无为也
10、”。是一种通过潜在的“有为”而达成“垂衣裳而天下治”的“无为”策略。 很多研究证明 ,当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受到挫折,便会感到自己对一切都无能为力,丧失信心,这种心态被称之为习得性无力感。针对学生的习得性无力感的存在 ,评价活动中,教师通过问题归因的指导与训练可以使学生把自己的成败归结于某些因素 ,从而及时调节学习的行为方式,从而从失望状态中解脱出来,提高学习积极性。 因此,教师在教学评价活动中对“有为”的把握,应体现在对评价时6 机最适时、最准确的把握,力求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实现评价与学生的归因训练同步。通过适时评价与及时归因,可以让学生知道,学习中努力这一内 部因素是可以控制的
11、 , 是可以有意增加或减少予以调整的。因此 , 只要相信努力将带来成功 , 那么学生就会将评价内化为对学习进行自主、自悟、自我完善的内驱力量,在学习中坚持不懈地努力。从而实现“外在评价标准内在归因自觉行动”的飞跃。使教学进入“垂衣裳而天下治”的“无为”境界。 3、因人而异 “无为”哲学思想的“辅万物之自然”,即在事物发展问题上,应遵循事物的自然趋势而为,不妄为。强调顺其本性,顺其自然。其思想的开放性与广阔性对于我们正确地、全面地认识学生,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具有极高的借鉴价值 。 教师的教学评价应本着真诚的态度,通过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细致观察与体验;探寻学生个体的优势智能倾
12、向,并针对个体智能特征采取多元化的柔性评价机制(评价内容多样、评价标准多重性、评价方式多样化),通过灵活变通,因势而导的评价活动,将评价的功能侧重于对问题的诊断、信息的反馈、计划的调节方面,不仅促使每个评价对象的优势智能得到最大程度发展,同时帮助他们运用自己的优势智能转变劣势智能,长其长、短其短。 4、主体参与 “无为”作为老子哲学思想,并非不求有所作为,而是“为无为” ,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其“有所不为”在教学评价机制中可以理解为7 通过教育者的引导,充分发挥被评价者的主体作用,参与评价,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和自我依赖。也就是说,通过教师有意识的“无为”,促进学生内在的“自省”与“
13、有为”。教师此时的“无为”,并非不求有所作为,而是教育策略,是潜在的“为”。 在充分发挥被评价者主体作用的评价机制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是平等的对话关系。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讲评、学生之间的相互评议,是师生互动教学中最为宝贵的时刻。关于学习的更多的可能性在广泛的讨论中被发现,有助于师 生理清思路,主动汲取好的经验。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面对评价时的心态是主动的,其接受评价的态度是积极的,使教学评价更具认同性与可操作性。不仅有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调整今后的努力方向,实现认知结构的自我建构,而且有利于调整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在心理上产生的不平衡状态,防止对立情绪,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性、建设性和鼓励个性及创新的和谐学习环境。以达到鼓舞其热情、引导其行为、持久其干劲、挖掘其潜力的目的。 四、结语 领悟“无为”思想,体现“无为之道”的当代美术学院教学评价策略,能使学科、教 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互生互补、交叉融合、动态平衡、持续发展的生态关系,达到教与学最佳组合。“无为”思想指导下的美术学院教学评价策略,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倡导的“以人为本”、“以和为本”,“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这些精神代表着世界文明进一步发展8 的要求,其中的精髓对于当今乃至今后的美术教育仍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和思想价值,可为人类文明的转型提供方向性的理念与思路。(责任编辑:高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