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简答题.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2978776 上传时间:2019-05-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管理简答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公共管理简答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公共管理简答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公共管理简答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公共管理简答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 二、 简答题 ( 公共管理学 ) 1.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的区别 (公共管理的特质) ( 1)公共利益目标与私人利益目标。公共管理必须以公共利益为目标,私部门管理的目标则可以定位于包括管理者在内的私人利益,这是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的最重要区别。 ( 2)垄断强制性与自由竞争性。公共管理活 动在本质上是国家的活动,这使得公共管理具有明显的垄断性和强制性 特点,而私部门管理则不具有这个特点。私部门与外部的关系,更多地体现为公共权威引导下的自由选择与平等竞争关系。 ( 3)制衡性与自主性。与私部门管理者在管理中具有较多的自主性相比, 公共管理主体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通常受到较多的制衡。 ( 4)

2、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公共管理尤其是政府治理的理性往往是多元理性,需要考虑各种利益和价值的平衡;私部门管理主要是依据经济理性这一单纯考虑而展开,无需对分配和平衡社会价值承担责任。 ( 5)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的一个十分显著的区别在于,前者主要是通过政府机制来实现,后者则主要通过市场机制来完成。 2.公共管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一、西方国家摆脱困境的需要,是公共管理学产生的直接动因。 ( 1)政府角色膨胀和规模扩大引起民众的不满; ( 2) 经济衰退和财政压力的加剧; ( 3)社会问题与政府不可治理性的增加。 二、科技革命和全球化浪潮,提供了公共管理学产生和发展的宏观背景。 (

3、1)科学技术革命是公共管理学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 2)全球化是公共管理学产生和发展的另一推动力。 三、政府管理和民主制度方面的矛盾,催化了公共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 1)以韦伯官僚制思想为基础的行政体制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 2)西方国家民主的现状难以满足民众的“民主需求”。 3.泰勒的科学管理。 其基本理论观点是:第一,管理就是要通过设计最佳的工作流程来最大限度地 节约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第二,用一种修改过的计件工作方法支付工资,高出每日工作测量标准就多付酬。泰勒通过强调时间和动作以获得人与机器的最高效能,开创了一个追求效率的时代。 4.政府干预行为的局限性的表现及其原因。 在

4、布坎南看来,政府干预行为的局限性的表现及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1) 公共决策失效。公共决策机制因其自身的内在缺陷而难以达到实现公共利益的目的;决策信息的不完全性;选民的“短见效应”;选民的“理性而无知”。 ( 2) 政府工作机构的低效率。在布坎南看来,政府机构工作低效率的原因在于:缺乏竞争性压力;没有降低成本的激励机制;缺乏监督信息。 ( 3) 政府的内部性与扩张。政府的内部性是指公共机构尤其是政府部门及其官员追求自身利益或组织自身的目标而非公共利益或社会福利。政府部门的扩张包括政府部门组成人员的增加和政府部门支出水平的增长。 ( 4) 政府的寻租活动。寻租活动将导致“政府失败”,

5、因为它导致经济资源配置扭曲,或说它是资源无效配置的一个根源。 5.公共组织与非公共组织的区别。 活动的目的不同。非公共组织追求的是组织成员的私人利益,其目的是为社会中的相关利益者服务,而不是为全社会服务。公共组织则以实现公 共利益为目标,负责 向社会公众提供2 公共服务、管理公共事务、供给公共产品,目的是促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为社会提供的服务不同。非公共组织以从事商品、劳务生产为活动内容,向社会提供的是各种不同的私人产品,公共组织则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 管理对象不同。非公共组织只能以本组织成员为管理对象,对于本组织之外的其他社会成员的活动则无权干涉。而公共组织的管辖范围则可以是整个社会

6、,以全社会的公共事务为自己的管理对象。 活动的依据不同。非公共组织主要服从商品买卖的价值规律,以组织成员自愿组合、共同订立的规章制度为活 动依据;公共组织则以国家强制权力为活动依据,以国家法律为准绳。 6.公共组织的作用。 公共组织是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公共管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力量源泉。 公共组织是公共管理活动的基本支点,是公共管理人员的载体。 公共组织汇集和放大了管理人员的力量,使组织在实际活动中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7.领导者影响力的来源。 为了达到组织目标,领导者将权力作为实现目标的手段。因此,领导过程中影响他人的基础是权力,即权力是领导影响力的来源。领导者的权力基础在于合法性、惩罚性、奖励

7、性、模范性以及专长性。它由社会赋予个人的职务 、地位与资历等所构成的,其特点是对部属的影响带有强迫性与不可抗拒性,以外推力的形式发挥作用。由于被影响者的心理和行为表现为被动、服从,这种影响力对人的作用是有限的。 8.公共管理的领导者的基本职责。 规划目标,制定规范,合理用人;计划决策,组织协调,指导激励,放权考核;调查和了解情况,制定方针、路线和政策;培养、挑选、使用干部;组织和动员群众实现预定的意图和决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等。 9.科层制组织的主要特征。 ( 1)实现劳动分工,明确规定每一个成员的权力和责任,并且把这些权力和责任作为正式职责 而使之合法化。 ( 2)各种公职或职位按照权力等级

8、组织起来,组织内层级节制,强调严格的隶属关系,形成一个指挥链或者等级体系。 ( 3)根据通过正式考试或者训练和教育而获得的技术资格来挑选组织中所有的成员。 ( 4)所有担任公职的人不都是任命的,而不是选举的。 ( 5)管理者领取固定的“薪金”。他们是“专职的”公职人员。组织内成员的报酬、晋级和提薪相对固定,并取决于个人的能力和表现,与血缘、地位无关。 ( 6)管理者不是他所管辖的那个企业的所有者。 ( 7)管理者要遵守有关官方职责的严格规则、纪律和制约。这些规则和制约将 不受个人情感的影响,而且毫无例外地普遍适用于各种情况。 10.对传统科层制理论的评价。 ( 1)传统科层制理论的基本贡献是:

9、 首先,把专业化分工原理广泛地引入组织管理之中,提出了职能化管理的原理,为构造科学管理的组织结构及其发展演变奠定了一般的原理基础。其次,总结概括出管理的基本原理,提出建立理性组织结构的依据,力图构建高效的等级制组织。第三,倡导“理性化 法律化”的组织形态,强调组织的运作应以法律为规范。 ( 2)传统科层制理论虽然有突出的贡献,但也有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为: 第一, 只研究了公共组织的静态 结构 ,而忽视了对组织的动态面的研究。第二, 在强调组织的非人格化、理性化 时 ,忽视了对人的主观能动性及 社会 需求 、心理需求的研究。第三, 将组 织当作一个封闭型的系统来研究,而没有探讨组织与其外在环境

10、之间的关系 。 3 10.科层制组织的困境。 ( 1)科层制管理造就了一种刚性的官僚系统,就像一台机器,没有灵活性和主动精神,只有齿轮之间的被动运转。( 2)采用标准化的管理和服务,忽视人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3)排除了竞争的必要和可能,组织成员照章办事,墨守成规,以致造成得过且过、不负责任。( 4)依靠条块分割的专业化单位来解决不断出现 的新老问题,导致机构不断膨胀,职能交叉重叠。 11.市场失灵的表现及其对策。 市场不能消除垄断和非公平竞争; 市场不能解决外部性问题; 市场无法满足社会对公共产品的需求; 市场不能解决社会福利和收入分配的公平化问题; 市场不能确定和控制宏观经济总量平衡。 对

11、策: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管理部门主要从以下几个环节对市场机制的不足进行干预与补充: 限制垄断和促进竞争;界定和维护财产权,克服外部性;提供公共物品;保障收入分配的公正化;调控宏观经济。 12.政府失败的原因。 政府失败可能产生于公共部门政策制 定和实施的各个阶段,以及公共部门机构自身的弊端。公共政策的复杂性导致政策选择的偏差;政策实施的复杂性导致政策结果的扭曲;寻租活动导致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公共部门系统存在低效率常态。 13.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的关系。 公共管理贯穿于公共政策过程始终。 从公共管理的过程来看,始终都包括公共政策的过程,即设计、执行、评估和修正的循环过程;同时,公共管理寓于公

12、共政策过程的每个环节中。公共管理是公共政策实施的重要手段。公共管理既是公共政策的源泉,又是实施、评估、修正公共政策的重要渠道。 14.公共问题与社会 问题的关系。 公共问题是指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共同受到广泛影响,具有不可分性,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那些公共性社会问题。社会问题是指由社会的现实状态与社会公共期望之间的差距而引起的矛盾或冲突。并非所有的社会问题都会转化为公共问题,只有那些有广泛影响,且影响程度较大,人们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才可能成为公共问题。这就是说,社会问题既包括私人问题,也包括公共问题,公共问题包含于社会问题之中。 15.如何理解“衡量绩效就是对公共管理过程的控制”? 要衡量公

13、共组织的绩效,首先要收集有关公共组织绩效的信息,并对公共组织的效果与评价标准作比较,较准确地描述公共组织的工作状况;其次要对公共组织的工作状况进行分析、比较并做出评价结论。尽管绩效是对结果的评价,但这里所指的是公共组织的阶段性结果的衡量,而不仅是对最终结果的衡量。因此,衡量绩效就是对公共管理过程的控制。 16.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困难有哪些? 与私部门相比,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尤其是绩效评估要困难得多。具体表现在以下五方面: 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将所有绩效都以量化的方式呈现出来,据此进行绩效衡 量。公共部门要将公共物品量化,要精确算出投入产出比并不容易,大多数公共服务的品质好坏,很难用客观

14、具体的数据来衡量。 功能相同的公共组织有着规模大小的不同,而以同样的绩效指标来衡量其绩效并进行比较并不公平;各分支机构的绩效能否加总构成中央机构的绩效,不仅在技术上有困难,在实践上也令人怀疑。 绩效管理的成效取决于绩效指标的制定是否周全、合理、客观,是否能涵盖该组织的重要绩效。实践证明,许多公共组织推行绩效管理之所以失败,首先在于绩效指标体系的不合理。 绩效管理的结果有赖于可靠的信息,如果所收集的信息错误、 不够全面,就无法真正反映机关的实际绩效。 4 公共管理价值取向的多元性,利益机制的复杂性,使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价值、利益取向具有更多的争议性和主观性,这种争议性和主观性也阻碍着公共部门有效

15、地实施绩效管理。 17.学习型组织 “ 五项修炼”。 第一,自我超越。自我超越就是学习不断地理清个人的真实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客观地认识现实;学习如何扩展个人的能力,并塑造出一种组织环境,鼓励所有的成员自我发展,实现自己选择的目标和愿景。第二,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通俗地说是只有与过去的经历、习惯、知识素养、价值观等形成的 基本的固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第三,建立共同愿景。所谓共同愿景,就是被组织成员共同认可、向往、渴望的未来状态。第四,团队学习。团队学习又称深度汇谈,是发展团队成员整体配合与实现共同目标能力的过程。第五,系统思考。系统思考是一种整体性的思考方式,是一种看清复杂状况背后

16、的结构的修炼。 18.目标管理的优缺点 。 作为一种管理方式,目标管理与其他管理方式一样,存在着优点于不足。 目标管理的优点:激励明显,管理有效,任务明确,控制有力,自行管理。 目标管理的局限:容易注重短期目标;设置目标存在困难;难以权变。 19.目标管理在公共部门应用的局限 。 目标管理在封闭体系的组织中交易实施,但在变动且难以预测的环境中则不易使用;目标管理存在信任问题;公共部门的目标往往比较模糊,不易量化,其结果也不容易衡量;目标管理的实施通常以一年或少于一年为周期,这种强调短期目标的管理,容易忽视组织长期目标发展的规划。 20.公共权力与一般权力的区别。 公共权力与一般权力相比,具有其

17、特征: 社会性。公共权力属于社会全体成员,其基本职能是社会职能, 是 公共组织管理的基本手段; 政治性。在阶级社会中,公共权力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政治过程往往表现为 对公共权力的争夺; 工具性。人们争夺公共权力本身不是最终目的,而是将公共权力视为实现特定目的的工具; 独立性。公共权力的独立性表现为公共权力与公共利益的分离; 多元性。公共权力可以发挥多种职能作用,是公共权力多元性的表现。 21.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一)政府与市场的区别。 运行目的。政府运行的目的主要是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市场运行的基础是交换,交换的目的是互利。运行方式及特点。政府的运行方式主要是通过政策和法律手段来规范、约束各

18、个市场主体及其行为;市场则主要是通过价格机制来实现的。运行的结果。政府运行 的结果可能是资源的有效配置或者是资源的浪费;可能是公共物品供求平衡或者是供求不平衡。市场运行的结果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资源得到有效配置,社会秩序井然;一种是经济剧烈波动,社会秩序混乱。担负的职能。政府担负的职能是提供公共物品、为市场交换界定产权、监督约束经济主体、维护社会正义、宏观调控等;市场担负的职能则包括提供私人物品、有效配置社会资源、传递价格信息、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参与部分公共物品与服务的提供等。 (二)政府与市场的联系:市场有效,政府也有效。市场有效,政府失灵;市场失灵,政府有效;市场失灵 ,政府无效。 22.

19、减少政府失灵的措施。 尽快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只有建立健全市场体系,才能将原先由政府承担的资源配置职能转移给市场,为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奠定坚实的基础。解决市场分割的问题。只有统一的市场,劳动力、资金、商品和信息才能得到有效配置。主动促进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我国要充分利用加入 WTO 带来的契机,主动参与国际市场,充分利用国外资源。 23.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5 (一)政府与企业的区别。组织性质。政府成立是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是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而企业的价值取向是最大限度地追求利 润;运行的目的。政府管理的目的是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增进社会公共利益,而一般的企业管理,主要是通过生产和销

20、售产品或服务,达到盈利的目的。管理的限制因素。政府的运行过程受到法律的限制,企业则主要在利益轨道上运行。物质基础。政府管理所需要的各种物质资源主要来源于税收;企业所需要的各种物质资源则主要来源于企业所获取的利润。管理人员。政府主要管理人员是选举或任命产生的,企业管理人员则一般根据能力聘用。绩效评估。政府管理的绩效评估偏重于社会效益,企业管理的绩效评估则强调经济效益。擅长的任务。 (二)政府与 企业的联系。政府与企业的联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作用于企业,政府对企业提供一定的制度规范、实施直接与间接管理、为企业创造发展的环境条件,企业必须接受政府的制度安排与管理调控;二是企业作用于政府,企业必

21、须承担法律规定的向政府交纳税收的义务,代表企业职工的特殊利益来参与政府管理与决策,为实现政府的宏观发展目标提供微观物质基础,所以企业的生产力水平制约政府职能的发挥与机构的设置。 24.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区别。 ( 1)运行基础。政府运行的基础是拥有合法合理的公共管理权力,非营利组织的运行基础是它存在的合法性、 它与其他社会组织关系的平等性。 ( 2)行为特征。政府行为一般具有公共性、普遍性、强制性和非营利性等基本特征;与政府的行为特征相比,它也具有公共性与非营利性,但不具有普遍性与强制性。 ( 3)交易模式。政府与公众之间存在着一种类似企业的相对直接的关系;而在非营利组织的服务对象和资金提供者

22、之间,只有一种很脆弱的关系,没有很直接的联系。 ( 4)税法规制。政府部门一律免缴税收;非营利组织的税法规制 介于企业与政府之间。( 5)管理职能。政府有四种基本职能,即政治统治、社会服务、社会管理和社会平衡。非营利组织具有许多独特的 社会职能和政治职能。 ( 6)管理方法。一般来说,政府主要运用强制性管理方法、管理责任制方法,辅之以诱导管理方法、参与管理方法;而非营利组织则主要运用诱导管理方法、参与管理方法,辅之以管理责任制方法。 25.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联系。 (一)非营利组织与政府部门的关系十分密切,两者之间不但是互补关系,同时又是非零和关系。( 1)政府从非营利组织获得信息,即通过接触

23、、商洽、座谈等方式了解和满足非营利组织的要求和愿望;( 2)非营利组织从政府输入信息,了解和把握政府的方针、政策和各项规定;( 3)政府以公平仲裁者的立场、 态度和方法来实现各社会团体的有益互动。 (二)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关系既有密切联系的一面,也有彼此存在矛盾的时候。政府管理过强,力度过大,对非营利组织结社自由是一种限制;而放任不管,或管理过轻,则容易造成非营利组织对政府、社会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的侵害。 26.公共物品私人部门供给无效的原因。 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消费,意味着增加一个人消费所引起的边际成本为零。但消费的边际成本为零,并不意味着生产的边际成本为零。如果这种物品由市场提供,厂家为补偿自己的费用支出,必然会对其收费,而这会阻碍人们消费这种物品。 在消费 时竞争性而非排他性的情况下,市场提供公共物品将引起另一种效率损失,即它可能导致公共物品的供给不足。 27.如何实现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 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的关键在于实现林达尔均衡,即消费者按自己从公共物品消费中获得的边际效用水平真实地表示自己对公共物品的需求,从而相应地承担公共物品的成本。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了解每个消费者的消费偏好或各种消费量上的公共物品对每个人的边际替代率,必须设计出一种能够准确地揭示人们偏好的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