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 农业科技信息参考 第 15 期(总第 215 期) 江苏省农科院科技情报所江苏省农科院科研管理处 江苏 省科技厅农 村科技 处 江苏省 农业资源开发局科教处 2005年 5月 5日 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 现状 一、农产品安全概况 (一)国内外食品安全恶性事件不断发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继二恶英事件(欧洲)和大肠杆菌 O 157 事件(日本、欧洲、美国)后、在欧洲和日本等国又出现了疯牛病等影响食品安全的全球性恶性事件。其中有的事件引起消费者的急性发病乃至死亡,如大肠杆菌 O 157 引起近万人中毒;有的 引起的病例虽然不多,但死亡率高、社会影响大,如疯牛病引起人类的克
2、 雅氏病;相当多的是如农药、兽药、激素等毒害性化学污染物质造成广泛的食品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了长期和严重影响和潜在危害。最近,我国出口蔬菜和茶叶中农药残留超标、酱油中氯丙醇、花生中黄曲霉素的污染和动物性食品中含氯霉素残留等,有引起了一场国际食品安全风波。这些事件虽然发生于某一国家和地区,但由于食品贸易的广泛性,迅速波及了其他国家和地区。 食品安全事件给所在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例如美国每年约有 7200 万人(占总人口的 30%左右)发生食源性疾病 ,造成 3500- 2 - 亿美元的损失。英国自 1986 年公布发生疯牛病后, 1987 年至 1999年间证实的疯牛病牛达 17 万头之多,
3、英国的养牛业、饲料业、屠宰业、牛肉加工业、奶制品工业、肉类零售业无不受到严重打击,仅禁止出口一项,英国每年就损失 52 亿美元。据估计,英国为此灾难损失 300 亿美元。 1999 年比利时在鸡肉和鸡蛋中发现了致癌物质二恶英,从而爆发了震惊世界的“污染鸡事件”,随后荷兰、法国、德国也相继发生因二恶英污染饲料而造成乳制品、畜禽产品被污染事故。比利时的二恶英污染事件,引起全球震惊,美国、加拿大、中国、日本、香 港等 4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禁止进口和销售比利时、法国等国家可能受污染的食品。曾在 WTO 对簿公堂长达 4 年之久的欧盟与美国、加拿大的牛肉激素案,尽管美、加胜诉,但这两个国家由于若干
4、年出口限制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 5 亿美元;而欧盟败诉后,出口产品受到了加征 100%关税的惩罚。澳大利亚与加拿大之间的鲑鱼争端案也旷日持久,结果是两败俱伤。 食品安全事件不仅在经济上造成了损失,还影响到消费者对政府的信任,乃至威胁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例如比利时二恶英污染事件使执政长达 40 年的社会党政府垮台。 2001 年德国出现疯牛病后,卫 生部长和农业部长被迫引咎辞职。 (二)我国食品产品不安全因素,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和进出口贸易。 “菜篮子”、“米袋子”产品的化学品污染问题以农药和兽药残留、环境污染物质和菌类毒素等较为突出。在日常市场监督检查中发现蔬菜、水果中农药残留超标问题依然十分广
5、泛和严重。如农业部 2000 年底对我国 14 个经济较发达省会城市 2110 个样品检测,蔬菜中农药、重金属和亚硝酸盐分别超标 31.1%、 23.5%、 12.1%,其- 3 - 中尤其以有机磷农药残留最为突出。 1998-1999 年期间,江苏省内因食用农药污染的蔬菜、果品发生中毒事故 40 多起,中毒人数达300 多人,其中 90%以上是有机磷农药。 2002 年春节期间,江苏有关部门抽查检测蔬菜中农药残留及重金属超标达 34%, 2002 年春茶质量安全抽查检测,农药等有毒有害物残留物质检出率仍达到 38%以上。根据近两年有关部门检测结果,我省水产品中重金属类超标达在 20%左右。前
6、些年由于甲胺磷污染所致的“大陆输港毒菜”事件虽已有缓解,但有机磷农药污染蔬菜而造成居民中毒的事件仍不断发生;如 2001 年江苏南京也发生了民工食用蔬菜而致中毒的事件, 2002 年也发生了“瘦肉精”中毒事件。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严 重影响了我国居民的生活和消费,出现了部分地区居民“谈药色变”的现象,部分食品的社会消费量显著下降。 食品中的不安全因素,严重影响了我国的贸易。近年来,我国食品被进口国拒绝、扣留、退货、索赔和终止合同的事件时有发生。1999 年 8 月至 2000 年 1 月,我国共有 600 多批出口食品不符合美国政府的技术法规,受到美国 FDA 的扣留;我国畜禽肉(特别是冻
7、鸡肉)长期因兽药残留问题而使出口欧盟受阻;最近又因酱油中氯丙醇问题而影响了向欧盟和其他国家出口;日本、韩国也对我国出口农产品提高的检测标准,限制、禁止我国农产品进入市场。近 年来,我国沿海地区由于出口农业产品质量安全而产生的直接影响已达数十亿美元,并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的现状 (一)农产品安全问题已得到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重视,相关关键技术研究和行动计划正在积极实施。 农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问题已经实实在在摆在我们的面前,威- 4 - 胁到人们的健康安全。近年全国的人大、政协“两会”,代表、委员们关注最多的问题之一就是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
8、的广泛需求,成为各级政府和农业等有关部门的重要职责,成为各级实践和体现“三个代表”的重要内容。 食品安全的内容一是关键技术研究,包括分析检测技术、有毒害物质替代控制技术等,另一方面是综合控制技术的组织实施。我国已在关键技术研究方面,投入了相当资金,开展技术攻关,国家和省及地区纷纷投入资金,开展“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究”。农业部和省级政府部门,也出台了一批如“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等重大项目促进农产品安全质量提高。 (二)以农产品质量安全为中心的食品安全,已成为江苏省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 首先,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是保障我省广大人民群众消费安全的迫切需要。民以食为天。吃饭问题与人民群众关系最为密切
9、。长期以 来,我们的农业生产一直致力于扩大面积、提高产量,解决农产品数量不足的问题。今天农产品短缺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数量上的供求矛盾得到基本缓解。质量安全成为我省居民追求的主要内容。因此,我省的“两会”期间,代表们、委员们关注最多的问题就是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农产品质量安全,也成为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广大居民当前迫切要求解决的是食品质量安全问题。 其次,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是我省农业参与国内外竞争的需要。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给我省的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也面临更多的挑战。目前国际市场对农产品的质量检测越来越 严格,欧盟自去年起对茶叶中农药药残的限量指标要求比以前提高 100倍,监测品
10、种也从原来的 20 多种扩大到近 70种;日本对我国出口- 5 - 大米检测项目已达 104 项目,对蔬菜的农药残留检验项目有 21 项。在国内,上海、北京等地在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中,逐步实行市场准入制度。我省是上海等大中城市农产品的主要供应地区,农产品质量如果上不去、安全不过关,不但农产品出口无从谈起,而且国内市场也难以占领,现有的市场也将逐步失去。因此,只有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适应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需要,才能使我省农产品生产得到健康稳定发展。 第 三,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也是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近几年来农民收入增长不快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业效益不高,而市场上无公
11、害、绿色优质农产品相对不足,已成为市场需求的第一卖点。 (三)以政府推动农产品质量建设为主、社会多方共同努力的食品安全行动在江苏得到综合发展。 从我国目前开展的食品安全行动来看,都是以政府来推动实施。当前,各级都在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加强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管理,加大行政处罚力度等等,开展食品安全综合控制,政府部门化费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如在 北京、上海等城市开展“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政府大量投资,建立管理监督组织,组织基地建设,开展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每年投入数亿元,使食品质量安全在基地生产等方面得到明显好转。江苏省也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程,
12、以市场准入为切入点,加大无公害基地建设力度、开展农业投入品综合治理、加强检测体系建设,全面推动安全农产品发展。 (四)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在江苏得到了快速发展。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是一项由政府推动,服务大众的公益- 6 - 性事业。我省无公害农产品认定起步较早, 2001 年底第一批认定公告了 44 个无公害农 产品 (种植业 26 个、畜产品 4个、水产品 14 个 ),到 2003 年底,我省共组织认定了五批 2050 个产品(种植业 1449 个、畜禽产品 278 个、水产品 323 个)。 2004 年全国组织转换试点后,我省按照农业部质量安全中心的要求,进一步规范程序,严格操作,使无
13、公害农产品得到健康发展。到目前为止,我省共有通过质量安全中心认定的无公害产品 1718 个 (其中种植业产品 1534 个 ),最近已经通过初审上报中心待批的 530 多个。 (五)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检测体系、认证体系已基本建立完善 以农业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为基础,运用简化 、统一、协调、选优的原理,把先进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标准,相关的标准按照内在联系,形成标准体系。我国的农产品标准,从无到有,目前已形成了产品、生产技术规程、检验测试等一系列标准,并在生产中得到推广和应用。我国现有与农业有关的各类农业相关标准 8500 多个,其中国家标准 2000 多个,行业标准约 2500 个,地方标准 4000 多个。近年来,国家和行业有关部门,加大标准制订力度,标准不足和标准体系不健全问题的现状有望尽快得到改变。农业标准化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产物,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农业产业化的必由之路,对于提高农 产品的质量和综合效益、规范农产品市场、优化农业结构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 作者: 江苏省农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 田子华 编委会主任:支苏平 主编:戴起伟 电话: 84390280 E-mail: 编辑部地址:南京市孝陵卫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情报所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