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科毕业论文 ( 20 届) 基层民主自治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行政管理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完成日期 年 月 - 2 -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成绩斐然。经过多年的探索,村民自治与基层民主自治在有些地区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农村基层民 主的实现从根本上说有利于推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更有利于改革农村社会调控体系。农村基层民主自治也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一个突破口。但在践行基层民主时会面临村两委与乡村关系、乡村人的被动性及基层政府工作人员公权力行使等难题。衢州市衢江区 2003 年开始探索、完善的“一会制”有效的实现了基层民主
2、,由村民代表决定重大村务。这也是衢江区推进农村民主法治建设的一大创举。 关键词 农村基层民主;一会制;村民自治 AbstractSince Chinas reform, there have been great achievements in democratic political construction in rural areas. By donkeys years, Villagers autonomy and rural grassroots democracy in some areas have already achieved some results. Grassroot
3、s democracy in rural areas from a fundamentally conducive to promoting Democracy in China is conducive to building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more conducive to reform and rural social control system. The rural grass-roots democratic self-governmen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democratic poli
4、tics provides a breakthrough. However, in practice the basic democracy will face village committee and village relations, the passive nature of rural people and the grassroots government officials exercise of public authority and other problems. Qujiang District, Quzhou City in 2003 began to explore
5、 and perfect “for a system of“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grassroots democracy, the decision by the villagers on behalf of a major village affairs. This is also the Qujiang rural democratic and legal construction of a major undertaking. Key words the rural basic democracy; for a system; village
6、rs autonomy - 3 - 前 言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一直在追寻一种适合自己的民主政治建设路子,种种关于民主理论和民主的言论都无不存在着主观化、极端化以及理论化等缺陷,很多政策理论都没有切合中国的现实社会。自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中国土地上又掀起了新一轮的民主政治建设的浪潮,经过许多能人的不懈努力和试 点尝试,终于找到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新生长模式,亦就是备受瞩目的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民主被认为是现代政治文明的产物,尽管现代意义上的民主还不是完善的政治,也没有完全的形成,还存在的一定的缺陷,但是我国的基层民主正是朝着有利的方向迈进,农村基层实现民主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为中国政
7、治文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开端和突破口。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得到了快速发展,各地农村基层组织以极高的政治热情、创造性的工作方法,落实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关于村级组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规定, 广大农民的民主权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1。 一、中国农村基层民主现状的分析 中国农村基层民主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以来,都一直经历了一个艰难的摸索过程。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作为符合中国国情的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新生长点和突破口 2。他的孕育和发展,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是同一过程,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性要求。民主自治更大程度上表现为 “ 村民自治 ” ,中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在中国
8、的兴起也是世界改革与民主化浪潮的推动。邓小平说 “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 3中国一直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在 各种外来因素的影响下,发动了全国性的现代化运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民解放了,社会虽然有了一定意义上的改变,但人民内部矛盾不断,未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曾领导农民先后建立过 “ 农会 ” 、村人民代表大会及村政府等;建国后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也有过辉煌的发展。西方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们生活在得到保障之上,必然转向对政治文化,精神素养的需求。所以,经济的发展,生产方式的变化,使得农民不再局限于对温饱的渴望,而是进一
9、步要求经济上的更大自主权、政治上的积极参与乃至政治经济上的民主化 。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浪潮下,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遇到了各种困难与挑战,诸如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对滞后、农民民主意识淡薄、法律及规章制度不完善等,这些普遍存在的矛盾都制约了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 4。为此,我国各地又探索解决新对策,推动农村基层民主的良好健康发展,各种形式的 村民自治模式已在许多村得到落实。 我国基层民主以农村基层民主为起点,农村基层民主包括村民自治和乡镇民主,但就目前我国的农村基层民主实践来看,主要是在村和乡两个级别。我国倡导的全社会民主首先必须保证农民兄弟利益不受侵害,乡镇实现人民民主,乡镇 的民主是一种最基础的
10、国家民主。 二、衢江区“一会制”制度的实施背景 衢州市衢江区总面积 1748 平方公里,总人口 40.2 万,辖 12 个镇, 14 个乡、 509 个行- 4 - 政村,呈 “弯月 ”形 。 近年来,在 衢江 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为目标,按照 “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 ”的战略决策,积级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面向新世纪,衢江人民 正 阔步向小康目标迈进 的同时其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步伐也不约而同的跟进,民主参与意识增强,政府为保障基层的权益,扩 大村民参政议政能力。衢江区 2003 年开始探索、完
11、善的“一会制”有效的实现了基层民主,由村民代表决定重大村务。这也是衢江区推进农村民主法治建设的一大创举。衢江区“一会制”制度从酝酿到实施不是凭空而论,而是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及当地实际情况推行的,具体有: (一) 响应国家政策的需要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关于扩大基层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精神,根据衢州市司 200334 号关于在全市农村开展“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的要求,从 2003年开展,衢江区在先行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区 512 个行政村推行“ 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按照“五步工作法”的程序来决定重大村务,使全区农村基层民主经历了一场重大变革,农民群众民主意识明显增强,促进了农
12、村改革、发展和稳定。在村民自治制度上,国家并没有设计出具体、明细、严格的法律框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以及国情特点,衢江区“一会制”显然是一种新的民主自治模式的探索成果,对村民民主参与决策的各环节做了周密细致的安排。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衢州市衢江区率先推出“一会制”,所谓“一会制”,就是通过村民代表会议决策村务大事,引导村民参与村务管理。 因为 衢州市 政府强力推行 “民主法治村 ”建设 , 这也为“一会制”的构建 搭建了 一个良好的 村民参与重大村务决策的平台。 (二)行政体制改革的需要 每年年初,各地全局性、部门性的会议太多太冗长。有时候就是一点小事情,非得一个接着一个的开。开会成了一种形式
13、,一个必经的程序。好像不开会,就不能开展工作;而且领导不参与就不显得这个会议的重要性于是,你开、我开、大家开,从上到下,从省到市,从市到各县、乡镇。许多领导都忙着“赶会”或“等会”,稍有职务的人员也疲于“参会”、“陪会”。于是“开会”成了官场人人怨之,人人又不愿弃之的“活宝”。当然,开会,作为布置工作 、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一种重要方式,它在某种场合也是团结员工,团结工作人员的一种重要形式,确实也有它存在的必要性和意义。但是很多情况下,开会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会议也成了逢场作戏,会议内容也是大话套话连篇,很难起到实质性的作用。更多领导讲话只是照本宣科,参加会议的人也是听的枯燥乏味,更不要说去领
14、会内在的精神,以致人力、物力、财力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每到会议的临时关头或遇到上级检查,大多数部门为了赶进度、要成绩而开始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做足文字游戏。一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我们一直在强调整顿文风会风,要求开 短会、发短文、讲短会,能不开会尽量避免,能节省的就该节省,会议要强调效率与质量等等。可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本位主义在中国历史上就已根深蒂固,虽然很多人都明白甚至厌倦,但是没有几个人敢于创新,敢于另辟蹊径,敢于挑战这些不正之风。这样久而久之,人们早就已经习惯、擅长于开会,千方百计的利用开会机会来取悦领导,从而为个人及单位争取到更多的利益与好处。 - 5 - (三)民主管理的需要
15、扩大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创造性的意义不仅表现在农村管理体制变革现实,超越历史上,而且表现在围绕农民群众当家作主创造美好生活,进而为国家管理 农村找到了一条新路子 5。衢江区是衢州市外围农业区。随着衢江区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广大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大大得到了改善。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提高了,生产关系不符合生产力要求。一部分村的村务管理和重大村务决策制度严重滞后了社会经济发展步伐,农村干部背离法律、无视法律或者违规操作的行为已加大了农民的不安定因素,农民的抱怨声多了,造成群众集体上访,公共场所的群体骚动,将愤怒发到乡村干部身上,对他们进行报复性攻击等等。当地政府领导不
16、能做到服务人民服务社会,老百姓也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 的当家作主。 由于缺乏科学的决策机制,绝大多数百姓赞成的公益事业,由于少数几个人反对几乎流产。 1992 年,衢江区高家镇郑家垅头村以 6 万元将沙滩承包给某业主,由于只是少数村干部决定,没有民主决策,村民怀疑有 “ 猫腻 ” 而阻挠业主挖沙。 2003 年,有人提出要以 50万元承包沙滩,利益诱惑加之被人鼓动使矛盾迅速激化。类似的沙滩承包纠纷在衢江区有50 多起。农民一旦认为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往往就会集体上访、集体向当地有关部门告状,有时候也可能发生暴力等群体性事件。 三、“一会制”制度的实施程序 2003 年衢江区探索出的“一 会制”制
17、度即由村民代表决定重大村务,扩大了农村基层民主。由于农民相对文化水平比较低,很多都处于文盲或半文盲的状态,所以当地政府在设计“一会制”程序时尽量简便易行,搞复杂了,步骤多了,老百姓自然记不住,也起不到真正的效果。“一会制”整个制度设计包含了深刻的内涵: 10%的村民联名可以提起决策决议,民意从决策一开始就介入;村两委权衡各方案的利弊后形成决策案;乡镇党委、政府从合法性以及总体规划上把关;再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表决,一般事项经过半数代表通过,重大事项经过三分之二以上的代表通过,议案才生效;最后是村务公开 栏张贴决策案,告知全体村民,以便村民监督。 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有关规定,衢江区对“重大村务
18、”界定为村建设规划和社会发展规划;村提留的收缴比例及使用途径,对村集体经济所的收入的使用;兴办学校道路水利基础设施等建设方案及其经费问题;村民的农村土地承包,村集体经济项目的立项、村公益事业的建设方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宅基地的使用,征用土地的各项补偿费等等。 “一会制”的第一步是由村党支部、委员会及规定人数的村民或村民代表联名对重大事项提出议案,这一步很关键,良好的开端也是成功的一半,具体而言,有如下几点: 1、实 施“五步工作法”,规范民主决策程序。在重大村务的实施中,研究制定了重大村务决策程序,提出了动议、审议、报审、表决、告知的“五步工作法”,即第一步由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符合规定的人
19、数的村民或村民代表提出决策动议案;第二步是村两委办公室对提出的议案进行审议,形成决策案;第三步是将决策案报乡镇(街道)党委、政府进行- 6 - 审核;第四步是将决策案交由村民代表会议进行讨论、表决,经三分之二以上的代表通过生效;第五步是将讨论后的结果在公开栏里张贴公布,并报乡镇政府备案。 2、完善相关制度,提升民主管理水平。在民主法治村创建 活动中,着重研究制定了村民代表议事制度,明确决策的主体、决策的内容、决策的程序,进一步提升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其中村民代表议事制度中明确规定全体村民大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村民代表会议至少召开二次,凡属村里的重大事务,特别是村民关注的热点、难点及与他
20、们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都要公开运行,各种方案的实施,都要广泛征求意见,事中如有村民不同意或大多数不能接受认可的计划,都应该及时反馈群众意见,保证村民全过程参与民主管理,事后公布讨论结果。 3、加强监督力度,强化责任意识。有了好的制度,一定要有强 有力的监督体制。一是强化乡镇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和分管创建工作领导的责任。建立和健全村干部工作报告制度、质询评议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二是加强对乡镇干部及制度实施者的培训,提高其办事能力和业务素质,同时提高村干部和村民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着重抓好村干部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通过各种方式激发村民的参与热情。三是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 进一步发挥人民调解 工作
21、效能。通过以物质奖励方式来 将基层调委会的民调工作效果同调解组织的个人经济利益挂钩, 以此来激发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完善“一会制”制度 ( 一)“一会制”存在的问题 任何一项制度的创新和民主的实践都是艰难、坎坷和曲折的 ,如同其他新生事物的成长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那样,“一会制”在推广中碰到了各种阻力。虽然收到的成效很大,但不免有不成熟的地方。如有的村干部特权思想较重,有的强势村干部基于小团体利益考虑,使“一会制”变形走样;有的村民代表考虑问题仅仅以自家利益为重等。村务决策涉及农民利益,由于各家利益不同,常常会使村干部在调节过程中处于两难的境地。加之有的村干部民主意识淡薄,往往
22、是干部拍板说了算,致使矛盾纠纷增多。 首先遇到的是资金问题。许多地方,召开 一次村民代表大会,村里需要给与会者发放一定的补助。有关人士表示:“一个代表 10 元,开一次村民代表大会就要花费 600 至 700 元不等,如果一年多开几次,资金有些吃不消。召集各类会议会牵制许多人的精力,同时也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于经济相对薄弱的地区无疑是一大难题。 其次,部分村干部,尤其是刚上任的年轻干部没有真正的认识到“一会制”制度的实施对农村建设,对农民的重要作用,出现了不闻不问,甚至片面强调制度实施的程序复杂,没有可操作性,存在 怕 “失权 ”、 “怕麻烦 ”等心理 。 另外,“一会制”制度的执行
23、过程还存在走 过场,走形式的现象。据介绍,部分村在实施“公决”时没有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操作,存在应付上级的心理。有的认为只要“公决”下就万事大吉,却对民主后的执行和监督检查放松警惕。 最后,村民素质尤其是村民代表的素质还有待提高。“一会制”制度的受益者还是村民,村民自身的民主意识和参政意识要增强,有的村民的民主性很脆弱,在民主选择时很容易就- 7 - 可以被“收买”,通过一定的回报。 (二)如何完善“一会制”制度建设 然而,要消除 “ 一会制 ” 制度在 成长中的 “阻力 ”,让 其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 真正服务于民, 则有赖于完善制度设计、细化法规制 定 的条条框框 和提升农民 政治参与 意
24、识 以及规范基层政府的治理行为。 1.完善制度设计 “一会制”制度本身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在具体情况中也会有存在一定的缺陷。 再好的制度,都离不开落实。落实需要各方面的努力,不管是村里的组织领导者,还是村民及村民代表们,尤其是该制度的宣传组织者,更应该具有斩钉截铁的勇气和先锋模范作用。衢江区村民自治的制度设计和实际操作严重滞后于基层民主法治诉求,沙滩承包、征地款分配、道路修建等“老大难”问题,迫切需要农村新决策机制的创建。基于这种背景,衢江区司法局局长在开展的民主法治村活动中提出了 一套详细可行的村民决定重大村务的“一会制”设想。制度设计过程中要求尽量简便易行,简化步骤,这样老百姓才能清楚明了,
25、执行起来也较容易。同时制度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各地区实际条件,不搞一刀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盲目按照规章制度,学会灵活贯通,避免执行的不可操作性。内容、目的要明确,而不是模棱两可、含糊不清。制度设计要满足绝大多数人的利益,特别是村民的利益。制度设计过程中药认真广泛听取民意,征求村民意见,做到真正的让村民做主。 2.细化法规 条例,规范民主管理 针对 “ 一会制 ” 在实践中遇到的困难 ,衢江区建立的“村干部 质询评议制度”和“村干部责任追究制度”。村民代表会议两次评估不合格的村干部,给予警告或公布评议结果。对在村级重大事务或村级管理中不按照程序办事,独断专行,我行我素的人员,给村带来较大损失的
26、,会追求其相应责任甚至严重者罢免其职务。在民主管理、村民自治制度上要设计出具体、明细、严格的法律框架,依法办事,尤其是村里的各种扰乱民主管理的不良分子。将民主和法治的办法结合起来,并逐步完善,形成制度化。 3.提升农民政治参与意识 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参政议政的意识也有很大提高。在各地区建立的各种不同的“民主公决” 的形式下,国家和社会对农民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农民越来越意识到作为国家的主人,在农村公共政策制订和利益分配过程中就应当强化自己的主体地位,争取自身的合法权益。 但是在实行村民自治、民主管理的过程中,农民的政治参与心理即农民在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对政治参与这一特定的政治行为
27、的认知、情感、态度等 6。农民的不同政治参与心理,会直接导致不同的政治参与行为。因此部分村民的民主意识不够强烈,有着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或者说怕麻烦、不想惹事, 都抱着一定的怀疑及观望的态度 。民间都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民跟官斗 ,简直是自不量力,鸡蛋碰石头”,农民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一部分,对法律政策的了解有限,更加不懂得如何使用手中的权利来捍卫。还有,少数村民不愿意参加村内的任何自治活动,对重大村务决策也不发表意见,却有喜欢私下抱怨。所以相关组织者一定要将“一会制”的精神宣传到每一个村民身上,通过各种渠道努力提升农民民主的意识。关键是一些对农民切身利益相关的事情要调动农民积极的
28、参与各个层次的政策中,让他们充分发挥主人翁地位。 - 8 - 4.规范基层政府的治理行为 乡镇政府作为我国基层政府是国家政权的基础,良好的基层政府治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的有效保障 7。基层乡镇干部是连系村民的纽带,在维护中央权威的前提下,是最能代表村民、向上级反映问题的国家行政人员。他们的权利是源于民,固更要惠于民。他们是最贴近农村,关注民生的代表。但生活中针对基层政府治理中存在的部分人员我行我素,独断专心,假公济私,不严格按照程序办事,在践行“一会制”制度时,模棱两可,不懂它的意义所在,导致在村民面前失去公信力,没有说服力。更有的年轻干部心浮气躁,干事只重表面,没有收到实质性的效果。所以在
29、民主自治过程中,基层政府的治理,基层政府的素质在推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起到了关键的 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基层政府的服务与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的整体发展水平。规范基层政府的治理行为,提升其决策能力,从一个“谋利型”、“静观其变型”、“懒汉型”的政府转变为“服务型”、“创新型”“主动型”的政府组织,从而真正的担当起推动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 五、“一会制”所取得的成效 衢江区 “一会制 ”从 2003 年上半年试点,现在已经稳步推广。 所谓 “ 一会制 ” ,就是通过村民代表会议决策村务大事,引导村民参与村务管理。截至 2004 年底 , 衢江区已经有 483个村推行“一会制”,占了 5
30、10 个村的 95。一大 批容易引发矛盾纠纷的老大难问题,通过“一会制”顺利解决。 衢江区横路乡黄岩堰村 10 多年想开通的 5.13 公里出山大道, 10 月 1 日终于开工。短短10 来天,就浇筑了 1002 米,每天都有村民到工地上量新路的浇筑厚度、看浇筑的混凝土有没有气孔。 2000 年至 2002 年,上方镇葱口村群体性上访 120 人次,单件上访 18 次,几乎“ 天天有矛盾、月月有上访、年年有官司 ” 。实施 “ 一会制 ” 后,近两年是 “ 零上访 ” 。 衢江区实施“一会制”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的做法,通过电波传遍了浙江全省,在当地反响很大。在衢州市农村民主法制建设中,衢江区
31、 的“一会制”是衢州市创新实践的做法之一。省市电台连线直播大型主题报道创新实践话和谐 衢江区“一会制”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在省电台和衢州电台同步成功播出。“一会制”就是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由村民对村里的重大事务进行表决,实现村民民主自治。搞了“一会制”后,决策透明了,干部也清白了,当然群众更放心了。“一会制”制度的推行不仅仅在以上实例中得到证明,还有大大小小很多案例中也都证明了它的显著功效。 六、“一会制”的现实意义 衢江区“一会制”制度是农村基层民主、“民主自治”的一种实践模式,它顺应了农村经济发展的现 实需求,体现了农民朋友当家作主,村民自治的需要。通过政府有效引导,并在实践中逐渐成型,它的
32、出现也绝非偶然, 它从实践中产生,又很好地解决了实际问题,它的出现,可以使干部清白,村民也明白,协调了以往干部与村民之间的矛盾。理顺了基层组织的关系, 促进村务事情办好。在开展民主法治村建设过程中,衢江区注重将党的领导与人民当 家作主和依法办事有机的统一起来,有效增强了基层干部民主管理、依法办事的自觉性,- 9 - 提高了广大群众参与民主管理的意识和依法维权的能力,同时,还理顺了村党支部与村委会、村经济合作社的工作关系。自从“一会制”制 度的实行以来,民主管理的渠道也畅通了,对涉及村民利益的事情,村干部都让村民充分参与方案讨论,充分发扬民主,在重大村务问题上尊重了村民的决策权、参与权和知情权,
33、所以现实中也得到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从而也利于农村稳定。衢江区实现重点村由“乱”至“治”,通过严格整顿治理,通过规范的村级民主规范,使村民生活变的更加安宁幸福。 我们也可以看出“一会制”除了制度创新外,衢江区的村民素质整体都有很大提高。前面也提到了当前“一会制”动议所涉及的问题大多数是与农民朋友切身利益相关的,这也使得他们不得不参与到各方案的建设讨论中 来,充分捍卫自己的权益。 衢江“一会制”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它的出现是“草根民主”演变深化的结果 将村民自治摆到现实操作的层面。“一会制”为基层干部的决策管理行为走向规范提供了保证,为村民民主参与决策提供了保障。 七、结束语 民主管理是社会主义
34、新农村建设中政治建设的主题 ,各地在农村民主建设中产生了不同的模式 。 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将依法治区工作与农村民主管理工作结合起来 , 在全区推广 “ 民主法治村 ” 建设 , 其中民主决策的 “五步法 “和民主监督的制度 , 是民主管理的成功实践 。 改革和完善 “五步法 “工作制度 , 对于推进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 我相信,衢江“一会制”制度在制度创新上会越来越完善,在结合自己特色上借鉴其它地区优秀的民主自治模式,一定会越来越美好。这不仅有利于其它地区借鉴“一会制”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而且有利于他们在新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和创造,反过来也会进一步促进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35、,对其它基层形式的民主政治建设无疑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农村基层民主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门,农村的稳定,农民的生活安居乐业是我国社会稳定的基础,实现全社会权力落实到民,农民真正实现自我管理,显然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 参考文献 1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快速发展 J农村财务会计, 2008 年第 4 期 2唐贤兴 .农村基层民主与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J中州学刊, 1999 年 3 月第 2 期(总第 110 期) 3魏宪朝 .试论当代中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兴起的动因和背景 J理论与改革, 2001,3 4薛玲玲 ,王环 .社会主义新农村视阈下的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研究 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
36、科学版 ), 2010, (03) . 5时运生 .村民自治是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之三 :未来蕴涵 J. 调研世界 , 2001,(02) . 6李瑗 ,储峰 .当代中国农民政治参与心理分析 A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C, 2004. 7李安增,周振超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角下的中国基层政府治理 J.政治学研究 ,2008, (02) 8张艳丽 .中国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历程与出路 A湖北社会科学 ,2009,(10). 9刘瑞侠 .农村法制建设中的基层政府 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6). - 10 - 10胡国强 .“ 一会制 ” 推荐 “ 草根民主 ”
37、J.浙江人大 ,2004,(08) 11杨建华 ,朱益峰 .农村基层民主 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N.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3,( 7) 12程洪宝 .农村基层民主与农村社会稳定的关联分析 J.三农问题研究 ,求实 ,2007,11 13许晓明 ,王仕国 .我国乡村民主政治建设:成效、问题及对策 J.求实 ,2003,( 10): 58 14章作胜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N.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05) 15刘章烈,邱家海 .乡村民主政治建设的机制创新 农村基层民主与基层政权良性互动J.2003,( 01) 16Dimitrios Roussopoulos & C. George Benello. Participatory Democracy: Prospects for Democratizing Democracy M.Montreal: Black Rose Books, 2005. 17 Andrew Wilson. The Ukranian left: in transition to social democracy or still in thrall to the USSR? Europe-Asia Studies Volume Nov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