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64参差不齐:长短高低大小水平不一致,不用于时间等。65沧海横流:海水四处泛流。比喻时世动荡,社会动乱不安。沧海:大海。66侧目而视:不满而又惧怕地看着。常误解为“目光轻蔑地看” 。67察颜观色:观察对方脸色,以摸清其真实的意图。(正:脸色;误:颜色)68差强人意:差:稍微地。原来意思是很能振奋人,现多用来表示比人预想的好一些,还算让人满意。容易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69长治久安:国家长期太平、安定。(正:太平;误:治理)70.尝鼎一膏:膏:切成块的肉,尝鼎中的一块肉,从而可知鼎中食物的滋味,比喻根据部分可以推知全体。71朝闻夕死:早晨听到了真理,晚上就死也甘心了。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的渴望。
2、72陈言务去:陈旧的言词一定要去掉,也指写作时要排除俗套,努力更新。73城下之盟:因敌军兵临城下而被迫签订了屈辱性的和约。74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 (正:塞住;误:充满)75踌躇满志:踌躇:从容自得的样子。形容心满意足或十分得意的样子。76出奇制胜:作谓语,不带宾语。说成“出奇制胜叛军”之类则错。77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贬义。褒义用“殚精竭虑” 。78从善如登:登:升高。顺从好的就像登高一样。比喻学好不容易,要花力气。 79从井救人:跟着跳下井去,打救落井的人,比喻做好事的方式不当,不能救人反而危及自己。80错落有致:事物安排布置参差不齐而别有情趣。(正:情趣;
3、误:景致)81大而化之:不是把大的化成小的,而是形容做事情不小心谨慎。D82弹(tan)冠相庆: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 ,言其取舍同也。 ”“弹冠” ,掸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做官。后来用“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用作贬义。使用时容易弄错感情色彩。83党同伐异:跟自己意见相同的就袒护,跟自己意见不同的就加以攻击。(正:偏袒;误:党派)84得陇望蜀:比喻人贪得无厌,得到了这个,还想那个。85登堂人室:比喻学问、技艺或社会地位已经由浅入深、由低到高,达到了很高的境地。使用时不能只看其表层意思。86鼎力相助:只用于对方或他人,不可用于
4、自己,否则太不谦虚。87洞若观火:形容观察事物极其分明,就像看火一样。88独具慧眼:不可理解为只有一个眼,其实形容具有独到的见解或独特的眼光89囤积居奇:把货物储存起来,等待时机高价出售以牟取暴利。(正:储藏;误:居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9 题。烟花三月下扬州熊召政 扬州古称广陵,人们又叫它维扬。清代之前,扬州因靠着大运河,一向被誉为南北枢纽,淮左名邦。以今天的地理概念,扬州在苏北,不属江南。但古人自北方舟船 而来,一入扬州,心理上便感觉到了江南。江南是以长江为界的,从这层意义上,扬州不算江南,但它处在淮河以南,属不南不北之地,且扬州的人文风气,山水风 光,都是近南而远北。杜牧写扬
5、州的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便绝不是凛冽的北地所能产生的情境了。历史上的扬州,自隋至清一千多年间,虽屡遭兵燹,却不掩其繁华锦绣的气象,大凡一个城市,就像一个人那样,命运各异,有好有坏。扬州属于那种“贵人多难”一类,但每遭蹂躏之后,它总能顽强的恢复生气。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这八字用在扬州身上,也是合适的。记载扬州古时的繁华,典籍甚多,但最好的要数清代李斗撰著的扬州画舫录了。杭州、苏州乃人间天堂,值得记载的盛事比扬州还要多。但无论是张岱的西湖梦寻还是顾禄的桐桥倚棹录 ,都不及李斗的这本书。 古扬州最令人向往的地方,当在小秦淮与瘦西湖两处。其繁华、其绮丽、其风流、其温婉,
6、扬 州画舫录皆记述甚详。西湖之名借于杭州,秦淮之名借于南京,但前头各加一“瘦”与“小”字,便成了扬州的特色。我一直揣摩扬州人的心理,天底下那么多响 亮的词儿,他们为何偏爱“瘦”与“小”呢?这两个字用之于人与事,都不是好意思。我们说“这个人长得又瘦又小” ,便有点损他不堪重用;说“他专门做小事 儿” ,便暗含了鼠目寸光。时下有种风气,无论是给公司起名,还是为项目招商,均把名头拔得高高的。照这个理儿,瘦西湖完全可以叫“大西湖”或“金西湖” , 小秦淮也可叫“中国秦淮”或“银秦淮”了。古扬州城中,虽然住了不少点石成金的商人,但铜臭不掩书香,负责给山水楼台命名的,肯定还是李斗这样的秀才。这 两处名字最
7、令人寻味;西湖一瘦,便有了尺水玲珑的味道;秦淮一小,便有了小家碧玉的感觉。如此一来,山水就成了佳丽一族,而扬州城也就格外的诗化了。如是,话题就回到“烟花三月下扬州”上头,知道扬州的地理与历史,就知道什么季节到扬州最好。因为没有红枫,更没有与红枫相配的壮阔逶迤的峰峦沟壑,秋老时分到扬州的意义就不大。杜牧说“秋尽江南草木凋” , 未凋并不等于葳蕤,失了草木欣欣的气象。莺歌燕舞的三月却不一样;那杨柳岸畔的水国人家,那碧波深处的江花江草,园林台榭、寺观舫舟,一色儿都罩在迷离的 烟雨之中。此时的扬州,那些硬硬的房屋轮廓都被朦胧的雨雾软化了下来,曲折的小巷浮荡着兰草花的幽香。湖上的画舫,禅院的钟声,每一个
8、细节上,都把江南的 文章做到了极致。“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样的句子把我们东方人的审美意趣,写得如同梦境。在三月的扬州,我们是可以寻到这种梦境的。为了这梦境,我曾动了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念头。2007 年, 我打听何处可以雇一条船,邀二三好友于黄鹤楼下出发,一路吟诗作画,听琴吹箫到扬州去。结果人家告诉我,现在从武汉到扬州,根本无水路可通。后来打听到, 从杭州或苏州出发,可从运河到达扬州。我又来了兴趣,让朋友去觅一只画舫。事情也未做成,其因是这一段运河虽然畅通,但除了运送货物的商船,渡客的帆舟早 就绝了踪迹。由此我想到,坐一条船于烟雨濛濛的江上,去拜访唐代的扬州,已是完全不可能了。扬
9、州的繁华还在,但唐代的风流不再。若有意去欣赏今日生机勃勃的扬州,只能自驾车从高速路上去了。 16.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A.与凛冽阔大的北地气象相比,扬州城的景色显得温婉绮丽。B.扬州在历史上虽屡经战乱,但繁华的气象却并未因此颓败。C.烟雨迷离的扬州城诗意盎然,体现了东方人的审美意趣。D.作者以古衬今,满怀深情地赞美了今日生机勃勃的扬州。17. 文中加点处是唐诗名句,请任选两处,简要分析其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 (4 分)18. 在描述扬州景物时切入的角度及语言的运用很独特,请结合第段和第段加以赏析。(6 分)19. 作者为什么说“扬州的繁华还在,但唐代的风流不再?”请联系全
10、文作简要分析。 (5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 17 题。虞延少为亭长,时王莽贵人魏氏宾客放从,延率吏卒突入其家捕之,以此见怨,故位不升。王莽末,天下大乱,延常婴甲胄,拥卫亲族,扞御钞盗,赖其全者甚众。建武初,除细阳令。后去官还乡里,太守富宗闻延名,召署功曹。宗性奢靡,车服器物,多不中节。延谏曰:“昔晏婴辅齐,鹿裘不完;季文子相鲁,妾不衣帛。以约失之者鲜矣。 ”宗不悦,延即辞退。居有顷,宗果以侈从被诛,临当伏刑,揽涕而叹曰:“恨不用功曹虞延之谏!”迁洛阳令。是时阴氏有客马成者,常为奸盗,延收考之。阴氏屡请,获一书辄加篣二百,信阳侯阴就乃诉帝,谮延多所冤枉。帝乃临御道之馆,亲录囚徒。延陈
11、其狱状可论者在东,无理者居西。成乃回欲趋东,延前执之,谓曰:“尔人之巨蠹,久依城社,不畏熏烧。今考实未竟,宜当尽法!”成大呼称枉,陛戟郎以戟刺延,叱使置之。帝知延不私,谓成曰:“汝犯王法,身自取之!”呵使速去。后数日伏诛,于是外戚敛手,莫敢干法。迁南阳太守。永平初,有新野功曹邓衍,以外戚小侯每豫朝会,而容姿趋步有出于众,显宗目之,顾左右曰:“朕之仪貌,岂若此人!”特赐舆马衣服。延以衍虽有容仪而无实行,未尝加礼。帝既异之,乃诏衍令自称南阳功曹诣阙。既到,拜郎中,迁玄武司马。衍在职不服父丧,帝闻之,乃叹曰:“知人则哲,惟帝难之 。信哉斯言!”衍惭而退,由是以延为明。(后汉书?虞延传 )1对下列句子
12、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约失之者鲜矣约:约束。B谮延多所冤枉 谮:诬陷。C于是外戚敛手,莫敢干法干:触犯。D信哉斯言 信:确实。2下列加粗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时王莽贵人魏氏宾客放从B宗不悦,延即辞退C乃诏衍令自称南阳功曹诣阙D衍在职不服父丧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赖其全者甚众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B宗果以侈从被诛 敛赀财以送其行C信阳侯阴就乃诉帝 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D衍惭而退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4下列各句话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A阴氏屡请, (延)获一书辄加篣二百。 B陛戟郎以戟刺延,叱使(成)置之。C呵使(
13、延)速去。 D (延)既到,拜郎中,迁玄武司马。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虞延年轻时为官执法严明,在社会动乱时勇敢有为,因而有名声。B太守富宗生活奢侈放纵,不听虞延劝谏,临刑时他为此十分悔恨。C虞延惩处阴氏作恶的门客,阴就告诉了皇帝,但虞延在皇帝面前仍坚持严正执法。D邓衍因仪表出众受到皇帝赏识,虞延向皇帝报告邓衍的不当行为,才使皇帝醒悟。6把卷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以此见怨,故位不升。(2)特赐舆马衣服。延以衍虽有容仪而无实行,未尝加礼。7把下面的阅读材料翻译成现代汉语。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知者乎?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疏八
14、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四)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16 题。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 ”十年,改知赣州。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 ”尽以家赀为军费。明年正月,除知临
15、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 ”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
16、毕矣。 ”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 对策:对付的策略B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 养育:养活、抚养C吾深恨于此 深恨:非常遗憾D天祥临刑殊从容 从容:沉着镇静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因见故相江万里 B君其勉之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其如是,孰能御之C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 D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3对下列各句中“之”字指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友止之 指代上文的“郡中豪杰”B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 指代上文的“张弘范”C召入谕
17、之曰 指代前文的文天祥D言者力赞从天祥之情,从之 指代上文的“言者”的进言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文天祥有“志节”的一组是捧诏涕泣 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 尽以家赀为军费 左右命之拜,不拜 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 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A B C D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咸淳九年,文天祥任湖南提刑时遇见旧相江万里,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容色改变,认为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在有志节的文天祥身上。B德祐元年,元军进逼愈急,皇上下诏号召天下起兵帮助朝廷抗敌,文天祥“发郡中豪杰”响应,有众万人,并倾尽家财为军费,领兵入卫。C德祐二年,文天祥奉命赴元朝都城跟元丞相伯颜谈判时据理力争,遭到元方的扣押,被带到镇江,后来趁夜色逃离,最后来到温州。D至元十五年,元将张弘范兵突至,文天祥在五坡岭被执。崖山被攻破后,文天祥被送往京师。元朝百般劝降,他坚决不屈服,最后从容就义。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 (2)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