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2990731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1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地质学系人才培养基地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力图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教育、综合素质教育、能力培养和得当的管理手段,全面实现人才培养目标。1教学体系突出素质教育,以培养德、智、体、能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为总原则,在教学体系中,坚持加强基础,放宽专业,强调地球、资源和环境的整体协调发展,体现专业特色,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质量,追踪学科发展动态,立足学科前沿,注重多学科渗透,重视实践课,加大教学实验条件和野外实习基地建设力度,实现现代化教学手段。我们建立了以地质学基本理论为主导、以新技术为手段,积极引导学生接触地质学前沿动态的课程体系。删减了内容陈旧

2、、重复的课程与教学内容,增加地球科学、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跨 1 级学科的教学内容和学时比例,增加富有特色的选修课程。全面改革了实践教学构架,赋予课堂教学实践、课程实践、科研实践、毕业实践新的内涵,构成了全新的、科学完整的地质学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新教学计划与原计划相比,加大了选修课的比例,以充分发挥综合大学的优势,给予学生较大的自主空间,有利学生个性的发展。根据学科优势和地域特点开设特色课程,使科研、师资、地域优势得以充分发挥。2教学实验实习体系 实践教学是地质科学人才培养环节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原有实践教学体系突出认识与方法的锻炼,具有明显的单科性和验证

3、性,启发学生自主思维不足。针对地质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目前的教学计划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加强新技术、新方法对原有体系的改造,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创新思维放在首要的位置,突出实践教学的综合性与创新性,打破课堂教学分门别类、自成体系、单课独进的教学过程,使不同课程内容互相交融。高水平科研资源向教学资源的转化,奠定了教学的高起点和高标准。激发创新意识,训练创新能力,达到培养学生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自我设计、研究解决问题的素质,形成了实践教学从理念到形式全面改革。我系实验实习体系由野外教学实习和课程教学实习两个模块组成。野外地质实习是地质教学过程的

4、基本环节,是技能训练和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按照教学计划,我们安排了4 次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野外实习。一年级秦皇岛实习是一次地质认识性质的实习,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地质的感性认识,初步掌握野外观察、认识、记录、描述地质现象的方法和罗盘仪等地质工具及图件的使用方法,了解华北地台的地层和地质特点。二年级学生野外实习以全面训练为主,使学生掌握野外剖面测量、数字化地质填图、资料整理、绘制图件和编写报告的方法与技能和野外地质工作的一般程序。三年级科研实习是为学生设立的一次野外地质综合训练。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不同地质构造单元特点及野外工作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认真、求实的工作态度以及独立思考和分

5、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年级毕业实习则与科学研究密切结合,使学生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得到一次全面的综合训练。课程的室内与野外实习是实习体系中的主要组成部分。课程实习以理解和深化课堂讲授的知识点为主,一般在课程的后期安排一些综合实习,全面考察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程度。课程地质野外教学实习的目的是使学生们对课堂上所了解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经过野外对典型实例的实际观测,在取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训练和提高他们的理性认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分析的演习机会,促进读书方法的改进。这种教学活动促使教学内容延伸,教学内涵扩大,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3科研体系让高年级学生直接加入老师的研究课题和研究活动是培养学生创

6、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学生直接加入老师的研究课题使学生的科研素质明显提高。进入研究生阶段后能够很快深入到导师的研究课题中,撰写发表论文。4政治教育与管理体系 突出理想信念教育。我系学生进校的第一节课,就是理想信念教育,我们始终把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地质专业,献身地质事业,报效祖国做为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一抓到底。同时把教书育人做为每个教师不可推卸的神圣的职责。以学风建设为中心,狠抓学生的素质教育。在学生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确定了以学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思路,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规章制度,把学生的注意点最大限度地引导到学习上来。举办名人学者谈治学系列讲座,狠抓环境育人,把系内

7、作出重大贡献的专家们的画像挂在实验室,营造出了一种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氛围,这些做法对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5人才培养基地专业建设与改革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设立在综合性大学,地质学系的地质专业是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所属专业。(1)专业建设目标地质学专业旨在培养适应我国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知识结构合理,具较强动手能力和获取知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立志献身地质事业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地质学专业人才既能在地球科学的科研、教学、生产和管理方面从事地质理论、地质应用和综合研究,同时也可以继续攻读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2

8、)专业建设概况、专业建设基础地质学专业以综合性大学地质学系为依托,已初步具备了国内一流的办学条件。地质学系拥有设备先进的多媒体实验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实习室、图形图像信息处理实验室、计算机制图及其它专业实验室、陈列室等,全系所有的教学实验室、实习室、教室全部实行全天对学生开放。全系局域网已经建成开通,计算机机房免费上机。系图书资料室除拥有大量图书资料、电子出版物及一流的环境和硬件条件外,还可供师生随时免费上网查阅资料。专门为本系学生设立了“张伯声奖学金” 、地学攀登奖学金、地学育才奖学金等,全系学生的奖学金享受面超过 70%。专业建设基本要求在现有良好办学条件基础上,地质学专业依据“国家理科

9、基础科研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制定专业建设、培养规格和教学方案。培养规格: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地球结构、物质组成和时空变化的基本理论,了解地球的演化规律。在认识能力、动手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受到一定的训练,掌握基本技能和现代手段、掌握地质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为探索、解决人类赖以生存的和影响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能源、环境和灾害等地质问题、科研管理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毕业生应具备以下知识和能力:a.掌握数、理、化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一门外语和计算机的原理与应用。b.掌握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地质研究的思维方法和基本技能。c.具有对地球科学认知的基本能力,能应

10、用所学知识尝试解决地质研究和具体工作中遇到的问题。d.了解地质科学发展现状、前沿和热点问题,跟踪地质科学研究的最新理论,具备创新的思维和能力。e.具有一定人文科学基础,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f.具有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撰写科研论文、研究报告及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g.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和阅读综合及其它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方法。课程体系主干课程体系: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化学、计算机基础、工程数学、地球科学概论、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学、地史学、结晶学与矿物学、晶体光性与岩石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遥感技术与应用、大地构造与中国区域地质学、环境地球化学、岩石物理化学、现代分析测试方法、经济地质

11、学、Palaeoecology 、Geobiology 、第四纪地质与环境、计算机在地质学中应用、地质软件应用等。实践教学体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按课程实施内容及要求,间插课间室内实习和野外实习。另外专门的野外地质教学实习包括:一年级秦皇岛地质认识与实践;二年级巢湖地质测量与数字填图;三年级鄂尔多斯秦岭造山带地质走廊区域地质综合教学;四年级科研实习及课程实习。其中,一、二年级的实践教学侧重于地质认识和基本技能及技术方法训练,三年级实践教学是通过对地质走廊不同构造单元地质特征的综合实践,完成不同课程的交叉融合,完善知识结构,培养综合素质和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四年级则以研究性实践为主,以张扬

12、个性,培养创新能力。学分要求:总学分 165 学分。其中:通修课程 56 学分,学科核心课程 45 学分,学科方向课程 21 学分,通识课程 12 学分,选修课程 14 学分,实践教学环节 21 学分,课外附加学分 10 学分。教学环节的时间见表中所列。地 质 学 专 业 教 学 计 划 学 时 学 分 结 构 表课程类别 学时数 百分比(%) 学分数 百分比(%)全校通修课程 1152 38.0% 56 33.1%学科核心课程 872 28.8% 45 26.6%学科方向课程 410 13.6% 21 12.4%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378 12.5% 12 7.1%专业选修课程 216 7.1

13、% 14 8.4%集中实践环节 21 12.4%合 计 3028 169毕业需要达到的最低学分数(不含课外附加学分) 165 学分地 质 学 专 业 各 教 学 环 节 时 间 分 配 表周 项 数 目学 年 理论课 实验 实习 考试 毕业论文 学年论文 国防教育 劳动 机动 总计第一学期 18 2 20一第二学期 16 3 2 21第三学期 18 2 20二第四学期 15 4 2 21第五学期 18 2 20三第六学期 15 4 2 21第七学期 16 2 2 20四第八学期 12 2 6 20合 计 16备 注 加*的教学环节与理论课教学在时间上穿插进行地质学 专业教学计划学时类型 各学期

14、周学时分配 开课单位 课程类别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讲课 实验 实践 上机 1 2 3 4 5 6 7 808000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32 2 社科系0800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48 3 社科系08000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6 96 6 社科系080004 军事理论与军事训练 2 32 2 社科系武装部21000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48 3 德育室050006 大学英语 20 360 360 5 5 5 5 外国语学院141007 高等数学 D 10 180 180 5 5 数学系180008 计算机基础(理工) 5 128 7

15、2 54 7 信息科学与 技术学院010009 大学语文 2 36 36 2 文学200010 体育 4 144 144 2 2 2 2 体育部210011 形势与政策 2 128全校通修课程210012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1 64四年期间贯通学习 学生处121003 基础物理 C 8 144 144 4 4 物理学系121004 基础物理实验 A 1 36 36 2 物理学系111001 大学化学(I) 3 54 54 3 化学系111002 大学化学(II) 2 36 36 2 化学系111004 大学化学实验(I) 1 36 36 2 化学系111005 大学化学实验(II) 1

16、 36 36 2 化学系101106 地球科学概论 3.5 72 64 8 4 地质学系101107 地球化学(含同位素地化学) 4 72 68 4 4 地质学系101108 地球物理学导论 3.5 72 54 18 4 地质学系101109 结晶学与矿物学 3 72 4 地质学系101110 晶体光学与岩石学 7.5 180 90 90 6 6 地质学系101111 古生物学 2.5 54 26 28 4 地质学系101112 地史学 2.5 54 36 18 4 地质学系学科核心课程101113 构造地质学 2.5 54 34 20 4 地质学系102101 地球科学前沿 1.5 32 2

17、 地质学系学科方向课程102102 矿床学 2.5 48 28 20 4 地质学系102103 矿相学 1.5 32 14 18 4 地质学系102104 Palaeoecology 1.5 32 28 4 4 地质学系102105 Geobiology 1.5 32 32 4 地质学系102106 现代地层学 1.5 32 32 4 地质学系102107 成因岩石学 1.5 32 32 4 地质学系102108 GIS 和遥感技术 1.5 32 16 16 4 地质学系102109 大地构造与中国区域地质学 2.5 48 48 4 地质学系102110 物理化学 2 36 36 4 地质学系

18、102111 工程数学 3 54 54 4 数学系103101 层序地层学 1.5 32 32 4 地质学系103102 Elemental Geosystems 1.5 32 32 4 地质学系103103 生物进化论 1.5 32 28 6 4 地质学系103104 环境地球化学 1.5 32 16 16 4 地质学系103105 元素地球化学 2 36 36 4 地质学系103106 第四纪地质与黄土 1.5 32 32 4 地质学系103107 古地磁学应用及研究进展 1.5 32 4 地质学系103108 计算机在地质学中应用 1.5 32 16 16 4 地质学系103109 碎屑

19、岩成岩作用 1.5 32 4 地质学系103110 同位素地球化学 1.5 32 4 地质学系103111 专业英语 1.5 32 4 地质学系103112 常用办公软件 1.5 32 6 18 4 地质学系103113 微体古生物学 1.5 32 16 20 地质学系103114 成因矿物学 1.5 32 4 地质学系103115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2.5 48 6 地质学系103116 现代分析测试方法 1.5 32 22 6 4 4 地质学系103117 沉积环境与沉积相 1.5 32 26 6 4 地质学系1022016含油气盆地地质学 1.5 32 32324 地质学系102204

20、 储层地质学 2 48 48 4 地质学系103202 油气资源评价 2 48 48 4 地质学系102302 工程制图与 CAD 2.5 48 45 3 4 化工学院102303 基础工程学 3 64 64 4 地质学系103303 工程测量 2.5 48 4 城市与资源学系专业选修课程103306 地质工程数值模拟 2.5 48 24 24 4 地质学系104101 地质认识与实践 3 3 周 地质学系104102 地质技能与填图 4 4 周 地质学系104103 区域地质工作方法与理论 2 2 周 地质学系104104 专题科研研究实习 4 4 周 地质学系104105 学年论文 1 地

21、质学系集中实践教学104106 毕业设计 7 6 周 地质学系通识课程课程见全校通识课总表,学生应在每个类别选修 2 个学分,毕业前必须修满 12 个学分。全校通修课程 56 学分,占总学分的 33.1 %学科核心课程 45 学分,占总学分的 26.6%学科方向课程 21 学分,占总学分的 12.4 %集中实践环节 21 学分,占总学分的 12.4 %必修教学环节累计 143 学分,占总学分的 84.6 %专业选修课程 14 学分,占总学分的 8.4 %毕业生应获得总学分: 165 学分全校通识教育课程 12 学分,占总学分的 7.1 %选修教学环节累计 26 学分,占总学分的 15.4%(3

22、)课程建设与改革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资讯的海量增长,课程建设和改革已成为与时俱进的日事工作。自 1993 年西北大学地质系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实施以来,为贯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基本方针,培养“具有扎实基础基础、宽广的知识面和技术技能,又具有较强获取、综合运有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地质学专业在以“强化基础和外语、计算机课,拓宽专业课,重视地质实践和方法技能课”为宗旨的全面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改革过程中,先后实施国家教育部、教育部高教司、陕西省教委、西北大学等教学改革项目 38 项。教改获奖项目 16 项、

23、出版面向 21 世纪教材 5 部,教学课件 70 部,发表教学研究论文 85 篇。为课程建设与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础。室内教学课程建设与改革a.强化数、理化基础和外语、计算机课程按照高等教育要为国家培养大批知识面宽、基础扎实、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国家目标,针对地质学科学领域广、综合性强、实践性强、学科发展快以及注重为经济建设服务等特点,我们在教学课程建设与改革中特别强调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宽厚基础(大理科、大地学基础)背景下的地质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度重视数、理化基础和外语、计算机课程的教学。b.打好专业基础,拓宽专业课程课程体系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近年来,我们在强化基础的同时,

24、对专业课程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革,较大幅度地增加了专业选修课程的覆盖面,并大大放宽了学生对选修课程进行选择的自由度。从而在强化基础的同时,拓宽了专业课程的知识面。c.教学方法改革为了适应基于计算机和现代技术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革命,我们在基地建设初期即开始研制了 CAI 课件并进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改革,目前本专业全部主干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选修课均已不同程度的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 地质学概论等 3 部电子教材已冠以“面向 21 世纪课程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针对不同课程的特殊要求,我们摄制了“鄂尔多斯盆地-秦岭造山带综合实习”等 4 部录像教材,为了更加充分地发挥电子教材和网

25、络的作用,我们把自行研制和购买的电子教材及 CAI 课件安装在网络服务器上,初步实现网上教学,根据教师授课的需要,提供了相关的素材库,编制了示教型课件。并积极开展了电子教材、电子教案上网工程。通过近年努力,教学手段初步实现了与现代技术的结合。d.课程考试、考核教学考核是以学生为对象实施的教学评估和检查,以便于“以考促学”引导督促学生主动学习,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掌握的状史, “以考促教”反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完善教学环节和计划、讲究教学方式方法。室内教学课程因材施教,并实施多种形式,灵活多样的考试、考核方式,其中,特别增加了除课堂教学外,必须通过阅读参考文献,以文献综述的形式完成课程考核,以便训练学生自学、并充分利用资讯的能力。实践课程体系构建充分利用西北大学地质系所处的地域优势,构建以秦岭造山带及其相邻的华北地块和扬子地块为实践教学基地,构建跨越不同大地构造单元,课程内容循序渐进,既有区别又相关联,交叉互动的课程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